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得到王羲之《蘭亭集序》真本的?

說起《蘭亭集序》,那可是大名鼎鼎。《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等。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軍政高官,聚集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大家做詩祝賀,王羲之負責為他們寫的詩作序,《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作序的手稿。


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得到王羲之《蘭亭集序》真本的?


《蘭亭集序》中所記敘的就是蘭亭周邊山水美景以及當時聚會時的歡樂情景,它不僅抒發了作者對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慨,更流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嚮往和執著。


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得到王羲之《蘭亭集序》真本的?


《蘭亭集序》的書法,“文而不華、質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用筆剛柔相濟,凝練簡潔,變化無窮。書稿中僅“之”字就有十多種寫法。《蘭亭集序》全文共28行、324字,被歷代書法界尊為極品。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王羲之也被尊為書聖。


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得到王羲之《蘭亭集序》真本的?


我們都知道,大唐皇帝唐太宗唐李世民酷愛書法,是一位書法迷,他尤愛王羲之書法,他收集了幾乎王羲之所有作品,但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得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本。所以他登基後,就開始四處蒐集王羲之的墨跡。


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得到王羲之《蘭亭集序》真本的?


《蘭亭集序》也是王羲之的心愛之物,王羲之非常重視,他是用自己的畢生的功力才把它寫完。他經常把《蘭亭序》放在手邊,沒有和它分開過。一直到他生命最後一刻,他才把自已心愛的《蘭亭集序》傳給了孫子。就這麼,他的子孫們把這件書法作品當成了傳家寶,一代一代往下傳,一直傳到他的第七世孫智永手裡。


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得到王羲之《蘭亭集序》真本的?


話說《蘭亭集序》到了孫智永手裡,由於孫智永很早出家做了和尚,雖然他活了近百歲,但沒有留下子孫。臨死時,他只好把《蘭亭集序》書稿交給了自己的弟子辯才。辯才對這幅書法作品也是情有獨鍾,倍加珍惜,為了保證安全,他在自家房樑上開了一個洞,把《蘭亭集序》放進了洞裡藏好。


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得到王羲之《蘭亭集序》真本的?


唐太宗派出的探子絞盡腦計,費盡心機,終於通過種種手斷,才從辯才的嘴裡獲得《蘭亭集序》的藏身之地。他們趕緊把它偷了出來,連夜送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手中。


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得到王羲之《蘭亭集序》真本的?


就這樣,歷經多年,幾經周折,《蘭亭集序》真本最終落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手裡。得到《蘭亭序》真本後,唐太緊就急命當朝書法名家褚遂良、歐陽詢以及弘文館拓書人馮承素等迅速勾摹數本,一部分賜予大臣,一部分用於收藏。這些唐朝摹本主要分兩類,一類是褚遂良摹本,另一類為歐陽詢摹本。而現在流行的石刻帖本“定武本”就屬於歐陽詢摹本,是目前存世的最有價值的石刻帖本。


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得到王羲之《蘭亭集序》真本的?


後來唐大宗李世民死後,按照他生前吩咐,《蘭亭集序》當做他的殉葬品,帶進了自己的墳墓,從此,世上再無真本存世,這真是可惜了這天下第一行書。大文豪蘇東坡曾有詩感慨到:“蘭亭繭紙入昭陵,世間遺蹟猶龍騰。”


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得到王羲之《蘭亭集序》真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