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團隊:不排除超級傳播者,個別潛伏期24天

2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呼吸健康研究所鍾南山

等在醫學研究論文預印本發佈平臺medRxiv上發文,總結分析了全國1099例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急性呼吸道疾病(新冠肺炎)患者資料。(該研究納入的1099例確診新冠肺炎患者來自全國31個省/直轄市的552家醫院,均為截至1月29日的病例,大多數病例是2020年1月1日後納入的。)

新冠肺炎死亡率為1.36%

低於SARS和MERS

研究發現,在就診時僅43.8%發燒,但住院後發熱比例達到87.9%。15.7%的患者發生嚴重肺炎。非重症患者23.9%初次就診時影像學正常,重症患者5.2%影像學正常,而腹瀉很少見。新冠肺炎平均潛伏期為3天(最短0天,最長24天),死亡率為1.36%低於SARS和MERS。

要區分“感染者”和“肺炎”

有些患者不一定有肺炎

研究者表示,之所以使用“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急性呼吸道疾病(2019-nCov ARD)”這一名稱,是因為該名稱可以包括實驗室檢測陽性、有症狀但無明顯影像學表現的患者。這些患者不一定有肺炎

20.9%的患者在出現病毒性肺炎前或者無病毒性肺炎的前提下,僅存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研究者提倡,臨床醫生要在更早期、疾病進展前找出患者,並給予相應的處理。

四分之一沒有武漢接觸史

進一步證實了該病可快速地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在確診患者中,僅1.18%有野生動物接觸史,31.3%去過武漢,71.8%的患者接觸過來自武漢的人。

武漢當地居民佔43.95%,武漢以外的患者中,26%並沒有武漢接觸史。研究進一步證實了2019新型冠狀病毒可快速地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新冠肺炎的平均潛伏期為3天

不排除存在“超級傳播者”

新冠肺炎的平均潛伏期為3天,短於之前報道的5.2天。研究者表示,這有助於指導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時間。研究者指出,以上結果印證了最近的一些報道,如家族聚集性發病、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等,因此,不排除“超級傳播者”的存在

他們認為,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快速傳播中,除了呼吸道飛沫直接接觸兩種途徑,還可能存在物媒傳播(fomite transmission),即病毒通過物體媒介傳播,比如觸摸門把手

。因此,要注意手衛生。

15%為重症患者

入院時,重症患者佔15.7%。與非重症患者相比,重症患者平均年齡大7歲,基礎疾病合併率更高,但兩組的暴露史無差異。

在治療方面,分別有38.0%、6.1%、57.5%、35.8%的患者接受吸氧、機械通氣、靜脈用抗生素、奧司他韋治療。只有重症患者接受機械通氣治療。

研究者強調,嚴格、及時地進行流行病學評估,對於控制2019新型冠狀病毒快速傳播至關重要。目前需要在開發有效治療藥物上不懈努力

原標題:《不排除超級傳播者!鍾南山等552家醫院千餘例新冠肺炎患者研究:潛伏期平均僅3天,近六成初診時無發熱,15%為重症患者》

來源: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 medRxiv, Posted February 09, 2020. 中國循環雜誌

钟南山团队:不排除超级传播者,个别潜伏期24天

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9日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是冠狀病毒的一種,它跟SARS冠狀病毒是“平行的”。

钟南山团队:不排除超级传播者,个别潜伏期24天

近日,廣州成功分離本地被感染病例的新型冠狀病毒毒株,為後續推進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根據我們的觀察,發現病毒的傳染性強,但病死率相比其他冠狀病毒並不高。鍾南山說。

從2月1日開始,廣東新冠肺炎的累計治癒數顯著上升,目前共治癒143例(截至2月9日數據),此外,確診病例的增加率趨緩。鍾南山表示,根據目前觀察的情況,新冠肺炎的病死患者大多為中老年人,病死率雖然比普通流感強,但遠比SARS冠狀病毒、埃博拉病毒或H7N9流感病毒低。

“最關鍵的是什麼?是看我們疾病的增加率。鍾南山表示,新增的病例若是再有下降,那就表明疫情形勢有好轉。

針對目前廣東仍有部分地方存在談新冠肺炎色變的現象,鍾南山表示,大部分人只要早期發現後,保證充分的休息,並配合進行治療,就不會有問題,“要重視,但是無需恐懼。

“初步來看,病毒在廣東沒有發生變異,這將進一步加強我省防控的信心,我們更有底氣了!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鄧惠鴻說,該中心對31例標本里面提取的病毒做了全基因組測序,發現跟湖北的病毒株高度同源,意味著病毒尚未出現變異,因此,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依然是廣東目前防疫工作應該維持的策略

钟南山团队:不排除超级传播者,个别潜伏期24天

據瞭解,由於廣東疫情以輸入性病例為主導,絕大部分患者均為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因而廣東的傳染病防控工作採取“圍堵”策略,主要從傳染源的控制、傳播途徑的切斷和易感人群的保護這三個環節去阻斷病毒的傳播。

“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圍堵’策略仍要繼續。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深圳)院長、教授舒躍龍說,廣東未雨綢繆,做好了充足準備,但只要疫情還在,早發現、早隔離就要一直堅持下去;要避免高峰突然出現給我們的醫療資源帶來衝擊,造成短期內醫療資源緊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