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為何也會犯傻?李斯被腰斬,活該,不值得同情


聰明人為何也會犯傻?李斯被腰斬,活該,不值得同情

聰明人為何也會犯傻?個人覺得有三個原因。

一:被慾望和利益所矇蔽

人容易被慾望和利益所驅使,這正是很多聰明人犯傻的原因,他們知道事情的危害,也知道所作所為在道義上站不住腳,甚至還有殺頭的危險。但是為了名利,他們甘願鋌而走險。就像資本家為了百分之百的利潤,就敢踐踏人間法律一樣,這些聰明人已經利慾薰心了。

歷史上曾有一個聰明人物,李斯。他輔佐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功勞很大。他在秦朝滅六國後,在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廢除分封,建立郡縣制等方面,都有寶貴的意見。他是標準的智囊。

但就是這樣一個聰明人,妒殺了韓非,唆使秦始皇焚書坑儒。這都是他人生的敗筆。但更加愚蠢的是,他居然因為害怕失去相位,害怕得不到扶蘇的重用。和趙高合謀假傳聖旨,將扶蘇賜死,把無能昏庸的胡亥推上了皇帝的寶座。

為了個人的榮華富貴,李斯居然幹出這樣傻蛋的事。可見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本來是一個有遠見卓識的人物,就因為自己的一點地位和利益,不顧國家的命運和前途。後果呢?他沒有善終,還是被趙高給殺了。胡亥做皇帝的第二年,李斯被判腰斬。死前他痛哭的說,再也不能在老家上蔡的東門打獵了。他死後,三族被誅殺。結局悽慘。

聰明人為何也會犯傻?李斯被腰斬,活該,不值得同情

二:意識不到自己的無知。

聰明人依仗著自己的聰明,不知道自身的無知和盲點。他們卻對自己的智商深信不疑。其實他們很多觀點都是偏頗的。聰明人越是剛愎自用,危害就越大。甚至比不上老實而淺陋的人。

紙上談兵的趙括就是典型。趙括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熟讀兵書,連他父親這樣身經百戰的名將,都說不過他。敵人於是散播謠言說:誰都不怕,就怕趙括。結果趙王中了計,真的喊趙括領兵。趙括的老母在趙王面前極力的反對。

因為趙括的父親曾留下遺言:趙括把戰爭看得如此簡單輕鬆,不知道戰爭的危害和艱險。這樣帶兵是要打敗仗的。可是趙王卻對謠言深信不疑,不改決定。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趙括被秦軍誘敵深入,打得落花流水。秦軍萬箭齊發,把趙括活活射死。四十萬的趙軍,被趙括弄得全軍覆沒。

歷史上還有一個聰明人,犯傻起來和趙括差不多,這就是馬謖。馬謖作為諸葛亮的高參,給諸葛亮提過不少的好建議。這也是諸葛亮相信和重視馬謖的原因所在。可是在守街亭的時候,馬謖的書生本色暴露無疑。他不顧諸葛亮固守城池的囑咐,堅持要在山上紮營。

馬謖沒有打仗的實際經驗,自認為熟讀兵書,根本不把副將王平的勸告當回事。當魏軍趕到街亭,看到馬謖放棄現成的城池不守,卻把人馬駐紮在山上,高興壞了,把整座山圍困起來。

蜀軍被團團圍住,還被切斷水源,煮不了飯,飲水也成問題。這下可把將士害慘了,士兵們紛紛做了逃兵,馬謖也是自顧不暇,只好自己殺出重圍,逃掉了。街亭一戰,馬謖可謂一戰成名,成為千古笑柄。提出過合理建議的副將王平也一戰成名,受到重用。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聰明人也會犯傻。越是缺乏實際經驗的聰明人,就應該越發的謙虛和謹慎,不要逞能。要在實際中鍛鍊自己,汲取過來人的經驗教訓,懂得采納逆耳忠言。凡事多問個為什麼。具體情況之下,分析如何正確的決策。不要迷信書本,迷信自己,更不要一意孤行,以免釀成大錯。

聰明人為何也會犯傻?李斯被腰斬,活該,不值得同情

三:衝動是魔鬼

都說衝動是魔鬼。當人情緒化的時候,做出的決定往往不冷靜,不理智。就會被情緒脅迫。這也是很多聰明人,為什麼犯傻的原因之一。這些聰明人不是敗在智商上,而是敗在了情商之上。

孫子兵法曾經說過,主帥不可在憤怒時出師,將領也不可在生氣時發兵。因為再聰明的人,生氣就會出現差池。記得德國威廉二世皇帝在戰爭失利之後,讀了孫子兵法,他對孫子的這句話,感慨萬千,萬分悔恨沒有早點看到這本書。

可以說很多人物都在情緒不穩定時犯傻。劉備急怒中為關羽報仇,釀成巨大失敗,自己也死在了白帝城。張飛是一個衝動的典型,對待士兵十分的殘暴。說張飛傻嗎?他一點不傻,還曾在入西川時用計,收服過嚴顏。張飛的下場如何?被忍無可忍的士卒,割掉了腦袋。這就是愛衝動,使聰明人受害的例證。

歷史上有一個敗類吳三桂。為了一個愛妾,居然引清軍入關。他的大名也因為衝冠一怒為紅顏而名垂千古。吳三桂這樣的聰明人,結果甘願做敗類,這不可不說是悲劇。這件事也說明了,一些看似聰明的人,往往會被情緒所左右,幹出相當愚蠢的事。這樣的人,鐵定要付出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