高血壓病人使用降壓藥容易犯哪些錯誤?

用戶329484485527591


隨著健康檢查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健康知識的逐漸普及,很多有高血壓問題的朋友都知道應該服藥控制血壓了,但在高血壓服藥的過程中,卻往往存在著這樣那樣的誤區,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探討高血壓患者使用降壓藥的幾個常見誤區。

高血壓用藥常見誤區1——高血壓一定要吃藥控制

實際上,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用藥的前提是先在生活上做好調理和控制。對於一些新發現的輕度血壓升高的朋友,並不一定要一上來就先服用降壓藥,對於血壓輕度偏高,高壓不超過160,低壓不超過100的單純高血壓患者,不妨先捫心自問一下,我在發現高血壓之前,有哪些不良生活習慣影響了我的血壓水平?

高鹽高脂高糖飲食、長期的大魚大肉導致肥胖、吸菸、長期大量飲酒、久坐不運動、熬夜、長期的緊張焦慮情緒影響,這些不健康的生活因素,都有可能影響我們的血壓水平,有了輕度的高血壓問題,不妨先試著從這些生活方面的因素進行調整控制,如果通過生活上不良因素的改善,能夠把血壓有效的降下來,當然就沒有必要服用降壓藥。

還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高血壓患者,不管服藥還是不服藥,生活上的嚴格自律,這些不良生活習慣的改善都應該持續堅持,這些不良習慣影響的不光是血壓,還會導致身體血脂血糖代謝的異常以及加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一定要堅持到底。

高血壓用藥的常見誤區2——高血壓有感覺的時候再吃藥

很多有高血壓問題的朋友,醫生都會強調長期堅持服藥控制血壓,但有的朋友覺得雖然血壓高,但沒有任何感覺,也往往就忽略了吃藥,等有感覺的時候再吃藥,於是就有很大的一部分朋友,這樣耽誤了高血壓的控制。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這種慢性疾病的發生過程中,身體也在逐漸的耐受血壓逐漸升高的這樣一種狀態,因此,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血壓雖然高,卻是沒有感覺的,但沒感覺不代表沒傷害,高血壓如果長期不控制,其對於心血管、腦血管、腎臟等靶向器官引起的損害是靜默式的,也是漸進式的,等到有一天出現了腎臟功能的損傷,心臟功能的損傷,腦梗腦出血等問題時,再去控制血壓,就真的太晚了。因此,不管有沒有感覺,控制高血壓不應該以感覺為準,而是要以血壓值為準,血壓高了就要積極的進行控制,長期血壓高,就要長期服藥進行控制。

高血壓用藥的常見誤區3——頻繁換藥

有些朋友很喜歡學習用藥知識,健康知識,今天看了這篇文章,說沙坦類藥物好,就趕緊把原來降壓效果很好的地平藥換成了沙坦,明天又看一篇文章說普利類能保護心臟,後天又把沙坦換成了普利,對於這樣頻繁換藥的做法,是非常不推薦的。

目前臨床上常見的降壓藥,多數都是長效的具有一定靶向器官保護作用的藥物,不同的藥物類別不同,降壓機理不同,但服用降壓藥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平穩的控制好高血壓問題,讓血壓達標而平穩,減少高血壓帶來的健康危害。長效藥物往往起效較慢,如果一開始吃藥降壓效果不好,彆著急,吃上2~4周時間再看看,如果到那時還是降壓效果不理想,再考慮換藥也不遲,如果是服用單種藥物無法有效控制血壓的情況,與其直接換藥,不如考慮聯合其他類型降壓藥,通過聯合用藥的方式來協同降壓,往往會有更好的血壓控制效果。

總而言之,如果服用一種降壓藥,血壓控制的很好,身體也沒有出現不耐受的不良反應,千萬不要人云亦云,聽到哪種藥物好,就趕緊換哪一種,適合自己的,能夠長期保證用藥安全,能夠長期控制血壓平穩的,就是好藥,如果血壓控制不好,需要調整用藥方案,不妨諮詢醫生確定。

高血壓用藥的常見誤區4——吃了藥從不監測血壓

對於高血壓用藥問題,一定要弄清我們的根本目標,根本目標就是控制血壓平穩達標,減少高血壓帶來的健康危害。如何知道血壓是否控制達標了,平穩了,當然是要對血壓進行定期的監測才能夠確認。現在家用電子血壓計很便宜了,吃降壓藥過程中,也要注意定期的監測血壓水平,如果平常血壓控制很好,可以適當減少監測頻率,而在季節冷暖變化時、更換調整用藥方案時,都不放多測測血壓,一天內的不同時間段內都測測,瞭解血壓是否有明顯的波動,對於因氣候變化而導致血壓控制不住或血壓控制過度,監測調整後的用藥方案的降壓效果,都是很重要的。

當然還有一點要強調的是,監測血壓情況很重要,但千萬不要讓這種監測變成了一種心理負擔,人的血壓每時每刻都有一定的波動性,如果說血壓稍微超一點,或者降的稍微多一點,偶爾有點波動是正常的現象,如果為了一些細小的波動,而頻繁調整用藥,往往也是得不償失的。


當然高血壓患者在使用降壓藥的過程中,還有著各種各樣的誤解和誤區,在這裡就無法一一列舉了,總體上來說,降壓藥的應用,最終就是為了控制好血壓,用藥方便、降壓效果好,能平穩控制血壓,長期服藥安全性良好,身體耐受的降壓藥,就是好的降壓藥。在做好血壓監測和保證用藥安全的基礎上,堅持長期合理用藥,控制好血壓,減少高血壓帶來的健康危害,才是我們服藥控制高血壓的最終目標。


李藥師談健康


老王5年前就有高血壓了,但他並沒有對高血壓的危害有所瞭解,由於沒有任何異常症狀,平時也沒太在意,降壓藥更是斷斷續續的服用,飲食上更是無所顧忌。

但在今年初腦出血,出現腦疝,手術情況並不樂觀,生還希望不大,家屬在考慮過後放棄了治療,老王停藥後幾個小時就走了!

老王已患有高血壓5年之久,從他的經歷來看,可以發現很多錯誤的做法,我們完全可以說其是咎由自取,那麼高血壓患者服藥時,可能會犯哪些錯誤?

1,服藥不規律

吃藥斷斷續續,吃了一段時間,症狀有所好轉,認為沒事就不吃藥了;不測血壓,平時感覺舒服的時候就減量或者不服減壓藥,一旦出現頭暈頭痛等症狀是,就加大劑量;無症狀不服藥,一些患者血壓很高,卻無任何自覺症狀,由於對疾病缺乏認識,很少服藥或者不服藥。

2,根據其他患者的服藥方案,自行換藥

病友之間免不了交流一下治療心得,看到別人服用一種降壓藥物效果顯著,就覺得自己也要換藥了。目前的降壓藥有五大類,各有特點,是針對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來選擇的,具有差異性。患者應遵從醫囑,換藥前詢問醫生,不可輕易換藥,否則不僅無法降壓,還可能導致其他不良後果的發生。

3,迷信謠言,擅用保健品降壓

由於我國高血壓人群將近4億,這個巨大的市場被賣“保健品”的人盯上了。想方設法忽悠,說自己的方法能降壓還沒有副作用,比如降壓神藥、降壓枕、降壓手錶、降壓帽、降壓鞋墊等,這些保健品都聲稱有良好的降壓作用。實際上保健品的降壓功效都是營銷手段,即使保健品沒有危害,也會延誤高血壓的治療,讓高血壓患者花錢不說,還一步一步走近併發症。

4,療效不佳時,不採取聯合用藥,單一藥物加倍劑量

很多高血壓患者認為聯合用藥增加副作用,其實單一藥物加倍劑量反而不安全,毒副作用增加。建議聯合用藥效果更好,副作用也更小。

你有踏入過這些誤區嗎?高血壓雖然麻煩,但只要科學地認識自己的病情,在醫生的指導下,尋找病因、科學治療、合理用藥,像常人一樣健康生活並不困難。

(我是羅民,三甲級醫院在職主任醫師,有著三十多年臨床一線工作經驗的“老”醫生,我的努力只為收穫大家的認同,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幫助您,希望您能點贊、關注,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評論或私信我,我會盡力幫助大家!)


羅民教授


吃降壓藥只能緩解血壓不高。最終還會導致高血壓併發症就是腦梗和心梗。通過適量的運動,排汗。我們用獨特的侗族銀針走針點穴可以馬上停掉降壓藥,血壓正常。我們這有三個人的視頻。有一個吃了23年的降壓藥停掉以後血壓一直正常。高血壓調理,不吃降壓藥,我們做了幾百幾千個案例


牛包禕


高血壓病人使用降壓藥容易犯哪些錯誤?有以下幾種:

1.吃吃停停

有些高血壓患者吃了降壓藥後,測量血壓下降,加上也沒有什麼症狀,就把藥停了。等有症狀了或者測量血壓升高了,再吃降壓藥。吃吃停停,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

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堅持服藥。藥物都有代謝週期,等藥物代謝完了,血壓還會升高,因此需要持續服藥,以保證有效的血藥濃度,使血壓保持平穩。

如果吃吃停停,血壓忽高忽低會對血管造成很大的傷害,容易誘發出血、血栓形成。因此,高血壓一定要堅持服藥。

2.擅自增減劑量

高血壓藥物都是從最小劑量開始的,醫師需要根據血壓數值慢慢調整劑量,以保證用最小的有效劑量獲得最佳的降壓效果。

有些病人覺得藥物降壓效果不好,擅自增加劑量,或者由於經濟原因減少劑量。這樣會使血壓降得過快,或者血壓控制不佳,使心血管病風險增加。如果覺得藥效不佳,應該在醫師指導下調整劑量,而不要擅自增減劑量。

3.忘記服藥

高血壓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容易記性不好。尤其是一些短效和中效降壓藥,每天要服用2-3次,老年患者容易漏服。因此,儘量使用一天一次服用,而具有24小時平穩降壓作用的長效製劑。以有效控制全天血壓和晨峰血壓。同時,家屬也要監督患者吃藥,也可以使用分時藥盒。

4.沒有監測血壓

高血壓患者服藥期間要每天測量血壓,以觀察療效。若血壓控制不滿意,或者出現難以耐受的副作用如水腫等,要在醫師指導下調整藥物種類和劑量。

為了方便,可以在家中備一個電子血壓計,早晚測一次血壓。還可以去附近衛生站測量。如果長時間不測量血壓,不知道藥效,不利於治療方案的調整和病情控制。

5.不改善生活方式

有些患者以為吃藥把血壓降下來了就沒事了,其實是錯誤的。高血壓是“生活方式病”,改善生活方式是高血壓患者的基礎治療措施。無論是否需要藥物治療,都必須改善生活方式。如減少鹽的攝入,低脂高蛋白飲食,控制體重,戒菸限酒等。

打個比方,血壓升高好比一鍋開水,降壓藥就是揚湯止沸,水暫時不沸騰了,過後還是會沸騰,因此就要不停地添涼水,即持續服藥。而改善生活方式好比釜底抽薪,把火停了,水自然就不會沸騰了。臨床上,有些患者通過飲食控制、適量運動和減輕體重將血壓降下來,然後把藥停了。具體是否停藥要諮詢醫師。

綜上,高血壓病人服用降壓藥容易犯的錯誤有:吃吃停停,擅自增減劑量,忘記服藥,沒有監測血壓和不改善生活方式。只有不犯這些錯誤,才能有效控制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我是盈盈一水間12345,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關注我,瞭解更多醫藥知識。

盈盈一水間12345


高血壓的患者在不斷的增加,年齡也越來越年輕化,服用降壓藥也變成了高血壓患者最關注的熱門話題,也存在很多誤區。

誤區1:不舒服的時候才吃藥,沒事的時候不用吃藥。

高血壓沒有感覺的時候不代表對身體就沒有危害,等到了嚴重的時候就會突發心梗,腦溢血,腦梗了,那時候再後悔就來不及了。高血壓前期的症狀是很不明顯的,一般會有比較輕微的頭暈。失眠。耳鳴等等,這個時候就要服用藥物,彌補以後可能會帶來的傷害。

誤區2:吃一些所謂的降壓保健品也同樣降壓

近年來有很多無良商家打著可以降血壓,治療高血壓的幌子來銷售一些保健品,甚至還有一些服飾,首飾等等,都用來當做可以降血壓的神奇產品,吸引高血壓患者來購買,從而獲得暴利。對此,大家一定要看清楚,認真的分辨對錯好壞,因為他們出售的一般是沒有權威認證的,不僅不能降血壓,還可能會耽誤治療而損失了自己的財產。

誤區3:剛開始的時候不能吃一些比較好的降壓藥。

一些細菌類的疾病開始可以不用高級別的抗菌素,因為細菌一旦產生耐藥性,後期就很可能無藥可用了。但是降壓藥不一樣,降壓藥不是用於治療細菌類疾病的,治療高血壓是不會產生抗藥性的,所以大家在選擇降壓藥的時候,哪個好的就要用哪個,而且是一開始就要用“好藥”。

誤區4:降壓藥有成癮性。

大部分的高血壓患者都認為吃降壓藥會成癮,因為一旦停藥,血壓就會重新升高。因為高血壓是個終身性疾病,需要終身服用藥物,所以說並不是降壓藥有依賴性,而是高血壓這個病本身就有“依賴性”。如果早期無家族史的高血壓患者,可以通過改善生活的方式,恢復正常,可以不用藥。除此之外,高血壓都應用藥治療。


健康一搜


高血壓病很常見,有時人們並不重視,出現一些小錯誤。

1.血壓高點無所謂,血壓不很高,就不吃藥了。對於大多數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1~3個月),血壓≥140/90mmHg,應啟動藥物治療。如果合併糖尿病、腎病等最好降至120/80以下。

2.血壓降至正常後就不吃藥了。高血壓是個終身病,藥物起效時間、持續時間是一定的,不服藥後血壓還會升上來。

3.頻繁換降壓藥,著急降壓。囗服藥物後藥物在體內達到有效穩定濃度是有時間的。比如纈沙坦剛吃兩天,降壓效果不好停了,這時藥物還沒達到穩定有效濃度。

4.降壓越快越好。血壓下降速度太快,可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灌注不足而導致缺血事件。一般患者應經過4~12周的治療後達標。最好選擇長效穩定降壓作用的藥物。

5.高血壓輸液治療。除非高血壓急症需急降壓輸液治療。絕大部分僅需囗服藥物。想當然地輸液可以疏通血管降壓是錯誤的。

6.不能正確選擇降壓藥物。有些降壓藥需根據患者基礎病比如糖尿病、腎病、心律失常、心肌病等選擇的。不要自作主張,憑感覺用藥。

7.自我感覺不適時才用藥。高血壓一般沒什麼症狀,所以平時注意測血壓,按時服藥。

8.不重視血壓水平,血壓不達標。認為身體一直挺好,反正吃藥了,就不管了。

9.想信一些保健藥,並且能根治,想信西藥副作用。最後多花錢,還治不好,擔誤病情。

10.認為用藥有依賴性,不敢用好藥。血壓較高的患者很多都在囗服速效短效的鈣離子拮抗劑,這樣血壓不穩,對心腦腎均不利。

11.不注意自己生活方式。該抽的抽,該喝的喝,不低鹽低脂飲食。

希望能幫到你,謝謝關注!




健康一點之家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有超過2億人口的高血壓患者,平均5-6個人中就有一個高血壓患者,如此龐大的高血壓群體卻有許多患者對高血壓如何控制、如何用藥不是很瞭解。有的患者不吃藥,有的患者亂吃藥,這樣就造成高血壓的控制率非常低,併發症發生率非常高。



那麼對於高血壓患者常見都有哪些用藥誤區呢?

1.雖然量的血壓高,已診斷為高血壓,但是自己並沒有明顯不適,所以不吃降壓藥。其實這種患者已經對高血壓耐受了,雖然不會有明顯感覺,但是高血壓對靶器官、心腦血管卻時刻傷害著,如果不用藥,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各器官不可逆損傷,還有可能突發腦溢血等危及生命的事件;

2.亂吃藥,不吃正規降壓藥。許多患者喜歡聽信偏方,亂吃一些中草藥甚至不名成分的藥物,不僅起不到降壓作用,反而容易發生副作用,比如肝損害、腎損害等。一般來說目前正規的降壓藥主要有五種,如鈣通道阻滯劑(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ACEI類(卡託普利、依那普利等)、ARB類(纈沙坦、氯沙坦等)、β受體阻斷劑(如美託洛爾)利尿劑(如氫氯噻嗪、吲達帕胺等),這些藥物可以單用,也可以聯合,根據病情、患者耐受程度選擇。


3.吃一陣、停一陣。有的患者擔心降壓藥副作用,血壓高了吃、血壓低了停。這種做法也是錯誤的,我們強調的是平穩降壓,如果血壓忽高忽低,反而容易對靶器官造成損害,這種損害比長期用藥帶來的副作用要大得多,所以權衡利弊,應該長期用藥,使血壓平穩控制在正常範圍。

4.擅作主張,隨意增減劑量,降壓藥的劑量需要根據血壓高低由醫師制定,患者一般不要隨意增減,劑量過大,容易造成低血壓,低血壓同樣可能引起嚴重尾號,比如導致全身供血不足,甚至休克死亡等。


總之,高血壓屬於慢性病,慢性病雖然不能完全治癒,但可以很好控制,控制好了,無併發症發生,生活質量與健康人基本無差別。所以得了高血壓不要自怨自艾,過度緊張,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才可以控制好血壓。


歡迎關注無名藥師,我會分享更多合理用藥知識

  


無名藥師


高血壓患者的用藥誤區主要有如下幾點。

1.不能用好藥。很多高血壓患者認為得了高血壓之後不應該首先用好藥,要在他們心目中,進口藥是好藥,國產藥是普通的藥物。

其實,這個理解是錯誤的,因為不管是進口藥物還是國產藥物,現在主流的降壓藥物都是同一種藥物類型。比如說,硝苯地平控釋片有國產製劑也有進口製劑,其實藥物的劑量和理論的效果是一樣的,但實際上,由於藥物製造技術的不同,進口藥可能往往較國產藥物的藥效會略好一些。

2.服藥以後,永遠不能停藥。有些人認為只要服用了降壓藥物就永遠不能停藥,這也是一個最常見的誤區。當然,高血壓患者需要終身管理,最基礎的治療是改善生活方式,一些中輕度高血壓的患者在管理生活方式之後,血壓得到明顯的控制,是完全可能停止藥物治療的。

3.自行購買藥物。降壓藥物需要採取個體化的原則,不同的降壓藥物適合不同的人群,每個患者都需要經過醫生的臨床評估,制定最合適的降壓治療方案。

當然,還有很多高血壓治療的誤區,如上只為大家列舉上述常見的三點,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惠大夫在江湖


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一般需要終身服藥治療,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及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非常重要。瞭解高血壓的用藥誤區,可以提高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治療的正確認識。

誤區一:根據症狀估計血壓高低,憑感覺用藥

  • 有的人認為,只要沒有不適症狀,高血壓就不用治療,這是非常錯誤的。血壓的高低與症狀的輕重不一定有關係。大部分高血壓患者沒有症狀,有些人血壓明顯升高,但因為患者患病時間長,已經適應了高的血壓水平,仍沒有不適的感覺,直到發生了腦出血,才有了“感覺”。

  • 高血壓是用血壓計量出來的,不是依靠感覺或估計出來的,沒有不適感覺,並不能說明血壓不高。高血壓患者應定期測量血壓,每週至少測量血壓 1 次,不能“跟著感覺走”來估計血壓。


  • 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非同日3 次測量,收縮壓 ≥ 140mmHg和(或)舒張壓 ≥ 90mmHg。

誤區二:不願意過早服藥

  • 很多年輕患者被診斷為高血壓後,不願服藥,擔心降壓藥會產生“抗藥性”,用得太早會導致以後用藥無效,如果症狀不重就不用藥。這都是非常錯誤並十分危險的觀念。

  • 其實降壓藥不會產生耐藥性,除早期的輕度高血壓,通過嚴格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壓達標者不需要用藥外,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藥治療獲益越大。

  • 血壓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覺中損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損害心、腦、腎等多個器官的功能,血壓控制得越早,就能越早地保護血管,預防心、腦、腎損害。不要等到發展到心、腦、腎臟器損害時再用藥,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


  • 有些患者服藥後血壓降至正常,就認為高血壓已治癒,而自行停藥。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

  • 高血壓和傷風感冒不同,高血壓不能完全治癒,只能通過綜合治療被控制,這需要長期、甚至終生服降壓藥。“堅持服藥是高血壓患者的長壽之路”。停藥後,血壓會再次升高,血壓波動過大,對心、腦、腎靶器官的損害更嚴重。

  • 正確的做法是,在長期的血壓控制達標後,逐漸減少藥物的劑量和種類,一般只對那些能夠嚴格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可以減少藥量。在減藥的過程中,必須監測血壓的變化。

誤區四:只服藥、不看效果

  • 有些人以為只要服藥就萬事大吉,再也不用擔心了,不關注自己的血壓值,不定期測量血壓,這樣不能保證血壓長期平穩達標。

  • 另外,降壓原則強調個體化用藥,其中一項便是堅持定期對血壓進行監測並記錄,以便掌握用藥與血壓變化的關係,瞭解需要用多大劑量或怎樣聯合用藥,才能使血壓穩定在理想水平。

誤區五:自行購藥服用

  • 有些人患高血壓後,不按醫囑服藥,而是按藥店的推薦用藥,或者偏信廣告中的“好藥”;有些人認為價格越貴的藥越是“好藥”,一味追求那些所謂的新藥、特藥;有些人看別人服用什麼降壓藥有效,就照搬過來為己所用,自行購藥服用,這些做法都是盲目的、有害的,也不安全。

  • 目前,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種類繁多,每種藥物降壓機制各不相同,都有其適應症,也有一定的不良反應。

  • 降壓藥物的選擇一定要經醫生根據病情,做必要的化驗檢查,兼顧到患者的血壓水平、並存的其他危險因素、伴隨的靶器官損害等情況,選擇能有效降壓、對患者無不良影響而且能保護靶器官的藥物。在醫生指導下治療,才是合理的治療方法。


  • 有的患者想依靠輸幾天液降壓。

  • 除了高血壓急症,如高血壓腦病、主動脈夾層等需要靜脈點滴降壓藥快速降壓外,一般的高血壓不需要輸液治療。

  • 有的患者認為輸液能活血化淤,改善循環,預防血栓。其實平常輸液對預防血栓是沒有作用的。長期堅持有規律地口服降壓藥並綜合干預其他危險因素(必要時降糖、降脂、服小劑量阿司匹林等)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誤區七:血壓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 有些人認為血壓高了,降壓應該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實不然。除非血壓急劇升高導致了危險,必須快速降壓。

  • 一般來講,降壓治療要掌握緩慢、平穩的原則,4~12 周達到目標值。血壓下降過快、過低,易發生缺血性事件,甚至併發腦梗死等嚴重後果,尤其是老年人。

誤區八:相信“靈丹妙藥”可根治高血壓

  • 高血壓一經確診,絕大多數患者需要長期、終生堅持非藥物和藥物治療。不少廣告宣稱,某種藥物、高科技產品、保健食品或保健儀器能根治高血壓,不必再吃降壓藥,這些都是偽科學宣傳。

  • 目前,全世界尚沒有哪一種藥物、保健品、保健儀器能夠根治高血壓。不管在何地何種媒體宣傳的能根治高血壓的“靈丹妙藥”,都是虛假宣傳,干擾高血壓的規範治療,非常有害,有的人因此而延誤治療,甚至喪命。

誤區九:過分信任純天然藥降壓

  • 部分人認為西藥不良反應大,純天然藥無毒無不良反應。某些商家就利用患者的心理,宣揚某些天然藥品的療效,宣傳高血壓患者通過服用某些天然藥降壓,可擺脫西藥不良反應的困擾。

  • 其實,天然藥同樣也有不良反應。大多數純天然藥降壓的真正效果尚待研究確定,不要盲目迷信。

誤區十:迷信保健品、保健儀器的降壓作用

  • 有些人認為“是藥三分毒”,西藥有不良反應,不願意長期服用西藥。有人就宣傳鼓吹某些保健品、保健器具的“降壓療效”,可使高血壓患者擺脫西藥不良反應的困擾。

  • 實際上,保健食品、飲品及降壓器具如降壓枕頭、降壓手錶、降壓項鍊、降壓帽、鞋墊等,大多不具備明確的降壓作用,即使有降壓作用也很輕微,不能達到治療效果,還造成延誤規範治療的時間,最終危害健康。



參考文獻

[1].高血壓十大用藥誤區[J].家庭服務,2017(10):42-43.


子樂健康科普


不去除血壓升高的原因就只吃藥,會死更慘,很容易腦梗,容易腎出問題。一堆無能的狗屁專家沒本事治好,沒本事就閉上臭嘴,只會忽悠病人吃藥,缺德到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