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世界結核病防治日

在很多人眼中,肺結核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說它熟悉,它出現在很多影視作品裡,身材瘦弱,面色蒼白,撕心裂肺的咳嗽,有時候還會咳幾口血——代表人物:林黛玉。在這裡影視作品中,肺結核還有一個可怕的名字:肺癆。 說它陌生,除了醫務人員,普通人對這個病的認識,大概也僅限於影視作品。

有很多名人死於肺結核,隨便說幾個名字,國外的有肖邦、契科夫、雪萊、梭羅;國內的名人比如魯迅、郁達夫、蕭紅……

在20世紀以前,人們不知道肺結核的病因是什麼,當時人們將肺結核稱為“白色瘟疫”。因為找不到病因,當時得了肺癆,也沒有有效的治療辦法。直到1882年的那一天,沒錯,就是3月24日——偉大

的德國醫學家、微生物學之父羅伯特科赫,在柏林宣佈發現併成功培養了結核桿菌。折磨了人類幾千年的死神終於被曝光在世人面前。科赫本人因為他對結核菌的研究,在1905年獲得了諾貝爾醫學家,也是名至實歸。

3.24,世界結核病防治日

偉大到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科赫

1912年的時候,德國的化學家梅耶爾和莫里合成了異煙酸的酰肼,然後...他們錯過了它的巨大的藥用價值。直到1952年,羅氏公司和拜耳公司分別獨立的發現了它有極強的抗結核菌的活性。這個藥就是大名鼎鼎的異煙肼,也叫雷米封。這個藥問世近七十年,拯救了上億的結核病患者。異煙肼與1943年發現的鏈黴素、1965年發現的利福平一起被稱為“抗癆藥三巨頭”。加上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這五個藥就是結核病的一線治療藥物。

隨著一個又一個抗結核藥物的發現,到上世紀80年代初的時候,人們曾經樂觀的認為,到二十世紀末期,人類即可消滅肺結核。然而,上世紀末期,肺結核捲土重來,而且人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耐藥肺結核。1995年全球大約300萬人死於肺結核,超過了結核病大流行的1900年。於是在1995年底,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把每一年的3月24日定為“世界結核病防治日”。

這就是這一紀念日的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