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泡打粉、小蘇打的區別有哪些,能用在一起嗎?

愛餐謀


  • 小蘇打

小蘇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一種鹼性物質,屬於鹼性膨鬆劑,碳酸氫鈉與在麵糰發酵過程中產生的酸反應最終受熱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氫鈉本身也會受熱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它們能夠使饅頭、麵包、蛋糕富有彈性,使餅乾酥鬆,口感好。

小蘇打味道發苦,如果在做饅頭的過程中放多了鹼,饅頭看起來發黃,味道會偏苦;如果小蘇打放少了,會讓饅頭有酸味。因此,加鹼量一定要把握好。

小蘇打還有一些其他的作用:

1、除油汙,清洗果蔬上殘留的農藥

2、在醫學上,小蘇打可以用來治療胃酸過多。

  • 泡打粉

泡打粉是一種食品添加劑,主要成分是小蘇打+酸性原材料(酒石酸、酒石酸氫鉀、檸檬酸、琥珀酸等)+填充劑(玉米澱粉),經過調配而成的一種化學膨鬆劑。

主要作用是在面制食品中作為快速疏鬆劑和發酵劑使用,比如常見的麵點如包子、饅頭、麵包、蛋糕,特別適用於中高檔蛋糕、曲奇等烘焙製品的製作。

泡打粉發泡力強而持久,能在形成麵糊團初期到入烤箱烘烤的整個過程中,各階段均勻的釋放出氣體。在烘烤過程中,能在烘焙製品內部形成均勻細密的海綿性組織,使得製作成的蛋糕、麵包、包子、饅頭等食品柔軟、蓬鬆,有彈性無澀味。

正因為泡打粉的諸多優點,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在十多年前泡打粉一般為含鋁泡打粉,我國風險評估結果顯示:面制食品含鋁量偏高,且麵粉、饅頭,使我們最主要的鋁攝入來源。鋁攝入偏高會導致骨質疏鬆,損害人體中樞神經、出現記憶衰退的現象。在2014年5月,國家衛計委、質檢總局等5部門聯合發佈一項規定:從2014年7月1日開始,膨化食品饅頭髮糕等面製品(除油炸面製品、麵糊、裹粉、煎炸粉外)生產過程中不得再使用任何含鋁添加劑。

泡打粉雖好,但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建議每天吃油條、油餅、麻花等油炸面製品等未禁止使用含鋁泡打粉的面製品。

2、儘量少去路邊攤購買面製品,食品衛生安全問題、加工環境都是安全隱患。沒辦法判別他使用的泡打粉是否符合國家要求。含鋁泡打粉是一種很低廉的泡打粉,不排除有些不法商家為了追求利潤而違法使用。


  • 酵母

酵母與小蘇打、泡打粉完全不同,它是一種有益微生物,這種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能大量繁殖,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使麵糰蓬鬆,有酒香味和酸味。

酵母粉是用純生物法制成,優點是健康、起發作用好,缺點是啟發需要一定的溫度溼度的配合,如果天氣寒冷需要更長的時間起發或者不起發,而且價格也比泡打粉要高很多。


不建議這三種一起使用,三者的起發效果不同,難以把握用量。但在緊急情況下,為了提高效率,有經驗的師傅會將酵母與泡打粉混合使用,往往能達到很好的起發效果,一定要注意用量。咱們也不是什麼大廚,單一使用這三者本身也能滿足我們日常製作麵點的要求,想一起混合使用達到更好的起發效果,可能要經過多次試驗,完全沒必要花費這麼多精力物力。


小小瑜說營養


一、酵母用來蒸饅頭,蒸包子,也就是發麵用的。


具體使用方法:

1,盆中放適量麵粉,取適量酵母比例大概是200:1用溫水和和開,

2,將和好的酵母水到進麵粉中,開始揉成麵糰狀。

二,泡打粉是膨鬆劑的一種,分為快速泡打粉和慢速泡打粉。主要用來烘焙麵包,蛋糕啊,當然也可以用來發面,其實生活中常常把酵母和泡打粉一起用來發面。

具體使用方法和酵母是有區別的:泡打粉和水的反應比酵母快,所以泡打粉直接先放麵粉中攪拌均勻,然後在放水。

非要說和酵母有什麼不同,也就是成分,使用方法不同了。

三,小蘇打其實和泡打粉區別不大,泡打粉主要就是由小蘇打構成的。泡打粉更偏中性,小蘇打就是鹼性。

其實在北方很多地區蒸饅頭都是放小蘇打的,它可以平衡人體,有助於酸鹼平衡。注意要充分的和麵粉攪拌,不然你如果吃饅頭的時候,吃到一小塊鹼的話,那滋味足夠你酸爽的。

有胃病的話,儘量不要吃,對胃的負擔較大。

能不能放在一起用?

這當然是可以得了,比例的話,自己實驗幾次就行了,這是生活經驗的問題,說幾比幾的,說放幾克的,如果你是新手你看了也摸不準的。


吃點啥好啊


我是二姐,我來回答下酵母、泡打粉以及小蘇打的區別有哪些,能用在一起嗎的問題。

二姐先說下這三種發酵物的區別還有用法,我們就能大致瞭解如何用這三種發酵物了

首先說下酵母,酵母的話二姐認為是我們很常用的一種發酵粉,可以說在酵母、泡打粉以及小蘇打中,酵母粉是我們在生活中使用率非常高的一種,而且這個發酵方式很安全可靠,就拿二姐來說使用酵母的頻率是非常高的,比如二姐之前做的南瓜發糕或者做蔥花發麵餅的話,用的都是二姐平時買的很多的酵母做出來的。而二姐買泡打粉和小蘇打用來發酵的話,買的頻率是非常少的。二姐認為酵母這種發酵方式是很可靠的,而且不管是做麵粉和成的麵糰,或者做發糕那樣的稀糊糊狀態的效果,甚至是做小麵包的時候稍微加點牛奶雞蛋以及食用油這些食材進行發酵,用這個酵母粉做出來的發酵效果都是可以的,所以可見酵母粉發酵的可靠性了。



泡打粉發酵的方法也是一種,而泡打粉裡面包括小蘇打的,而且二姐還查到泡打粉中會加入一些玉米澱粉等發酵方法促進發酵,所以發酵出來的效果也會更好一些。而且現在都有很多的無鋁泡打粉,做法也會更好並且發酵也能更快一些,但是常用的還是酵母粉比較多一些。


小蘇打也就是老式發麵的時候常用的一種發酵劑,這種話成分裡面都是碳酸氫鈉,因為這個本身就是鹼性的,所以做出來會有一些面鹼的味道,但是二姐覺得小蘇打也漸漸被酵母粉取代了,但是那種小蘇打做出來的鹼性饅頭的味道也是有它自身特點的味道的,有的朋友還是喜歡吃小蘇打做出來的饅頭確實更好吃一些。

二姐來回答下小蘇打、泡打粉以及酵母粉能否用在一起

二姐覺得酵母粉和泡打粉是可以用在一起的,之前二姐用酵母粉和泡打粉混合做出了更蓬鬆軟乎的油條。大家想一下酵母發酵成饅頭的蓬鬆而且縫隙多的效果,但是這個發酵出來的氣泡孔還是比較有限的。大家想一下我們做出來的油條的發麵效果,中間可都是空心的,所以二姐覺得光靠酵母粉很難以達到這個效果,所以這裡面需要加酵母粉和泡打粉能做出這樣空心的效果,這樣做出來的味道也就會好吃了,而且樣式也比之前會更好一些。

而在酵母粉裡面稍微放一點小蘇打的話,會稍微起到一點中和酵母粉做出來的麵糰的酸性作用,因為酵母粉在發酵之後的麵糰是酸性的,這也就是我們在發酵之後總能聞到稍微酸一點的問題。這裡加一點小蘇打能讓做出來的饅頭或者發麵麵食效果更好,因為剛才二姐也說了,用小蘇打發酵出來的麵糰都是鹼性的,再加上小蘇打能起到的發酵作用下,這個麵糰就會做出更好吃而且更加蓬鬆多孔的麵糰出來的。



總結

以上就是二姐寫的關於酵母粉、泡打粉、小蘇打三者區別的問題的回答,而且二姐覺得適當的共用能做出更好的發麵麵食來。


二姐美食


作為一名新晉麵點甜品的製作者,我也來回答一波,順便鞏固一下知識。

酵母、泡打粉和小蘇打這三者的區別:

1、酵母是天然益生菌製作的,也就是一種微生物,主要是一種活性益生菌——酵母菌,在發酵的時候,酵母菌吸收麵粉中的糖,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這樣面就被髮起來啦!經過高溫以後,為面中提供了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酵母經常用來製作麵包、饅頭等麵食。

2、泡打粉和小蘇打其實可以放在一起說了,泡打粉的主要原料是碳酸氫鈉(也就是小蘇打)和澱粉還有一些酸性物質等,所以其實這兩種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化學物質,通過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達到使麵糰發酵的效果。泡打粉和小蘇打常常被用來做蛋糕、餅乾等甜品。


3、酵母由於是活性菌發酵,所以發酵時間長,還需要一定的溫度,而用泡打粉和小蘇打的發酵時間則比較短,對環境沒有太大要求。

能在一起用嗎?

可以,但是沒必要。

以前用老面發酵的麵糰會比較酸,所以需要用到小蘇打這種鹼性物質來中和麵食的酸味,所以如果你是用自己家發的老面發酵的麵食,就需要用到小蘇打,但是需要控制好量,生手一不小心就會有過酸或者過鹼的味道。而現在用酵母粉發酵的麵糰一般不會有酸味,所以沒有太大必要再用泡打粉或者小蘇打。

但是如果需要做使麵粉更加發泡鬆軟的食物,比如油條,那麼除了酵母之外,就還需要用到泡打粉或者小蘇打,這樣油條的膨發效果會更好。

如果是需要拿出去賣的饅頭或者包子等麵食,那麼除了酵母之外,也需要用一些小蘇打或者泡打粉,這樣會使麵食更加鬆軟,看起來也更加美味。

只用酵母發酵的麵食還是比較容易發硬的。當然如果是 自己家吃的那就無所謂,只需要用酵母發酵就可以。


小胖手食記


我們是做饅頭店,這個瞭解比較多,簡單介紹一下:

酵母,是一種天然發酵劑。當酵母菌揉入溼的麵糰中後,它就開始生長繁殖。酵母體能分泌出各種物質,將澱粉分解成糊精,再一步分解為麥芽糖、葡萄糖等,最後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麵糰成為多孔的疏鬆體。再經過加熱,麵糰裡的二氧化碳受熱膨脹,使製得的饅頭包子蓬鬆,香甜。

泡打粉,是一種複合膨鬆劑,由蘇打粉+酸性材料,+玉米粉為填充劑製成的白色粉末,又稱為發泡粉和發酵粉。泡打粉是一種快速發酵劑,主要用於糧食製品之快速發酵。在製作蛋糕、發糕、包子、饅頭、酥餅、麵包等食品時用量較大。

小蘇打,是一種鹼性物質,用來發面做饅頭,但弊病是小蘇打雖然具有起發的作用,但起反應時釋放的二氧化碳較少,起發作用有限,而且因為鹼性的關係,經常讓饅頭有很大的鹼味。

總結:小蘇打由於起發作用低、鹼味重等缺點,泡打粉和酵母粉可以相互替代,但由於為了效率,常混合使用,因為酵母受溫度不能太高,而泡打粉則不受限制。所以酵母粉+泡打粉混合後,可以達到更好更快的起發效果。


高姐的生活美食


我是吃貨小築,一枚專注於烘焙的美食博主,在烘焙中我們就常用到酵母、泡打粉、小蘇打這些輔助材料,它們共同的作用是作為膨鬆劑,但是都有各自的特點,下面為大家分析一下三者區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首先作為膨鬆劑來講,酵母屬於天然膨鬆劑,而泡打粉和小蘇打屬於化學膨鬆劑。無論是天然還是化學膨鬆劑,都是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獲得蓬鬆多孔的組織,最後形成蓬鬆的口感。沒有絕對的好壞,而是要看實際使用情況來選擇,在一定情況下可以混用。

首先說一下,我們最熟悉的酵母。

如果常製作麵點,如麵包、吐司、饅頭、包子等,都會經常接觸到酵母。我們最常見的是乾酵母,色澤微黃,呈現顆粒狀。

酵母作用的原理:酵母是一種有益真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大量繁殖。當酵母菌開始揉入溼的麵糰以後,它就開始生長繁殖,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分佈在麵糰的麵筋裡,使麵筋變成海綿狀多孔的疏鬆體。(就像下圖這樣)這些海綿狀多孔的疏鬆體經過烤制,就能使麵包、饅頭等形成疏鬆多孔、蓬鬆暄軟的口感。

作用時間長短:三者裡作用時間最長,起發速度最慢,產生的二氧化碳最多。利用酵母發酵,需要的時間比較長,麵糰發酵最適合的溫度在25-28℃,這個溫度下,酵母菌繁殖的比較快,而且不容易產生雜菌。基本上一個小時左右可以發酵到兩倍大。

酵母的種類:酵母除了乾酵母這樣的存在狀態,還有鮮酵母,也就是未經濃縮乾燥的酵母,比起乾酵母它的活力更好,但是用量比較多,而且存儲條件比較高,保質期短。相比而言乾酵母更好保存。

關於發酵:有很多夥伴說我發麵不用酵母,其實無論是老面還是酒釀,裡面都富含了酵母菌,能發酵麵糰,製作出美味的麵點,還是酵母菌的功勞。

使用場景:製作麵包、吐司、饅頭、包子、發糕等需要發酵的麵點。

再聊一下小蘇打

小蘇打的由來:小蘇打的化學成分是碳酸氫鈉,是由純鹼(碳酸鈉)的溶液和結晶吸收二氧化碳後製成,我們烘焙使用的是食用小蘇打,粉末狀,色潔白,易溶於水。


小蘇打的作用原理:小蘇打是鹼性的,與酸性材料接觸會產生二氧化碳,使成品獲得蓬鬆的口感,這樣是利用了酸鹼中和的原理。將小蘇打拌入面中,受熱分解成碳酸鈉(純鹼)、二氧化碳和水,這是利用了小蘇打受熱分解的原理。

作用時間長短:三者裡,產生的二氧化碳最少,起發速度比酵母快,比泡打粉慢。小蘇打一接觸酸性材料或者受熱分解就會產生二氧化碳,雖然有膨鬆的效果,但是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比較少,起發效果有限,但是發生反應耗費的時間比酵母要短。

使用場景:製作蘇打餅乾、酥性餅乾、鬆餅、油條等,特別適用於有酸性材料的配方中,比如說可可粉、巧克力等。

禁忌:小蘇打不能使用過多,因為作用會殘留碳酸鈉,使用過多會使成品有鹼味。

小蘇打的其他妙用:中和胃酸(醫用),家庭清潔(去水垢等),除臭除味,去除農藥殘留。

最後講講泡打粉

泡打粉的由來:泡打粉和小蘇打的淵源很深。主要成分:小蘇打+酸性材料+玉米澱粉。小蘇打是鹼性的,加入了酸性材料,泡打粉就是中性的,加入玉米澱粉是用來分隔酸性和鹼性粉末,避免過早反應。

泡打粉的作用原理:泡打粉只要接觸水份,就立即發生反應,反應速度和程度都比小蘇打要強烈。溶於水就會釋放出一部分二氧化碳,而加熱時又會再次產生一部分二氧化碳,所以現在的泡打粉基本都是雙效泡打粉。

作用時間長短:三者裡,作用時間中等,起發速度比酵母快,比泡打粉慢。產生的二氧化碳中等。

使用場景:用於快速發酵,比如馬芬蛋糕、磅蛋糕、餅乾、糕點等的快速製作,用途很廣泛。在批量製作蛋糕、麵包、饅頭時也可以輔助酵母,幫助更快的膨發,提高效率,減少失敗率。

關於大家對泡打粉的偏見:很多夥伴認為泡打粉不健康,不能吃。其實這個不用太擔心,如果馬芬蛋糕沒有泡打粉幫助膨發,它就是一灘死麵。傳統的泡打粉是含鋁的,長期使用會引起老年痴呆症,只需要購買無鋁泡打粉,在推薦的範圍內使用完全沒問題。

總結一下:

1、酵母、泡打粉、小蘇打三者都是膨鬆劑,酵母屬於天然膨鬆劑,起作用的是酵母菌。需要發酵的甜品一定要用到酵母。

2、(無鋁)泡打粉、小蘇打是化學膨鬆劑,在推薦範圍內使用無害。

3、三者都能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其中酵母起發速度最慢,作用時間最長,產生的二氧化碳最多。

4、泡打粉起發速度最快,經過水解和加熱兩次反應,作用的時間中等,產生的二氧化碳中等。

5、小蘇打起發速度中等,遇酸反應和加熱反應,作用的時間最短,產生的二氧化碳最少。小蘇打是鹼性的,使用完會殘留碳酸鈉,過多使用會有鹼味。特別適用於酸性材料多的配方中。

6、關於混用:在製作蛋糕、餅乾可以額外加入泡打粉/蘇打粉提升蓬鬆度,提高效率,增加成功幾率。在製作麵包、饅頭在使用酵母發酵的同時,可以加入泡打粉,提高效率,減少失敗率。這些都要按照實際情況來考慮。混用的情況特別適用於批量製作,減少失敗率。我個人的態度,家庭製作的分量比較少,能用一種就不混用,因為沒有必要麼!

以上就是我對“酵母、泡打粉、小蘇打的區別有哪些,能用在一起嗎?”這個問題的一點看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夥伴們有任何問題,也歡迎在評論區繼續追問!期待再次溝通!

純手工作答,如果Vivi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 歡迎大家點贊、轉發分享和關注Vivi來支持我吧!友的一評一轉都是對Vivi最大的肯定和支持,感謝夥伴們的支持!更多烘焙食譜和烘焙技巧都在我的頭條號分享喲。


吃貨小築Vivi


基本上沒有用在一起的必要,商業除外。

酵母是活的,可以繁殖。酵母菌消耗麵粉裡的糖,轉化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所以我們會看到麵糰長大,有發酵的醇香。經過高溫後,酵母菌完成了使命,逐漸消亡,但賦予發麵食物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適宜人群較廣,特別是老人小孩和需要大量B族維生素的孕婦。

泡打粉和小蘇打是死的,哪怕它們有讓麵糊麵糰發泡的本事,也是化學成分遇水的反應。所以加了泡打粉和小蘇打的蛋糕用麵糊不能久放,要儘快入箱烘烤才能保證發泡效果。

泡打粉和小蘇打是包含和被包含的關係,泡打粉由小蘇打,玉米澱粉,多種酸性體質混合成的白色粉末。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白色粉末,小蘇打使用不易過量,哪怕比原配方多那麼1一2克,也能聞到明顯的鹼味,吃到苦澀的味道。

要混搭,一般都是乾酵母也就是人工酵母加泡打粉,老面也就是天然酵母加小蘇打加泡打粉。這混搭一般用在商業化的食品上。用乾酵母發麵很少發得面酸,也就沒有跟小蘇打混用的必要。當然,有習慣吃鹼香味饅頭的例外。乾酵母加泡打粉加糖,大大縮短了發酵時間,還增加了香甜口感,用於批量生產。

老面跟它倆一起混搭也是有可能的,老面酸,小蘇打鹼,酸鹼中和了不會吃出面酸味。但不管怎樣酸鹼平衡,從鬆軟口感出發,用天然酵母的成品都沒幹酵母的成品發得那麼蓬鬆,所以用泡打粉再來輔助一把的可能性就成立了。如果是無鋁泡打粉做的,吃吃也無妨了,畢竟不是所有食物都能長期自家出品,如果能做到自然是好的。


指尖小調


酵母、泡打粉、小蘇打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發面蒸饅頭和作為烘焙使用。

酵母是一種生物活性菌,它可以把麵粉中的糖分分解成二氧化碳氣體,所以我們可以用它來和麵粉混合,通過發酵成為富含孔隙的麵糰,這樣就可以用來蒸饅頭;由於酵母是要分解糖分才可以讓麵糰起發,所以我們在和麵時可以加入白糖,促時酵母發酵,有效縮短麵糰的發酵時間。常溫下,加入白糖的麵粉,只要半個小時就可以有效發酵整個麵糰。使用生物酵母發酵製成的麵點,鬆軟可口,略帶甜味。

小蘇打的化學名稱叫做碳酸氫鈉,是一種食用鹼,它在加熱狀態下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可以直接加入麵粉中用來蒸饅頭。以前蒸饅頭都是先用面劑子(相當於含有酵母菌的麵糰)活面,然後整個麵糰在酵母菌的發酵下會變成一個擁有很多窟窿的麵糰,這就是由於酵母分解糖分生成的的二氧化碳氣體吹出來的效果。用面劑子起發的麵糰會出現發酵過度的現象,那樣麵糰會變得發酸,這時就要用到小蘇打來中和。因為小蘇打是鹼性,它可以和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因此,在發酵的麵糰中加入小蘇打進行揉和後,麵糰的孔隙會變得更多,蒸出的饅頭也會更加膨鬆柔軟,口感更好。單獨使用小蘇打的麵點一般用於油炸製品,如油條等。

泡打粉也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它的主要成份是小蘇打、玉米粉還有酸性物質。加入玉米粉是為了融離小蘇打和酸性物質,防止二者接觸後的化學反應。它一般是做為烘焙材料使用,當加入水後,其中的小蘇打粉和酸性物質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使麵糰出現蜂窩狀的疏鬆孔隙,達到烘焙的目的。使用泡打粉可以製作麵包、蛋糕、饅頭等,做出的麵點口感更加鬆軟並略帶甜香味。

如此看來,酵母、泡打粉、小蘇打粉雖然都是製作麵點所用的食品添加劑,但是它們之間不可以混合使用的。


愛早起的蜜蜂


這幾樣東西是有區別的,我們先一樣一樣的來討論吧!

1、酵母

它是一些單細胞真菌,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微小單細胞微生物,能將糖發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分佈於整個自然界,是一種典型的兼性厭氧微生物,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均能存活,是一種天然發酵劑!

2、泡打粉

泡打粉是一種複合膨鬆劑,由蘇打粉添加酸性材料,並以玉米粉為填充劑製成的白色粉末,又稱為發酵粉和發泡粉!有些配方是含鋁的!

3、小蘇打

這裡指的是食用小蘇打,有別於工業用鹼的純鹼和小蘇打,是由純鹼的溶液或結晶吸收二氧化碳之後製成的!

這幾種發泡劑的方法和效果是差不多的,都是通過在麵糰中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蒸煮過程中,二氧化碳受熱膨脹,於是麵粉就變得鬆軟好吃了。

但是原理是不同的。小蘇打和發泡粉是個化學過程,會嚴重破壞麵粉中的B族維生素。

而酷母發麵是通過酵母發酵的生物學過程完成的,並且提高了營養價值。

因此,這幾種發泡劑最好不要混合使用,以免產生化學反應和影響口感!

最後提示,最好選用天然酵母,如果選用發泡粉,一定要選用無鋁發泡粉!


搬起石頭砸


酵母、泡打粉、小蘇打的區別有哪些,能用在一起嗎?

大家好,我是瓢飲廚房,美食創作者!在回答酵母、泡打粉與小蘇打的區別之前,我們先來說一下酵母、泡打粉與小蘇打的共同點,也就是說先來了解,他們都是做什麼的?酵母、泡打粉與小蘇打多是用來做發麵食物或酥點使用。在酵母、泡打粉與小蘇打的使用上,大家多少都存在歧義,一般人都知道酵母對人體健康有好處,就想做任何發麵食物都使用酵母;很多人覺得泡打粉與小蘇打不健康,就徹底摒棄,其實這是有些偏面的看法,大部分發麵食物我們可以用酵母替代泡打粉與小蘇打,但酥點類的麵點是必須用泡打粉與小蘇打的,酵母替代不了,適量使用是沒有問題的。那麼接下來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就要看酵母、泡打粉與小蘇打的原理與區別了!歡迎大家閱讀與收藏!

什麼是酵母?酵母的作用原理是什麼?酵母都用來做什麼?

酵母是一種菌類微生物,天然發酵劑。在發酵過程中釋放出二氧化碳,支撐起麵糰組織,使麵糰充滿大蜂窩。酵母本身又是一種非常營養的物質,含有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用酵母發麵,可以將發麵食物的營養提高3-4倍。

酵母的發酵原理是低溫發酵,溫度超過47度,酵母菌就會死亡,失去活性,家常麵食最適宜的發酵溫度是20-30度,在這個溫度內發酵屬安全發酵範圍,不會發酵太慢導致麵糰發死,也不會發酵太快導致麵糰發酸。

酵母多用於包子、饅頭、發麵餅,麵包這幾樣發麵麵食!

  • 用酵母發麵時,夏天用涼水,冬天用溫水,水溫以37度水溫水宜。最佳發酵方式,就是用水將酵母完全化開成酵母水以後,再用酵母水和麵,這樣可以使酵母成分均勻遍佈麵糰的每個角落,發麵均勻,表面漂亮。

  • 酵母在有效期內使用,開封后,每次使用需要將口用夾子夾住,避免進入潮氣,尤其是夏天,酵母吸溼過度會失去活性,不再起發酵作用。

  • 發麵食物在高溫蒸制或烙制前,需要將包子、饅頭與餅的生胚提前發酵好才能進行,在沒有發起之前直接進入高溫狀態,酵母失效,做出的食物便跟死麵無區別。

什麼是泡打粉、小蘇打?泡打粉與小蘇打的作用原理是什麼?泡打粉與小蘇打都用來做什麼?

小蘇打屬於添加劑,弱鹼性化學物質,在50度以上分解,釋放二氧化碳。

泡打粉同小蘇打一樣,也屬於添加劑,是一種複合膨鬆劑,用於家庭麵點製作,要使用無鋁泡打粉,泡打粉本身除了有小蘇打的成分外,還含有其它一些化學成分,主要用於快速發酵,高溫加熱後會釋放更多氣體,使發麵食品達到膨脹鬆軟的效果。

小蘇打與泡打粉多共同使用,主要用來做高溫油炸與油酥食物,象油條、開口笑等。


酵母、泡打粉、小蘇打的區別有哪些,能用在一起嗎?

綜上所述、酵母、泡打粉與小蘇打的原理和作用,我們可知,它們的區別在於:

  1. 酵母屬於天然營養物,可放心使用;而泡打粉與小蘇打屬於化學添加劑,需適量使用,不可長期大量攝入。

  2. 酵母製作麵食,要提前發酵好再高溫熟制,在熟制前需要一個等待過程,像饅頭、麵包,都需要發酵到原胚2倍大左右才能進入高溫階段。而泡打粉、小蘇打製作麵食無需等待,二者是在高溫過程中釋放二氧化碳,支撐起麵糰組織,使麵糰膨鬆,如用小蘇打和泡打粉做油條,看似死麵的油條生胚,在放入高溫油鍋的瞬間,立即膨脹長大;而用酵母做油條,就需要油條生胚發酵好再入鍋油炸。

  3. 酵母可以使麵食的營養提高;而泡打粉、小蘇打則有損麵食的營養。

  4. 酵母需單獨使用,不能與泡打粉與小蘇打同時使用;而泡打粉與小蘇打則多同時使用。

  5. 一些油炸酥點中是必須使用泡打粉與小蘇打的,酵母達不到酥鬆的效果,不可替代。

  6. 小蘇打除了用於麵食製作中,很多時候在日常生活中是起到鹼的作用,用來消毒與除汙,如清洗水果,或清除廚房油漬。而酵母與泡打粉則沒有這個作用。

結語

瞭解了酵母、泡打粉與小蘇打的區別,我們在飲食生活與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心應手的應用了,能用酵母去解決的麵食,寧願等待熟制之前的發酵,我們也要儘量使用酵母,酵母不能替代的酥食麵點,再使用泡打粉與小蘇打,所以酥食麵點要適度食用,不可因為口感好而過度食用哦!因為泡打粉與小蘇打畢竟屬於添加劑!

我是瓢飲廚房!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請為我點贊,如果您覺得有用,請把它分享出去。若還想了解更多美食,請您點擊加號關注我哦,更多美食分享盡在我的主頁,靜等您的垂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