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不好的人能教孩子學習嗎?

用戶798404739148


原來以為不可以,有個客戶嘴巴非常厲害,現在也快60歲了,沒想到她家孩子北大研究生畢業。我說孩子結婚有孩子了你別給過去看啊,你這脾氣這麼厲害,搞不好鬧家庭矛盾[捂臉]只要講道理沒有惡習,應該可以的,愛的方法不同。


洲洲悟聯


脾氣不好的父母很難教育出好的孩子。除非孩子非常懂事,樣樣乖巧,極為優秀,以致父母脾氣再暴躁,也生不出火來,打不起氣來。但這樣的孩子是極為難得的,何況還在生在脾氣不好的家庭裡。

之所以之這樣說,有以下幾個理由。

其一、壞脾氣的父母對對孩子身心的傷害深遠。脾氣暴躁的父母往往會對孩子實施家暴,首先會對孩子身體造成傷害。尤其是這樣的父母脾氣大發後往往很難理智地抑制和收斂,可能就有失手的時候,這樣的話會給孩子造成終身的遺憾。比如我們農村老家就有一個暴脾氣的父親用棒子打在了孩子的臉上,給孩子留下了永久的疤痕。

更主要的是會給孩子的心裡產生陰影。被父母揍怕了的孩子一見父母就產生恐懼的心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很容易出現自卑、消沉、抑鬱,變得膽小懦弱。時常處於焦慮之中,且沒有安全感。相反的話,長期在壞脾氣父母傷害和影響下,有的孩子會則變得異常逆反,脾氣暴躁,性格暴戾,最終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其二,從教育的效果來看,發發脾氣並解決不了孩子的什麼問題。當孩子不聽話的話時候,或者事情做得不好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忍不住發脾氣,教訓責罵孩子一通。可事後冷靜地想想,有什麼結果呢?此時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涼解、安慰、教導,結果我們卻給的是責罵訓斥,所以此時的孩子肯定反感,心裡睹著氣,叛逆性強的孩子就和父母頂嘴吵架。試想,這樣的心理下,孩子能改正錯誤嗎?能將事情做好嗎?所以結果反而會更糟。

其三,會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在父母壞脾氣下生長的孩子容易變得孤僻、自閉,冷酷無情,跟父母關係都相處不好,對自己父母沒有情感、沒有孝心,更談不上責任感;也不會與親戚正常來往。如此六親不認的孩子,很難融入社會。試想,你對人冷酷,不想付出,怎麼會得到別人的幫助?你自私自利,別人就會對你慷慨解囊?

所以,身為父母,脾氣大的話,一定要學會掌管自己的情緒,比如可以定期反省自己的脾氣,或找一些發洩的合理途徑來宣洩;即使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了,記得發完脾氣的一定要向孩子道歉。當然正確的做法,還是要正面積極地引導幫助孩子,讓孩子在充滿愛的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浮塵微草


首先教孩子是需要耐心的,壞脾氣容易影響到孩子,只會起反效果,但是往往知道這個道理卻還是會犯。家長要多剋制一下,畢竟能教孩子的時間比較少,等孩子大一點,自主意識強了,也不想你管了。多點耐心,多點剋制,給孩子多培養一些好習慣。教育孩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不要急躁,一定要有耐心,孩子學不好,要耐心輔導,不能 發脾氣 。你必須肯定孩子和你一樣也有情緒,而情緒的表現方式多半是父母的翻版,因此,幫助孩子宣洩怒氣的最高指導原則應該是,父母不要以身作‘‘賊’’。如果你自己‘‘毛’’起來,就以杯子‘‘侍候’’,以花瓶‘‘洩氣’’,以踢狗‘‘自娛’’,那麼你的子女自然也非如此不可。假如你確定自己不是這種父母,我想告訴你一些讓孩子洩怒及排解委屈的高招,比如說: (1)鼓勵孩子從事體能運動,如跑步、打球、或者跳 跳繩 。 (2)你不妨鼓勵孩子將心中的不悅或委屈,用畫表現出來,並提醒他,可以在畫中做任何處置。 (3)你可以教孩子先大聲狂叫,然後再把音量一次一次的降低,終至沒有聲音為止。 (4)你可以教孩子用 唱歌 的方式,排除心中的痛苦,用憤怒的方式將它唱完,也可以加上心中想說的話與‘‘歌詞’’,不加掩飾的唱出來。最後幫孩子找出憤怒的來源,聽聽他的委屈、想法與埋怨,並同情他那種不被人知的感覺。當一個人知道有人接受他,聽他訴說,便很容易將怒火遺忘,重新快活起 往往發發脾氣是教育的最大死敵,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人的脾氣都有互動性,你投射出去的脾氣往往會加倍反彈回來。如果你只會發火、發脾氣去對待,孩子從你這裡能學會什麼呢?

除了發火、實施暴力外,沒有任何受益。

大人應多給孩子耐心、寬容和信任空間,雖然看著孩子犯錯而不馬上糾正,很考驗父母的承受力,但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糾錯的能力。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自我糾錯的過程,我們應尊重孩子享受這個過程的權利。脾氣是教育的最大死敵,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一分脾氣七分害

曾有教育界的專家指出: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製造一個問題兒童。

讓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給她帶上了終生痛苦的枷鎖。

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任性、不聽話、頑皮搗蛋歸咎在孩子身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後,必有一個問題父母,這是鐵的規律。

孩子的問題,幾乎都是家長的問題,只是很多父母不願意去看見自己的問題,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修理孩子。

再有靈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後,都會走向消極、悲觀的世界,這是不可避免的。

壞脾氣會遺傳

很多人都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事實上這句話說的非常有道理,因為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影響。

如果父母平時經常喜歡發脾氣,孩子的脾氣往往也好不到哪裡去。

遇到事的時候經常容易衝動急躁,這種脾氣如果在家還算比較好,但是如果到了學校或者進入社會,惹麻煩的概率非常大。

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務必要學會控制好個人情緒,對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這樣才可以讓孩子得到薰陶,變得更加成熟冷靜。

正如蒙臺梭利言: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壞脾氣是親子關係最強的殺傷武器

脾氣不好,讓孩子不敢親近、不敢跟你敞開心扉、時刻處在擔心受怕中,沒安全感,成長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父母脾氣越大,孩子越頑劣;父母越氣急敗壞,孩子越難管;父母脾氣升級,孩子的壞行為也跟著漸長。

大人應多給孩子耐心、寬容和信任空間,雖然看著孩子犯錯而不馬上糾正,很考驗父母的承受力,但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糾錯的能力。

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自我糾錯的過程,我們應尊重孩子享受這個過程的權利。

隨便發脾氣就像到處扔垃圾,是非常不好的行為。

孩子不應該成為我們負面情緒的垃圾桶,與其發火動怒,不如好好溝通。

比如看到孩子作業沒寫完,不要一上來就咋呼、火冒三丈:你怎麼還沒寫?天天就知道玩!等等。

孩子會因此而好好寫作業嗎?當然不會,孩子會更不牴觸寫作業。

如果你想要達到想要的效果,你可以這樣說:你不按時完成作業,我真的很難過。

如果你能在半小時內把作業寫完,我會覺得很開心。


請叫金抖抖


教育孩子有一個極重要的原則就是全家對待孩子的態度必需統一。否則任何方法都不會成功。強制的方法當然我們不提倡,雖然有許多偉人或有成就的人都是在父母的鞭子下成長的。百依百順或武力解決只會使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壞。比較妥善的辦法是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親要齊心協力,步調一致,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予遷就,而要乾脆地拒絕他,甚至不要理他,連看也不看他一眼,把他孤立起來。幾次以後,孩子也就不會再用發脾氣來實現自己不合理的願望了。

  使他不抱任何幻想。即使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也要讓他:先轉變態度,再滿足他的願望。另外,在孩子發脾氣時,一方面要冷處理,不要被他牽著鼻子跑,另一方面要注意觀察他的動態,轉移他的目標,不妨對他說,“你嗓子也啞了,先去喝口水吧”,或是“你臉上這麼髒,先去洗洗乾淨”,以讓他逐步冷靜下來,當你看到孩子有不愉快的情緒露頭時,絕對不能對他說:“看,你又發脾氣了。”這樣,等於從一方面提醒他:你現在可以哭鬧了。

  有心的家長還可以採取主動,注意“防患於未然”,儘量避免一些促使孩子發脾氣的客觀因素產生,凡事力求事先提醒,講清道理,儘可能不要出現“短兵相接”的局面.打孩子無法解決問題。



小吳老師Miss


不能。學習很大我一個成分叫情緒調節。孩子學習過程中情緒不穩定,在學習知識內容上很難吸收。學習效率低下。父母如果情緒管理比較差,對孩子來說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甚至還會有副作用。輔導孩子學習還是先修煉父母情緒管理很重要。


小小達芬奇毛毛老師


1.多多瞭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 孩子的成長 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程桂英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瞭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實體店突圍落地導師


首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謂言傳身教,那麼父母自己得以身作則來影響孩子,如果父母本身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肯定也會影響到孩子,孩子要麼會變得膽小怕事,要麼會變得跟他父母一樣脾氣暴躁,所以身為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做出正面的引導,希望能幫助到您。


學優遊成長記


都說,能控制住脾氣的人,一般都不是一般的人。而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脾氣都控制不了,還能做什麼呢?更別說讓一個脾氣不好的人來教孩子了?

一個能控制住自己脾氣的人,一定是一個格局特別大的人。特別是作為擔當勝任的家長和老師們。

如果一位家長,他平時動不動就發脾氣,那他帶的孩子也好不到哪去。可能是和他本人一樣脾氣暴躁,或者在家長壞脾氣的影響下,耳濡目染,他也很容易情緒失控,遇到事情不會主動想辦法,只是爆發脾氣,實則對問題本身沒有任何幫助。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膽小怕事,做什麼事都缺乏信心,這就是家長容易發脾氣導致的嚴重後果。但當事人是完全感覺不到這點,因為這種改變是瞧瞧的,我們也也只有靜待花開,急不來。


小青說


如果是家長的話,那就別無選擇了。只能修煉自己,學會自我情緒管理。

如果是老師的話,肯定是不合格的,脾氣不好是自己修行不到位。教育不只是教孩子知識,教育是兩個動作,我們常聽到的教書、育人,育在前教在後。如果一個人自己都一塌糊塗,當老師就是誤人子弟。

也許有的老師在業務能力上很出色,但做人方面比較差,最多隻是個知識的搬運工。


大寶叔叔V


家長的壞脾氣在孩子面前是會刻意控制的,尤其現在父母素質越來越高,已經懂得怎麼控制情緒,除了脾氣意外,家長的教學方法也很重要,都是從孩子時代過來,能做到感同身受的。一個人的脾氣很難改,但是不能因為壞脾氣就不教育孩子,教育的過程是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以後會越來越好的,加油吧[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