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人和蒙古人之間有什麼區別?

薛程峰


其實,在東西方民族眼中,韃靼和蒙古的指向,並不是很一致。

比如,咱們普通人印象中,往往認為韃靼就是那個萬曆年間,被大明政府加封為忠順夫人,興建了呼和浩特市的“三娘子”所在的蒙古部落。

其實,這隻算是個狹義的“韃靼”,即,叫做“韃靼”的蒙古國軍事政治集團,跟另一支蒙古部落——“瓦剌”,並存於漠北草原,崇尚藏傳佛教(喇嘛教),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人群,是典型的黃種人;

而實際上,真正意義上的韃靼人,更多的屬於伊斯蘭化的突厥人的後代,為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人群,以白種人為主,也存在少量的黃白混血成分;

(俄羅斯聯邦韃靼斯坦境內,韃靼人在慶祝傳統節日,典型的白種人長相)

那麼,在西方人眼中呢,什麼蒙古、韃靼,他們也是傻傻的分不清。往往把戴著翻毛皮帽子,騎馬挎著彎刀的草原民族都看成了蒙古人,進而又把蒙古人都當做了韃靼人。其中原因,後面會詳細解釋。

比如歐洲有個著名的諺語——“Scratch a Russian and find a Tatar.” 這裡的“韃靼”,既有突厥人,也有蒙古人的指向。

事實上,要論血統,相當對於蒙古來說,俄羅斯人的突厥——韃靼成分要更明顯的多。

(俄劇《索菲亞》裡面,沙俄帝國的前身,15世紀的莫斯科大公國上流社會的裝扮就非常有突厥特色)

按中國歷史的記載,韃靼這個詞出現的年代,遠比“蒙古”要早得多。早在公元5-6世紀的南北朝和隋代的文獻中,就記載了室韋人(蒙古人的祖先)跟韃靼人交戰的經歷。這也側面說明了,韃靼人跟蒙古人歷來就不是一碼事兒。

之後的唐宋時代,韃靼人跟突厥人相愛相殺,血統逐漸混雜、融合,足跡遍及中國的漠北、西域絲綢之路沿線和廣袤的西伯利亞。

最終,在蒙古帝國崛起的時代,韃靼人被蒙古人征服,納入到了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金帳汗國。

因其境內的主體民族大多都是皈依了伊斯蘭教的韃靼人,結果,久而久之,作為統治階級的蒙古人也被同化成了穆斯林,還混入了不少帶有明顯白種人特徵的突厥——韃靼血統。

很顯然,四大汗國裡面,最靠近歐洲地區的,能直接跟歐洲人產生交集的,就是這個金帳汗國了。

正如前面講的那樣,長期以來,在歐洲人眼中,把來自東方,戴著皮帽子,騎馬挎著彎刀,還不信上帝的這些“異教徒”都看成了蒙古人。而此時,他們接觸到的所謂“蒙古人”,多為來自於金帳汗國的韃靼人,或已經伊斯蘭化,韃靼血統佔支配地位的西征蒙古人的後代。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韃靼就代替了蒙古,成了歐洲人泛指中北亞、乃至東歐地區遊牧民族的稱謂。

從16世紀開始,烏克蘭、俄羅斯地區的斯拉夫人迅速壯大,而蒙古各汗國卻走向了衰落。於是,“文明開化”了的斯拉夫人花上了幾代人的功夫,最終打敗了曾經不可一世的蒙古人,踩著蒙古汗國的遺體,竟然兵分兩路,分別殺到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

鑑於沙俄帝國領土的前任主人就是韃靼血統的蒙古汗國,他們的後人至今還在這片熱土上繁衍生息,比如當今的俄羅斯聯邦境內的韃靼斯坦自治共和國。這麼多個世紀以來,俄羅斯人總被西方人看成“野蠻的韃靼人”、異教徒,倒也不足為奇。

(韃靼斯坦境內的蘇聯戰鬥英雄,看相貌,也是典型的白種人長相)

甚至,當年的歐洲人,把大清國時代的滿族,也叫成了“韃靼人”。比如,1793年,出使中國的大英帝國使者馬戛爾尼勳爵,在其記錄裡面,就用“韃靼皇帝”指代了乾隆。

試想,這要是“文藝老年人”、古籍收藏和批註愛好者,自認為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乾隆皇帝,得知英吉利人竟然用這種“蠻夷”性質的字眼來稱呼自己,不得氣的翻了棺材板子。

再看蒙古人,除了蒙古國和咱們的內蒙古以外,俄羅斯境內也有不少蒙古人聚居區域,目前設有多個蒙古自治共和國(類似咱們的民族自治區,並非獨立的主權國家)。

其中,最靠西邊的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是當年沒走成的“土爾扈特部”的後人,幾百年來,一直繁衍在伏爾加河下游地區,為沙皇、蘇軍和現在的俄軍四處征戰,目前的國家認同感還是挺強的。

(普京跟卡爾梅克的喇嘛們親切座談,特意強調民族團結和信仰自由。注意,這些東亞人相貌的喇嘛們,都是說俄語的哦)

還有咱們曾經的失地之一——圖瓦。

現任俄羅斯聯邦國防部長——紹伊古·謝爾蓋·庫日戈達維奇大將,就是俄羅斯化的圖瓦人。他的父親是蘇聯的蒙古族,母親為俄羅斯人。

總之,相對於純東亞人種的蒙古人而言,“韃靼人”和“韃靼”兩詞,在很長一段時間,被東西方給用亂了,尤其是歐洲人,往往喜歡把來自東方的遊牧民族,甚至是大東北的滿族們,都統統定義成為韃靼人。

其實,韃靼作為突厥系民族,血統是非常複雜的,地區跨度也相當大。甚至現在的土耳其,還主動認了金帳汗國的韃靼人做祖先,一下子多追溯出了好幾百年的國家民族歷史呢。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蒙古人和韃靼人的居住地相近,血緣上也有聯繫,但在本質上還是不同的。

先說說韃靼人。

公元5世紀,在蒙古東北部和貝加爾湖附近有遊牧民族生活於此,其中就有韃靼人。《闕特勤碑》記載“三十姓韃靼”,是“韃靼”一詞的最早文字出處。

公元八世紀後,韃靼人開始逐漸向蒙古高原移居。公元840年,回鶻汗國滅亡,給韃靼人進入漠南漠北提供了機會。自此,韃靼人和中原人成為“鄰居”。公元842年,已經有漢家文獻對韃靼人有了文字記載。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韃靼人已經和中原形成了多元化聯繫,在李克用的軍隊中,就有數萬之眾的韃靼士兵,這些人兇狠善戰,為李克用立下了很多戰功。

隨著韃靼人的逐漸壯大,他們成為了蒙古高原的主流群體,也成為了蒙古高原各部落的泛稱(講蒙古語的部落除外)。

遼國興起後,韃靼人被遼國“收編”。遼國人把他們稱作阻卜或術不姑,此事在《遼史》有詳細記載。遼國在韃靼人居住地常年駐兵,並且派節度使長期統治,韃靼人每年向遼國進攻,還要出人丁服兵役。歷任節度使對韃靼人橫徵暴斂,多次激起韃靼人的叛亂。公元1012年,韃靼人一部殺了在任節度使,隨後圍攻鎮州,事態愈演愈烈,公元1026年,所有韃靼人皆反。

到了金朝鼎盛時期,主要軍事行動都針對宋朝。蒙古高原各部族趁機得到了快速發展。阿爾泰山地區的乃蠻部、漠南地區的汪古部、鄂嫩河 克魯倫河中上游地區的蒙古部、鄂爾渾河上游地區的克烈部、呼倫貝爾草原地區的塔塔兒部等,都得到了極大的擴充。

這些部落日後都曾歸順金朝,但也都有過叛亂。在宋朝的文獻記載中,把這些部落統稱為“韃靼”。

再說說蒙古人。<strong>

秦漢時期,東胡壓制匈奴的興起,直到莫頓單于的出現,帶領匈奴人奇襲了東胡,使東胡部落聯盟瓦解。從此,部分東胡人成為匈奴人的奴隸。另外一部分東胡人退居烏桓山和鮮卑山,分為烏桓和鮮卑二個部族,東胡從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三國時期,曹操討伐烏桓,使烏桓逐漸衰落,而鮮卑在這一時期逐漸興起。

西晉時期,鮮卑分成多個部族,包括:慕容部、段部、拓跋部、柔然部、乞伏部等。

南北朝時期,柔然部先後和拓跋部和突厥系民族交戰,最終戰敗分裂。一部分逃往遼河上游,成為契丹人的宗源之一。另一部分逃到外興安嶺以南地區,成為蒙兀室韋的宗源之一。按照《舊唐書》的記載,“蒙兀” 與“蒙古”是同名異譯。也就是說蒙古人是鮮卑人的後裔。

蒙古分為多個分支,其中在漠北的諸多部落中,出現了一個黃金家族。

成吉思汗讓這些複雜的部族變得簡單。

成吉思汗建立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強大帝國。從此,這些諸多部族都成為了“蒙古人”,原來個部族的名稱都變成了姓氏。而漢家百姓還是習慣統稱他們為“韃靼”,所以,從成吉思汗之後,“韃靼”一詞變成了漢人對蒙古人的俗稱。

由於漢家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差異,從“韃靼”一詞中逐漸發展出來兩個貶義詞:韃虜、韃子。


無筆


別以為韃靼人和蒙古人差不多,實際上這是兩個人種的差異,即白色人種與黃色人種的差異。

韃靼人,有廣義和窄義之分。如果按廣義論,這是中國古代對北方遊牧民族的統稱,蒙古人也在這個範圍之內。但若是按窄義論,韃靼人就是塔塔爾人,也就是操突厥語族的白色人種——蒙古草原上原本的主宰者,從早期的匈奴到隋唐之際的突厥,都是這個族系。

成吉思汗崛起之前,呼倫貝爾草原的塔塔兒部,以鄂爾渾河上游為中心的克烈部,崛起於鄂嫩河、克魯倫河中上游的蒙古部,據有阿爾泰山至杭愛山地區的乃蠻部,以及漠南的汪古部等,都很強盛。他們雖先後臣服於金,但除汪古部外,多時服時叛,襲擾金朝北境,尤以塔塔兒、蒙古二部為甚,金朝不得不築長城以防之。在宋人文獻中,往往將蒙古高原各部概稱為韃靼,又就其離漢地的遠近、文化的高低不同,區別為黑韃靼(指蒙古諸部)、白韃靼(指汪古部)。

這裡的韃靼就是一種廣義稱呼,實際上白韃靼才是真正的韃靼人,而黑韃靼其實是蒙古人。當時的草原上的蒙古部、克烈部,都是黃皮膚。乃蠻部、汪古部、塔塔兒部以及畏兀兒人,則是白皮膚。所以後來元朝搞等級制度,前者屬於第一等,後者則屬於第二等色目人。

然而,對於當時的漢人、南人而言,不管你們是蒙古人也好、色目人也好,反正都是一路貨色,所以全部稱之為“達達”(韃靼),漢譯蒙文文獻也用“達達”譯寫原文中的蒙古。所以最終,韃靼從草原白人的專稱變成了漢人對整個草原牧群,包括蒙古人在內的俗稱。

這種混淆,反過來又影響了西方人。他們也開始把所有東方的遊牧部族冠以韃靼之名,包括建立金帳汗國的蒙古人,也包括協同這些蒙古人一道入侵的突厥人,以及建立清朝的滿人。

直至今日,中國境內還有一支正宗的韃靼人後裔,這便是塔塔爾族,我們看照片就懂了,妥妥的金髮碧眼白皮膚。當然,白人也不都是金髮,也是黑髮,但看眼睛看臉型,她們就是正宗的白皮膚韃靼人。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現代韃靼人和現代蒙古人,可以說是有血緣關係的民族。現代韃靼人是居住在伏爾加河流域的各種突厥民族為主,蒙古人為輔組成的新的民族。

在蒙古帝國時代,撥都的金帳汗國在俄羅斯南部大草原建立起來。由於跟隨撥都來到俄羅斯的蒙古人實在是太少了。因此,大批當地突厥人就加入到了金帳汗國的核心圈子。

現代韃靼人就是金帳汗國的少量蒙古人,還有,斯基泰人,切爾克斯人,欽察人,烏古爾人,諾蓋人,佩徹涅格人,汪古部(白韃靼)、乃曼(第一韃靼)等等,從烏拉爾山,阿塞拜疆,一直到伏爾加河上的大部分突厥等等民族的大融合。

因為,他們都有共同的生活方式,以遊牧為主要生活方式。都有近似的文化,近似的打仗方式,近似的思維習慣和都熱愛出去搶掠女性,技術工人和財物。也要對付共同的敵人,那些定居的王國,不服從的民族。

因此,這些遊牧民族最終在俄羅斯南部,經過數百年融合,形成了現代韃靼民族。現在在俄羅斯有600多萬韃靼人。主要分為克里米亞韃靼,喀山韃靼,阿斯特拉罕韃靼和西伯利亞韃靼人。

現在在俄羅斯,還有一個韃靼斯坦共和國,就在伏爾加河中游地區,擁有388萬人口。這裡也是金帳汗國的故土和核心區域。實事求是說,這裡的環境非常好,夏季溫度在17-25°,大部分是低地平原和茂密的森林。這裡有430多種動物,是一個非常完美的遊牧打獵,避暑消夏的好地方,這也許是當年的金帳大汗選擇這裡常駐的原因吧!


深度軍事


因為韃靼人是韃靼人,所以蒙古人是蒙古人,兩個民族都是少數民族,而且兩者都屬於“騎在馬背上的民族”,也就是來源於遊牧文明,這兩個民族從歷史走來,既攜手並肩又相互羈絆,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大概公元5世紀時,韃靼人這個民族發源於蒙古高原的東部和南部,當時剛剛誕生的韃靼指的是眾多少數民族的統稱,但是隨著後來韃靼這個部落因內部動亂嚴重,被當時比較強的突厥人所征服,由此便成為突厥汗國統治下的眾多部落之一。在唐朝時,當突厥汗國後期衰落滅亡後,他們又歸順了回鶻。

我們在以前的歷史並不多涉及韃靼這個概念,這個特殊的名詞還尚未出現在當時那個時代的史料中。大約在公元8、9世紀時,也就是唐朝的中後期,韃靼這個名詞漸漸頻頻現身於史料記載中,因為各個國家語言的不同,所以對韃靼就有不同的叫法,比如:達怛、塔坦、達旦、塔塔爾等。韃靼這個名稱一直被持續到了清朝初年,不過現在在俄羅斯和歐洲地區仍有一些韃靼人的後代。(當年成吉思汗帶領軍隊橫跨歐亞,征服歐洲時,所帶領的軍隊有多數韃靼人)



從“朋友”到“敵人”。原本韃靼人和蒙古人都同屬草原上的部落,但是後來因為某些原因,成吉思汗帶領蒙古族人便將塔塔爾人(韃靼人)給滅掉了。當時元朝還未建立時,金國,南宋,西夏三個相對獨立的國家呈現三分之勢。但是草原上的各個少數民族部落也趁機相彼爭權奪勢,意圖統一草原。在眾多部落爭奪時,當時塔塔爾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韃靼人,將蒙古部落的首領孛兒只斤·也速該俘虜並且殺死。這對於成吉思汗來說,當是多麼大的仇恨啊!於是,成年後的成吉思汗通過聯合和征服蒙古內部的各個部落,將蒙古人團結起來,後來又聯合了東北方向的金國,一舉消滅塔塔爾部。

由此一來,塔塔爾部幾乎遭到了滅族之災,但當時還是有部分塔塔爾人歸附蒙古的,所以這裡也說韃靼自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後是蒙古人的一支附屬(重要分支)。元朝建立的時候,塔塔爾就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而是韃靼這個字眼了。


我們來看一下元朝之後不同朝代對“韃靼”的看法:

①清朝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山西.外夷附考》中記載道:“契丹部落之小者,曰蒙古,曰泰赤烏,曰嗒嗒兒,曰克列,各據分地,既而蒙古皆兼有之。或曰,蒙古即韃靼也。

②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曾說:韃靼在奚、契丹東北,後為契丹所攻,部族分散,居陰山者號曰韃靼。由此可見,這裡的“韃靼”範圍是比較廣泛的。

③當代史學家鄧之誠在《中華二千年史.明清上.明與諸民族之關係》中說:“明兵破元都,順帝北真走。傳六世,被篡於鬼力赤,改稱韃靼。蒙古大汗之統系遂中絕。”

由此可見,“韃靼”在成吉思汗統一草原之前是一個獨立與各族的民族,在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後歸附於蒙古,後來在朱元璋破元朝後,導致原本依附蒙古的韃靼再次崩離,“韃靼”一詞隨即作為狹義的概念出現。


小鎮月明


“韃靼”一詞最早出現在我國唐代突厥文《闕特勤碑》和一些漢文記載上,原指從古波斯遷至蒙古高原東部並操蒙古語族的塔塔爾部落。

唐朝時期,蒙古高原以突厥語族部落為主,其他部落臣服於它。後來韃靼人的勢力逐步擴大,取代突厥人成為蒙古高原的主體民族,因此,整個蒙古高原的部落就以“韃靼”統稱。這一統稱一直延續到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建立蒙古帝國後尊稱“蒙古人”才在官方使用上結束。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後,韃靼人成為蒙古人的一部分。這一時期,北方高原上的各民族部落統稱為蒙古人。

至明朝時期,蒙古帝國分裂。但是蒙古人崇尚成吉思汗,只有成吉思汗的家族才是正統。其他克烈部、汪古部、阿速部、兀良哈部、斡亦剌人雖然被視為蒙古人,但卻沒有統治蒙古人的權力,只有元朝皇室才能蒙古本部的正統,忽必烈的後裔才能做蒙古大汗,大汗的長子才能繼承汗位,除非長子絕嗣、被廢,才會立其他子孫為大汗。這些非黃金家族的部落、非長子後裔的子孫,在蒙古高原上不斷的攻殺,最後逐漸將蒙古高原分為瓦剌與韃靼兩部。

明朝時期。狹義的韃靼人就是蒙古本部的自稱。所以,這個時期,也把蒙古人統稱為韃靼人。

問蒙古人和韃靼人有什麼區別,講起了很複雜。

1.古代韃靼人先被突厥人統治,後來又被蒙古人征服,成為蒙古大軍中的一員。蒙古大軍西征時,韃靼人隨蒙古大軍到了歐洲一帶生活定居,並與突厥人進行融合同化,最後成為血統混雜的韃靼人。所以現代韃靼人和蒙古人有著本質的區別,唯一的聯繫可能就是曾經被同一個帝國統治。

2.蒙古人在明朝自稱為韃靼人,所以蒙古人就是韃靼人。


草原紀事


其實在以前,“韃靼人”這個稱謂是不存在的。這是13世紀歐洲人在侵略過程中,對突厥人和蒙古人的稱呼。“塔塔爾雅”這一稱謂一直持續到了18世紀,他指的是中亞地區的遊牧民族,但是並沒有明確的政治或人種劃分。

真正的名字應該是“韃靼人”。他們基本上都是突厥人,種族不同於蒙古人,居住在中亞地區。在13世紀,大量的韃靼人加入了蒙古大軍,成為了位於俄羅斯和中亞地區的蒙古帝國的一部分,這個蒙古帝國被稱為金帳汗國。起初,雖然韃靼人和蒙古人語言不通,但是他們和蒙古人有著相同的遊牧生活方式:住在蒙古包裡,養牛,騎馬。但在金帳漢國時期,所有的韃靼族人逐漸成為了穆斯林,而蒙古人最終成為了佛教徒。

到了15世紀,金帳漢國的統治分崩離析,分裂出了幾個獨立的汗國:伏爾加河流域的喀山汗國、裡海流域的阿斯特拉罕汗國,以及位於烏克蘭南部黑海流域的克里米亞韃靼人。而西伯利亞這個名字是位於最東部的韃靼人所起的,叫做“西比爾”。

從那時候起,韃靼人的語言開始向著不同的方向演化,即使他們說的是同一個名字,也大不相同了。到了16世紀,他們被伊凡四世所征服,隨後歸順了俄羅斯。只有克里米亞韃靼人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並保留了自己的可汗,一直到18世紀晚期,凱瑟琳大帝奪下了黑海沿岸地區為止。在歷史上,有很多比較小的群體都被稱作韃靼人,但現在已經寥寥無幾甚至滅絕了。

現存最大的韃靼人群體是伏爾加韃靼人,他們生活在俄羅斯聯邦韃靼斯坦共和國的喀山市。他們仍然是穆斯林,說著類似於某種中亞語言的突厥語。但是他們身上已然融入了許多俄羅斯人的特點,譬如他們早就住進了俄羅斯人慣住的木屋中。如今,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甚至還有俄羅斯基督教的教名。而由於克里米亞韃靼人曾經是奧斯曼帝國的屬國,所以他們與土耳其人更為接近。在二戰之前,他們一直有著自己的蘇維埃共和國,但是由於他們支持的是德國,所以戰後就被斯大林流放到了蘇聯的各個地方。現在,很多人早已經移民土耳其了。

儘管韃靼人在歸順俄羅斯以後一直被視為二等公民,但是由於他們出色的軍事才能,還是有不少人一路晉升到了顯赫的地位,甚至當上了貴族。有很多俄羅斯人都有韃靼人的血統或姓氏,譬如:布拉托夫、穆拉托夫、阿克汗托夫、拉可汗曼尼諾夫等等。有趣的是,早在15世紀就有些韃靼人在波蘭定居了,可是波蘭韃靼人的數量依然少得可憐。

如今的蒙古人幾乎與韃靼人沒有什麼共同之處了。他們住在中國北部的獨立的蒙古共和國內。雖然也受到了一些來自中國的影響(比如佛教),不過蒙古人仍然保留著草原遊牧的生活方式。既便進入了21世紀,他們依然住在蒙古包裡,幾乎沒有農業,基本上靠畜牧業為生。


小鴿子看世界


韃靼人是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一個泛指。

韃靼人發源於蒙古高原的東部,是突厥汗國的一個部落,後歸順回鶻。

鐵木真的父親死於塔塔爾部之手,塔塔兒部就是“韃靼”。

鐵木真統一草原,韃靼人則變成了蒙古的一個部族。

北方遊牧民族統稱“韃靼”,蒙古西征的大軍中有大量韃靼士兵和高級指揮官,蒙古人就是韃靼人。

歐洲的韃靼人與中國的韃靼人有點區別,他們不是純正的蒙古人,而是金帳汗國的蒙古人與漢朝逃亡的突厥人。


語文360


蒙古人跟韃靼人的區別就像區分大江和大河,高山和峻嶺一樣難。還有人說,韃靼人和蒙古人的關係就是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但只要有足夠的耐心,還是能理清這一堆亂麻,撥雲見日。 其實要弄清韃靼人和蒙古人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又有什麼聯繫,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難。只要弄清韃靼人的來歷和演變過程,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韃靼人的祖先是波斯人,古代遷徙到蒙古高原。 韃靼人後來發展壯大,反客為主,征服了說蒙古語的突厥人。 不過韃靼人的歷史悠久,“韃靼”這個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內涵和外延也不盡相同,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說的清楚,我們還要靜下心來去了解。 首先我們要知道,韃靼這個詞不是專指一個民族,或者哪一個團體的,而是泛指,是歐亞大陸所有的遊牧民族的共同名字。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遊牧民族,都被叫做韃靼人。 韃靼這個詞最早出現, 是在唐代突厥文碑銘上和某些漢文史書中。僅僅是翻譯,就有達怛、達靼、塔坦、韃靼、達打、達達五六個名字,叫人目不暇接。 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韃靼這個相同的稱呼,卻有不同的內涵。遼金時期,中原政權把蒙古高原偏東地區的塔塔爾部叫做韃靼。 到了明代,朝廷的公文和皇帝的詔書以及官員的奏摺,只用來專指蒙古高原東部遊牧民族的政權。 當時在歐洲各國,他們把從中國遷徙去的步落稽部落保加爾人叫做韃靼人。 而在俄國統治者那裡,所有亞歐大陸各國只要是使用突厥語的民族,都被叫做韃靼。 進入20世紀,歐洲曾經被金帳汗國統治的部分突厥和蒙古民族及其後裔都被叫做韃靼。 由此可見,韃靼人是在中國發展壯大的,歐洲的韃靼人很多來自中國。 5世紀的時候,韃靼作為遊牧民族,出現在蒙古東北及貝加爾湖周圍一帶。 9世紀前後,韃靼的活動範圍延伸到陰山南北和河西走廊,並且跟遼國、夏國的遊牧民族有了交往,並有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融合。 到了金代,韃靼的主要活動地區在呼倫貝爾大草原和貝加爾湖西部,他們擁有自己的政權——韃靼聯盟。 南宋的時候,中原地區的百姓把蒙古人叫做韃靼、蒙韃和黑韃,汪古人(後成為蒙古部族之一)則被叫做白韃。 而同樣是南宋,南部地區的人民則是根據其文明程度把韃靼進行了劃分,成為熟韃靼與生韃靼。 到了13世紀初,生活在蒙古地區的突厥遊牧民族因為部落不團結,一盤散沙。各部落之間不團結,相互爭鬥,實力受到嚴重削弱。 突厥各部落的內戰給成吉思汗以可乘之機,成吉思汗果斷出兵,將其各個擊破,全部征服。 正是從那時起,突厥人跟蒙古生活在了一起,兩個民族相互融合,分不出彼此。 所以歐洲人把入侵俄羅斯和歐洲各國所有蒙古軍隊,都叫做韃靼人。13世紀蒙古人在俄羅斯的中歐東歐地區建立金帳汗國,俄羅斯就把該國所有說突厥語的遊牧民族都叫做韃靼人。 總之,韃靼人是從外部遷入蒙古高原的,剛到的時候臣服於那裡的突厥人,後來反過來征服了突厥。 再後來,韃靼人又被成吉思汗的蒙古人征服,融合到了蒙古民族中。 現在韃靼在中國被稱為塔塔爾族,他們是一部分沒有跟蒙古人融合韃靼人。這部分韃靼人也被稱為黃種韃靼,雖然他們屬於蒙古族一個分支,但他們跟大多數蒙古人還是有很大差異的,主要區別一是宗教,二是語言。 宗教上他們一般都信奉伊斯蘭教,蒙古人則信奉薩滿教或佛教;他們平時說要麼說維吾爾語,要麼說哈薩克族語;而蒙古人則使用蒙古語。 韃靼人在俄羅斯還是個強大的存在,他們大多生活在指東歐伏爾加河中游地區。俄羅斯各地都有分佈,他們的主要特點就是說突厥語。 韃靼人在俄羅斯生活已經有幾個世紀,應該從13世紀蒙古人入侵俄羅斯開始算起。 成吉思汗統治終結後,很多韃靼人留在那裡,建立國家,並逐漸分裂。到了16世紀的時候,俄羅斯的韃靼分裂為喀山韃靼人、阿斯特拉罕韃靼人、克里米亞韃靼人、西伯利亞韃靼人等多個山頭。一盤散沙的韃靼在16世紀中葉被沙皇俄國吞併。 從此後,俄國文獻將其境內諸多操突厥語民族,比如阿塞拜疆人、比北高加索、和伏爾加流域的所有說突厥語的民族,都叫做"韃靼人"。 蘇聯後來也延續了這個稱呼,1920年5月,喀山韃靼人成立韃靼自治共和國。1991年韃靼人成立韃靼斯坦共和國,但依舊隸屬俄羅斯聯邦,是個具有高度自治權力的共和國。


超夢大叔


蒙古人跟韃靼人的區別就像區分大江和大河,高山和峻嶺一樣難。還有人說,韃靼人和蒙古人的關係就是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但只要有足夠的耐心,還是能理清這一堆亂麻,撥雲見日。

其實要弄清韃靼人和蒙古人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又有什麼聯繫,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難。只要弄清韃靼人的來歷和演變過程,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韃靼人的祖先是波斯人,古代遷徙到蒙古高原。

韃靼人後來發展壯大,反客為主,征服了說蒙古語的突厥人。

不過韃靼人的歷史悠久,“韃靼”這個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內涵和外延也不盡相同,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說的清楚,我們還要靜下心來去了解。

首先我們要知道,韃靼這個詞不是專指一個民族,或者哪一個團體的,而是泛指,是歐亞大陸所有的遊牧民族的共同名字。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遊牧民族,都被叫做韃靼人。

韃靼這個詞最早出現, 是在唐代突厥文碑銘上和某些漢文史書中。僅僅是翻譯,就有達怛、達靼、塔坦、韃靼、達打、達達五六個名字,叫人目不暇接。

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韃靼這個相同的稱呼,卻有不同的內涵。遼金時期,中原政權把蒙古高原偏東地區的塔塔爾部叫做韃靼。

到了明代,朝廷的公文和皇帝的詔書以及官員的奏摺,只用來專指蒙古高原東部遊牧民族的政權。

當時在歐洲各國,他們把從中國遷徙去的步落稽部落保加爾人叫做韃靼人。

而在俄國統治者那裡,所有亞歐大陸各國只要是使用突厥語的民族,都被叫做韃靼。

進入20世紀,歐洲曾經被金帳汗國統治的部分突厥和蒙古民族及其後裔都被叫做韃靼。

由此可見,韃靼人是在中國發展壯大的,歐洲的韃靼人很多來自中國。

5世紀的時候,韃靼作為遊牧民族,出現在蒙古東北及貝加爾湖周圍一帶。

9世紀前後,韃靼的活動範圍延伸到陰山南北和河西走廊,並且跟遼國、夏國的遊牧民族有了交往,並有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融合。

到了金代,韃靼的主要活動地區在呼倫貝爾大草原和貝加爾湖西部,他們擁有自己的政權——韃靼聯盟。

南宋的時候,中原地區的百姓把蒙古人叫做韃靼、蒙韃和黑韃,汪古人(後成為蒙古部族之一)則被叫做白韃。

而同樣是南宋,南部地區的人民則是根據其文明程度把韃靼進行了劃分,成為熟韃靼與生韃靼。

到了13世紀初,生活在蒙古地區的突厥遊牧民族因為部落不團結,一盤散沙。各部落之間不團結,相互爭鬥,實力受到嚴重削弱。

突厥各部落的內戰給成吉思汗以可乘之機,成吉思汗果斷出兵,將其各個擊破,全部征服。

正是從那時起,突厥人跟蒙古生活在了一起,兩個民族相互融合,分不出彼此。

所以歐洲人把入侵俄羅斯和歐洲各國所有蒙古軍隊,都叫做韃靼人。13世紀蒙古人在俄羅斯的中歐東歐地區建立金帳汗國,俄羅斯就把該國所有說突厥語的遊牧民族都叫做韃靼人。

總之,韃靼人是從外部遷入蒙古高原的,剛到的時候臣服於那裡的突厥人,後來反過來征服了突厥。再後來,韃靼人又被成吉思汗的蒙古人征服,融合到了蒙古民族中。

現在韃靼在中國被稱為塔塔爾族,他們是一部分沒有跟蒙古人融合韃靼人。這部分韃靼人也被稱為黃種韃靼,雖然他們屬於蒙古族一個分支,但他們跟大多數蒙古人還是有很大差異的,主要區別一是宗教,二是語言。

宗教上他們一般都信奉伊斯蘭教,蒙古人則信奉薩滿教或佛教;他們平時說要麼說維吾爾語,要麼說哈薩克族語;而蒙古人則使用蒙古語。

韃靼人在俄羅斯還是個強大的存在,他們大多生活在指東歐伏爾加河中游地區。俄羅斯各地都有分佈,他們的主要特點就是說突厥語。

韃靼人在俄羅斯生活已經有幾個世紀,應該從13世紀蒙古人入侵俄羅斯開始算起。

成吉思汗統治終結後,很多韃靼人留在那裡,建立國家,並逐漸分裂。到了16世紀的時候,俄羅斯的韃靼分裂為喀山韃靼人、阿斯特拉罕韃靼人、克里米亞韃靼人、西伯利亞韃靼人等多個山頭。一盤散沙的韃靼在16世紀中葉被沙皇俄國吞併。

從此後,俄國文獻將其境內諸多操突厥語民族,比如阿塞拜疆人、比北高加索、和伏爾加流域的所有說突厥語的民族,都叫做"韃靼人"。

蘇聯後來也延續了這個稱呼,1920年5月,喀山韃靼人成立韃靼自治共和國。1991年韃靼人成立韃靼斯坦共和國,但依舊隸屬俄羅斯聯邦,是個具有高度自治權力的共和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