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江蘇有並親一說,大家對此是什麼樣的看法?

樂樂335536


看了前面幾位網手著寫,應是古代人的橋婚。

橋架兩岸連接兩地,從而兩地各擁一半橋的。但橋本身又是獨立於兩地單獨存在的。

橋婚主要解決的男丁獨苗及全女孩家斷嗣問題。即小倆口都歸親家雙方擁有,所肓後代按約定歸男方一半女方一半,多為單數歸男,雙數歸女,也有單數一次雙數一次的。實際上就是孫輩由親家姓,第一孩歸哪家姓,第二三四孩歸哪家姓罷了。從而雙方家庭宗譜都可續記下去,不再斷支了的方式,比原由本家某房子過繼給無男丁家的。過繼的繼子來延宗譜更保險,避開了繼子返原宗本家的現象發生。

橋婚與女婿間稱為“一擔挑”是一個用法。

但橋婚解決了母系時代只記女不記男,父系時代只記男不記女的宗譜編制方式,太極端的問題,或弊病,使婚姻男女自姓都得延傳的好方法。

但,這種方法古代雖已存在,而不能普及推廣的原因是,土地歸屬性不可由外姓佔據了,從而上升成姓族整體問題了。只有如今工業化不再注重土地時,才可真普及開來了。即靠工資吃飯,可脫離土地生存後,才得以推廣開的。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我是杭州人,我老公是蘇州人,的確,在蘇州很流行並親,兩家變一家,我個人不是很喜歡這種做法。

結婚的時候,我們明確說是嫁,不過我父母沒有收彩禮,酒席也是自己出錢辦的,婚戒什麼也是我父母買的。

我婆婆可能覺得我們什麼都沒收,是並親,結婚後辦滿月酒也是我們自己辦一桌,他們在其他地方辦一桌。

我覺得挺見外的,我們那滿月酒都是雙方一起的,反正要掏錢的地方,男方什麼都沒有給,連結婚的三金也沒有,都是我媽幫我買的。

我老公的奶奶,讓孩子叫我父母爺爺奶奶,我們說了我們那都叫外公外婆,他們就說再生一個,和我姓,我父母覺得一個夠了,生孩子女人比較辛苦,不想我再遭一次罪。

我覺得兩家並一家,其實還是重男輕女,想把自家錢財留給自家,誰都知道女人生孩子是鬼門關走一遭,可是還是讓自家女兒生一個,難免讓人多想。

而且兩個孩子不同姓,難免會偏心自家姓的孩子,反而不利於家庭和諧,時間久了,矛盾就多了。

我個人還是支持傳統的嫁娶,或者招上門女婿。




小矜持育兒


我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起,實行計劃生育,至今三十餘年產生了獨生子女的一代,現這一代也大多成家,並生育。家庭結構呈現出:421模式。這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輩絕大多數進入了老齡行列。中國人的家庭,傳種接代、養老送終的觀念根深蒂固。如何才能做得二全其美?崇尚"中庸之道"的民族有的是辦法。

我們這裡一般人家是這樣做的:

1.小夫妻結婚,雙方父母都資助。一般做法:男方負責婚房、婚宴等開支;女方負責裝修、家用電器、傢俱(不包括床)、床上用品等作為陪嫁。外地人索要"彩禮"的做法,在我們這裡不提倡!

2.婚後小夫妻會將離得遠的那一方父母的住房,置換到周邊。三家不住一起,但又都在身邊。

3.第三代小寶貝出生後,雙方父母輪流照看,從幼兒院起接送上、下學到初中畢業。現在放開生二胎了,則商定:大寶父姓;二寶母姓。

4.逢年過節,三家都在一起聚餐。避免一家歡樂一家愁的那種尷尬局面。

這種做法,是社會進步、文明、和諧的標誌。但冠以"並親",就顯得非常俗了!


福榮


說江蘇的並親?其實是誤傳。並親,一般蘇州比較多,但不是全部。江蘇別的城市,貌似沒有並親吧。其實,這個並親是又一種結婚成家的新興方式,它不是古來已久的傳統,而是計劃生育下的一種新的產物。這也代表了蘇州人,在處理兒女婚嫁,協調男女兩方利益平衡的又一智慧創舉,解決了彼此矛盾。

“並親”顧名思義,就是把傳統的男方娶老婆,或者招女婿上門兒的傳統方式給變化了一下。具體指的是:男方不是娶老婆,而女方也不是嫁老公。因為都是獨生子女,不存在嫁娶。但是,又都得生育下一代,肩負著為各自家庭延續香火的重任。所以,男非娶老婆,女非嫁老公。而是男女異姓氏,合併成一家。然後生兩胎孩子。事前約定第一胎要是給男方家,那麼無論第一胎是男是女?都得跟男方姓;第二胎要是約定好是女方家的,那麼無論二胎是男是女,都得跟女方姓氏。這就是蘇州所謂的並家。

這只是並家,雖然不用男方想娶老婆那樣,出彩禮,有車,有房什麼的。但是,並家,一般是兩家經濟條件相當的才能並。即傳統所謂的門當戶對。貧富差距懸殊的即使都是蘇州本地人,也不好並的。因此,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個原理在這個並家的事情上也是成立的。

但是,為什麼我說這是個創舉呢?因為蘇州,在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實行後。一般家庭80年代後出生的,都是獨生子女居多。如果嫁娶的話,會造成很多家庭直接斷了香火。可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自然規律,不能不婚嫁呀。怎麼辦?招女婿?蘇州有招女婿的,不過比例不多,且條件好的誰願意做上門兒女婿?條件差的女方家也不願意。在這種情況下,蘇州發明了“並親”這一新的婚姻形式。完美的解決了,財產繼承問題,兒女婚嫁問題,姓氏延續問題,也都照顧到了彼此最為關切的自身利益。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還不用招上門兒女婿。大家都好,何樂不為?


國學論衡


蘇州農村現在因都屬於獨生子女家庭,獨生子女結婚採取兩家並的很多,已有十來年之久,並已形成一種社會公認的風俗,事實證明還是比較可行的一種結合方式。無論一般平民,還是富貴豪門,以本地兩家合併的已是普遍現象。蘇州人對本地互相了介,無論是德行,經濟,相處都看重本地人。

尤其是獨生女家庭,招婿在當前均為獨生的情況下是很難辦,那麼嫁出去就等於一個家庭從此不復存在,招外地又相對不放心,還是合併最為上佳選擇。


陽光61963237


不是江蘇,而是長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一直是魚米之鄉,沒有很顯明的旱,澇自然災害,只要不戰亂,生活富裕。

蘇州文化底蘊豐厚,形成獨特吳文化,多知書達理,文人倍出。

一個外地人來蘇州,幾年都無法聽懂蘇州話,別說真正瞭解蘇州人生活了。

蘇州與內地不同,不修家譜,沒有什麼道德綁架的家族觀念。

蘇州人勤勞,只要自己還能勞動,不給子女添負擔。

國家實行計劃生育後,蘇州地區基本是獨生子女,因此有女孩的人家與有男孩的人家兩家合併,形成並親現象,沒有彩禮與嫁妝,兩家合併後,雙方父母還是住原來的家,只有小夫妻兩邊都是自己家。有時因為雙方都爭姓氏,就有兩家姓氏的名字,朱氏與李並親後,孩子姓朱李。

為什麼會並親,因為嫁其他地區戓取其地區因習俗不同,家庭矛盾突出,生活難以適應,特別是被少數人不良用心 ,最後養老無人照顧。

現在開放二胎,蘇州地區只要能生二胎的家庭基本生了或正準備生兩個孩子,姓氏一個孩子隨父姓,一個孩子隨母姓。

長三角地區的富有,是與人們與時俱進的思想分不開的,不瞭解長三角文化的人,你永遠只能一知半解,稀裡糊塗,領勿清。


希望的鄉村


主要就是蘇南,一般有可能是一個血統,生出孩子可能有智力障礙,和殘疾,蘇州一帶就這樣搞的,他們怕窮,說實話蘇州就是靠上海近,2O0幾年時這個蘇州還是很窮的,老人都穿補丁衣服,有的人家還不如蘇北,近十幾年蘇州發展很快,加上拆遷補貼,加上外來工租房的收入,所以生活很好,過去十幾年前招上門女婿比較多,現在就乾脆找蘇州本地人,再醜也無所謂,加之一個家庭都是一個孩子,長輩不希望孩子遠嫁,所以就形成了小編所說的現況


道德被金錢綁架


你說的"並親″並不是原意。真正的"並親"早已不存在了,是在解放前,有些人家家境貧困,生兒以後,抱養一個女的,開始時叫姐或妹,到長大以後,把他定個日子結婚,這叫"並親″,既可節約,也方便簡單。解放後叫做童養媳。但現在男女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為了兼顧雙方顏面,雙方商定"拼做人家″或叫"兩頭掛″。頭胎姓男方姓,二胎姓女方父母的姓。兩戶人家輪流帶孩子!大肚一點相處得很好!


天樂227643897


你好你說的是流行在蘇南地區的

並家--即男女雙方都是獨生子女,所以不是娶也不是嫁,孩子生兩,兩個姓!

雙方都是自己姓的孩子爺爺奶奶。。l


松哥看房產


我住江蘇南通,本地還沒聽說有此“新風"。談婚論嫁,兩家並一家,也是無奈之舉吧。但願雙方早早談妥,甚至落筆為書,免生齟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