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戰“疫”,您認為誰最應該被記住?他/她做了哪些感人肺腑的事?

凡大先生


說到2020年的這場戰“疫”,我最先想到的就是鍾南山院士,同時也讓我記住了這位84歲高齡仍奔波在一線的英雄,他是我們最應該記住的人。

2003年的非典,他是領軍人物。時隔17年,新型冠狀病毒的突襲戰“疫”,84歲的他依然衝在最危險的前線,守護著我們,他是一名醫生,可他也是一位老人,看著他連續作戰而熬紅的雙眼,嘶啞的聲音,還在與病毒做鬥爭,我們真的很心疼,一邊對人民說武漢最嚴重,不要去武漢,可自己卻毅然決然的衝在前面去最危險的地方。

因為有他在,我堅信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勝仗,病毒被徹底消滅乾淨,我們要謹記鍾南山院士的忠告,好好呆在家裡不外出,保護好自己,同時也是在保護他人,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悅雨百合


鍾南山,一位84歲的耄耋老人,一位醫療戰線上的勇士。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而且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呼吸系統傳染病防治的領軍人物。17年前,非典型肺炎疫情爆發,面對未知的病毒,人們墜入恐慌,鍾南山冷靜、無畏,以醫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顧自身生命危險救治危重病人,與死神爭奪生命的戰士。2003年,鍾南山被廣州市授予“抗非英雄”榮譽稱號。17年後,84歲的鐘南山院士依然在感動所有中國人。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出現時,他依然奮戰在和病毒較量的第一線,尋找戰勝病毒的良藥。

讓我們向這位耄耋老人、戰士、英雄致敬,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致敬!





青青子衿一清兒


諾大的中華民族,龐大的人口基數,每時每刻都有感人的故事發生,在這大疫之時,更是數不勝數。

隨便打開一下快手,隨意瀏覽一下頭條,都會有不同故事讓你感動得淚流滿面。

實在講不出哪一個最令人感動,因為一打開手機,總有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在刺激著淚點。

只有關掉手機,躺在床上閉目養神,聽著窗外淒厲風雨,忽然想到了一個拾荒老人,早幾天疫情發生時,他把身上所有的錢,一萬零三十四塊吧,拿到派出所為災區捐獻了。

現在,為了封鎖疫情,不再隨意讓人員走動,那拾荒老人肯定不能象往日勞作,也就是說他已經斷了經濟來源,身上又無分文,他怎麼生活?周邊的人,誰認識他的好,會幫助他嗎?


笑言開懷


您好關於這個問題我可以幫您解答

我認為當前戰役最值得大家紀念的是李文亮醫師

李文亮醫生是武漢中心醫院的一名醫師,他是去年12月最早預警這場危險病魔的8名醫生之一。回過頭看,他的專業性警覺尤其令我們對他產生了敬意,他當時發出的警報沒有立即受到重視,反而被訓誡,這件事為社會開展反思提供了一個有觸動的樣本。

去年12月,人們對新冠肺炎的認識還很有限,李文亮能夠把這個消息傳出去,率先在專業人員的範圍內拉響警報,這是他高度專業性表現的一部分。在人們後來的追述中,發現他在平時的工作中就展現了令人尊敬的醫德。醫生在傳染病爆發的時候就是戰士,醫院就是戰場,李文亮的因公殉職英勇、樸實,尤其讓人心痛。

我認為每一位在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都應該值得大家記住,因為他們“捨棄”家庭奮不顧身去守護大家!






當前戰“疫”,湧現出了許許多多驚天動地的英雄,他們的名字早已如雷貫耳;也湧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感人肺腑的普通人。他們做的事,實在算不上驚天動地。但他們,值得我們記住。每一個,都值得:

武漢菜農秦師傅,聽說北京、上海來了醫療隊,住在金銀潭醫院附近的酒店,便騎了40公里的電動三輪,專程送來24箱新鮮蔬菜。“我是來送菜的”,“挑了最新鮮的,不要錢”,“人的生命很寶貴,醫生也是”。45歲的他話不多,但很質樸

感謝有你!你的菜,不但營養,而且暖心!

2020年1月31日,正月初七。河南周口市扶溝縣人民醫院門前:一線護士劉海燕與9歲女兒隔空擁抱“乖,媽媽是個共產黨員,媽媽什麼都不能怕,戰勝病毒,媽媽就能回去了,你要聽話!”面對危險,毅然前行。致敬白衣戰士,我們等你平安歸來!

隔離中的城市,絕大部分餐館都關了門。

武漢90後餐飲店老闆娘邱貝文,“24小時為一線醫護人員送餐”兩葷一素,定價15元。一份盒飯也送。以當下的物價,店主是在做賠本生意。別人問她為什麼這麼做,她撓著頭說:“我想做這事兒。”平凡的人,卻做不平凡的事。

一輛武漢物資運輸車經過收費站

工作人員把卡給了司機師傅,然後起身敬禮,“您辛苦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車行幾米,交警遞過去一大包水

“師傅,拿點水,路上喝”。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是這一幕,讓人淚目。我們在一起,加油!

一個男孩走進浙大一院急診,放下一個信封,敬了禮就跑。信封裡裝著:9張100元、5張20元,還有一封感謝信:

好心人們請放心:齊心協力,我們一定打贏這場“戰疫”!

疫情發生時,四川人陳雪燕正在尼泊爾旅行。得知家鄉缺防護物資,她果斷扔掉個人物品,帶回5800只口罩。回國後又將口罩全數捐出,一個不留。你在異國買買買,我在家裡很安心!辣妹子,謝謝你!

湖南常德小夥郝進,去年從一家口罩廠離職。廠裡沒錢,就給了兩萬元的口罩作補償。春節前後,聽說疫情緊急他就捐了1.8萬個口罩“一分錢都不要,我不能發‘國難財’。生活不易,而你心有大義

這樣的你,一定會有光明的未來!

大年初五。河南洛陽14家傢俱企業得知,武漢火神山醫院急需醫療櫃。企業主連夜加班,爭相捐贈。當晚就湊齊20萬元的貨物。

物流公司得知送往武漢,又立刻提出免費運送,保證當天送達。都是小本生意,最不顯山露水,但關鍵時刻,他們捧出了一顆紅心!

救援物資運送車到了醫院附近。一位醫生跑過來引路,但他不敢上車“我現在疑似感染,就在車外給你們引路吧!”然後他跑在車前,把車帶向指定地點。你一身黑衣的背影有些模糊,但在我們心裡,你清晰又閃亮!願你平安、健康!

“我隨時準備被隔離,怎麼可能不怕,

但如果連我們都怕,這個病毒誰來消滅?”這是湖南省兒童醫院感染科護士胡佩的日記。 身處抗疫一線, 每天多次 消毒,22歲的她,雙手腫脹粗糙,佈滿道道血痕:請祖國和人民放心,以前你們保護90後長大,現在90後保護你們!

安慶人小管節前從武漢返鄉,擔心引起鄰里擔憂,便第一時間自行隔離並在業主群主動說明情況。鄰居們沒有恐慌猜疑,反而送來紙條和食物並在微信群發言鼓勵:“我們防疫情,不防武漢返鄉人”安全距離可以有,人間溫暖不能無。等春暖花開,我們再見!

非洲留學生蒙亞,在中國生活了三年,

把這裡當成了第二故鄉。疫情來臨,他決心留在廣西。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當一名志願者,盡己所能防止疫情蔓延。

疫情面前,不分你我。平凡你的心,溫暖我的心

“怎麼樣了?”——“我挺好的。”

“怎麼才吃上飯?”——“剛忙完。”

這是煙臺民警張凱利,利用吃飯的時間

與當護士的妻子臧婉真視頻通話:

你負責救人,我負責守城!

疫情時期,正是你們的默默奮戰,護佑我們,護佑祖國!感謝你們!

這些感人肺腑的事,閃閃發光的普通人不勝枚舉,正是有了他們,讓我們在這樣一個非常時期倍感溫暖、安定。使我們心中充滿力量同時也看到希望看到光明。

感謝有你,每一個默默付出的中國人!

有你們在,中國一定能贏!











江天一色55062461


所有日日夜夜衝在第一線的白衣天使們 趕工的工人 愛心人士 所有付出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