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与创新,旅游行业千万不要从一个坑里跳到另一个坑

点击右上角,关注【文旅项目咨询实战派】,评论或私信领取项目咨询表,稻田策划为您出谋划策

战疫与创新,旅游行业千万不要从一个坑里跳到另一个坑

截至2月8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3738例(其中重症病例618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649例(黑龙江核减1例),累计死亡病例811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7198例(山西、黑龙江、河南、海南各核减1例),现有疑似病例2894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37190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88183人。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53例:香港特别行政区26例(死亡1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0例(治愈出院1例),台湾地区17例(治愈出院1例)。


战疫与创新,旅游行业千万不要从一个坑里跳到另一个坑


疫情无情人有情,旅游行业在行动——新年疫情将社会各行各业的人都牵扯进来,也包括旅游人。


“新冠”后,面临已经变化的市场、早已改变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以及后经济发展高速时期的发展环境,我们是简单地通过市场营销、渠道重建恢复流量与数量,还是利用当前的低谷反思过去几年旅游行业发展中的问题,重塑产品和服务,打造长期的优势产品和优质服务?


旅游行业创新该怎么创,风险在哪里?在这个特殊的事情,旅游行业作为一个脆弱的行业,困难的行业,千万不要盲目行动,从而让自己从一个坑里刚跳出来,又跳到另外一个坑里。本文抛砖引玉,希望对各位同行有帮助!

战疫与创新,旅游行业千万不要从一个坑里跳到另一个坑


一、短期市场反弹 但问题依然存在

中等收入群体需求变化,短期反弹不能掩盖长期旅游发展问题


回望2003年非典对旅游行业的影响可知,旅游行业报复性反弹的现象在年底和明年初就将凸显。彼时,有效旅游供给将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黄金周期间尤甚。但是,这不能掩盖旅游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供给需求错配、产品结构失衡、低效投资过热等。


2020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距离世界银行定义的初级发达国家标准人均13000美元还差3000美元,即正在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门槛。


随着中等收入群体增多、休闲消费需求会发生诸多变化——休闲需求增多、主题文化艺术需求增多、社交互动需求增多、提高认知持续学习需求增多等。这一方面是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凸显了诸多问题——供给与需求错配问题日趋严重,即观光居多,休闲匮乏;硬产品居多,软产品很少;美景很多,文化稀薄等现象。而这一结构性痼疾并没有随着过去五年的旅游投资热潮减缓,反而愈发严重。


供求、结构、投资三个问题,实际是一个问题,即消费者到底要什么样的产品?


二、产品需要满足真实需求

前车之鉴——罔顾市场需求的项目大多失败


根据日本的发展经验,其在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大规模旅游项目投资,无外乎几个方向,公寓开发、别墅开发、高尔夫温泉开发等。


战疫与创新,旅游行业千万不要从一个坑里跳到另一个坑


以日本综合度假区开发计划为例,因日本人均收入增加、国内消费需求增多、平衡贸易黑字、旅游及财政政策支持等原因,其在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开展了综合度假区项目的开发。这些项目有个共同特点——都伴有地产开发、超大规模、投入巨大、需要巨大客流支撑。


项目愿景非常美好,但因为政府或外部企业强植入型产品,忽略了当地消费能力与产品主题吸引力、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等因素,再加上遭遇石油危机、经济泡沫等财政问题、环保问题以及地方冲突问题,最终导致该类项目大多搁置或破产,即便是开业的项目,也因为大量的同质化竞争和策划、筹备仓促、开发与运营分离等问题,导致后期运营举步维艰。


成功经验——满足需求、依托优势存量资源拓展的项目,反而发展得非常好。这些满足都市中等收入群体休闲需求的产品包括,在中心城市的文化艺术商业设施(札幌)、主题水族馆(大阪)、休闲艺术主题商街(名古屋),在小城市或乡村的利用旧矿坑改造的工业休闲游憩项目(鹿角市尾去泽矿区主题公园),利用当地人文做的民俗村主题区等。


三、长期存量市场开挖潜力

市场分化,细分赛道将决定未来发展


一边是一系列的景区主动摘牌、酒店主动摘星转型,另一边是在城市休闲主题动物园、体育研学度假区、亲子农庄、乡村度假村的日趋火爆。这都在说明一个现象,即市场正在分化,正在细分。


2019年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解释同样环境下其他休闲主题景区的收入同比上升。这说明市场在做分流,传统项目稍力不从心。


战疫与创新,旅游行业千万不要从一个坑里跳到另一个坑


四、存量整合、“+旅游”融合创新


从资源供给端看:轻重资产平衡,优化存量资产。


中国当前存在大量低效运营的存量资产,其改造、提升的空间很大,这与日本同阶段非常相似。日本在经济泡沫后期,市场中有大量的旅游开发项目搁置,众多的烂尾或半死不活的旅游地产、旅游综合体、商业等开发项目。当时日本的后入局者,也是利用资产盘活与新项目激活使其中部分项目逐渐重获活力。


鉴于此,我国在经历过前期旅游投资过热、细分市场不明确的盲目开发后,后入局者应一面低价收购优良资产,利用资产包分割、公寓管理、商业改造等手段,优化资产、平衡轻重资产比重及投入产出周期,控制资产质量;一面利用产业融合优势,导入文化、艺术、体育等其他主题内容,盘活老资产,激活新项目。


战疫与创新,旅游行业千万不要从一个坑里跳到另一个坑


从消费需求端看:跨界融合发展,软硬结合开发。


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在文化认知、消费偏好、消费门槛上有明显变化,这里既是多元的需求,也是多元的消费,故此,对应的产品和服务也应当是多元化、专业化的。而目前的产品都是满足大众消费的或综合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没有进行产品和产业细分。


例如,基于自然博物教育与亲子休闲度假、虚拟现实与户外体育休闲、线上教育与线下亲子活动、传统文化融合研学度假、休闲主题综合体度假区等等方向,都是满足中等收入群体的细分赛道、细分项目的类型。而根据世界旅游理事会的数据,旅游行业的1元旅游消费,可以激活4.3元周边消费。因此,新兴的休闲旅游产品不仅将满足消费需求,还将带动新型的周边投资、建设、服务等等软硬件产业。


战疫与创新,旅游行业千万不要从一个坑里跳到另一个坑


在这个特殊时期,很多同行都想到了创新,准备在疫情之后,迅速翻身,不过创新是一个好词儿,但内涵要求比较高。


我个人感觉,创新的内涵应比改革还高。改革是指改掉弊端、革除痼疾,实施不同于既往的新政。例如,某企业进行一些改革,其它企业也如此去做,我们都可称之为改革;而创新的要求就高了,还有一种独创性的意思。一个企业的新举措叫创新,相邻另一企业再如法炮制,未必就被视为创新了。


从这一点上说,中国旅游业是否就极少有创新呢?情况并非如此。作为一个地域和市场都很大的国家中国旅游业在崛起之中的创新是很多的,且至今都不乏闪光的亮点。

例如

:中国旅游业起步发展时是从入境旅游开始,这相对于大多数国家(指较大国家)先国内、次入境的顺序,就是一种创新;中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让旅游发展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这相对于大多数听任旅游业自然发展的国家来说,也是一种创新;中国为了推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曾在上世纪90年代实行了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破解旅游基础设施的供给不足,也是一种创新;中国大力推行旅游服务标准化,快速提升了饭店、景区等旅游要素的硬件和软件水平,也是一种创新;中国通过特别安排假日而形成刺激国内旅游的“黄金周”,又为应对短时间内的旅游需求激增而建立的假日旅游工作机制,这也是一种创新。

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虽然创新之声不断,但行业创新似乎艰难了许多,创新步履也慢了许多,一些名曰创新之举,实则是“新瓶装旧酒”,有的甚至只是贴了一堆簇新的标签、刷了五彩斑斓的各种颜色而已。那么,作为一个与时俱进、日新月异的产业,旅游要真正把创新做实做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创新应该实至名归

01


旅游行业是一个求新求异的领域,只有不断地有兴奋点、新看点,才能不断地招徕和吸引游客。作为旅游业者所面对的工作领域,是与游客的视角和需求大不相同的,必须踏踏实实去研究市场、开拓市场,而不是整天在嘴上拽新词。


战疫与创新,旅游行业千万不要从一个坑里跳到另一个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