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簡史》人類的心頭大患:政治造成的饑荒,瘟疫和戰爭

1.隨著算法將人類擠出就業市場,財富和權力可能會集中在擁有強大算法的極少數精英手中,造成前所未有的社會及政治不平等。 到了21世紀,我們可能看到的是一個全新而龐大的階級:這一群人沒有任何經濟、政治或藝術價值,對社會的繁榮、力量和榮耀也沒有任何貢獻。

2.傳統上,人生主要分為兩大時期:學習期,再加上之後的工作期。但這種傳統模式很快就會徹底過時,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條路:一輩子不斷學習,不斷打造全新的自己。只不過,許多人,甚至是大多數人,大概都做不到這一點。

3.研究歷史,就是為了掙脫過去的桎梏,讓我們能看向不同的方向,並開始注意到前人無法想象或過去不希望我們想象到的可能性。研究歷史並不能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選擇,但至少能給我們提供更多的選項。

4.幾千世代以前形成的需求,就算已經不再是今日生存和繁衍所需,仍然會留存在主觀感受中。 生物也是算法。算法指的是進行計算、解決問題、做出決定的一套有條理的步驟。

5.農業革命促成了有神論的宗教,而科技革命則催生了人文主義宗教:以人取代了神。有神論者崇拜的是神,人文主義者則是崇拜人。

《未來簡史》人類的心頭大患:政治造成的饑荒,瘟疫和戰爭

6.我們征服世界的關鍵因素,其實在於讓許多人類團結起來的能力。 所有大規模人類合作,到頭來都是基於我們想象的秩序。 人類編織出一張意義的網,並全然相信它,但這張網遲早都會拆散,直到我們回頭一看,實在無法想象當時怎麼可能有人真心相信這樣的事。

7.隨著官僚體系掌握的權力越來越多,他們變得即使犯錯也無動於衷。這時,他們不再改變故事以符合顯示,反而通過改變現實來符合故事。

8.人類要合作,就不能只有問題,而是需要有堅定的答案。

9.科學最在乎的則是力量,科學的目的是通過研究得到力量,以治療疾病、征伐作戰、生產食物。

10.如果有足夠多的人創業成功,民眾對未來的信心就會增加,信用擴張,利率下降,企業家更容易募資,於是經濟增長。因此,民眾對未來更有信心,經濟繼續增長,科學也隨之進步。

《未來簡史》人類的心頭大患:政治造成的饑荒,瘟疫和戰爭

11.如果想解決問題,可能就需要擁有更多,為了擁有更多,就要生產更多。

12.根據人文主義的觀點,人類必須從自己的內在體驗找出意義,而且不僅是自己的意義,更是整個宇宙的意義。

13.我們對一個想象的故事犧牲的越多,就可能越堅持,只為了讓我們的一切犧牲和痛苦有意義。活在幻想裡是一個更為輕鬆的選項,唯有這樣,一切痛苦才有了意義。

14.蝙蝠活在一個回聲的世界裡。就像人類的世界認為每個物品都有的外形及顏色,蝙蝠的世界則認為每個物品都有專屬的回聲模式。僅從某隻飛蛾纖纖翅膀彈回的回聲,蝙蝠就能判斷這隻飛蛾空間是美食還是毒藥。

15.資源有三種:原材料、能源和知識。原材料和能源取之有盡,用得越多,剩下的就越少;但知識卻是不斷增長的,用得越多,反而擁有越多。而且,隨著知識的不斷增長,還能帶來更多原材料和能源。

《未來簡史》人類的心頭大患:政治造成的饑荒,瘟疫和戰爭

16.每當災難發生,就算這場悲劇根本就是由富人引起的,但窮人受到的苦難幾乎總是遠遠大於富人。

17.不管是20世紀的中國人、中世紀的印度人,還是古代的埃及人,都面臨著同樣的三大問題——饑荒、瘟疫和戰爭——它們永遠都是人類的心頭大患。

18.世界上已經不再有自然造成的饑荒,只有政治造成的饑荒。

19.我們可能覺得書面文字只是用來溫和地描述現實,但它卻逐漸變得威力無窮,因為它能夠重塑現實。如果官方報告與客觀現實有所衝突,最後讓步的往往是現實。

20.但在過去幾千年間,人類已經走向專業化。比起狩獵者,出租車司機或心臟病專科醫生所做的事更為有限,也就更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

《未來簡史》人類的心頭大患:政治造成的饑荒,瘟疫和戰爭

21.荒謬的是,我們對一個想象故事做出的犧牲越多,就可能越堅持,只為了讓我們的一切犧牲和痛苦有意義。

22.許多醫師會在診室裡準備許多零食點心,在打完針或做了痛苦的檢查之後,讓孩子(或是小狗)吃點甜品。這樣一來,等到敘事自我後來回想這次問診,最後這10秒的快樂足以抹去之前許多分鐘的焦慮和疼痛。

23.幾千年來,從冰面到沙漠,人類的運動幾乎用過所有可能想象到的地表。

24.由於智能正在與意識脫鉤,而且無意識的智能也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人類如果還想不被踢出局,就得積極將心智升級。

25.或許幸福快樂的關鍵既不是比賽,也不是金牌,而是能調和出興奮與安寧這兩種元素的正確劑量;但我們大多數人往往不斷在緊張與無趣這兩端來回跳動,到了一段就開始對另外一段感到不滿。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