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五年級了,喜歡看《裝在口袋裡的爸爸》《皮皮魯傳》等,是不是閱讀能力低?

weiyali123


這應該看興趣,我五年級時迷沈石溪的書和寫狼的書,買得到的就買,買不到的就在網上看,直到現在隨便提起一本,我即使沒看過也一定聽說過。而這些書我的同齡人很少有讀的,我不喜歡讀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這樣的,推薦書目從來不愛看,只喜歡寫動物的書,所有動物裡最喜歡狼

今年十五歲,高一了,依舊這樣。天生的興趣改不了,語文閱讀能力高低也看天賦


願為你走過千山萬水


我兒子馬上五年級了,《裝在口袋裡爸爸》和《皮皮魯傳》也是四年級看的,這個年紀看這種書其實也是挺正常的,他們同學大多也是看這類書。

我去年給他買的《父與子》《小王子》他也挺喜歡看的,但兒子最愛看的是《三國演義》。他讀三年級的時候,我買了幾本名著給讀初中的女兒看的,誰知他看到這本《三國演義》就愛不釋手了,一有時間就翻看,剛看的時候經常問我裡面的人物關係,因為人物太多我有時候也回答不出來,弄得我又仔細看了一遍,才能回答。後來他看懂了一些,就直接是和我探討裡面的情節了,會問諸葛亮那麼聰明為什麼還要讓馬謖去堅守街亭?會問劉備死了,為什麼諸葛亮寧願去扶持阿斗也不自己去當皇上?會問張飛那麼厲害為什麼在睡覺的時候被殺了等等一些問題,我經常被問的不知道怎麼回答,只好和他一起翻書找答案。現在基本上三國裡的人物事件都滾瓜爛熟了,很多問題直接就是他告訴我了。因為買的是名家精讀版,比較通俗易懂,他說看的不過癮,要我買古文原著版,我怕他看不懂,暫時還沒買,打算吊一下他的胃口,畢竟馬上也要接觸古文了,等興趣最濃的時候再看最喜歡的文章就會愛上古文了吧?



去年還買了一本《少年毛澤東》,他也是非常喜歡看,毛澤東簡直是他的偶像。有一次散步他跟我說,毛澤東的故鄉韶山是舜帝聽歌的地方,我說沒聽說過呀,他跟我急了,回到家就翻開書給我看,果然有一段寫了舜帝南下宿營韶山,侍從們為舜帝載歌載舞,後來人們把舜帝欣賞過的音樂稱為韶樂,把他賞韶樂的山嶺叫韶山。我誇讚兒子很棒,看書沒有囫圇吞棗,這樣看書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其實和孩子一起看書,我們也能學到很多東西,因為孩子的視角和成人的視角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獨特的見解會讓你耳目一新。


三國吳


不用擔心,這很正常。

我兒子上初一了,今天還把《皮皮魯傳》《舒克貝塔傳》拿了出來,說是裡面有很好看的地方。就連小時候的繪本有時也拿出來看看。

我同事的孩子,今年也是五年級,看的書裡面也有《口袋裡的爸爸》。

只要孩子喜歡,又是健康的書籍,就不用擔心是否閱讀能力有問題,孩子的閱讀層次是逐步提高的,只要喜歡閱讀就是好的,要鼓勵他。

現在的高考非常重視閱讀,語文除了閱讀就是作文,孩子喜歡讀書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如果你想提高孩子的閱讀層次,可以引導看一些符合年齡的書,在噹噹網上都有,也可以領著孩子去書店,讓他選擇自己喜歡的,這樣他也就閱讀了。




田野的小屋


這是什麼想法?孩子願意自主讀書,只要不是違禁書,你就該偷著樂。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不願意看書,他現在能看這些書,慢慢的就會喜歡看別的書,我兒子這麼大的時候還看馬小跳哪,六年級下就開始看照片上的書了。十宗罪,東北往事他都看完了,有些家長說小孩子別看這些書,但我兒子說看了這些書,他才會知道什麼是善惡,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心態要好1314


生字極少、詞語較普通、修辭較初級,內容輕鬆故事結構簡單,這是《裝在口袋裡的爸爸》之類書籍的特點,比較適合低齡學生閱讀,確實不再適合處於小學高段的五年級同學閱讀。

無論從寫作的字、詞、句、段等哪個方面的要求看,《裝在口袋裡的爸爸》之類書籍都幾乎難以給小學高段雪深提供有效的幫助。

推薦給孩子一些合適的書籍,供參考。


中國部分(20本)

1.《稻草人》 葉聖陶

2.《藍鯨的眼睛》 趙冰波

3.《藍調江南》 金曾豪

4.《騎扁馬的扁人》(詩歌) 王立春

5.《寄小讀者》 冰 心

6.《三國演義》 羅貫中

7.《水滸傳》 施耐庵

8.《論語》 孔 子

9.《少女的紅髮卡》 程 瑋

10.《青銅葵花》 曹文軒

11.《女兒的故事》 梅子涵

12.《第三軍團》 張之路

13.《今天我是升旗手》 黃蓓佳

14.《芝麻開門》 祁 智

15.《漂亮老師和壞小子》 楊紅櫻

16.《e班e女孩》 張 弘

17.《呼蘭河傳》 蕭 紅

18.《中國出了個鄧小平》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大科學家講的小故事》

《生命的密碼》 談家楨著 《七彩的分光》 王大珩

《靈性的王國》 張香桐著 《悠長的歲月》 賈蘭坡

《神奇的符號》 蘇步青著 《與鳥兒一起飛翔》 鄭作新

《無盡的追問》 王淦昌

20.《少年全球通》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外國部分(20本)

21.《騎鵝旅行記》 [瑞典]拉格洛芙

22.《夏洛的網》 [美]eb·懷特

23.《希臘神話》 [德]施瓦布

24.《小王子》 [法]聖埃克蘇佩裡

25.《王子與貧兒》 [美]馬克·吐溫

26.《苦兒流浪記》 [法]埃克多·馬洛

27.《窗邊的小豆豆》 [日]黑柳徹子

28.《湯姆·索亞歷險記》 [美]馬克·吐溫

29.《魯濱遜飄流記》 [英]丹尼爾·笛福

30.《格列佛遊記》 [英]喬納森·斯威夫特

31.《哈利·波特》系列 [英]j·k·羅琳

32.《愛的教育》 [意大利]亞米契斯

33.《藍色的海豚島》 [美]斯·奧臺爾

34.《福爾摩斯探案集》 [英]柯南·道爾

35.《做個快樂少年人》 [澳大利亞]安德魯·馬修斯

36.《昆蟲記》 [法]法布爾

37.《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美]海倫·凱勒

38.《外國曆史故事》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39.《莎士比亞戲劇故事》 [英]查爾斯· 蘭姆、瑪麗·蘭姆

40.《世界上下五千年》 寧夏少年兒童出版社


大裴看教育


首先不能給孩子輕易冠以閱讀能力低的標籤,我記得有本繪本叫做《我討厭書》,講述一個家裡有很多書的孩子,在爸爸媽媽給自己的堆積成山的書中產生了巨大的厭惡感,根本不喜歡讀書。但是有一天,當她打翻了書山,從那些書中蹦出了不少動物和王子公主之類的人物角色,為了把他們一個個送回到屬於他們自己的書中,她打開一本本開始讀,無意中感受到書中的有趣和迷人之處,從而欲罷不能......

這當然是一個有趣的童話,現實生活中我們根本不可能等著這樣一個機會在面前出現,然後讓孩子愛上閱讀,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成年人往往很容易忽視的道理:孩子不愛閱讀,或愛讀一些淺顯輕鬆的書,其實是他沒有在閱讀中收穫到應該有的快樂。

對於小學生來說,閱讀的口味是根據故事的趣味性、閱讀的難易程度來自己確定的,當我們把提供給他們的課外讀物擺在他們面前時,也許他們根本就不想打開,因為不是他們選擇的書。所以,我們實際上應該做好的是在適當的年齡段,把那些可以閱讀的書都提供給他,擺在他的桌上,書架上,在看一部電影的時候告訴他是根據某本書改編的,在去某處旅遊的時候無意中說起這個地方被某位作家寫進了某本書裡......這樣,暗流湧動,孩子說不定哪一天,就自然打開了那本看上去跟平時自己讀的書不一樣的書了;也說不定,就從那一刻開始,他愛上了讀更多樣的書,更難的書......


七彩繪本藍山閒讀


個人覺得這種書確實不適合五年級的孩子看了,五年級的孩子大都看哈利波特這樣的書了。可能是孩子獨立閱讀的太晚了,對書籍沒有多大的興趣,五六年級馬上就快要和初中銜接了,到了初中自主學習能力很重要,欠缺這一點成績有很大影響,閱讀質量和自主學習能力我覺得是有關聯的,看好書以及檢驗閱讀效果,就是讀了這本書到底理解了多少怎麼理解的,讓孩子寫篇讀後感就能看得出來。如果孩子能從自己的理解視角把事件人物前因後果敘述出來,能把人物的性格的形成前因後果表達清晰,敘述自己的感悟,那這本書就理解的很好了。反之,如果只能寫出今天看了本書,主要內容是什麼什麼,我學到一個道理什麼什麼的之類的這樣的作文,那這本書就是等於沒看,我看過好多小學生寫的讀後感,可以說絕大多數孩子只會寫後面這種作文,這也就是為什麼學霸只能是極少數的原因,大多數孩子學習能力有限,理解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出眾的只是極少數。閱讀不僅僅是對學習語文有極大好處,它培養的是整體的學習能力,初中以後的數學物理都在考量對文字的理解能力,題目都看不懂怎麼做題?


加拉德瑞爾


在孩子的閱讀上,我基本上都由孩子自主選擇,在一年級的時候,米小圈,小豆豆是她最喜歡的。到了二年級,基本就被鄭淵潔的全套書籍吸引了。三年級,她基本上把曹文軒的所有小說都看了一遍,四年級突然迷上沈石溪的動物小說,幾十本都讀了,寫起動物故事一套一套的。現在五年級,開始閱讀魯迅、巴金、老舍的作品以及一些古典文學,如《西遊記》原著等。當然,《口袋裡的爸爸》一整套也都看完了。個人感覺,孩子只要喜歡閱讀,慢慢的,應該都會由淺及深吧。


樂不逾矩0924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指孩子通過閱讀書籍學習的一種行為習慣。

閱讀過程有包括:遊覽,提問(質疑)?閱讀,複述表達等。

孩子在閱讀過程中,一定會有自己的情感,思考,思想,疑問,認知等情感在裡面。

因為喜歡閱讀,哪怕少出去玩,也願意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這就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在閱讀時,學會了對書籍中文字和符號的感知與辨認能力。孩子的識字量,閱讀速度能力也會提高。

對於你說的閱讀能力的高和低。

這要看孩子在閱讀過程中,是否對閱讀過得書籍有一個"評價能力"。通過故事,作者想表達什麼思想觀點?孩子自己是怎樣的觀點?從書中,孩子學到了什麼?比如聰明的方法,正直,毅力,地理知識,歷史……

同時孩子可以"質疑"書中的觀點,是否對?這種"質疑"方法,總會開闊孩子的思路……

如果閱讀只是看看"哈哈"一笑,也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對錯分析判斷。那麼這種閱讀只能說是"看看書"。不能稱之為"閱讀能力"。

我認為《口袋裡的爸爸》等書籍,能被選入全國青少年暢銷書,肯定有他的優點所在……

一本書是否適合孩子閱讀,要看這本書籍的內容是否有一種積極向上的能量。有時書籍裡,有不足之處,就需要我們家長稍微給孩子提示引導就好。目的是讓孩子從小學會"是非的分析判斷能力"。

孩子現在上五年級了,家長更應當和孩子互動討論書中"思想觀點"。有時家庭氛圍的好壞,也是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情緒",靜不下心來。

週末多領著孩子上"圖書市場"。讓他看看其他的書籍。比如《沈石溪動物系列》《哈利波特》《福爾摩斯》等。

就寫這些,希望有用!






海涵看教育


一點都不是閱讀能力低下。

五年級的孩子,個人意識已經覺醒了,他開始通過各種途徑來感知世界,因為他要思考。小孩子的思考慾望是很強的,但是童年沒有什麼問題讓他思考。隨著年紀的增長,他開始想要尋找問題,得到自己的答案。閱讀是他感知世界,尋找問題的一個途徑而已。閱讀能力也並不可以通過書籍種類或者閱讀速度來進行簡單量化。

皮皮魯是鄭淵潔的作品,我現在還很喜歡看,成年人之所以覺得鄭淵潔的作品幼稚,是因為這裡邊是真正的孩子視角。所以小孩子看來要比大人看到親切的多。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說這兩本書都是非常合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