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孫堅、馬騰、公孫瓚、劉表綜合實力怎麼排名?

騎蝸牛走高速


歡迎來看子正尋道。

導讀:《三國演義》是明代羅貫中寫的歷史小說,雖然與真實的歷史有所區別,但人物事件描寫得很精彩。這本書中,寫出了太多的英雄豪傑,除了曹操、劉備和孫權這樣的典型以外,還有公孫瓚、袁紹等失敗的末路諸侯。尤其是袁紹的失敗,最為可惜。

在董卓被除掉以後,中原地區仍然處於一片混亂之中,大大小小的各路諸侯紛紛崛起,試圖建立一番功業。在這些勢力中,有強大的袁紹,也有目前還很弱小的劉備。為了實現各自的宏圖霸業,互相之間的戰爭是不可避免。雖然戰爭的勝負取決於多種條件,但綜合實力的強弱,是不能忽視的重大因素。

孫堅、馬騰、公孫瓚、劉表,這四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也就是說,只要處事正確,完全有可能成為雄霸一方的諸侯。若是要給一個排名的話,估計孫堅第一、馬騰第二、劉表第三、公孫瓚第四。

一:孫堅有勇有謀,手下精兵強將眾多,運用得當,可以雄踞江東。

世人皆知孫策之猛,可孫堅作為他的父親,也是一位猛將。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孫堅作為先鋒,打了許多勝仗。倘若不是袁術剋扣軍糧,估計董卓很難輕易逃往長安。孫堅手下的四位大將,皆是敢於衝鋒陷陣的勇猛之人。黃蓋、程普久經戰陣,後來是孫策崛起時的得力助手。只是遺憾的是,孫堅遇到了劉表的偷襲,就此身亡了,否則三分天下的會是孫堅與曹操、劉備。

二:馬騰手下有西涼鐵騎,必要時可以威震中原。

俗話說:西涼大馬,橫行天下,馬騰率領的這些西涼鐵騎,就連曹操都有所忌憚。除了強悍的軍隊,馬騰手下還有許多敢戰的猛將,首當其衝就是馬超,當然還有龐德,馬岱等人。另外西涼軍閥韓遂也站在馬騰一邊,讓馬騰的實力更加強大。有如此強大的實力,馬騰應該起兵直接攻取長安和洛陽。只是令人意外的是,他一直據守在西涼地區。與孫堅差不多的是,馬騰被曹操使用陰謀除掉了。假設馬騰不死,完全有力量獨霸一方。

三:公孫瓚位於北方,經常與鮮卑、烏桓勢力交戰,軍隊比較強大。

公孫瓚其實力量很強,他手下有一支戰力強悍的騎兵,當時人稱:白馬義從。就是這支騎兵部隊,公孫瓚靠著他們,橫行塞外,連鮮卑、烏桓等胡人部落,都懼怕與之對戰。公孫瓚不僅有兵,而且有將,人稱一身是膽的趙子龍,就是他的手下大將。說起公孫瓚,可惜的是他被袁紹消滅了,否則也能像遼東的公孫淵一樣,稱霸幽燕地區。話說袁紹進攻公孫瓚時,就非常擔心遭到白馬義從的攻擊,因此讓手下大將鞠義,準備了千張強弩。由於公孫瓚過早地凋零了,導致其在《三國演義》中知名度不高。

四:劉表手下兵精糧足,而荊州又物產豐富,完全有逐鹿中原的實力。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時,劉表已經在荊州經營多年了,根基相當穩固。當北方處於戰火紛飛的時候,荊州還是一片安靜祥和。劉表趁機從北方招納了許多有識之士,讓他們為荊州效力,進一步增強了自身的力量。北方互相攻伐的各路諸侯,誰都不敢率先攻擊荊州,因為劉表此時兵強馬壯,軍力強大。由於荊州水路發達,劉表的水軍戰鬥力更是厲害,與江東的水軍,堪稱雙雄。不過劉表有一個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年事已高,而且多病,即使有徵戰天下之心,也沒有相應的精力了。等到劉表一死,荊州由於內部勢力的不和,被南下的曹操霸佔了。

孫堅、馬騰、公孫瓚和劉表,都是東漢末年的實力玩家。他們雖然都失敗了,但依然為當時的各路諸侯所畏懼。


子正尋道


以《三國演義》小說內容來看,孫堅、馬騰、公孫瓚、劉表的綜合實力排名如下:

第一名,孫堅;第二名,劉表;第三名,公孫瓚;第四名,馬騰。

理由:

1,綜合實力,應該包括經濟實力、軍事戰鬥力、統治能力、影響力、個人能力等。從《三國演義》小說情節看,這幾位都屬於三流角色,都是一方之雄,在這一點上,他們都很接近,因此也就有了比較的趣味。

2,孫堅為江東猛虎,個人是個勇猛之人,膽氣過人,武力戰鬥值也很高。在討郭催李汜的勤王過程中表現也出色,而且撿到了傳國璽。說明他當時的實力不容小覷。最牛逼的是他的兩個兒子小霸王孫策和碧眼紫髯孫權,竟能與曹劉成鼎足之勢,歷百年而不滅。這一點是其他三位遠遠無法比擬的,所以,雖然他被劉表所殺,但他江東一脈影響實在深遠,論綜合實力不得不考慮這一點,他排第一毫無爭議;

3,劉表,劉表年輕時就被稱為八俊之一。會當官,是四個人裡官職最高的,封武城候。他在荊州地區統治時,竟然地肅千里,軍擁十五萬,還幫劉備避難,時不時與曹操抗衡一下。在亂世中為百姓謀得一片安寧,實在是個高人。可惜後來被女色和小人所誤,再加生性多疑猜忌,就沒有更大作為了,也就是個封疆大吏之才。排名第二。

4,公孫瓚,本是北方專跟戎狄蠻夷幹仗的將軍,打得北方遊牧民族不敢來犯,人稱白馬將軍。手下還有五虎將之一的趙子龍。後來被袁紹滅掉。有人說,袁紹豎子,是個最沒用的官n代,被他滅了,說明公孫瓚不咋滴。我不這麼看,以袁紹當時的實力,他要滅誰,基本上都像碾死個螞蟻那麼簡單。官渡之戰遺臭萬年,那是袁紹不好彩,遇到了當時天下最牛逼的曹操。輸給天下最牛逼的人,袁紹其實不丟人。

公孫瓚被袁紹滅,反而說明公孫瓚敢碰硬,是個戰將。因此排名第三,是個名將之才。

3,馬騰,西涼軍老大。手下有馬超,討李郭勤王時出來露了一下臉,後來就沒啥作為了,被人弄死在某個中層領導崗位上。排名老四。



閒話格志


先說答案:依次是孫堅、劉表、公孫瓚、馬騰。

至於原因:孫堅,少年成名,17歲智擊海盜,掃蕩黃巾,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真正憂國憂民的只有曹操和孫堅,併力斬董卓先鋒華雄(三國演義中描述華雄為關羽所殺),打下江東基業,最重要的是孫堅和劉備、曹操一樣,都屬於出身寒門,憑藉後天的努力,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他人都有貴族成分加分,只是無奈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劉表的戲份雖然不多,但是就憑藉單騎入荊,虎踞龍盤多年,而且魯肅曾經謀劃的江東版《隆中對》就是將劉表劃入與曹操、孫權的鼎足之勢,可見當時劉表的勢力,無奈曹操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守門之犬爾。

公孫瓚和馬騰實在不想多談,公孫瓚一手好牌打個稀爛,曾經坐擁北方最大地盤的諸侯,白馬將軍更是令遊牧民族聞風喪膽,劉備的師兄,最後落得玩火自焚的下場,無不令人噓唏不已,馬騰實在沒什麼好說的,存在感不高,他既不是忠臣良將,也不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生在亂世,實在智商不在線,還有一個坑爹的兒子,能有好下場嗎?


小巨人077


僅從《三國演義》來說說。

不管是哪位,必須要三看:一是本身的影響力,二是背後支持他的士族力量,三是軍事力。

由此可知,四人中,劉表為最。

劉表是漢室宗親,天然號召力無敵,劉表奪荊州是用了一系列連環計的,相當精彩。奪取荊州後,迅速吸附了荊州的幾大士族,如蔡氏、蒯氏、龐氏、黃氏等。軍事上則有黃祖、蔡瑁、黃忠、魏延等大將。加之劉表時期,荊州因為安定,吸附了全國人才紛湧而入,因此,劉表不死,荊州有可能成為三國之一。

第二當屬馬騰。馬騰有威望(馬援之後),有根據地,有同盟韓遂,有猛將,亂世中當可割據。

第三孫堅,有勇無謀,如不是孫策打下江東奠基,孫權是沒有徵伐之力的。

公孫瓚亦如此,與孫堅類同!


明世俗的角落


我們從《三國演義》中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故事說起。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由此,孫堅、馬騰、公孫瓚、劉表皆為當世英雄。如何排名,應看其勇、其謀的綜合實力。



首先,看孫堅。

孫堅的勇,聞名於世。宛城一戰,身先士卒,銳不可當,堪為三國第一驍勇。

孫堅首先登城,斬賊二十餘人,賊眾奔潰。趙弘飛馬突槊,直取孫堅。堅從城上飛身奪弘槊,刺弘下馬;卻騎弘馬,飛身往來殺賊。

孫堅奪槊,刺弘,搶騎,殺賊,於百萬軍中殺敵,衝突,如行雲流水,足見其勇猛剛毅。

後區星在長沙自稱將軍,聚眾萬餘人造反,攻圍城邑。漢朝裡外有兵事,捉襟見肘,疲於奔命。遂派孫堅前去征剿。演義中說,“不五十日,報捷,江夏平”。

可以說,孫堅是漢末朝廷裡少有的滅火器。此際零陵、桂陽兩郡也有叛亂,孫堅越境破之。孫堅成了名副其實的江東猛虎,為孫吳江東基業奠定了基礎。



孫堅的謀略還表現在,他對董卓的浪子野心看的很準確。汜水關前,孫堅痛斥董卓逆天無道,逼退董卓的兒女婚約。

至洛陽城外,孫堅與董卓大戰於諸陵墓間,一向自以為了不起,自誇善於用兵的董卓,並不是孫堅的對手,大敗而逃。

孫堅率先進入洛陽城,把董卓挖開的帝陵全部填平。孫堅嘆曰:“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言訖,不覺淚下。《三國志》作者陳壽,贊孫堅“有忠壯之烈”。

所以說,孫堅是當之無愧的亂世英雄。其勇其謀在這四人中,當屬前列。

其次,看劉表。

劉表似乎不是,曹操所說的虛名無實。史載,他是單騎入荊州,應該有一番勇猛。他受命荊州刺史,奪取孫堅的後方,施權謀於無形之中。



劉表界口截擊孫堅一戰,殺的孫堅有聲有色。

山背後金鼓齊鳴,乃劉表親自行軍來到。孫堅就馬上施禮曰:“景升何故信袁紹之書,相逼鄰郡?”表曰:“汝匿傳國璽,欲將反耶?”……方欲交兵,劉表便退。堅縱馬趕去,兩山後伏兵齊起,背後蔡瑁、蒯越趕來,將孫堅困在垓心。

倒像一場像模像樣的阻擊戰,看來,劉表也是有一定謀略的。從此,孫堅與劉表結怨。

孫堅為收復豫州而戰期間,劉表在襄陽初步鞏固了荊州刺史的地位。冬季,孫堅率軍攻打劉表。劉表在峴山一戰中,伏兵亂箭射死了孫堅。

此後,從建安三年起至建安十三年,劉表獨佔荊州的事業達到鼎盛時期。但劉表缺乏軍事應變能力,他四處虎狼之地。在曹操攻打呂布時,他不趁曹操後方空虛打曹操;曹操與袁紹作戰時,他又不肯救袁紹。

這讓他在四人中的比較中,綜合實力就大打折扣。就像賈詡所說的:“世三公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

再次,看馬公孫瓚。



公孫瓚在群雄之中,首先對抗“盟主”袁紹,憑得是自己的實力。

他發跡於遼東,盡選白馬為先鋒,組建了帝國最勇猛的騎兵團——“白馬義從”。鮮卑、烏丸等遊牧民族不敢進犯。

磐河大戰中,公孫瓚不懼河北名將文丑。勢如破竹的白馬義從讓袁紹甚為恐懼,直殺得袁紹,“魂飛天外,手中寶刀墜於馬下,忙拔馬而逃,眾人死救過橋。公孫瓚亦收軍歸寨。”

正在與袁紹一決生死的關鍵時刻,公孫瓚與袁紹都接受了董卓的調解,互相講和,讓袁紹得到了喘息之機。從而可以看出,公孫瓚只會猛衝猛打,對兵學沒有精益求精,思想上不具備高深境界。

所以,趙雲嘆曰:“某曩日誤認公孫瓚為英雄;今觀所為,亦袁紹等輩耳!”事實也證明了,公孫瓚錯失了擊敗袁紹的良機,節節敗退於易京。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擁有最強騎兵的公孫瓚竟然固守孤城,坐以待斃。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紹歷時一年,攻破公孫瓚的易京城堡。可見,就公孫瓚的能力而言,大概同呂布不相上下,有一拼。

最後,看看馬騰。



馬騰,涼州從軍,以功拜軍司馬,逐漸遷至偏將軍、徵西將軍、徵東將軍。其能力也是一般。

李傕、郭汜專權,馬騰從涼州舉義,一路殺奔長安,另外他還結連侍中馬宇、諫議大夫種邵、左中郎將劉範三人為內應,共謀李傕、郭汜。馬騰的文武兩手準備,還是有些手段的。

馬騰韓遂聯轡而出,指李蒙王方罵曰:“反國之賊!——誰去擒之?”勤王之勇氣可嘉。但馬騰絕不是軍事帥才,竟然在賈詡的“深溝高壘”計謀下,糧盡而退。

三國裡有名的“衣帶詔”事件,馬騰就是主要策劃者。騰讀畢,毛髮倒豎,咬齒嚼唇,滿口流血,謂承曰:“公若有舉動,吾即統西涼兵為外應。”

可見,馬騰就是牛。沒有實力的憤怒是沒有意義的,馬騰搞宮廷政變,樂此不疲,那是他有西涼兵在手。作為老資格的軍閥,馬騰他比誰都知道“實力決定一切”的道理。

於是他接受了曹操任命給他的衛尉一職。這樣他就可以隨侍天下近前,可以隨時發動宮廷政變,控制住曹操。

終於他在與侍郎黃奎同謀曹操時,不幸事情暴露,被從赤壁之戰中騰過手來的曹操,斬首示眾。

馬騰劍走偏鋒,只能說明他腦子裡進水。

閒將西話:孫堅勇猛剛毅,打下江東基業,蔭及子孫,在四人組中綜合實力最強。

馬騰自始至終,擁有兵強馬壯的涼州,讓曹操忌憚不已,在四人組中屈居第二。

劉表雖虛有其表,但作擁荊州十八年,欲西伯自處,守成,固土,澤及百姓,實在難能可貴,與之排名第三。

而公孫瓚,能力不足,是呂布一級別的人,在爭霸天下中,最終損失殆盡,只能排名最後了。


閒將西話


東漢末年,逐鹿天下,還沒有形成三國鼎立時代,劉表第一名地盤坐擁荊州,歷史上荊州是很大。第二名孫堅,幹過長沙太守,有地有兵有糧,歷史上真正的華雄是被孫堅所斬,第三名公孫瓚據守北方,第四名馬騰。



啟發影視


從實力和能力綜合來看:孫堅大於馬騰大於劉表大於公孫瓚。孫堅一方諸侯,下有六郡土地,有王公大臣;馬騰是鎮守一方的西涼刺史,只有軍隊管制權無臣民治理權;劉表荊州牧有臣民管制,但軍隊弱;公孫瓚沒有臣民管制軍隊又弱。


佛骨道心


三國演義中四位名將綜合實力排名如下:幽州梟雄公孫瓚排,東吳孫堅居第二,涼州悍將馬騰名列第三,荊州劉表屈最後。


小龍女5505


劉表割據荊州、孫堅佔有江東(部分地區)馬騰佔有涼州、雍州一部分?、公孫瓚擁兵幽州?


中周ZWT


實力依大至小依次為:孫堅——劉表——馬騰——公孫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