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賒刀人到底是什麼來頭呢?

密探零零發


古代這種賣刀的人,名叫“賒刀人”。

“賒刀人”的形象,大都殘留在老一輩人的腦海裡。這些人往往揹著一大袋菜刀、剪刀之類的貨物,穿梭於廣袤的農村或熙熙攘攘的鄉鎮街頭小巷裡,扯著雄渾低沉的嗓子,吆喝著“賣菜刀囉、賣剪刀囉”。

(遊走街巷的賒刀人)

待人群逐漸聚攏後,賒刀人會不慌不忙地擺好地攤,不厭其煩地向大家推銷其刀的優點。諸如削鐵如泥、鋼好藝精,結實耐用等等。當然,賒刀人還會現場演示刀的鋒利,拿出隨身攜帶的鐵釘,在眾目睽睽之下,手起刀落,伴隨著鐵釘清脆的折斷聲,刀卻毫髮無損。

偶爾,賒刀人還會邀請半信半疑之人親自體驗,以證明這些刀確實名副其實。

在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後,總有性急之人開始詢問價錢。這時,賒刀人就會給你兩種選擇,可以現場出售,也可賒賬,日後來取。但不管是哪種方式,刀的價格往往都高於當時市場價,尤其是賒賬,甚至會達到時價的十倍以上。

好奇的村民會接著詢問收錢的時間,此時的賒刀人會異常神秘地說出一句讖語,預言一件事物和一個現象的發生。並約定,等到讖語實現時,他自會前來取錢。

這就是所謂的“賒刀人”,賒一把刀,立一個讖。

他們沒有賒條,不立字句,憑藉著過人的預測能力,和相互信任的契約精神,遊走江湖,兜售刀具。賣刀的同時也散播預言,在留下一句讓人們一頭霧水、甚至可笑的讖語後飄然而去,沒有人知道他們從何而來,將去往何處。

由此,賒刀人的身上始終籠罩著一層神秘的光環。他們雖身處江湖,卻始終笑容可掬,從不好勇鬥狠,恃強凌弱。他們雖價格有失公允,但買賣自由,從不強買強賣,童叟無欺。

歷史上,“賒刀人”最早可追述到宋朝,只不過當時不叫賒刀人,而叫“卜賣”。顧名思義,就是邊占卜邊賣貨。

(鬼谷子)

有人說,賒刀人的祖師爺是鬼谷子。鬼谷子何許人也,春秋時期和孔孟齊名的大思想家,是一位胸懷卓越智慧的曠世奇才。他不但精於占卜,具有通天徹地的才幹,還長於兵學,六韜三略無所不通。他門下弟子無數,人們耳熟能詳的就有蘇秦、張儀、孫臏、龐涓等。他還一手創立了鬼谷派,是一位真正的隱士高人。

這種說法是否可信已無從考察,但“賒刀人”的一語成讖,倒屢見不鮮。

歷史上就曾記載了一則賒刀人的預言。

清咸豐年間,有一個外鄉的賒刀人用船載著刀具沿水道售賣。每逢路過人群密集之處,便開始兜售,“計價目而不收錢文”。

當時的米價為80文一升,賒刀人留下讖語,待米價降至18文一升時,再來討錢,“眾皆笑其痴”。結果等到光緒初年,米價果然跌至18文,但賒刀人此時卻杳無蹤跡。

在抗日戰爭時期,曾有賒刀人預言,在不久的將來,日本人必定會被打敗,他的刀錢會等到日本人滾蛋的這一天再來收取。

這件事發生在一個偏僻的小村莊,由於交通閉塞,這個小村莊很少有外鄉人出現。一個炎熱的下午,賒刀人的到來,讓這個村莊一時熱鬧起來。村民紛紛聚集到他的地攤周圍,好心的人家甚至端出來玉米粥招待他。在完成了賣刀前的一系列推銷過程後,賒刀人說出了一句預言,他的刀錢會在打敗日本人之後再來收取。

正在眾人驚奇於賒刀人的預言時,3個鬼子突然出現在眾人面前,村民們驚恐萬分,紛紛躲避。鬼子徑直走向了賒刀人,用槍瞄準了他,嘴裡嘰裡呱啦地說著無人能懂的日語。賒刀人見此情景,放下緊握在手中的兩把菜刀,對鬼子厲聲喝道:“只要你們不傷害鄉親們,我就給你們走。”

賒刀人隨即被鬼子押解離開了。

臨走時,還不忘囑咐村民們:“我是沒有機會來收錢了,等鬼子滾蛋後,自會有人替我向鄉親們討要。”

(賒刀人舊照)

日本人確實被打敗了,但賒刀人卻再也沒有現身,也不見他人前來收取刀錢。

也許,在那個國破家亡的時刻,賒刀人除了是生意人外,似乎還有著另外一層身份。

當然了,新中國建立後,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仍然活躍著賒刀人的身影,他們的預言更是五花八門,形形色色。

有人預言,豬肉會賣到15元一斤,而當時的肉價不到一元,現在看來這太過正常了。

有人預言,米價會超過10元一斤,而當時的米價也沒有超過一元。

還有人說,等到村民的茅草屋全部成為高樓大廈,農村沒人居住時,再來取錢。

又有人預言,“滿城大樓無人住”,“ 一棟樓換你一袋面”等等。

實際上,賒刀人說到底仍然是生意人。他們不過是常年行走江湖,得到和收集的信息較多,利用與村民們“信息不對稱”的優勢,故意製造一些噱頭,藉此高價推銷他的刀具罷了。當然,每次的預言並非一定實現,但總有些一語成讖的時候。

因此,賒刀人就是一種風險投資,這和如今的期貨交易、炒股等沒有任何區別。只不過他在賒刀的過程中,需要彼此的信任和遵守傳統的契約精神。

從這個意義上講,賒刀人其實就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生意行當而也。


張生全精彩歷史


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在那個農民拿工分的年代,一個賒刀人到村賒菜刀、剪刀,及長頭髮換菜刀、剪刀,賒刀者說好價格,說等大米長到一元一斤過來收錢!大家甭提多高興了,紛紛賒刀,認為一元一斤大米簡直是天方夜譚!那天賒刀者又到離我村很近的孝感市肖港鎮楊橋村胡家港灣賒賣,由於天色已晚,大家賒刀後又上夜工了,這可惡的賒刀人竟然強姦少女然後逃走,害得少女最後忍受不了閒言碎語自殺!聽說最後到別處作惡被抓了,這也是現在沒人收賒刀款的原因吧!


大浪淘沙8422


傳說賒刀人是鬼谷子的門徒,走鄉串戶,能預言人世間禍福吉凶,賒刀並不是他的職業,而是他給百姓預警的一個手段,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村裡面的五奶奶現在80多歲了,很喜歡我,每次回老家我都要去看她,她會拉著我講很多以前的事,其中就有賒刀人的事。她說,賒刀人來過我們村裡2次,最近一次是2012年。

第一次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一個男人挑著擔子到村裡來,說可以賒菜刀,不用付現錢,鄰居們覺得稀奇,就圍上去。賒刀人說,這刀你們先拿著用,等你家裡買自行車了,我再來收錢。


開始鄰居們都不信,害怕遇到騙子,後來有人說反正又不用給錢,我這輩子也買不起自行車,於是就賒了,簽了協議,於是大家跟著賒了。八十年代中期,鄰居們早忘掉這事了,很多人家裡都買起了自行車,賒刀人就來收錢了。


2012年時,這個男人又來村子裡面了,30多年過去了,男人頭上已經長出了很多白髮,可擔子裡面的東西,還是菜刀。村子裡很多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在村裡留守的老人都對這個男人印象深刻,也算是老熟人了。五奶奶好奇的走過去,去打聽賒刀人這一次有什麼新鮮的賒刀約定。

只見賒刀人說,這一次賒刀給老鄉,下次等老鄉可以拿一袋大米到城裡換一套房子,我再來收錢。五奶奶很不可置信,她說自己在大城市工作的兒子買房,一套100多萬,一袋大米怎麼能換到一套房子呢?不過有了上一次買賒刀的經驗,她對這個人說的話還是不敢輕易否定的。


於是,他趕緊打電話給外地的兒子,把賒刀人的話給兒子重複說了一遍,問他兒子要不要把房子賣掉,他兒子不耐煩說你看這大好形勢,這話鬼才信呢。


現在過去7年了,七年中間房價又來了幾波上漲的小高峰,一袋大米到城裡能換一套房子,這個預言不知何年能實現呢?


嶺南人文歷史


關於賒刀人的故事,我是從鄰居家張奶奶處聽來的,那時候我才十一二歲,正是對什麼都好奇的年紀。

在張奶奶的故事裡,賒刀人是“預言家”“慈善家”“手藝人”,這些看起來就很有趣的稱號激起了我的興趣,便纏著張奶奶給我多講一些關於賒刀人的故事。

聽到我的這個要求,張奶奶突然變得緊張起來,她小心翼翼的瞅了瞅周圍,然後起身拉上了窗簾。我眼見她這模樣,越發好奇起來,這賒刀人究竟是什麼啊?

張奶奶回身望著我,輕聲在我耳邊說道:“我給你說的,你別往外說,是要洩露天機的!”

我疑惑道:“張奶奶,他們不都是挑貨賣的叔叔嗎?”

張奶奶做了個噓的手勢,打斷道:“娃啊,這話亂說不得!賒刀人他們都是鬼谷門人,能預言天機,他們表面上是貨郎,實際上是在懸壺濟世修仙呢!”

時至今日,我都記得這番話。

年歲大了,我又見到了另一則關於賒刀人的記錄,那是1878年7月的《申報》裡發出的一則通告:

浙之奉化縣境,當咸豐辛西年間,忽有外路人以舟載廚刀求售。每逢熱鬧之處,舟則維岸,刀則擺列岸上,如遇買主,但計價目而不收錢文,並雲今日米貴,每升已糶至八十文,待日後賤至十八文再來收錢,眾皆笑其痴。迨光緒初年,寧波米價果糶至十八文一升,於是人皆信其言之有據,唯其人則已不可知矣。乃本月初奉化蕭廟前又來一外路人,船裝廚刀求售,其言與昔無異,並謂將來米價有貴無賤云云。人盡惑之,幸為奉邑尊風聞,立即飭差往拿,然已杳無蹤跡矣,惜哉!

這裡面說了賒刀人的三個特徵:

1、商品質量好,而且通常是剪刀、菜刀之類常用品;

2、東西一般只賒不賣,而且賒之前,他會記上價格,然後告訴你等某某東西漲價或者跌價到一定程度之後,他再來收錢;

3、如果非要提前買賒刀人免費賒價的商品,他會給出一個高於市價的價格。

其實說到這裡,大家應該瞭解賒刀人就類似於貨郎,只是他們在經營模式上添加了賒和預言兩種噱頭。

賒刀人的記賬賒的模式,類似於藉助經驗,預測市場某種商品價值波動,然後以租借的形式,約定年份,到時候來回收本金和利息。

賒的第二種形式,便是藉助年限給出的高價,讓人因為產品質量好,產生直接購買的念頭,畢竟以前農民都比較淳樸,不太喜歡欠錢。一旦大家想購買了,賒刀人真正的生意就來了,他會給你略高於市價的價格賣給你。

至於預言這方面,實現了,也只能說明他們經驗豐富,若是不能實現,也無傷大雅,因為很多賒刀人都是走南闖北,很少固定一個地方,這也就導致了大家認為賒刀人是個龐大神秘的組織的原因。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腦洞趣味歷史


江湖上關於賒刀人的傳說以由來已久,傳說中賒刀人挑著一扁擔走街串巷,售賣著他們的菜刀,但他們卻和其他人不同,他的菜刀要比普通的要貴上十倍之多,而且從來都不現在收錢,總會做一些預言待預言實現後才會過來收錢,煞是奇怪,就像入俗修煉的長門僧,從不在一處地方停留,但卻什麼都記得



小編今年三十四歲了,六七歲的時候在外婆家曾有幸看到過一位賒刀人,那是在雲南老家,正值夏季,雲南那邊比較溫熱,所以中午都喜歡在河裡衝個涼水澡,那時下午十分吧,小編跟著母親去山上剛下來,看到當街上圍著一群人,於是衝著湊熱鬧的心態便過去了,走近一看,原來是為手藝人。


那個師傅正在磨著剪刀、菜刀,一邊磨著一邊個村裡人聊著天,他左邊的筐子裡放的是磨剪刀的工具,右邊則放到是嶄新的菜刀,一位阿婆為師傅說這菜刀怎麼賣,師傅說是四十,阿婆一聽可不願意了,說平常的菜刀才賣三塊,你的怎麼這麼貴啊。師傅說這樣阿婆,我現在先不收你錢,等什麼時候都能開上汽車的時候我再來收錢。

我們要知道那時候汽車可是奢侈品,是專屬於“萬元戶”的,對於都開上汽車無異於天方夜談,阿婆說行啊,師傅隨即從裡面哪了一把菜刀給她,旁邊的村民看到了,也紛紛為師傅自己可以“開汽車”的時候再付錢嗎?師傅說可以,結果人手一把菜刀就帶回家了,直到今天,那把菜刀還在家裡放著,但已經不能用作切菜了。

13年過年回家的時候家裡人說那個師傅回來收錢了,但已經很老了,家裡還把他留在家裡吃了頓飯,說實話,越研究歷史越發現這個世界上用科學解釋不了的事情越來越多了,很多很多


歷史伶俜者


我沒見過賒刀人,但我爺爺見過,聽爺爺說:“賒刀人挑著菜刀走家串戶賣菜刀,他們收款的方式很奇特。

當時不收錢,而是定一個高於市面十倍的價錢,比如當時一把菜刀賣5塊,他賒給你的刀賣50塊。

然後他預測一件事,這件事在當時看來不靠譜,比如當時豬肉15元一斤,賒刀人說等豬肉1塊5一斤時來收刀錢。當時你想象不出會有如此低價的豬肉。

多年過去了,豬肉真的降到了1.5元一斤了,賒刀人就會找上門來要刀錢。



比如爺爺說,當時有個賒刀人,清朝末年的小米50文一斤,賒刀人說等小米15文一斤來收刀錢,在清末物價飛漲之時,15文一斤小米不可思議。

正常思維的人都不信,帶著賭一把的心理,哪怕家中有菜刀,許多人也要賒一把試試,結果民國後,小米降價,賒刀人挨家挨戶來收錢。

如此看來,賒刀人好像一位神仙,能預測未來。確實如此,我爺爺曾給我講過一件他小時候的事。

在我爺爺10歲那年,村上來了一位賒刀人,賒刀人從早上挨門挨戶推銷他的菜刀,到了傍晚一把也沒賒出去。

一整天也沒吃飯,我爺爺看他可憐,就把他帶到了家裡。把家中僅剩的一把米為他熬了一碗小米粥,賒刀人狼吞虎嚥吃完了。



夜晚就和爺爺住在了一個屋裡。一夜無話,等天亮賒刀人轉身要走的時候,他突然拉住爺爺的手叮囑說:“孩子,從明天起趕緊離開村莊,半月時間不要回家,說完這些,拿出一把刀賒給了爺爺。

爺爺很納悶於是問為什麼呢?賒刀人丟下一句“不要多問,照辦就行了”,轉身走了。

到了第二天,爺爺哭著鬧著拉著父母要去省城看姑姑,父母說過幾天再去,爺爺說什麼也不幹。無奈之下,爺爺跟隨父母去了省城姑姑家。

等到了第三天,爺爺家鄉下起了傾盆大雨,村莊很快被淹沒,據說死了許多人,但爺爺一家人去了千里之外的省城而躲過了一場劫難,爺爺到死都不忘賒刀人的恩情,賒刀人從以後也沒找爺爺要刀錢。

民間有“姜子牙謀略定乾坤,賒刀人鐵口斷未來”之說,賒刀人自稱是鬼谷子的後人,從他們的一些舉止來看卻非尋常。



據記載,日本侵華期間,日本鬼子曾追捕一些賒刀人,這些賒刀人說:“菜刀先拿去用,日本鬼子完蛋時我來收錢。”

日本政府很恐慌,鬼子知道賒刀人在江湖上有“鐵口斷未來”的本事,害怕一讖成真,於是瘋狂追捕賒刀人。

賒刀人被捉後還在預測:“錢我是收不到了,不過你們會主動把刀上交的”。

我從爺爺講的事中分析認為,賒刀人就是利用動盪的時局,用自己所見所為推測一個結果。說實話,這是一個高智商的經商策略。賒刀人掙的就是風險錢。

世上從事風險的事必有豐厚的回報,就好比長遠投資。賒刀人的刀錢雖然高於市面刀的10倍以上。但就長遠來看,也並不是很高的利潤。



親們想想看,賒刀人收回成本的時間達10年或20年之久,按銀行的利率來算,10年20年的利息得有多少?減去利息也掙不到多少錢。

再者說了,這10年20年中有許多變數。比如用刀人搬家找不到怎麼辦?用刀人如果不講信譽不給錢怎麼辦?這都是需要考慮,然而過去的賒刀人好像對此並不擔心,我不知道是不是過去民風淳樸的原因?


秉燭讀春秋


對80、90後的農村人來說,賒刀人就是個傳說。

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國農村,經常遊走著一個個頭戴斗笠的賒刀人。沒有人知道他們從哪裡來,也不知道他們要到哪裡去。只聽見他們操一口南方口音,古銅色的臉龐充滿自信,不苟言笑的表情更給他們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更讓人感到神秘的,是他們賣刀的方式。


他們在推銷菜刀的時候,不像其它生意人一樣,邊走便吆喝,而是在村中的大隊部或者學校門口停下腳步,時間也選擇在人們上工前或者收工後。這些賣刀人開始並不著急推銷自己的刀子;而是站在那裡說段山東快板:閒言碎語不多講,表一表好漢武二郎。或者在一首接一首唱紅歌。

等人圍攏過來了,就開始慢條斯理地推銷菜刀和剪刀。

他們首先不遺餘力地演示菜刀如何削鐵如泥,剪刀如何得心應手;然後喋喋不休地細數著著菜刀和剪刀更多優點。不外乎刀子用的鋼淬火時候如何講究,鍛造的時候如何用心,打磨的時候如何用技巧。只把那些憨厚淳樸的村裡聽得兩眼發直,似乎賣刀人手裡拿的不是菜刀,而是英雄手裡的干將莫邪。

總而言之就是告訴人門,他手裡的菜刀和剪刀跟店裡賣的不一樣,不一樣的不僅是賣刀人手裡的菜刀剪子,還有他們的銷售方式。賣刀人言之鑿鑿地告訴村民,他們的刀子千錘百煉,可以百年不壞,永不生鏽,永不捲刃。


通常最後會鄭重告訴大家:“為了解除大家的後顧之憂,我這刀子不賣只賒,什麼時候來收錢呢?第一,等什麼時候,土地承包了。第二,等什麼時候家家戶戶實現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了我再回來收錢。”

村民一聽,全愣在那了。要知道那時候整天批劉少奇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割資本主義尾巴,說白了就是批判土地承包的,劉少奇都批倒批臭了,土地還會再承包嗎?還有,那時候農村人住的大都是低矮的房子,有的人住的還是茅草房,能住上大瓦房的人寥寥無幾。電話更是像大熊貓一樣稀罕。至於說家家都能戶戶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那更是痴人說夢,還不知道猴年馬月呢。

如此說來,這菜刀、剪刀不是白撿嗎?想到這裡,大家都躍躍欲試,於是村民就開門見山地問刀子多少錢一把。賣刀人說了,我這刀三十塊錢一把。人群中有人喊“你宰人吧?太貴了。”賣刀人解釋說,一分價錢一分貨,我也知道供銷社的菜刀兩塊錢一把。可是那刀子能用多久大家也心裡有數。何況我這是賒刀子。

這時候有人問了,你這刀子賣不賣呀?賣刀人說,原則上不賣只賒,真不想賒的話,一把刀子10塊錢,等於白送了,夠我吃飯、住店就成。不一會的工夫,賣刀人帶來的刀子、剪子已經所剩無幾。

儘管大家覺得賒刀子就像白撿,但還是有一半的人是回家拿錢買的。因為那時候整天講階級鬥爭,讓大家提高警惕防止壞人,賒刀子一定要給人家留下自己的住址和姓名,這讓好多人心裡不踏實。

賒賬雖然說等於白撿,但淳樸的村民覺得這樣心裡不踏實,所以好多人還是拿錢來買了。後來,改革開放,農村的變化翻天覆地,農村不僅真的實行了土地承包,還實現了電燈、電話。這時候,村裡人想起賒刀人的時候都讚歎不已,說他們是孔明下凡、料事如神。也有人說這些賣刀人是小平同志專門派來安慰大家的,給大家帶來一線希望。


不管怎麼說,大家都有錢了,賣刀人真的來了,一把菜刀對腰包鼓起來的人三十塊錢已經不算什麼。

這樣說來,這賒刀人真像個傳說,神秘兮兮,好像他們真能預見未來。但仔細分析不難知道,其實那只是賣刀人的一種營銷方式。

他們首先把賒刀子的價格故意定的非常高,然後故意把要賬的條件設定的高不可攀。再抓住村民一部分人膽小怕事不敢不願賒賬的心理,把菜刀和剪子賣出去。

因為他們進貨渠道直接,每把刀子進價也就5毛錢,供銷社的菜刀價格是壟斷價格,已經是暴利了。他們賣10塊錢一把利潤驚人。哪怕是賒出20把,現金賣出了10把,30把刀子的成本也就15元,而賣出十把收入85元,這樣還是淨賺了85元。

這種營銷方法雖然經典,但還是有點缺德。在鄉下賣小鴨子的的商販也是這種模式的營銷,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過去農村人買鴨子不是養大了殺吃的,而是要讓鴨子產蛋賣錢的。所以大家都想買母鴨子,可是小鴨看不出公母,大家都擔心買到公鴨子。畢竟大家餵鴨子的糧食有限,買到公鴨對農民來說就賠大了。



賣鴨子的看透了大家這個心理,就在賣鴨的方式上玩花招。他們往往說自己的鴨子全都是母鴨,沒有一個公鴨。會用腦子的都能聽出這分明是鬼話,鴨蛋怎麼能區分公母呢?但買鴨子的說了,如果你們擔心不是母鴨,我可以賒賬,如果有一隻公鴨,我分文不要。

結果大家在賒賬的時候發現,賒賬和現金買鴨子價格相差太大。給現錢的話,一隻鴨子2塊,賒賬的話,要五塊錢。好多人就在心裡盤算,人家敢賒賬就說明這裡頭沒有公鴨,既然沒有公鴨為什麼要賒賬呢,幾個月後賣鴨人就會來收賬,賒賬的話,一隻鴨子要多掏一倍多的價格。20只就多掏了60塊錢,等於多掏兩個月的工資呢,於是好多人選擇了現金買鴨子。

結果呢,不用說你也猜到了,那裡頭一定有不少公鴨,“男女比例”都在一個正常的範圍內,那是自然規律;現金買鴨子的人掏了冤枉錢,買鴨子賒賬的人倒是佔了便宜。

總之,從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真是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農村路太滑,人心更復雜呀。

文章結尾純屬逗樂,不要上綱上線,對號入錯。


歷來現實


賒刀人到底是什麼個行業?有人說賒刀人是賭鬼,有人說賒刀人是神算子。甚至還有人說賒刀人就是鬼谷子的徒弟。給大家講個明末清初的小故事,差不多就瞭解這個行當了。
話說明朝末年,在潼關外的潼河下游有一處蔡家堡。這天一大早,蔡家堡的村東頭突然來了一個陌生的年輕人。

年輕人趕著一輛馬車出現了村頭,停在了村頭的大槐樹下。然後在大槐樹下襬了一個地攤,地攤上面是一排排雪亮的菜刀。

隨後只見這年輕人扯開嗓子喊了一聲——賒菜刀嘍。沒過多久之後,村頭的大槐樹下就圍滿了蔡家堡的村民。

原來這個年輕人叫齊鳴,他賣的菜刀雖然和一般的菜刀沒有什麼兩樣,但是價格要比平常高了很多,要價20銅錢一把。

圍在旁邊的村民紛紛說到:“二十銅錢一把,實在是太貴了。”

正當蔡家堡的村民要散去的時候,齊鳴突然說道:“我是賒刀人,要這個價格不貴。”

這個時候蔡家堡的地保出面了,他從攤子上拿起一把菜刀,摸了摸說道:“刀確實是好刀,但是有點貴,年輕人你什麼時候來收刀款?”

齊鳴抱了一個拳,指著村子外面的潼河說道:“什麼時候等到這條河的河水變紅了,我就過來收刀款了。”

而此時在地攤旁邊,還有一群看熱鬧的村民,聽到齊鳴的話後轟然大笑了起來。村外的這條潼河流了幾千年,從來沒有變紅過,這不是說胡話嗎?

既然外面的河變不紅,那麼地攤上的菜刀不拿白不拿,因為肯定不能來收刀款。於是周圍的村民紛紛圍上前來,你三把我四把的,把齊鳴帶來的上千把菜刀全部拿走了。

蔡家堡的地保看著齊鳴手中的賬本,上面密密麻麻的記滿了名字。他嘆了一口氣說:

“年輕人,現在兵荒馬亂的,估計你賒出去的這些刀,一輩子都收不回來了。”

齊鳴從馬車上拿出來了最後一把菜刀,交給了地保,並且告訴他:

“這把刀就相當於是一個見證,相信不久之後我們就會再見面。”
一眨眼的功夫,三年過去了,李闖王帶著大兵打到了潼關。經過一番打鬥,潼關被闖王攻破。而在潼關外的護城河上,漂滿了雙方戰死的將士。

而蔡家堡在哪個位置?蔡家堡距離潼關有幾十上百里的路程。雖然潼關戰得正酣,但是絲毫沒有影響到蔡家堡的生活。

而這天早上,當蔡家堡的地保還在家裡面睡大覺的時候,突然有人在敲門。地保不情願的打開門之後,看到門口有幾個面色緊張的本村漁民。

“地保,出大事了。趕緊出去看看吧,我們村子外面的潼關河的河水變紅了。”聽到這些話之後,地保就跟著跑出蔡家堡,發現潼河的河水果然變紅了。

不過河裡的河水變紅,並不是普通的顏色染紅,而是說被死人的鮮血染紅的。蔡家堡的村民看到上游不斷飄來的屍體,紛紛害怕了起來。

直到有膽子大的人上前用竹竿把屍體挑到河岸上的時候,才發現這些屍體上面都插滿了大大小小的刀槍斧戟。

隨後在蔡地保的帶領下,村裡面的人拿出各種工具,把河上游漂下來的屍體全部撈上了岸。

他們發現這些屍體上的多多少少都會有些金銀細軟,於是蔡家堡的人把這些金銀細軟全部取下來後,就把這些屍體,就近找了一處山,給挖坑埋了。

就在蔡家堡的村民把這些屍體處理完之後的第2天,三年前那個賒刀的齊鳴,拿著賬本出現了蔡地保的家門口。

蔡地保看到齊鳴來了之後,立刻迎上去說:“齊老闆,你真是厲害,現在潼河的水果然被染紅了,你的話也應驗了。”

齊鳴看著蔡地保說道:“地保,你們之前欠我的賒刀錢我就不要了,能不能把你們從屍體上取下來的腰刀全部送給我,就當是抵賬了。”

蔡家堡的人都是本分人家,要這些腰刀也沒有用,於是紛紛把腰刀拿來交給了齊銘。

齊鳴看了看,點頭說道:“蔡家堡的山後面還有一座神廟,勞煩哥幾個幫我把這些刀全部送到神廟後面。”

蔡地保領著村民把腰刀送到神廟之後,齊鳴又問了蔡地保說道:“地保老爺子,這前面再翻過幾座山,是不是有一座烏雲山煤礦?”蔡地保一聽說烏雲山煤礦,臉色突然變了一下,又恢復正常後說道:“有是有這麼個地方,不過這裡面的礦工全部都是朝廷要犯,要是過去可就回不來了。”

齊鳴笑著說道:“地寶說有沒有就行了,去不去是我的事情。”隨後齊鳴告別了地保,翻山越嶺直奔烏雲山煤礦而去。

烏雲山煤礦屬於潼關福王的資產,不過現如今福王已經被闖王殺掉。因此之前守衛煤礦的士兵早就作鳥獸散。

可惜的是那些服勞逸的礦工,正被關在礦井當中,礦井外面早就被鐵門和石塊堵死了。因為平時做工的時候,為了防止逃跑,要全部堵死,結束後才挖開。

齊鳴來到之後,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把礦井外的石塊搬走,裡面1000多名等死的礦工終於得救。這些礦工當中有一個頭頭,名字叫做李震。

他之前是個小將軍,並沒有犯什麼大罪,只是因為得罪了朝廷當中的一位權貴,因此被髮配到礦上做工。得救之後,他撲通一聲跪在齊鳴的腳下說道:

“齊小哥,我們這些人都是你救的,只要一句話,上刀山下火海再所不辭。”

齊鳴趕緊把他扶了起來,說道:“李將軍千萬不要這樣,我救大家出來,也是為了和你們做生意,畢竟我是賒刀人。”

隨後齊鳴帶著這些人來到了蔡家堡山後的那座山神廟,指著神廟裡面的腰刀說道:“這裡面的腰刀都是我的,十兩銀子一把賒給你們。”

李震看到這些腰刀,先是一通興奮,因為他們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有武器能夠保護自己。但是聽說十兩銀子一把,他們這些做礦工的哪能這麼多錢。

不過齊鳴後半句讓他喜笑顏開,是十兩銀子賒給他。只要有了這些武器,早晚都能把錢賺回來。因此這些礦工,一人拿了一把,然後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了齊鳴賬本上。

齊鳴又說道:“李將軍,我是個賒刀人,自然要守賒刀人的規矩。什麼時候水往山上流,我什麼時候來要賬。”

李震一天更高興了,自己活了大半輩子,見到的從來都是水往低處流,這水往高處流是萬萬不可能的,那麼這賒下的刀將來就會是一筆死賬。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在30年之後,丹陽山上正發生一場激戰。

此時吳三桂手下大將金刀肖長天佔據丹陽山,正在抵抗著清軍鄂爾泰的圍攻。而賒刀人齊鳴,正揹著一本厚厚的賬本,孤身一人來到了丹陽山上。

而李震此時正帶領著親兵,一人抱著一個罈子往山上背水。齊鳴則是被當成奸細抓了起來,送到了李震的面前。齊鳴見到李震之後大喊:“李將軍,還認不認識我這個賒刀人?”

李震一聽是賒刀人,立刻回想起了30年前的礦山。於是立刻過來給齊鳴解綁,接著賠禮道歉的說道:

“齊老闆,你怎麼跑到山上來了?這裡這麼危險,趕緊下去吧。”

齊鳴沒有接他的話茬,繼續說道:“李將軍,我現在是來要當初的賒刀款的。”李震一看周圍的水罈子,立刻明白了過來。

隨後把齊鳴領回了自己的帳篷,非常不好意思說到:“齊老闆,真是抱歉。雖然當初說好了這麼多錢,但是現在在打仗,我身上沒帶這麼多錢。”

齊鳴呵呵笑到:“不要緊,沒有錢可以用其他東西來換。”

拿什麼來換?李震立刻追問道。

“我不要別的,我就要肖長天手裡邊的那把金刀。”齊鳴非常平淡的說道。

“那……那齊老闆的意思是……讓我們殺了肖長天。”李震試探著問道。

齊鳴笑了笑,沒有說話,李震也就明白了。隨後把自己的親信招了過來,商量到了後半宿。

於是在第二天凌晨,天還是矇矇亮的時候。李震帶著幾個人,摸進了肖長天的帳篷。隨著手起刀落,肖長天的頭被割了下來。

隨後齊鳴心滿意足的扛著肖長天的長杆金刀下了山。

清軍將領鄂爾泰一看肖長天都死了,於是也放了山上剩下的參軍。至此李震辭別了齊鳴,帶著兄弟回家種地了。

就在當天晚上,鄂爾泰在軍營當中大擺宴席,犒勞三軍將領。而在主位上坐著的人赫然就是白天出現在丹陽山上面的齊鳴。

鄂爾泰端起手中的酒杯,對著齊鳴說道:“齊老闆,這次攻下丹陽山,你的功勞最大,不知道齊老闆想要什麼東西?”▲吳三桂

齊鳴指著身後的長杆金刀說道:“我賒刀人從來不問別人要東西,但是想跟你做個交易,我想把這把長杆金刀,以十萬兩的價格賣給你。”

鄂爾泰也是一個耍倒的好把式,但是10萬兩對他來說實在是太高了。

齊鳴嘿嘿一笑:“鄂將軍,別忘記了我是賒刀人。這把刀是我賒給你的,什麼時候這把刀能夠屠龍,我什麼時候問你要賒刀款。”

龍?鄂爾泰從小就聽過,但是說了這麼多年從來沒有見過。既然都沒見過龍,那和談殺龍一說。

因此鄂爾泰在齊鳴的賬本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隨後齊鳴起身離開了丹陽山。

時間一晃30年又過去了,鄂爾泰奉清朝康熙皇帝命令前往湖州剿匪。鄂爾泰什麼樣場面沒見過,讓他剿匪是大材小用。只見手起刀落,30多個土匪都被殺了。

鄂爾泰隨後班師回朝覆命,康熙皇帝獎給他三斛明珠。他剛回到府中的時候,已經是耄耋之齡的齊鳴,在兒子的攙扶下早已經先他一步來到鄂府門口等著了。

鄂爾泰見到他說道:“齊老闆,我們以前可是說好了,我什麼時候能夠屠龍,什麼時候才把10萬兩銀子給你。”

齊鳴咳嗽了一聲,說道:“那群土匪裡面,就有一個叫朱三太子的人。朱三太子是明崇禎皇帝的兒子,這可是一條真龍。”

沒辦法,鄂爾泰讓人把皇帝看賞賜給自己的三斛明珠交給兩人。不過等到他們兩父子走了之後,鄂爾泰惡狠狠的說道:

“來人,追上他們兩父子,給我殺掉,把明珠給我搶回來。”

然而沒過半個時辰,派出去的人都身負重傷的回到府中。原來他們剛出去沒多久,就被四五路人馬打了好幾頓。

鄂爾泰生氣的拍著桌子說道:“飯桶,全是飯桶。”下面的侍衛唯唯諾諾不敢說話,不過其中有一人壯了壯膽子說道:

“我們捎來了一個口信,齊鳴讓我告訴您,他這三斛明珠,最起碼可以僱傭10個頂級刺客,也可以殺掉10個鄂爾泰。”

護衛還繼續說道:“齊鳴還說,他賒你買,萬分公道,但是想違約的話,搞不好人頭落地。”

鄂爾泰呆呆的坐在椅子上,冷汗直流,過了半天,都不見他動彈……。


史之策


一、中國最神秘的賒刀人

一個外鄉人,挑著擔子來到你家裡,向你推銷菜刀,這沒什麼稀奇的。



奇怪的是,市面上一把同樣的菜刀只要30,他卻向你要300;更奇的是,當時他還不要你的錢,還撂下一句話:等到10年後,一頭牛賣到15000時,再回來收錢,並說到時候一頭牛賣不到15000,分文不取,關鍵是當時一頭牛才賣2000。

是真的嗎?是真的。

他們就是中國最神秘的賒刀人。

賒刀人是何方神聖?

鬼谷子的門生,能占卜生死 ,預測興亡 ?

二、 賒刀人的神秘預言。



1998年,我們村來了3箇中年人,賣的是菜刀,說是等家裡買了汽車的時候,再來收錢。那時候,自行車才普及沒多久,家裡條件好點的買了摩托車,全村數得過來的就那麼幾輛,汽車那更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很多人做夢時連想都不敢想。因為菜刀不要錢,加上賒刀人的預言在當時看來簡直是痴人說夢、天方夜譚,所以當時很多人都去領了,並且留下了名字和地址。

這幾年,汽車一下子走進了千家萬戶,成了許多家庭居家出行的必備品。可是,那時候誰能想得到呢?

三、賒刀人的真相揭秘

一個行業的出現,自有 生存之道,明知賠本的買賣沒人會去做。

賒刀人賣刀,不會選擇去人口流動大的地方,這樣回收率就難以保證。1把刀,成本10塊,市面賣30,賒刀人賣300,賒刀人賒出去30把,只要1個預言成真,就保本了。賣出去2把,就等於市面賣出去29把。



賣刀的同時,也賣出去了希望,賣出了神秘,賣出去了歡樂。

豈不美哉!


波波戲說歷史


賒刀人沒見過,但遇見過賒鞋人。

二十年前的一個夏天去朋友家玩,傍中午時,朋友家去了一位賒鞋人,只是一種鞋,近似矮腰靴子,當地人稱水襪子類。賒鞋人說鞋很結實,保一年,如果一年之內穿壞了分文不收,如果沒有壞,明年這個時候收錢需二十五塊錢,如果收現金十五塊錢就行。那個時候,市面上還沒見到這樣的鞋,朋友花十五塊錢買了一雙。一個月之後,滿市場都有賣這樣的鞋,才五塊錢一雙。

我認為:無論賒刀人、賒鞋人、還是賒鍋人,都是掌握人的心理作用,很多人都會信其有不會信其無,他們賒的刀鞋鍋都會高於市場價,而且市面上沒有。喜歡貪小便宜用錢買,不愛貪小便宜不會去買。然而愛貪小便宜還是很多的,所以說上當受騙的就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