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途」实战鞋?马路鞋?何必区分

想开【鞋途】专栏的文章,是远超我写篮球评论文的梦想,想想多少年前我连三十支NBA球队都需要指着球标记好久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翻着《灌篮》和《扣篮》的最后一面,数着日子等着加内特的球鞋发售日了。

「鞋途」实战鞋?马路鞋?何必区分


(Emmm我梦中的神鞋...请各位准备开骂的朋友们放心,我爸看了发售价格后给我劝退了,没有给我创造被骂的机会~)

既然【篮球生态】将篮球不仅仅只是定义成比赛本身,我觉得作为篮球产业的主要附属品——篮球鞋,是有让我在这个生态圈里发文章的理由的。

【鞋途】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专栏,比起篮球观感过程,数据采纳与分析的主客观区别,球鞋的主观因素占据个人选择的80%以上。一双球鞋的价值,有人认为穿着偶像的球鞋就是一份信仰,属性的加成比价格的高低更为重要;有的人将球鞋定义为实战穿着的消耗品,情怀不可能在你半转身丢球时帮助你把球吸回手上,找到一双适合自己的球鞋才是关键;自然也有穿着拖鞋也可以背后运球接后撤步投篮的球友,他们对于球鞋的定义就更加随意,不过是一双防止自己被踩到的保护工具,那些追求被市场炒热的天价球鞋的人就是舍本逐末。

【鞋途】的定义,迪奥个人认为球鞋的态度终究是殊途同归的。我们关注【篮球生态】,就是将自己定义为一名热爱篮球比赛的球迷,而球鞋作为篮球运动的附属品,或多或少是需要进入我们眼帘的,不过是仔细观察,或是随意带过。如果我们不是家财万贯,或是信仰至极可随时随地购入世界上任何一双球鞋的鞋迷,那么鞋子不过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那么一段,包含或者不包含青春记忆的路罢了,只是这条路可长可短,可以有故事,也可以穿完便进回忆的垃圾桶。

可能这么说还是过于抽象,如果举例而言,迪奥关注球鞋的内部结构与发售市场与市场走向可能仅有五年的时间,但是穿球鞋打球那就要回溯到十几年前了,球星在球场上的闪光,回归到我们普通人的身上,可能也就是最希望让他们的传奇时刻能够复刻在我们身上一样,就像那时候穿着科3到科7不等的朋友们,争相模仿着湖人绝杀热火时科比在韦德面前投进的那个漂移三分。

如果说故事,肯定离不开LBJ 5。

「鞋途」实战鞋?马路鞋?何必区分


「鞋途」实战鞋?马路鞋?何必区分


(图片来源SoleFresh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