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20天 一隻“困獸”的所思所想

2020年過年,跟往常一樣,回到湖北老家過年,沒想到,這次春節格外長,想來封城也快20天了,第一次體會到了什麼叫因為長期不運動,肌肉痠軟,關節疼痛。


家裡人開玩笑說,就當關禁閉了,我也開玩笑說,如果我被禁閉了,起碼還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能放出來,還有點盼頭,現在封城,最大的煎熬不是封城本身,而是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解封,也許明天就能回去工作了,也許還要再等半個月,這種猜測和未知的過程,是比較痛苦的。

封城20天 一隻“困獸”的所思所想

封城,只能封城!


封城之後,兩種觀點在各大社交平臺掐架,一方說不行,你們不能亂跑,又擴大了疫情,老老實實在家待著,不要添亂;一方說,學生可以不上班,天天放假挺爽的,但是我們有經濟壓力的不行啊,不上班,老闆賺不到錢,誰來發工資,沒有工資,房貸車貸怎麼還,銀行又不會因為疫情放棄按揭!


首先我們來看看美國為什麼不封城。


2020年1月,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27年以來首次再現致命乙型流感病毒,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最新數據:全美範圍已有1300萬人感染,造成死亡人數高達6600人,加州、紐約均在高危城市之列,堪稱過去40年最致命流感之一。


那麼美國採取的措施是什麼呢?


1、醫院限制訪客,以控制流感的傳播;


2、一些醫院正在採取額外的措施來防止病毒的傳播。如果沒有注射過流感疫苗,來醫院的訪客戴口罩才能進入。因為疫情嚴重,威斯康星州的兒童醫院從上週三開始禁止12歲以下的兒童來醫院問診,需要醫療幫助的兒童只能在線諮詢。


美國沒有封城的原因,是美國每年都會在春季左右迎來“流感季”,只是今年的致死率比較高而已,另外,在美國引起流感的是已知病毒。


新冠肺炎是新型病毒,目前沒有特效藥,是不是就意味著只要出現了新型病毒就一定要封城?


我認為,不一定,要根據病毒的傳播能力、致死率等多方面考慮,畢竟封城對於經濟的影響巨大。至於這次的新冠病毒,我認為,對於高層來說,只有封城這個策略可以選擇。


基礎醫療服務超負荷


從致死率來看,新冠病毒要弱於SARS和MERS,可是之前幾次都沒有封城,這次湖北省都封掉了,在我的印象中,上一次有這種待遇的應該是病毒之王——埃博拉!


為什麼要這麼做?


因為基礎醫療超過了負荷。

封城20天 一隻“困獸”的所思所想

有專家一開始就說,這次的病毒考驗的就是我們國家的基礎醫療體系,如果病人都能應收盡收,不會進一步擴大。


可現在是病人無法全部收治。


其實高層對於目前的情況是非常清楚的,只能採取封城這個不怎麼好的手段,阻止人員流動,給時間讓基礎醫療體系慢慢消化突然增加的病人,等到應收盡收的時候,方才安全。當然這樣做的經濟損失是巨大的。


目前的醫療資源發展不是很均衡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其實我國基礎醫療體系是有長足進步的。


根據國家統計信息中心公佈2019年1至10月全國醫療服務情況,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70.2億人次,平均每個月全國診療人次7個億。滿足了全國人民的衛生健康需求。


看到這裡,心中有了疑惑,全國每個月7億人次診療都搞定了,為啥這次新冠病毒來了,卻暴露了一些問題?


只能找論文了,看看是哪裡出了問題。


翻了中國知網,發現有這樣的一篇論文,2017年12月31日,全國註冊執業(助理)醫師有339萬人,千人口醫師數有2.44人。


根據相關資料,美國在2016年大約266名醫師每10萬人口,也就是千人口醫師數2.66人。


再看看鄰國日本,據2016年日本總務省數據顯示,日本國內的日本人口總數約為1.2558億人,也就是說,大約每千人口醫生2.51人。


也就是說,從2014年開始,(因為2014年數據中國大約177名醫師每10萬人口,每千人口醫師數1.77人)我國在基礎醫療方面,不斷擴充基礎醫療人員數量,由於差距比較大,到了2017年,醫生的每千人口數量也沒有趕上美日在2016年的水平。


不要小看這一點點的差距,如果按照上億的人口來算,醫生的缺口是巨大的。


更重要的是,醫生術業有專攻,新冠病毒需要呼吸科等方面的專業醫生,皮膚科醫生、肝病醫生可能就愛莫能助了,這樣肺炎病人數量激增更是會顯得醫療條件捉襟見肘。


讓我們再看一個數據,按照國家衛計委發佈的《2016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我國2016年共有執業(助理)醫師319.1萬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00.0萬人,2016年,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31人,每萬人口全科醫生1.51人。


也就是說,按照2016年農村人口在6億左右,那麼農村醫生配比為每千人口1.67人。


所以大家也就能理解為什麼封城了,鄉村醫生和衛生員人數是不夠的,目前病毒有從城市向農村蔓延的趨勢,一旦在農村爆發,按照目前農村醫生的規模來說,是無力覆蓋那麼多病人的。


另外,從每千戶籍人口床位數來看,2016年數據顯示,城市是8.41,農村是3.91,也就是說1000個城市人口,只有8.41張病床,農村1000人口只有3.91張病床。


而在201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到2020年,我國每千人口床位數達到6張,這是我國首次對醫療機構發展床位規模提出了量化指標。


也就是說2019年我國每千戶籍人口床位數(包含城市和農村)最多也就6張。


按照目前的感染人數,病床是明顯不夠用的。


所以有學者指出,在政府和社會沒有同比例增加城鎮醫療衛生服務供給的情況下,快速城鎮化導致了城市大醫院對患者和專業技術人才的雙重 “虹吸”效應,形成了城鎮醫療衛生服務總需求大於總供給,農村地區醫療衛生服務總供給大於總需求的局面。這一結構性矛盾加劇了我國醫療衛生資源配 置的非均等化,區域、城鄉、城市、人群之間的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失衡問題越來越突出。


平常就要增加基礎醫療投入


當醫療組馳援武漢的時候,央視記者採訪一位“出征”的醫生,對方說,這次的疫情就好像一次趕考,我們要努力給出一個滿意的答卷,只不過出題人不是我們,我們是去答題的。


所以需要了解,我們平常在公共衛生領域方面,積累夠麼?

封城20天 一隻“困獸”的所思所想

從經濟學角度上來說,你賺取的工資是財富的第一次分配,而國家收稅了以後,財政的各項支出則是再分配的過程。


這就要說到財政支出了,根據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財政預算安排醫療衛生支出15291億元,較上年增加840億元,增幅高於全國財政支出2.5個百分點,佔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7.3%。


橫向對比,2018年,日本政府撥了15萬億日元用於醫療和護理(約9300億人民幣,佔日本財政總預算的15%),這還沒算公共醫療保險方面的費用。


2018年,美國的醫療衛生支出總體增長4.6%,達到3.6萬億美元,醫療衛生支出佔到了GDP的17.8%。


所以,在基礎醫療體系建設上,我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1、數據 | 2018年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59502億元,都用在哪了?(附詳細圖表)


2、六張可視化圖表告訴你中美兩國醫療衛生行業的優勢與差距


3、報告顯示:2018年美國醫療支出3.6萬億美元,三分之一用於醫院


4、圖說:中國醫療衛生支出佔GDP比重僅相當於美國的三分之一


5、日本老齡化危機,當財政和醫保都不堪重負怎麼辦?


6、知網——我國執業醫師資源配置現狀分析及思考


7、知網——我國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的均衡性研究


8、中國天天喊缺醫生,日本卻嫌醫生太多


9、美國的醫療概況和現狀簡介(上)


10、美國醫生知多少?


11、2016年中國人口總量、男女人口數量對比及城鎮、農村人口數量分析【圖】


12、B站——武漢肺炎|我採訪了剛到中國支援的德國頂尖病毒研究家


(關於圖片版權聲明:所有圖片出自於pixabay等免費商用圖片網站,大家喜歡的話,可以到這些網站上面搜圖,並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