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面,北京紫禁城為什麼有人會說是劉伯溫建的呢?

如山望萬物而容萬物


其實不止劉伯溫,在關於紫禁城的建造師中,還有一位朱棣的謀主——道衍和尚姚廣孝。

傳說朱棣因為在南京城殺戮太多,於是在永樂元年派了劉伯溫和姚廣孝二人,到自己的“龍興之地”——北平營造起了宣揚大明千秋的帝都。


朱棣派劉伯溫和姚廣孝去北平,期間還有不少的奇聞逸事

劉伯溫是朱元璋時期的軍師、謀士,得朱元璋以“先生”之尊稱,關於他有著不少的神奇傳說,著有中國七大預言書之一的《燒餅歌》,預言了後世近千年的運勢,是一個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諸葛亮式人物。

而姚廣孝本來是一個出家和尚,但他不止精通佛學禪理,而且還是一個懂韜略、知兵法的全面性人才,朱棣之所以能奪取天下,姚廣孝居功至偉。

傳說,朱棣為了營建紫禁城,專門派了劉伯溫和姚廣孝兩人去北平,並以劉伯溫為主,稱大軍師,姚廣孝為副,稱二軍師。兩人到了北平之後,為了不受對方影響,能拿出自己心中最理想的建築方針,於是劉住於東城,姚住於西城,約定好十天之後一起拿出自己的設計方案。

在到了北平第二天,兩人分別去查看地形,這時在兩個人的耳朵裡都聽到了一個小孩的聲音說:“照著我說的畫就成了!”緊接著第三天,兩人又看到了一個穿紅襖短褲的小孩在前面走,兩人一直追趕都追不上(當然兩人是沒在一起行動的,不論是耳中所聽還是眼中所見都是分開的)。

結果回館之後,兩人都恍然大悟:“那個穿紅襖短褲的小孩,不就是傳說中的八臂哪吒嗎?”,最後在第十天,兩人一起拿出設計方案,兩張設計圖完全一模一樣,所設計的紫禁城就是一座八臂哪吒城。(這一點在老北京人中口口相傳)




當然這隻能算是一些民間故事,因為劉伯溫早死於洪武八年,離朱棣營建紫禁城已經過去二十多年了,而姚廣孝此時已功成身退,不再涉足政事,依舊住在寺廟,穿著僧衣修行,只有上朝的時候才換上朝服。至於為什麼要拿出這兩人來“修築”紫禁城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劉秉忠和吳中,這兩人,一個是元朝大都的總設計師,一個就是明朝紫禁城的總設計師。

而且劉秉忠就是忽必烈的謀士,地位和劉伯溫一樣,同時也是個半路從政的出家和尚,和姚廣孝的經歷一樣,而吳中的名氣則比不上劉伯溫和姚廣孝兩人。所以在後世的傳說之中,就把劉秉忠造元大都的情況分散給了劉伯溫和姚廣孝,讓他們取代了吳中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這兩個人都是屬於有著神奇經歷的人物,名氣又大,讓他們來“營造”紫禁城,就更能顯示出這座“八臂哪吒”城的不同凡響和受命於天的地位,十分符合古代“天命”的理論學說。



一貳一橙


劉伯溫,原名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而朱元璋則是在1398年去世,去世之後,建文帝朱允炆繼位,之後,燕王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皇位,與1406年開始修築北京城,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北京城不僅與朱元璋沒多大關係,跟劉伯溫更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這樣說的人怕是認為劉伯溫會穿越。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這說到底是因為一個民間傳說『箭垛式人物』的原因。

所謂『箭垛式人物』,就是許多事蹟層層堆砌在某個原型人物身上,作為某種類型的象徵人物,原型究其實不過是一個充當箭垛(箭靶子)的符號。

劉伯溫作為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的『箭垛式人物』,成為傳說中設計建造北京城以及紫禁城的人物。

而之所以劉伯溫被選擇成為傳說主角,還與另一位劉姓名人有關。這位劉姓名人就是出身於忽必烈幕府的元初名臣劉秉忠(1216—1274),他主持了元大都的設計與建造,所謂『八臂哪吒城』的傳說,原先說的就是劉秉忠。

明朝定都北京,一定意義上依託了元大都的城市規劃,但是此時傳說主角再是劉秉忠就不合適,於是劉伯溫就自然而然成為了傳說主角。


談古論金


話說劉伯溫的大名眾所周知,“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就是後人的評價。老劉這麼大能耐,偌大城市還不是他修的?具體連北新橋的鎮海井都說是他修的……所以民間傳說劉伯溫修了八臂哪吒北京城,實際上劉伯溫在洪武年間就死去了,距朱棣決定修北京城好多年呢!


人生如詩14


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