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在公園吹口琴他也看不慣,這種人是什麼心理?

荒郊野渡


公園是公共場所,每個人在公園裡自娛自樂,公園本身就是休閒娛樂場所,各自放鬆心情,是每個人所需要休閒方式。

如果對吹口琴的看不慣,說明你自己不會吹口琴,不會音樂,對音樂不瞭解,覺得音樂對你很煩,你可以走開,否則不要到公園去玩,到別處去玩,不然就呆在家裡看看電視,玩玩手機,也是一種休閒方式。

公園裡還有唱歌的,打羽毛球的,有三五成群閒聊的,有跑步散步的,有在大理石板上寫書法,有大媽跳廣場舞的,有情人一起散步的,還有戀人擁抱的,可能你更看不慣。

比如你在工作單位裡,還是在朋友圈裡,每個人的意見都有不同,每個人工作方式也有不同,你也是看不慣的,看不慣別人,就是對別人不尊重,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每個人休閒娛樂方式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如果這樣看不慣,那樣看不慣,你不是自尋煩惱嗎?



琴緣61


看別人吹口琴,不順眼,

首先一點就是自己內心出現了問題,

有這麼一個故事:

蘇東坡去拜見好友佛印禪師,

見佛印正在打坐。

愛開玩笑的蘇就說:“我看你象坨屎”。

佛印則說:“我看你象尊佛。”

回到家後蘇自以為得計,

給老婆講了。

老婆說:“你還是大學士,著了法師的道了,還不知道罪過!”

老婆接著說:“你滿心裡充滿的都是屎,法師則滿心裡充滿著佛,尚不知過,還要賣乖!好不愚昧。”

當你心中都是屎,或者都是挑剔,看不慣

那麼其實就是你內心的真實寫照。


喜洋洋老師


說別人在公園吹口琴,有的人看不慣,這就有點過了。口琴,本是西洋樂器,聲音悅耳動聽,節奏感強,且琴身小巧玲瓏,便於攜帶,在六、七十年代深受年輕人喜愛。在下也會吹奏口琴,可是到了七十歲以後便一邊擱置了,很少會拿來吹奏,竟其原因,自然與年老身體有關,肺活動量大不如前。

若說在公園吹口琴有人看不慣,在下認為,公園本是休閒所在,人們放鬆到此遊玩,唱幾支歌,拉奏幾支曲子,有何不可?音量不高,如若你見了看不慣,可以離開一點,每個人的喜好,才華各不相同,都應學會包容一點,這樣,你才會被別人尊重。


52197348750


我從十二歲學會吹口琴到現在已六十八歲了,只要一吹大家就愛聽,第一次見這標題也奇了怪了,那隻能是變態心理或者被人曾用口琴砸傷過腦袋...因而看不慣了…下圖是我的複音口琴和布魯斯口琴




陸勞斯


公園本來就是公民休閒娛樂場所。口琴並不是很高的音效,吹口琴無可非議。既不擾民又不佔地,二十公分口袋一插就可。不必拿自己不靠譜的道德觀去限制干涉他人的正常娛樂。


紅色浪漫法務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你過你的日子,他做他的事情。這叫井水不犯河水。什麼心理?就是見啥啥不對,不指責誰就會憋死!典型的病態!


用戶9459589453029


請注意:凡事有個度,適可而止最要緊。

正所謂物極必反,跳舞、唱歌、養寵物等等等等,適當、得體就是好事,但我國目前的狀況是一窩蜂,是毫無制約的瞎玩,玩樂器的也是如此。

公園原本是清靜之地,現在成了塵囂甚上的喧囂無度之地,如同狗患成災,難道人家就不能說道不能反對嗎?


紫氣東來青鳥至


有些公園垃二胡的老年同志,應該大多是拉了幾十年了,那水平次的就是糟蹋二胡,真的沒法高看啊,即然那麼喜歡,年青時咋就不認真,規範上練練,問題是還認為自個拉的挺好。


弓弦閒人


可能他是個性情怪癖的人、內向也或是心靈受過傷害的人,神經出了問題!所以一但受到某一環境刺激就產生焦慮與煩躁,這類人需要的是安靜,修心養性。公園是個包羅萬象的地方,人們在此可以打球、跳舞唱歌、吹拉彈唱、大人小孩唏哈追逐,是個澡音分貝很高的地方。只怨此人來錯了地方吧!


水晶鏡


問題是吹得好不好?要是你吹得很糟糕,又還搞表情包,過路人看到了就會不適。他就會走快點,爭取早點走到聽不見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