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時,為什麼老司機不建議買小排量渦輪增壓雙離合?

廖栩


老司機建議:發動機,自吸;

變速箱:首選手動,其次AT,然後CⅤT,雙離合不能要;

懸掛:四輪獨懸,後懸掛最好多連桿。


車路士2019


紳愛車,願每個人都擁有自己所愛的。

為什麼老司機不建議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配合雙離合?

目前市場上,汽車發動機按照進氣方式分為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自動變速箱按照傳動原理的不同分為三種,AT傳統自動變速箱,CVT無極變速箱,DSG雙離合變速箱。動力總成一般分為6種,自吸+AT,自吸+CVT,自吸+DSG,渦輪+AT,渦輪+CVT,渦輪+DSG。在這麼多動力總成上面,為什麼很多人不建議買渦輪+雙離合嗯?

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

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是目前的趨勢,像1.4T,1.5T,1.8T都可以稱為小排量。渦輪增壓這種進氣裝置一般是搭載在跑車或賽車上面,因為賽車比賽發動機排量有限制,有了渦輪增壓可以進一步加強發動機功率。到了二十一世紀,能源危機,汙染環境,國際社會不得不重視起來,汽車尾氣也是殺手之一。率先,歐盟和美國製定嚴格的尾氣排放,慢慢的,我們中國也開始制定尾氣排放,現在已經是國六B階段了。

汽車廠商為了滿足排放要求,不得不製造小排量渦輪發動機,既減少了排量,減少了排放汙染,又能保障發動機的充足動力,不二選擇。

小排量渦輪,不僅縮小了發動機的大小。由於小排量渦輪採用鋁合金設計,還降低了發動機的體積。並且可以在低速中達到發動機峰值扭矩,意味著燃燒經濟型好,油耗降低了。但是目前小排量渦輪還是存在缺陷,提速和加速問題,動力反應遲滯,這是由於渦輪遲滯。由於溫度的原因,渦輪的轉速使得渦輪溫度會越來越高,也會存在熱衰退現象,導致中後段無力,並且會減少發動機壽命。

雙離合變速箱

雙離合變速箱技術,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變速箱將配備兩個離合器,一個離合器控制單數檔位,一個離合器控制雙數檔位。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手動變速箱離合器的短暫動力中斷和突然動力輸出的衝擊,保證行駛的靜謐性和舒適性。這項技術率先有法國人提出,後來由大眾公司發揚光大,才會有今天的黃金動力組成。

雙離合變速箱一般分為乾式雙離合和溼式雙離合兩大類。乾式雙離合最典型的就是大眾DSG了,是直接依靠離合器的摩擦片來傳遞動力,但是由於缺少了冷卻系統,必須通過零件本身進行散熱,導致汽車在擁堵路段頻繁換擋溫度過高,可靠性降低,換擋頓挫等現象。溼式雙離合變速箱就不會因為溫度過高導致可靠性降低,但是成本也會比干式要高很多,一般匹配於高功率發動機上面。

雙離合的優點是完美實現了動力無縫連接,提高發動機動力利用率,降低了動力損失。並且提高了燃油經濟性,降低了油耗。缺點也非常明顯,低速頓挫,變速箱溫度過高可靠性降低,變速箱存在異響。

當你瞭解完小渦輪發動機和雙離合變速箱的時候,你就大概知道為什麼老司機不建議購買了。但是從我的角度來講,渦輪+雙離合也是可以考慮購買的,因為大眾那黃金動力組成用了多少年了,從一開始的吐槽到現在全系大部分全是這套動力組成,說明基本上已經處於成熟水準了。

感謝大家瀏覽,更多精彩在紳愛車。

大家對此有何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紳愛車


也不是不推薦,只是有更好的選擇,沒必要選擇渦輪+雙離合!

首先,雙離合受制於結構原理,其實就是手動變速箱多了一套離合器單元和自動換擋控制機構,這注定在起步的時候沒有at變速箱那麼順滑輕柔,調教不好的話就會頓挫,闖動!但是at變速箱就很容易調教出很順滑的感覺!

說渦輪發動機馬力小,爬坡不行就太牽強了,不管什麼方式,自然吸氣還是渦輪增壓,只要能達到這個功率,力都是一樣的!同時渦輪增壓機也有一個問題就是渦輪遲滯,渦輪起正壓需要有一定過程,所以早期的渦輪車開起來感覺就是一腳油門下去,先慢慢提升轉速,然後突然感覺有人背後踹你一下。但是後來法系的THP發動機,跟寶馬取取經,完美解決問題,用單渦輪雙渦管,一大一小,小的渦輪管很容易起壓,就很容易把力給供上,兩個協同配合,又平順又有勁!

還有個問題就是,雙離合和渦輪增壓機都容易壞,你一新手,車都開不好呢,要是老壞,豈不是很崩潰?所以大多都建議買自吸+at組合的,省心好開!


愛車與車尋


小排量渦輪增壓,雖然說扭矩高,但是馬力小,爬坡動力弱,開空調滿載爬坡油門很容易踩到‘發動機’裡面去。一些人說感覺不出來,其實那是扯淡的,在車重、扭矩相同情況下,打個比方2.5阿特茲和1.4T帕薩特或者邁騰,邁騰或者帕薩特車上在坐100多公斤胖子,這兩車重量差不多扭矩幾乎一模一樣,你去滿載爬山自己感覺一下就明白馬力有沒有用了,小排量渦輪起步沒力,個人駕駛感覺2.0T起步多沒有2.5L那麼爽,在擁堵城市一腳油門一腳剎車,經常2三十公里時速,走走停停,2.0T以下小排量渦輪增壓確實不是很舒服,渦輪主要爆發力高,加速確實爽,雙離合確實比AT容易壞,熟人就是汽車行業的,我當年買車時候也考慮到,將來是不是開滴滴,如果一般家用其實沒多大關係的,你一年不可能跑個3五萬公里吧,1萬上下最多了吧。。


鑾泡心


現在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如雨後春筍,很多品牌都在推出,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很有優勢,燃油經濟性很突出,並沒有什麼短板,大眾1.4t的EA211渦輪增壓發動機比較常見,這款發動機標配7速乾式雙離合變速箱,很多人不建議選擇的其實是乾式雙離合變速箱,乾式雙離合可靠性和穩定性表現並不是很理想,低速頓挫感很強,散熱性不強,後期的小問題多,市面上大部分小排量渦輪增壓搭配的雙離合都是乾式的,這才是主要問題,現在溼式雙離合已經逐漸和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匹配,大眾探嶽已經開始使用,並且反饋很好,因為溼式雙離合造價高,所以會對車型價格水平提高,降低性價比,這也是很矛盾的問題

即使大眾帕薩特這樣的中型家轎,1.4t匹配的都是乾式雙離合,整體的可靠性並沒有那麼低,綜合來說表現還可以,低速頓挫感確實存在,品牌也在逐漸優化


雙離合特點也很鮮明,換擋速度快,駕駛感強,整體的燃油經濟性突出,相比CVT和AT都有優勢,乾式雙離合和溼式雙離合可靠性有一定差距,如果溼式雙離合得到大面積使用,整體車型實力也會增加


總結:雙離合一直處於不斷優化的狀態,一直不是很穩定,大眾的雙離合整體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相對來說比較突出,但也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色彩車圈


關於這個話題,我們首先需要弄清楚什麼是小排量渦輪?

小排量,這已經是這些年汽車發展的一共重要趨勢,在節能減排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選擇用小排量來作為自己的主流車型,而大排量雖然擁有更加充沛的動力感受,但它所帶來的高油耗,往往也被很多普通家庭給主動放棄。而關於發動機的小排量界定,其實並沒有一個國際通用的明確標準,而以前購車時,我們會在購買1.6L以下的排量的車型時享受一定的購置稅減免政策,因此大多數人很自然的將1.6L以下的排量視為“小排量”。

廢氣渦輪,這是目前主流的發動機增壓類型,它是有發動機排出的高壓廢氣驅動渦輪葉片轉動,再帶動葉輪壓縮空氣,從而增加了發動機的進氣量。廢氣渦輪的體積大小,每張葉片的設計角度,都直接決定了廢氣渦輪的壓力大小當然,渦輪壓力越大,那麼發動機的動力提升也就越明顯。

廢氣渦輪在運轉過程中雖然對發動機的動力提升有著較為顯著的效果,但它由於結構和運轉原理的關係,發動機在進行動力輸出的過程中,動力會隨著加減油門的動作產生一種突兀感,我們也這種動力突兀現象叫做:“渦輪遲滯”。那麼排量越大,這種渦輪遲滯的表現自然就越明顯。

好了,在介紹完小排量發動機和廢氣渦輪的一些基礎信息之後,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小排量渦輪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怎樣的變化?



小排量渦輪所帶來的首要優勢就是,發動機的體積更小,整體重量更輕,發動機在較低轉速時(比如1000-1700轉左右)就開始進行渦輪洩壓,而此時渦輪增壓所帶來的峰值扭矩也可以提前到來,同時所產生的渦輪遲滯現象也較不明顯。

那麼隨著如今發動機技術的日新月異,很多小排量發動機都已經具備了相當出色的動力水平,它們在廢氣渦輪的幫助下,同樣可以讓車主感受到很不錯的動力體驗。

只不過小排量渦輪在動力初始段的動力爆發會比較可觀,但在中後段後的動力持續性方面就表現欠佳,有的小排量渦輪甚至會在3500轉以上時,它的峰值扭矩就會快速下降,高速時的動力加速性表現就會不甚理想,這也是小排量渦輪所帶來的缺點。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說小排量渦輪發動機可以給我們帶來較低的油耗,對於這點壹車熱評會告訴你:其實有時候並不是這樣。

在現實駕駛過程中,我們有時候會發現明明是小排量渦輪發動機,但它的油耗表現卻並沒有廠家所宣傳的那樣低,這難道是因為自己駕駛習慣所帶來的嗎?

首先,廢氣渦輪會增加了發動機的進氣量,那麼ECU在檢測到進氣管道的氣流容積量數據後,同樣會增加噴油嘴的噴油量,那麼這就可以讓燃燒室獲得混合更加充分的油氣混合物,也讓燃燒室的空燃比能更加接近理想的14.7:1得狀態。燃油燃燒更充分,燃燒效率更高,這樣就實現了用較低燃油去獲取更多動力的方式。



但是,車企是不會告訴你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需要用其他的方式去克服,廢氣渦輪發動機在燃燒室燃燒燃油時所產生的爆震問題,而爆震則是廢氣渦輪最容易產生的問題之一。

發生爆震問題的原因很簡單,由於廢氣渦輪工作時會增大氣缸內的油氣混合物壓力,氣缸內的壓強會比自然吸氣高很多。那麼在燃油在燃燒室內發生燃燒時,在進行做功衝程的過程中,活塞頂部的油氣混合氣體將出現高溫高壓的現象,而此時這種高溫高壓會讓可燃氣體在點火之前就發生自燃。



但如果此時火花塞也同時點燃可燃氣體後,燃燒室內就會存在兩個點火源,也就是出現兩個能量爆發點,而這就會引起廢氣渦輪的爆震問題。

當然,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也很簡單,我們可以通過延遲點火時間,或者降低氣缸壓縮比的方式來避免同時出現兩個點火源,但這就會讓小排量發動機的輸出功率有所降低。那麼為了避免發動機降低功率,聰明的汽車工程師就通過多噴燃油的方式,來解決做功衝程過程中,活塞頂部可燃氣體的高溫高壓問題。



這個原理是利用了液體被氣化時會產生吸熱現象的原理,將多餘的燃油產生氣化,以此來吸收活塞頂部的高溫,給氣缸降溫,讓可燃氣體無法在高溫高壓下產生自燃,這自然就避免了同時出現兩個點火源的問題,而且也讓動力得到了相應的保證。所以小排量渦輪發動機有時候並不省油,就是這個原因。

當然,這個油耗的增加多少,和車企自身對小排量渦輪發動機的設定是有關係的,說白了這就是體現他們技術水平的地方。

不好意思,又越寫越多了!

那麼說完了小排量渦輪之後,我們再來看它和雙離合之間的關係。小排量渦輪+雙離合的搭配,說白了就是既降低了製造成本,又讓車主的動力性得到相應的保證,還可以利用雙離合的省油特點滿足我們對油耗的要求。



為什麼老司機不建議購買呢?

雙離合變速箱的特點網上已經有很多介紹,壹車熱評也寫過多篇類似文章,這裡真的就不想再重複了。至於你要問雙離合幹得好還是溼的好,壹車熱評當然建議,有條件肯定溼的好啊,有潤滑!

此外雙離合變速箱最大的問題,這同時也是它結構和變速箱邏輯程序所帶來的孃胎問題,就是它的低速頓挫較為明顯,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小排量渦輪發動機的渦輪特點是什麼?



壹車熱評文章已經提到:小排量渦輪所帶來的首要優勢就是,發動機的體積更小,整體重量更輕,發動機在較低轉速時(比如1000-1700轉左右)就開始進行渦輪洩壓,而此時渦輪增壓所帶來的峰值扭矩也可以提前到來,所產生的渦輪遲滯現象較不明顯。但小排量渦輪發動機存在一定的爆震問題。

那麼一個較低轉速就開始迸發出發動機的最強扭矩輸出,一個在低速時容易產生頓挫,那這一對搭配組合,不用壹車熱評再過多解釋你們也應該知道究竟會產生怎樣的火花了。所以壹車熱評認為老司機不建議購買小排量渦輪+雙離合的組合,最大的詬病就是:駕駛體驗感不佳。


壹車熱評


買多大排量、買什麼樣變速箱,取決於消費者的預算、及對某品牌的好感程度,這不是誰建議、不建議就能改變的,鄙人到建議各位都買大排量自吸去、理由就是開著爽,可這種建議有意義麼?大排自吸的價格並不是所有朋友都能承受的,而大多數朋友能承受的只是小排量增壓,這個時候建議不買還有什麼意義?呵呵,給別人建議都可隨意了、張嘴就來,反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大部分消費者,所需求的排量在1.2T、2.5L之間,首先可以說這個排量區間都算不上是大排量,而大部分a、b級車,已經被1.2T、1.5T所覆蓋,比如常見的卡羅拉、思域、帕薩特、邁騰、福克斯、蒙迪歐、雅閣、君威等等,高銷量車型的90%都是小排量渦輪增壓,結果老司機建議不要買小排量渦輪增壓、不建議購買雙離合,鄙人該何去何從,兜裡的銀子只夠買小排量渦輪增壓,結果還不建議購買,那鄙人該買什麼?所以有的時候,這種建議是一點意義都沒有的!

渦輪增壓已經全面普及,任何人的建議都毫無價值

早期的渦輪增壓的確存在一些瑕疵,比如存在遲滯、耐久度不行、容易結焦等等,所以過去的渦輪增壓車、增加一路熱源,的確沒有自然吸氣耐用,但時代終究是不斷改變的,現如今的渦輪增壓已經成熟,連日系車企都已經假如渦輪增壓了、小排量還不少,所以不買小排量增壓,買啥去?看看a、b級車中,還有幾款是自然吸氣?所以渦輪增壓小排量化就是一種趨勢而已,別說什麼規則約束,3.0T、5.0T的大排量渦輪增壓也是有的,所以可並不是沒法買到、只是買到需要銀子,大排自吸又如何?在大排量渦輪增壓面前都是渣渣;所以現在的趨勢就是小排量渦輪增壓當道,不建議買、那就沒什麼車能買了!


低價格的雙離合終究存在不完美

不要把雙離合都一棒子拍倒,實際上對於那些溼式、縱置溼式雙離合來說,壽命根本不成問題;乾式雙離合的隱患在於,一、二擋存在的轉速差太大(齒輪比相差大),所以頻繁換擋時,必然導致發熱量巨大、實際上這與手動擋是一樣的,只不過手動擋沒有雙離合器、雙離合模塊等眾多電氣化部分,所以手動擋不怕過熱,所以那些個齒輪啊之類的不怕雙離合頻繁換擋,而怕熱是雙離合器及那些電控部件,所以雙離合頻繁換擋,久了就容易出問題!
這和溼式、縱置溼式雙離合不同,溼式雙離合器畢竟浸泡在油腔中、而縱置箱子由於體積巨大,所以往往採用前後縱列布局,更適合箱子的散熱;所以存在問題的只是低價位、乾式雙離合,雖然最近幾年一些品牌也對自己旗下的乾式雙離合進行了升級,但更多是軟件邏輯上的,比如在低速擁堵環境下時、系統避免一二擋之間頻繁升降,可以把擋位持續禁錮在某一擋一段時間,這樣就能避免過熱的問題,但硬件上的改良相對少些,也僅僅是做出局部的優化吧!



總而言之小排量渦輪增壓不可避免,因為現如今到處都是1.2T、1.5T車型,太多了、這個沒辦法不買;至於乾式雙離合,不喜歡可以不去買,可是在這個小排量渦輪增壓車型的價格區間,不是雙離合就是CVT,至於配備最穩定的At車型一般這個價格區間買不下來,所以建議不買雙離合、不買雙離合容易,但做起來幾乎不可能,大部分車型都是小排量增壓,大眾車系、部分自主車系都是雙離合,所以很難避得開,所以不買小排量增壓、不買雙離合,連奧迪都不能買了😄;至少得買奔馳、寶馬對不對呀?只是開個玩笑,不過就是這樣,到處是小排量增壓、雙離合,建議不買有用麼!


非專業車評


為什麼買車的時候我們不建議買基礎排量太小的渦輪增發發動機以及雙離合變速箱動力總成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為什麼不買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

在曾經自吸為主的年代,排量就是正義,通常來說,一臺車排量越大,動力也就越強。但是這種做法在如今這個節能減排的時代已經行不通了。為了降低能耗,各大廠商必須要拿回曾經被大家不屑一顧的小排量發動機。但是小排量發動機的動力實在太弱了,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只有一種辦法了,那就是加渦輪。

對於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來說,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渦輪遲滯的問題,由於渦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發動機排放出的廢氣來驅動的,所以要想渦輪發揮作用,那麼發動機能否第一時間排除足夠多的廢氣就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對於小排量發動機來說,其又不可能像大排放發動機那樣排出足夠多的廢氣,所以這也就成了小排量發動機的先天劣勢。

為了減輕渦輪遲滯現象,小排量發動機只能採用小號渦輪,否則大號渦輪是沒有辦法驅動起來的,但是對於這種小號渦輪來說,在較低的轉速區間發揮了作用,一旦到了高轉速區間就又開始衰減了,所以這個時候無論如何是很難兼顧渦輪遲滯與整體的動力輸出的,只能說在這兩者當中取一個適當的平衡,這也把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的上限給限制住了。

為什麼不買雙離合變速箱

其實從目前的使用範疇來看,現在的雙離合變速箱表現都已經是比較好的,曾經比較嚴重的頓挫現象現在也都少了很多,但是很多廠家為了節省成本,依舊會採用乾式雙離合變速箱,和乾式雙離合變速箱由於沒有了變速箱油而是轉用風冷的方式來散熱,在長期低速或者是堵車原地停車的情況下就有可能造成變速箱過熱保護。

不過好在目前無論是雙離合變速箱還是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都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了,因此通常來說即便是你買一臺1.4T+7DCT等動力總成的車型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當然了,如果你的預算比較充足的話,我依舊建議你最好避開這兩樣東西。


以上


當然,大家也可以直接點擊關注我的頭條號:@汽車三國 ,查看更多更全汽車資訊以及評測文章


汽車三國


小排量渦輪增壓,即使渦輪介入開始工作,他的排量在那裡,動力也提升不了多少!至於雙離合,比起AT(手自一體)和CVT,可靠性沒前面兩個好。能買AT(手自一體)的條件下,就不要選擇CVT和雙離合!


老母親般的微笑


目前市面上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搭配雙離合的車型越來越多,這股風實際上起於大眾,TSI+DSG被譽為黃金動力組合,很好地兼顧了燃油經濟性和動力性,但是買車的時候,為什麼老司機不建議買小排量渦輪增壓配雙離合?其實主要原因還是駕駛感受。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小排量渦輪增壓配雙離合的優缺點。

燃油經濟性和排放

曾經的V8甚至V6的大排量發動機已經逐漸退出市場舞臺,小排量發動機取而代之,首要的原因就是排放以及燃油經濟性,隨著排放政策日漸趨緊,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和雙離合的組合,可以讓車企更易滿足雙積分政策的需求。特別是大眾的TSI+DSG的動力組合,燃油經濟性十分不錯。

兼顧動力性

在降低排量的情況下,採用渦輪增壓可以提高動力性,因為相比同排量的自然吸氣車型,渦輪增壓車型在功率上尤其是在扭矩上要更強。而且更在扭矩轉速區間上要更寬泛,在排量較低的情況下,車企唯有藉助渦輪增壓車型提高動力性。

行駛平順性較差

但是很多老司機不建議購買渦輪增壓發動機搭配雙離合的車型,主要是因為行駛平順性。首先說雙離合,即使是當前民用車企中將雙離合調教的最好的大眾,仍然難以避免出現低速頓挫闖動的情況,更何況是其他車企。而渦輪增壓的出力特性又與自然吸氣不同,在渦輪介入的一剎那會出現突然的動力提升,因此可想而知,如果是一套調教欠佳的小排量渦輪增壓和雙離合的組合,帶來的表現將是災難級的,特別是在市區走走停停的路況。

綜上所述,很多老司機排斥小排量渦輪增壓和雙離合的組合是有其道理的,但是也有一些車企是可以將這套組合調教的較為平順,基本不影響使用的,所以在購買搭載這套動力組合的車型時候需要謹慎,特別是對於市區通勤的準車主來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