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無“小家”

記大竹縣那些並肩作戰在抗疫第一線的黨員家庭們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大竹縣有1.2萬餘名黨員幹部堅守在抗疫第一線。他們之中,有的是父子,有的是兄弟,有的是姐妹,有的是夫妻,甚至還有一家幾口全體上陣的。他們負重前行、並肩奮戰、攜手抗疫,用自己的行動,溫暖著竹鄉千家萬戶人的心房,詮釋著共產黨員“舍小家,顧大家”的初心與使命。

上陣父子兵

——“父親就是我的榜樣”

人物名片:

父親譚順華,中共黨員,大竹縣永勝鎮清溪村黨支部書記;

兒子譚真,中共黨員,大竹縣永勝鎮敬老院院長。

疫情面前无“小家”

一線事例:

自抗擊疫情戰役打響以來,59歲的譚順華就像一顆不知疲倦的螺絲釘,整天在清溪村來回不停地“打轉”,開展疫情防治宣傳、返鄉人員排查、村組道路設卡、疑似人員留觀、村民情緒疏導……

“葉大哥,現在是防疫的關鍵時刻,既是為了你們自己,也是為了大家,你們家要取消或延後辦喜宴。”得知5組村民葉世均計劃在大年初六為孫子辦婚宴,且全家早在年前就已籌備到位,請廚師、備菜品、裝喜糖、邀請親友……譚順華第一時間便上門勸導。

疫情面前无“小家”

“那啷個得行喲!孫子的終身大事,豈能說改就改,期都測好了的。”葉世均大聲地嚷道。附近村民也開始遠遠地圍觀。

“葉大哥,新聞你看了的哈,廣播我們也天天播!”“退一萬步說,你辦起那個敢來吃呢?”譚順華開始耐心細緻地勸說。最終,葉世均家決定取消婚宴,並及時告知了親朋好友。大年三十至今,清溪村村民共取消各類宴席4起。

“早出晚歸是他的常態,一包泡麵就是他的午飯。”談起父親譚順華,譚真發自內心的敬佩。

永勝鎮敬老院居住有59名特困供養老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譚真果斷實行了封閉管理,並主動放棄休假,親自陪著老人們過春節……

疫情防控路上,父子倆都在努力作為。

戰“疫”兄弟連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人物名片:

大哥,王加勇,中共黨員,大竹縣人民醫院檢驗科醫生;

二哥,王加國,中共黨員,大竹縣人民醫院放射科醫生;

三弟,王加均,中共黨員,大竹縣人民醫院急診科救護車駕駛員。

疫情面前无“小家”

一線事例:

“加軍,出車時做好防護,各自小心點哈!”這是王加均的二哥王加國打來的電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三兄弟已經連續工作一個多月沒有見面,只能通過電話聯繫。

“接到電話就必須立馬出診,就連吃飯也都是讓家人送到值班室自己去拿,吃喝拉撒全在車上,上一次和老婆見面還是一週前送飯時見的呢,我都差點忘記她長啥樣了,哈哈!”救護車駕駛員也是接觸疑病例最頻繁的群體,哪裡有病例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在面對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被感染的風險時,王加均說道“怕死就不是共產黨員,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更重要。”

疫情面前无“小家”

“老三把病人接回來,老大搞化驗,我這兒照DR,最終出診斷依據,我們三兄弟是‘流水線作業’。”二哥王加國笑道。作為放射科的醫生,王加國這一個多月要麼在發熱門診、要麼在檢查室。隨著疫情的發展,疑似和留觀的人員越來越多,每天做檢查的人員成倍增長,檢查室就是“臥室”,病人就是“家人”。

“這是我們的崗位,我們三兄弟都是黨員、都是退役軍人,我爸72歲了還在手術室堅守陣地,只要有我們在,我們就是抗擊疫情的‘最強防火牆’。”大哥王加勇堅定說道。

鏗鏘姐妹花

——“誰說女子不如男”

人物名片:

姐姐練書會,入黨積極分子,大竹縣人民醫院麻醉科護士;

妹妹練書麗,入黨積極分子,大竹縣人民醫院血透室護士。

疫情面前无“小家”

一線事例:

“體溫36.2,這裡有洗手液,麻煩先把手洗一下,這幾天有沒有外出,都去過什麼地方,接觸過什麼人?”練書麗一邊設置設備參數,一邊耐心細緻的詢問著病人。

“來我們這裡透析的每一位病人都是屬於有基礎代謝疾病的易感人群,一旦感染後果不堪設想。”練書麗每天都不厭其煩的詢問觀察病人狀況,對於一些農村來的留守老人,每天還準時打電話督促不要到處串門、不要趕場,帶好口罩,按時透析。

疫情面前无“小家”

她的姐姐練書會是麻醉科的一名護士,自疫情發生以來,兩姐妹少有見面,只有偶爾在樓梯間相遇那一剎那的點頭微笑。“我們和家人也很少交流,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消毒,然後回房間把自己關起來,對自己負責、對家人和朋友負責,對社會和國家負責。”

有時候想家裡人了,練書會就在休息的間隙邀爸媽聊會兒視頻。“疫情無情人有情,我也不希望有人被感染,但我們都必須全力以赴做好準備。”“我和妹妹都向組織立下了軍令狀,請求組織在疫情防控中檢驗我們,我們要發揮女人更細緻細心的特點,在疫情防控中為大家的身體健康撐起另一片天。”

最美夫妻檔

——“美味的年夜飯”

人物名片:

丈夫董力,中共黨員,大竹縣公安局特巡警大隊大隊長;

妻子於佳,中共黨員,大竹縣公安局刑警大隊綜合中隊中隊長。

疫情面前无“小家”

一線事例:

“老董,今年你們值班怎麼安排的?”1月21日晚上8:00左右,於佳給丈夫董力打電話商量過年值班的事情。他們夫妻倆都是一線公安民警,多年來,每逢春節他們都聚少離多,一家人圍坐一起吃頓年夜飯成了“奢求”。今年,他們原計劃調整下值班時間,爭取一家人好好團聚。

1月24日,除夕,下午天色逐漸朦朧。“爸爸,你好久回家?”13歲的女兒帶著7歲的弟弟給董力打電話,“爸爸有任務,一會兒回來。”掛了電話,他倆又撥通了媽媽於佳的電話,“媽媽有事,忙完就回來,你們就在家裡耍哈,不準出門!”

疫情面前无“小家”

此時,女兒還不知道,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爸爸董力帶著特巡警大隊90名特警32名黨員,正在高速路口、重點場所逐一檢查出入車輛和人員,即使有一個執勤卡口離家只有幾百米。媽媽於佳端坐辦公桌前,正在奮筆疾書部署刑警大隊“防疫”工作安排,桌上還有厚厚一堆人員信息表等待排查核實。除夕夜,他們倆的“年夜飯”都是一包方便麵。

午夜時分,夫妻倆坐在床頭相視一笑“明天,我們還要一起戰鬥!”

“等忙完這幾天,我們.......”,他們夫妻倆都記不清對子女說過多少次這句善意的謊言,但他們永遠銘記著“我是黨員,我是人民警察,我先上!”

抗疫全家班

——“他們在和病毒打仗”

人物名片:

丈夫羅森,中共黨員,退役軍人,大竹縣竹陽街道檀木橋村黨支部書記;

妻子鄧陽夕,中共黨員,大竹縣白塔街道雙馬社區副主任;

父親羅詩鵬,中共黨員,大竹縣白塔街道西城社區黨委書記。

疫情面前无“小家”

一線事例:

“羅書記,不好了,有個村民想強行衝過檢查點……”

2月5日下午,5組村民陳萬勝想外出辦事,卻不配合檢查點同志進行體溫檢測,遂發生了爭執。羅森第一時間趕往現場進行耐心地解釋和訓導。最終,村民陳萬勝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向檢查點同志道歉,並賠償了其無意損壞的宣傳小喇叭。

得知5組村民洪裕文家主要以零售瓜果蔬菜為生,疫情發生後,他眼瞅著花辛苦錢批發來的瓜果蔬菜極易腐爛卻無處販賣,心中倍感焦急。

疫情面前无“小家”

羅森便主動上門找到洪裕文,告知其可在檢查點設置一個臨時攤點,既解決了無處售賣問題,又能方便村民不用出村就能購買到瓜果蔬菜。

“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他除了一直堅守在村裡外,還總能想方設法創造條件開展工作,如利用無人機宣傳防疫知識;編順口溜讓老百姓記住防疫要點;組建青年志願服務隊為村民服務……”“他們一家五口,除2個小孩外,全部戰鬥在村(社區)第一線。”談起這名“90後”村支部書記,大竹縣竹陽街道下派檀木橋村第一書記陳明軍由衷地點贊。

“大年初二那天,父親跟我和陽夕分別打了電話,跟我們說年輕人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一定要衝在前、幹在前。”羅森的父親羅詩鵬有著19年的社區工作經歷,羅森的妻子鄧陽夕在另一個社區具體從事疫情防控工作。由於大家都忙於抗擊疫情,平時無法見面交流,一般都是通過微信和電話相互關心一下。

“過年了,爸爸媽媽整天都不在家,為什麼不陪我和妹妹?”大女兒羅科傑不停地問道。“他們在和病毒打仗呢,外公陪你們玩。”羅森的岳父在家寬慰著孩子。

有國才有家,疫情面前無“小家”。(廖勇、彭洋、沈均君、陳雪梅、李小晴、唐濟安、王星淞、羅冰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