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說:肝癌多是吃出來的,愛吃3種食物的人容易得肝癌,具體指什麼?

醫學每天看


肝癌,是一種隱匿的惡性腫瘤疾病,大部分的肝癌患者出現症狀到去醫院檢查就已經到了晚期。

並且肝癌與飲食有著很大的關係。

醫生說:肝癌是吃出來的,愛吃4種食物的人,容易得肝癌:

1、發苦的堅果

每次堅果吃到後來,都會有點我們常說的“卡咯”味,或者是黴味,但是扔掉有不捨得所以都會吃掉。

但是放置時間過長的堅果,會產生一種叫做黃麴黴毒素的黴菌,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

尤其是對於肝臟而言,黃麴黴毒素會直接的損傷肝臟細胞,誘發肝臟病變,最終引發肝癌的發生。

2、火鍋

火鍋中的油又稱為“口水油”。

是在客人用完餐以後,剩餘的這些油經過過濾,漂洗以後重新使用,這種油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細菌和病毒,如果客人之中有人患有傳染病,這些傳染病就會通過這些食物進行流行和傳播。

加熱至270的油,冒出煙霧的凝聚物有致癌作用;食油反覆使用、反覆加熱,會使重金屬超標,使製成食品含有致癌物,對人體的危害很大。

3、愛喝酒

世界衛生組織早已把酒精(飲料)列為1類致癌物——明確對人體有致癌作用的物質。有數據顯示,全世界5.5%的癌症發生和5.8%的癌症死亡是酒精引起的。

而酒精對肝臟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從酒精性脂肪肝發展到肝癌,其實並不難。

4、爛掉的水果

爛掉的水果會產生亞硝酸鹽,會導致大腸桿菌菌群失調,讓人腹脹、腹瀉。而且,有些水果一旦黴變,就會產生毒素,從而導致神經系統和肝臟中毒。

就算把腐敗部位扔掉,黃麴黴素和青黴還是會殘留在水果內,只是肉眼看不到,食用後易導致肝臟中毒。

養好肝臟,謹記多吃“二青”,常飲“一水”,動好“二處”!

多吃“二青”

1、茼蒿

中醫講青色入肝,所以多吃點青色蔬菜對清肝火有很大幫助。

茼蒿,在中國古代,為宮廷佳餚,所以又叫“皇帝菜”

其有清肝火的作用,比其它綠葉菜要更好一些。多吃茼蒿菜有清血,養心,潤肺及消痰等功效。

2、蓴菜

蓴菜,又叫馬蹄菜、湖菜等,其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是細胞生長分裂,及構成神經細胞所必需的成分,可以用於防治肝炎以及肝硬化等症。

常飲“一水”

日常養肝,少碰酒,多喝水。喝水有利於排出體內毒素,減少肝臟負擔。要是覺得白開水沒有什麼味道,也可以加點護肝的小植物,效果更佳。比如,喝水的時候加點陝西紫陽硒谷高山上的紫陽毛尖,用砂鍋煮10分鐘,或每日熱水沖泡即可。

肝臟是人體含硒最豐富的器官之一,肝病患者體內普遍缺乏硒元素,而補硒則有利於肝病患者病情的好轉。紫陽毛尖含硒成分是一般食物的3倍,每100g含有15μg硒元素。“茶為白病之藥”,以茶養肝,由古至今甚為流傳。

皮膚出現2種異常"痣",八成肝癌上身,儘早就醫

第1種:蜘蛛痣

蜘蛛痣有一箇中心點,周圍有呈輻射形的小血管分支,形態似蜘蛛,故而得名。

蜘蛛痣是肝臟病變非常典型的症狀之一,臨床發現,55%以上的肝病患者在發病初期,會出現蜘蛛痣。

這是因為肝功能和雌激素是相互抑制的關係,肝功能下降,則雌激素會異常活躍。它們在血液中聚集,導致毛細血管擴張異常,出現蜘蛛痣。

第2種:血痣

肝功能下降還會導致皮膚或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引起血痣。


小醫生大健康


正所謂“病從口入”,而肝癌的發生與飲食也是有所關聯的。近日看到一個媒體報道,一個5歲女童患上肝癌,只因跟著奶奶生活,長期進食火腿腸、方便麵等零食。話說女童是一個留守兒童,長期跟著奶奶一起在農村生活,從小就愛吃方便麵、火腿腸,也喜歡喝可樂,平常愛吃零食。

女童的母親表示沒有患肝癌的家族史,孩子平時身體也很好,卻想不到查出了肝癌,在醫院住了半年,可惜最後還是沒有救治過來。

肝癌的發生雖然大部分是由於慢性乙肝感染,再發展到肝硬化,最後發展成為肝癌。但是也有一部分肝癌的發生是與飲食有關的,特別是與我國的飲食衛生安全脫不了關係,一個是農藥濫用造成農藥殘留,一個是食品添加劑過多,另一個是大眾的衛生意識不強,從而容易誘發癌症的發生。說到底,就是在飲食中攝入過多的致癌物質,如黃麴黴素、亞硝酸鹽、農藥、工業水源汙染等。

有流行病學統計表明,生活中經常進食以下3種食物會容易誘發癌症:

1.發黴變質的食物:

發黴變質的食物往往含有大量的黃麴黴素,而實驗證明,黃麴黴素的代謝產物為黃麴黴毒素B1有強烈的致癌作用,這種物質存在於黴變的玉米、花生、麵包、糧食等食品,而且黃麴黴毒素是高溫殺不死,許多老人從少就節省習慣,他們通常只將發黴的部位去掉或者用水沖洗乾淨之後繼續食用這些已經發黴變質的食物。卻不知道,長期的食用,就會容易引起肝臟的損傷,甚至會誘發癌症的發生。

2.熏製、醃製的食物:

這些熏製、醃製的食物在製作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叫亞硝酸鹽的物質,這種物質在胃酸的作用下會與食物中的仲胺、叔胺和酰胺等發生反應生成強致癌物N一亞硝胺,這種物質對肝臟具有很強的損傷作用,容易誘發肝癌的發生。而我們生活中的那些臘肉、燻肉、酸菜等就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過多的進食這些食物,就容易誘發癌症的發生。

3、方便麵、火腿腸等零食:


這些食物不僅油脂過多,而且有些為了增加口味特別在配料中加入了許多化學物質,而這些物質對於人體最大的代謝器官肝臟來說是傷害特別大的,如果長期受到這些有害物質的傷害,很容易導致肝癌疾病的發生。

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預防肝癌呢?

預防肝癌最重要的就是預防感染肝炎,另外在生活中還要避免進食一些會引起肝臟損害的食物,特別是像上面這幾種含有致癌物質的食物,儘量避免食用。另外還要做到不暴飲暴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過於油膩油炸的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同時還要多注意休息,千萬不能經常熬夜。

最後,還要不喝酒,不吸菸,做一些適當的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提升身體的免疫力,就可以很好的預防肝癌的發生。

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肝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隨著患病時間的增加,會導致一系列併發症的發生。大家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做好預防措施,並積極規範化治療,以穩定控制病情,減少併發症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引起肝癌發生的原因眾多,而飲食在肝癌的發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常見的引起肝癌發生的飲食因素主要有:

1、黴變的食物:黴變的食物中含有黃麴黴素,而黃麴黴素感染是明確的致癌物,大家應儘量避免使用;

2、酒精:酒精會增加肝臟的損害,長期飲酒會導致肝硬化,乃至肝癌的發生;

3、汙染的水源:受汙染的河溝水、塘水或淺溝水中重金屬常常超標,加之易被微囊藻毒素汙染,是誘發肝癌發生的危險因素;

4、寄生蟲感染:特別見於進食生肉等生食,會增加寄生蟲、血吸蟲等寄生蟲的感染,誘發肝癌發生。

除了上述飲食因素以外,其他引起肝癌發生的原因還有肝炎病毒感染、肥胖、糖尿病等。大家要正確認識,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有高危因素的人群,也要定期篩查,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對於改善預後很重要。

‏‌‎‌‬‪‮‭⁠‌‪‬‌‮‫‌‌‭‌‫‭‬本文由全科掃地僧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敬請指正,文章僅供參考,不作為醫療建議。

全科掃地僧


首先我要更正的是,大部分肝癌都是因為長期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演變而來的,特別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也就是說乙肝才是肝癌最主要的原因,所以說題目中所說的“肝癌多是吃出來的”並不太準確。除了慢性病毒性肝炎,飲食也是引起肝癌的重要因素,接下來吳醫生就跟大家聊一聊哪些食物會容易導致肝癌。

1.魚生:

魚生廣西人比較愛吃,這裡的魚生指的是淡水魚生。淡水中同時生活著各種螺,這些螺是肝吸蟲的第一宿主,肝吸蟲在這些淡水螺發育成熟之後就逸出,逃逸出來之後遇到淡水魚就會寄生在魚肉發育為囊蚴,人類如果吃了被肝吸蟲感染的淡水魚生就會被感染肝吸蟲。這個肝吸蟲主要在人肝膽管內繁殖,如果肝吸蟲反覆刺激肝膽管會增加患肝癌的可能。

食用魚生者如何知道有沒有被感染肝吸蟲呢?很簡單,如果檢查大便發現肝吸蟲蟲卵就能夠知道體內有沒有被感染肝吸蟲了,另外肝膽B超有時候也有可能發現被肝吸蟲堵塞的膽管。如果感染了肝吸蟲又怎麼治療呢?治療也很簡單,吡喹酮或者阿苯達唑片就可以殺滅肝吸蟲,但打蟲存在一定的風險,打蟲前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2.黴變食物:

看過我之前文章的人可能都知道了,黴變食物含有一種叫黃麴黴毒素的致癌物質,這種毒素比砒霜還毒,長期食用黴變食物(比如黴變的花生、玉米等等),患肝癌的概率明顯增高。

3.煙燻、醃製食物:

煙燻、醃製食物亞硝胺類物質含量偏高,這個亞硝胺類物質是常見的致癌物質,除了會導致肝癌,同樣也會增加胃癌等其他癌症的發生概率,當然了,吃是可以吃,但是不建議經常吃。

總結一下:

肝癌最主要的原因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特別是乙肝,防治慢性病毒性肝炎就能有效預防肝癌。另外,飲食也是影響肝癌發生的主要因素,以上3種食物生活中要儘量避免。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給大家傳播健康知識的全科醫生,關注我,您就擁有了一個家庭醫生。如果覺得有用,可以轉發給身邊需要的朋友哦!

全科吳醫生


肝癌是很常見的一種癌症,在我國癌症的發病排行榜中,肝癌都位居前列。而肝癌的死亡率也較高,因為肝癌起病隱匿,很難被早期發現,一旦發現就是中晚期,此時往往已經喪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醫生說:肝癌多是吃出來的,愛吃3種食物的人容易得肝癌,具體指什麼?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模式的改變,肝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且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而肝癌的發生是多種因素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排除年齡、遺傳等因素外,最常見的就是乙肝病毒、長期飲酒了,除此之外,不當的飲食習慣也是導致肝癌發生的主要原因。肝臟是重要的排毒器官,如果吃一些有致癌性的食物,比然會增加肝癌的發生風險。

1、含有致癌物黃麴黴素的食物:黃麴黴素是明確的一級致癌物,它是比砒霜還要毒的物質,不僅會直接導致急性中毒死亡,還會產生慢性的致癌毒性。而我們日常吃的食物中,可能就會存在這種致癌成分。黃麴黴素最常見於發黴的食物,尤其是糧食類、堅果類食物最易發黴,如花生等,要注意該類食物的保存,不要存放太久,一旦發現發黴,立即扔掉;腐爛、變質的食物,最常見於蔬菜、水果,有些人過於節儉,對於腐爛的蔬果,會把爛掉的部分去掉後,再行食用,殊不知即便去掉腐爛部分後仍有致癌的黃麴黴素存在;剩飯,主要是米飯、饅頭等主食類,這些澱粉類食物若長期存放容易滋生黃麴黴毒素,高溫也難被殺死,因此久放的麵食要少吃。

2、富含亞硝酸鹽的食物:亞硝酸鹽雖有劇毒,但本身並不致癌,真正致癌的是亞硝酸鹽的轉化物——亞硝胺。亞硝胺是明確的強致癌物。人體攝入的亞硝酸鹽在體內微生物作用下會轉化成亞硝胺類物質,產生致癌作用。而亞硝酸鹽是常見的食品添加劑,雖然被限量,卻無處不在。常見的富含亞硝酸鹽的食物有,首先是醃製食物,如鹹菜、鹹魚、醃肉等;其次是加工食物,如香腸、臘肉、培根等;另外還有剩菜,久放的剩菜中的亞硝酸鹽也會成倍增加,尤其是綠葉蔬菜,要避免過夜食用。

3、富含苯並芘的食物:苯並芘也是一種常見的強致癌物,而該類有害物質多出現在食物的烹製過程中,尤其是在油脂在高溫作用下,最易產生,應遠離該類烹飪方式所得的食物。常見的食物有高溫油炸食物,最易產生苯並芘;燒烤食物,除了產生苯並芘外,還會產生多種致癌物,必須少吃;煙燻食物,也容易產生一些致癌物。

我是黃志豔大夫,致力於用樸實無華的文字解釋複雜難懂的疾病知識,幫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體。您的點贊就是我最大的動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肝癌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他們吧!


黃志豔大夫


大家好,我是一名內科醫生,在談癌色變的時代,“肝癌”也是不甘示弱擠在了眾多惡性腫瘤的前列。闢謠闢謠闢謠!!!我不知題主為何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關鍵是開頭就指出“醫生說”,這樣的說法非常容易誤導老百姓,老百姓可能真的就信以為真了,我想說的是這段話肯定不是醫生說出來的,不論是從循證醫學的角度或是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部分食物確實是會誘發肝臟損傷,但“吃”絕對不是導致肝癌的首要誘因,下面我將為大家做一期肝癌的科普講解。

關於肝癌的簡單介紹

  • 原發性“肝癌”指的是由肝細胞或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導致肝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注意,是最主要因素,足以可見,佔比是非常大的,其次才是飲酒、食物、毒物、寄生蟲、遺傳等原因引起。
  • 早期的肝癌常症狀沒有特異性可言,中晚期肝癌的症狀則較多,如肝區(右上腹左右)疼痛、腹脹、納差、乏力、消瘦,進行性肝大或上腹部包塊等;部分患者會有低熱、黃疸、腹瀉、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後則會出現急腹症表現(腹部壓痛、反跳痛、肌緊張等)。
  • 根據肝癌的病理分型,90%以“肝細胞型”為主,即來源於肝細胞的病變,其次就是膽管細胞型;肝癌最早都是先發生肝內轉移,後期肝外轉移累及“肺”最為多見。

  • 對肝癌的普查、篩查首選即B超+甲胎蛋白(AFP), B超可以顯示腫瘤的大小、形態、所在部位以及肝靜脈或門靜脈內有無癌栓,診斷符合率可達90%,再結合甲胎蛋白(通過放射免疫法測定持續血清AFP≥400μg/L,並能排除妊娠、活動性肝病等,便可考慮肝癌的診斷);如果通過這兩個檢查綜合評估後高度懷疑肝癌,即可行超聲或CT引導下穿刺活檢予以確診。
  • 治療上其實方案已經非常成熟,手術是治療肝癌的首選,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肝切除等,對於不能切除的肝癌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採用術中肝動脈結紮、肝動脈化療栓塞、射頻、冷凍、激光、微波等治療有一定的療效,條件尚可的話原發性肝癌也可行肝移植手術,還有靶向治療、生物治療等多種手段,由於治療是個體化的,所以不是我重點的講解內容。

生活中哪些食物或成分和“肝癌”有一定的關聯,需要特別注意?

1、黃麴黴素

  • 其實這一點很多人都清楚,黃麴黴素主要是黃麴黴菌和寄生酶菌產生的次代謝產物,在溼熱地區食品和飼料中很容易出現黃麴黴素的汙染,常見的如花生、玉米、大豆、稻米、小麥等糧食和油類食品中。

  • 早在1993年,黃麴黴素就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一類致癌物質(毒性極強),主要會對人體的肝臟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 黃麴黴素進入我們人體以後主要在肝細胞(肝臟的基本組成部分)的內質網微粒體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作用下進行代謝,代謝後的黃麴黴素毒性遠遠高於氰化物和砷化物。其中以黃麴黴素B1毒性最大,人體在大量攝入以後導致急性中毒發生,然後出現急性肝炎、出血中肝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膽管增生等。

  • 正是因為黃麴黴素在農產品中幾乎無處不在,人體或多或少都會攝入到體內,所以我們應該儘量做到健康飲食,把糧食放在乾燥通風處,原離發黴的花生、玉米、小麥等糧油食品,如果發現壞了,趕緊仍了,千萬不要捨不得。

2、飲酒

  • 大家請謹記,酒精引起肝細胞損傷--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肝癌,這一條路下來可是明確依據的。
  • 作用機制:飲酒後酒精在肝臟進行分解、代謝,當我們的肝細胞在解酒時酒精也會損傷肝細胞(雙刃劍),使得肝細胞對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謝發生障礙,慢慢的就引起脂肪在肝臟沉積,時間久了可以通過肝臟彩超做出來,名叫:酒精性脂肪肝,再持續進展,就會導致肝臟纖維化,再到酒精性肝硬化,有些人在肝硬化時生命走向末端,有的人繼續發展,便是我反覆強調的“肝癌”。預防措施我沒有太多要講的內容,千萬別問有什麼飲酒時有什麼護肝小秒招,不好意思,為了減輕你肝臟的壓力,為了你的身體健康,戒酒即可!

3、某些燒烤、熏製、醃製、油炸食物

  • 如很多熏製、醃製食物亞硝酸鹽超標(致癌物質),油炸、燒烤食物在高溫下,食物所含的蛋白質、氨基酸回被分解產生多環芳香烴類致癌物,這些不僅僅引起的是肝癌,像胃癌、食管癌、大腸癌等都有一定的關係,所以在飲食上一定要注意,少吃燒烤、油炸、熏製、醃製類食物,蔬菜瓜果要洗乾淨,以免農藥殘留物過多攝入體內,保持良好的飲食、生活、作息規律。

大總結

不僅僅是肝癌,很多其它癌症也一樣,治療癌症、預防癌症的道路任重而道遠,像肝癌的常見病因要牢記於心,平時有何不適時還是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疾病治療。

作者寄語:經驗有效,暫時只想到以上幾點常見注意事項,如有不正之處,歡迎指出,大家有何想法,也可評論區交流,適當的我將逐一回復,如果有幫助,就幫我點個贊吧,謝謝大家的支持。

參考文獻:

陳灝珠,鍾南山,陸再英,等.內科學第九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張壘醫生


肝臟對我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器官,肝臟掌握著體內100多項事務,這肝臟要是出了點問題的話,我們的身體健康可就十分堪憂了,保護好肝臟人人有責。“肝癌多是吃出來的”這句話十分有道理,“吃”不僅要在意食材、烹飪方式,更重要的是注意飲食衛生,特別是在公共場合避免較差感染,少吃大鍋飯,多用公筷,多用餐盤;調查一下廚房衛生狀況,一些餐廳衛生狀況堪憂,如果長期食用這裡的菜餚很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影響。總之,保護肝臟,在飲食上我們應該注意以下食物的攝入:

①避免長期食用黴變、腐壞食物

肝臟作為人體內的解毒器官,攝入的食物都需要通過肝臟的“驗貨”,如果有毒害的物質肝臟會擋下它們排出體外,不會允許它們的吸收,這樣能夠降低我們食物中毒、攝入有害成分的幾率;但因為肝臟是“試毒”的那一個,它會長期接觸到這些對自己不利的食材,長期如此是有可能損害肝臟細胞,誘發肝臟細胞癌變的因素之一,所以,保證我們攝入的食材新鮮,確保食物在保質期內,沒變質,沒腐壞是最基本的對肝臟的“尊重”;另外特別注意帶有黃麴黴的食物,應當禁止攝入,例如發黴的花生、堅果、穀物類食物,它們很容易誘發肝癌的發生。

②少吃醃製、煙燻、燒烤類食物

有很多研究表示醃製、煙燻類、燒烤類食物中會生成較多致癌成分,由於蛋白質、脂肪在高溫下可能出現不完全燃燒,會生成雜環胺、多環芳烴等成分,高溫長時間烘烤、油炸等方式讓蛋白質焦糊變性,則可能會生成苯並芘等成分,同樣是致癌物質。若長時間頻繁攝入這些致癌物質很容易損傷肝臟細胞,造成肝臟細胞癌變。

醃製煙燻類食物中的食鹽含量也較高,頻繁食用還可能會因為鈉離子攝入過量而引起細胞外滲透壓升高,加重高血壓症狀,也可能會增加誘發其他三高疾病的幾率。長期攝入高濃度食物還可能會引起腸胃疾病。

③避免長期過度飲酒

我們都知道喝酒傷肝,最新的研究表明,酒精還可造成肝臟細胞DNA的不可逆破壞。酒精無論喝多喝少,都會給肝臟帶來代謝負擔,因為99%的酒精都由肝臟處理,僅有1%可由腸道直接吸收。酒精的中間代謝產物“乙醛”是有毒成分,需要再次脫氫生成無毒的乙酸隨著尿液排出體外,乙醛在處理期間不僅可能損傷肝臟細胞,還會消耗肝臟中大量水分、氧氣,肝臟中的資源,可能造成肝臟缺乏養料而損傷細胞,另外,肝臟必須完全優先處理酒精,拋下其他工作,例如脂肪的代謝,合成,長期如此可能會堆積更多脂肪在肝臟無法代謝,誘發高血脂、脂肪肝。

除了少吃這些食物外,日常最好不要暴飲暴食,攝入過多高油高脂的食物,油膩食物需要膽汁乳化脂肪,會增加肝膽負擔,過量的食物同樣也可能增加肝臟負擔。


只有營養師知道


三種食物(飲品)不能常吃:

  • 各種“酒水”:

酒被稱為“傷肝的第一殺手”,絕大部分進入身體的酒精(90%左右)會通過肝臟進行代謝,代謝的過程中還會經過酶類物質的作用產生乙醛,而乙醛也是一種傷肝的“有毒物質”。酒精攝入過多,很容易對肝臟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從酒精性脂肪肝到肝硬化,再到肝癌,酒精會一步步傷害你的肝臟。

  • 大魚和大肉:

對,你沒有聽錯,就是您常吃的“大魚大肉”,這些都是大家比較愛吃的食物,然而頓頓肉食會增加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量,長期以往,脂肪就不會及時被代謝為糖,接下來就會作為庫存物質積壓在您的肝細胞中,後期很容易增加脂肪肝的發生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導致患上更嚴重的肝臟疾病。



  • 發黴變質的食品:

這是一種最不應該吃的食品,但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人“以身試險”,特別對於一些怕浪費的老年人而言。

但是,發黴的食物中容易含有較多的毒素,特別對於糧食、堅果以及油脂等食物來說,其中很容易產生損傷肝臟的“黃麴黴毒素”,而黃麴黴毒素的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對於身體的危害較大。

食物一旦變質,請您嚴格拒絕攝入,別拿自己的肝臟開玩笑,更不要拿身體健康開玩笑。

除了不吃這些食物以外,有些事情也要少做:

  • 熬夜、晚睡、甚至不睡覺:

這是很多人存在的一種不健康習慣,但這種習慣很容易損害您的肝臟健康;其實,熬夜不僅會傷害肝臟,更會傷害您全身的各個部位,增加內分泌相關問題的發生風險。

  • 亂吃藥、濫用藥:

很多人將“藥物治病”的觀點發揮到了極致,所以生活中有了小病小災、甚至在無病的時候都會選擇吃些藥,但請您明確“吃藥三分毒”,亂用藥只會增加對於肝臟的傷害。

因此,得了病是要吃藥,但請您嚴格按照醫囑定量、定時服藥。

  • 不開心:

總是抑鬱、不開心的人,肝臟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積極的心態是肝臟健康的催化劑。

所以,生活中請您多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或是運動,或是各種積極的興趣愛好,讓自己更加開心,讓自己保持樂觀的心態,促進肝臟健康。

  • 不體檢:

肝臟是無聲臟器,請您按時體檢,關注肝臟的健康狀態。

除此之外,生活當中還要建議大家每日養成刻意運動的良好習慣,用打球、騎行、滑冰等運動代替久坐,這也可以促進肝臟的健康。

關注肝臟健康,合理預防肝癌,請您從生活實處出發,拒絕不該吃的,不做不該做的,願您安康幸福。


王思露營養師


肝癌這是肝臟病變中最嚴重的疾病,因為得了肝癌除了換肝之外別無選擇,肝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所以不易被發現,肝是人體主要的解毒場所和一些人體所需物質的合成場所,所以很多一些壞習慣會容易導致肝臟出現炎症、硬化及腫瘤。



下邊小克為大家普及一下長期進食那三種食物容易得肝癌?

1、長期進食一些發黴的食物,比如發黴的玉米、麵包、麥子等,因為食物一但發黴其所含的營養成分出現質變,使得黃麴黴素含量高,而這是主要導致肝癌的致癌物質,這種物質會不斷破壞肝細胞,導致肝臟出現壞死、變性等病變。


2、喜歡吃一些燒烤品,油炸食物的人群,因為很多燒烤品在烤制的過程中會加入很多刺激性的調料,所以對於消化系統及肝無形中加重了負擔,而油炸食品用的油是長期反覆使用的,所以時間久了裡邊所含的苯並芘含量高,而這也是一種致癌物質,所以也會容易誘發肝癌。


3、現在很多人為圖方便都愛使用一些包裝食品,比如火腿腸、方便麵、罐頭、麵包等,雖然這些食物好吃,但是其裡邊含有很多食品添加劑和防腐劑,而長期進食這些食物會增加對肝臟的毒性,所以會損壞肝細胞。

關注小克,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識,謝謝!


小克大夫


肝癌是肝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們通常所講的肝癌,就是指原發性肝癌。肝癌的發生跟乙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黃麴黴素、亞硝胺類物質和一些工業原料都有關。

肝癌多是吃出來的,這個說法在國內並不確切,目前我們國家原發性肝癌的發生,主要是在乙肝肝硬化的基礎上發生,而不像歐美國家那樣是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礎上發生的。乙肝的傳播並不像甲肝那樣通過食物—口途徑傳播,並不會因為不飲食的原因而造成感染乙肝。

但肝癌的發生跟飲食因素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那麼愛吃哪三種食物的人容易得肝癌呢?

  1. 長期食用黃麴黴素汙染的糧食及製品:黴變的玉米花生,所含的黃麴黴毒素很高,不少黑心商家利用黴變的花生製作花生油也存在很大的危害。
  2. 醃製及泡製食品和蔬菜:這類食物所含的亞硝酸胺類物質含量很高,為了健康,儘量少吃這些食物。
  3. 長期大量飲酒:大量飲酒會對肝臟損害很大,有可能導致酒精性肝硬化,可促進和加重肝癌形成和發展。

肝癌的預防是全方面的,需要針對可能的致癌因素進行預防,加強個人的防範意識,糧食黴變(尤其是花生、玉米)後富含黃麴黴素,因此防止黴變,不吃黴變糧食做成的食品和食用油,少吃醃製食物,避免長期大量飲酒可降低發病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