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囧媽,她也曾是個明媚如畫的姑娘

大年初一看了徐崢的電影《囧媽》,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雖然很多很多地方不一樣,但是就是感覺這就是我媽媽。

我一直認為一部好的電影,只需要做到一件事就行了。

看完以後,除了對劇情的回想,是否給你留下了更多的別的思考。

我認為囧媽做到了,不該被冠以爛片這樣的評價。

我的囧媽,她也曾是個明媚如畫的姑娘


囧系列一向以搞笑和社會問題的一點深度作為賣點。

很高興徐崢導演這次走出了 鬧+囧 這樣的模式。繼《港囧》以後我本來這部片子在我心裡的預期分數會很低,但是看完以後感覺挺好的。當然,裡面有很多的邏輯硬傷,比如,現在沒買票已經沒法進火車站了,正常人誰會追火車掛火車門上(我真不是罵印度三哥),比如淘寶買的火車鑰匙真的可以用,比如帶電飯鍋在火車上煮粥,比如進不去火車裡不想著給老媽打電話而是爬火車膽子是得有多肥,突然出現的帶著槍的婚禮船,熱氣球……

我不認為《囧媽》是一部很完美的電影,但是依然不可否認它的優秀。

它的優秀之處,在於它帶給我一種思索,我是不是平時對我父母太苛刻了。因為被愛所以有恃無恐享受那種怎樣也不會作沒的愛。

我的囧媽,她也曾是個明媚如畫的姑娘


那是你媽媽,她怎麼會不愛你。

每個人都是獨立而自由的個體,可在媽媽眼裡,你只是她的兒子/女兒,她愛你,所以她嘮叨,她喋喋不休的講她的道理給你聽,她把果子塞進你嘴裡,一遍又一遍地問你要不要吃這要不要吃那,不在乎你說了什麼只是希望你聽她的,甚至規劃你的人生,按照她的想法“改造”你。

我一直覺得父母的愛有些時候很自私,為了滿足他們自己的想法而不顧子女自己的意願,很可怕。

不可否認他們會做的不對,可成年人的世界裡,哪裡是講對錯的。那種刻在靈魂深處的愛和犧牲奉獻,或許才是讓兩代人矛盾隨著歲月緩和的原因吧。

當我也成為了你,我才開始懂你。

我的囧媽,她也曾是個明媚如畫的姑娘


終於不用再想我去哪裡找這樣對我的人了。

這個片段,在我看見電影中熊出沒的牌子時候,就想到的劇情了,可看到的時候還是淚流不止,彷彿自己也在那片樹林裡,跑遠的是一邊哭一邊喊來吃我吧的媽媽。

所幸是電影,會出現帶著麻醉槍的救星。

我的囧媽,她也曾是個明媚如畫的姑娘


我記得動物世界有一段母鹿為了小鹿能安全過河,自身飛快的投身到鱷魚嘴下的視頻。

我一點也不想母愛因為這樣而偉大,挺讓人難受的,不是嗎?


其實電影的結構很簡單,先訴說母子之間的矛盾,再激化矛盾,然後引爆,破後而立,互訴衷腸以後死裡逃生。

最後,通過媽媽的“高光”,讓人明白,她也曾是個眉目如畫的女子,她也曾有過光鮮亮麗的人生,可她為了你,變成了你有些討厭的模樣。

我的囧媽,她也曾是個明媚如畫的姑娘


影片討論了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兩代人之間思維模式不同造成的矛盾,以及任何愛之下包含的期待落差,控制慾帶來的無形傷害。但講的更多的是,對你愛的人,要好好的互相理解,更多的表達,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溝通。

你別希望你媽媽主動去嘗試理解你,畢竟你是她的兒子。所以看了電影你知道了,你的媽媽也一樣,曾經有那樣年輕漂亮的日子,也曾浪漫天真眉目如畫,期許著未來,算著日子等著你到來,想著為了你,也要努力過好這一生。

所以這一步,需要我們先邁出去。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