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一个尔晴是不够的…

坐了一个半小时车,绕了大半个北京城,苏青拿到演艺生涯中第一个角色:一个没有台词的服务员。她想也没想就跑去找导演:“能不能加两句台词啊?”

回忆着12年前的自己,苏青眼里亮晶晶的:“如果那时候都不怕,现在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延禧攻略》之后,苏青的阵法呈现出“隐而未发”的攻势。虽然,近一年中的马不停蹄,为她累积下好几部扎实的待播作品。但在观众的视野里,已有一段时间没见到苏青的“角色亮相”。

苏青:一个尔晴是不够的…

苏青

综艺节目不算,“那不是演员的本分”。

这个月上线的《不如冒险》也不算,虽然那是她亲自参与策划并领头发起的节目。

“是个新鲜的尝试”,但也不是她最想要的。

喜塔腊·尔晴当然算,那是苏青年近三十的一次爆红。比终于红了更大的意义在于,那印证了她长期以来的信念:这个时代属于专注、不放弃的人,只要你相信,就有属于你的一片天地。

可是,只有一个尔晴是不够的。

第一颗子弹

2013年,苏青想争取一个复杂点的角色,却被泼了盆冷水:“你换上衣服带上妆,就是大气温婉,你演不了别的!”

就像小时候别人对她说:“把民歌学好,将来上央视春晚,这就是你要走的路。”

她历来不信这些邪。

“是,我是演了一些古装戏,都是温婉大方的角色,也从小学习唱歌。但那只是因为我做了那些又正好被看见了,所以大家觉得我擅长,并不说明没被大家看见的,我就做不好。”

苏青:一个尔晴是不够的…

她憋着一股劲儿,等待机会。不是一次、两次的爆红,而是爆红之后更全面的认可,以及由此换得的权力——在更广阔的范围中挑选角色的权力。

能够挑选,才有机会验证漫长时间中对自己所下的判断是否准确,才有机会检验经年不息的自我训练是否有效。

当《延禧攻略》里的尔晴这个角色走来时,苏青把这些年对人性的观察、对爱恨情仇的理解、对驾驭一个复杂角色的决心,循序渐进地加注到人物身上。最终成就了这个继容嬷嬷之后,全国人民最不能容忍的清宫大反派。

苏青:一个尔晴是不够的…

像草丛中匍匐了一整个长夜的狙击手,在东方的鱼肚白刚刚显现时,一枪击中了想要赶在天亮前偷袭的敌人。

那股劲儿有了回音,她得到了挑选的权力。

这是苏青射出的第一颗子弹。

换一张门票

“我想用那个权力去换一张门票”。

尔晴的到来、是更好前程的开始,也是另一件事的结束:关于演技的自我证明。

“苏青是有演技的,是有可塑性的,是有资格得到更多机会的”,当这一点得到更大范围的确认后,“现在,我要补我的短板了。”

“被看见”之后的苏青,把流量变现的念头第一时间从脑海中赶了出去。

不要在巩固人设上浪费时间,不要炒作绯闻,不要想办法挤热搜……苏青为自己划了一条边界,界线以外的事情,是她准备牺牲掉的收益。

要换取那张门票,她没有太多时间。

苏青:一个尔晴是不够的…

她清楚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经受过严格的表演训练,能够驾驭的角色空间还远不够宽广。十年摸爬,她也看到了自己的弱点与局限。此番能够得到这一次爆红,靠的是努力、运气、提携与帮助,“这还不是真正的实力”。

现在,她最要做且只要做的,是选择与更优秀的团队合作。磨练自己,破自己的局。

在纷至沓来的机会中,她冷静地放弃了那些一看就很擅长、能出彩,但学不到东西的角色。冲着好导演、好编剧、好演员、好制作去,只要有的学,不介意戏火不火、人红不红,甚至不追求番位。

像个初入校园的学生一样,过去的一年里,苏青就这么如饥似渴地扎进去,享受起自我精进的每一天。她追赶着时间,提醒自己在下一道机会之门打开前,要让实力配得上运气。

苏青:一个尔晴是不够的…

《天龙八部》杀青后,苏青在回程飞机上无意间听到一位老戏骨跟别人说“对苏青印象很深,演阿朱的,非常在状态的一个演员”。就这么一句话,让她心里偷偷乐开了一朵花,一直开到现在。

这让她觉得,离那张想要的门票更近了一步。那是通往下一个疆域的门票:苏青想演电影。

往后退了一步

谈论起一些演员,苏青说:“有些人没那么红,但一直有戏拍,因为得到圈内认可。流量是一时的,业务能力才是真饭碗。”

“找苏青,她的戏不会掉地上。”与大红大紫相比,这成了苏青对演艺事业更大的野心。

然而,想演电影的念头燃起后,她却首先往后退了一步。

“我不是流量型艺人,而电影是个商业行为。如果你不能带来超级流量,那至少要让演技没话说,总不能让人家赔钱吧?”

苏青:一个尔晴是不够的…

电影对她来说,是个神圣梦想。要把所有功力凝到一个点上,容不得丝毫不精确。出现在大银幕上的时候,她希望自己不拖任何人后腿,不让任何人失望。

“现在还没有真正准备好”。漫长的等待中,苏青曾经想过转行。

“戏也演了一些了,没有突破口,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找谁能帮上忙。” 她那会儿没有经纪团队,一个人单打独斗,跟工作五六年还没扎稳脚跟的职场人差不多,很茫然。

停下来去国外上了个表演课,回来之后,心中的那股气顺了。

“运气和实力没到的时候,人得在妥协中寻找出路。”

真心话

我俩开了瓶红酒,借着酒劲儿“真心话”。

“你们演员,演一些烂戏、傻角色的时候,自己心里没点儿数吗?”

“怎么能没数呢!肯定会演一些烂戏,要遇上很多烂剧才能遇上好的。职场里的人也要做很多烂项目啊,也不能因为一个两个项目不好就辞职吧。每一次接触项目,要学会转换思维,才能从中获得快乐,不然你会困在很不舒适的区域里面。”

“你是怎么转换的?”

“首先烂其实是个结果,各方面的失控联合导致,不能说明过程一无是处。你总有可以学、可以享受的东西,那就是你的快乐。”

“如果那就是个凑合事儿的团队呢?”

苏青:一个尔晴是不够的…

“如果团队不行,就更是一个检验你能不能做自己的机会。只要你足够坚持,真正想好好做事的人出现时,你们一定能认出彼此,一下子就起跳了。当你有能力起跳的时候,你就可以发挥作用,让一切变得更好。”

“但不好的团队就出不了好作品,演不了好角色就更拿不到好机会,不是恶性循环吗?”

“演员是被动的职业,有时候选择没那么多。碰到好的团队会兴趣越来越高、越来越自信,但碰不到的时候你的信心就是在挫败、挫败,这种时候只能靠自己调整。这就是考验你毅力和思维的时候,人和人差的就只是一点点坚持和意念。”

“尔晴火了之后,万一不再有出线的角色,你慌不慌?”

“谁都想做了不起的作品,但即使最伟大的演员也不可能每部戏都脍炙人口,不火的戏就不演了吗?归根结底,甭管几线红不红,首先得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我们以普通人的身份,去努力够上一个超一线的头衔,在普通中创造自己的高光时刻,这是终生要做的事。”

苏青:一个尔晴是不够的…

“你倒是挺不着急的,可都说演员是青春饭啊,你不赶时间?”

“所有人都在说一定要跑快点、要琢磨退路,这圈子就是个奥林匹克竞赛。但我总觉得我们是被别人的节奏打乱了。你过去没有被打乱过,为什么现在就要被打乱?我们要忘记年龄,不要因为被提醒年龄问题就慌了。做好一件事儿,可能就会有更好的事儿走来。永远要保持自己的节奏,才不会乱了方寸。”

太自由了那感觉

不工作的时候,苏青不闲着。

她喜欢独自旅行,飞檐走壁上天下海那种。住民宿,跟当地人聊天,结交稀奇古怪的朋友,热衷极限运动。

有一年背包去阳朔攀岩,跟一对开攀岩小店的年轻夫妇,开着摩托车到了漓江上游,一个猛子扎进去,就着月色开始游野泳。

“太自由了那感觉,大伙儿把衣服一扒就跳进去了,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语言无法表达的快乐。那些攀岩的人,他们在悬崖上睡觉,你能想象吗?那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总是会被这样的人和事儿吸引!”

苏青:一个尔晴是不够的…

去澳门参加金曲奖典礼,中间就两小时休息的空,她跑去澳门塔蹦极,还连着蹦了两次。

在个个靠一口仙气儿吊着的骄傲的娱乐圈里,苏青是个很例外的存在。在剧组,她常常是那个张罗着建群加微信、帮着大家熟络起来的人。她尊重一起工作的人,不摆架子,敬畏别人的专业领域,甚至认真去记每个人的名字。有她在的地方,就没有“冷漠”这两个字。

我说她打破了两重枷锁,一是放下了“我很重要”的骄傲,二是不害怕“得不到回应的恐慌”。

她想了想说:“可能跟我经常出去有关,在户外开阔了心胸,觉得人是很渺小的,很多我们平日里的纠结,根本都不是事儿。”

不如冒险

春节期间,经纪团队拿苏青旅行时拍的照片做了个PPT,三聊两聊,折腾出一档真人秀。让她作为“冒险发起人”,带几个自己的朋友一起去泰国跳伞、潜水、攀岩、冲浪。

她一个个打电话邀请,有些人一听极限运动就吓得挂了电话。最终,包贝尔、陈翔、佟梦实、晏紫东、朱晓辉五个人“上了贼船”。

苏青:一个尔晴是不够的…

从一万多英尺的高空往下跳、一根绳挂在崖壁上、潜水时还被水母蜇了……《不如冒险》开播后,妈妈打电话来撂了句狠话:“你以后要是再弄这些,我们就断绝母女关系!”

苏青发了长长的微信跟妈妈解释,告诉她这些项目都有足够的安保措施,做这些事让自己不焦虑、更专注、很快乐。

妈妈悬着的一颗心放下,又说:“你也该嫁人了,不要继续这么折腾下去。”

苏青今年三十岁,甭管红不红、演技好不好,关了电视走出荧屏,她一样是亲朋好友担忧的“大龄未婚女青年”。

他们不知道她有多么享受现在的生活,想象不到她搬家整东西到半夜一点多,第二天出门前还能哼着歌给自己做个三明治。

苏青:一个尔晴是不够的…

有次在京郊拍戏,朋友发信息说在房山露营。下了夜戏九点多,苏青独自驱车跑去跟人家看星星看月亮到夜里三点多,第二天一早再返回剧组接着拍。

“闷着干嘛呀,走出去呗,谁知道出门会碰见什么!保持浪漫,乐于冒险,你就能永远年轻,永远热情蒸腾!”

好多年前,苏青在微博里写:我不是那种一看就很惊艳的人,但一定是细品到最后你会觉得还不错的人。

苏青:一个尔晴是不够的…

“小时候心气儿都高,现在会觉得还是慢慢品下去吧 。不要太浮夸,也不要把自己看太低,中不溜秋往前走,卯着一股劲,就这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