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時,不曾牽掛過你的人,見不見還重要嗎?


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回家的這些天媽媽連一隻碗都沒讓我洗過,連泡腳的水都是她給我倒的。


可是剛剛因為一件小事,我吼了她,吼完之後,我就後悔了,心裡一陣陣的難受,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我在想,為什麼我們總是習慣把最好的脾氣給了別人,把最壞的脾氣留給了最親的人。


其實,我們只不過是仗著,我們覺得這些我們最親的人,不管我們如何發脾氣,他們都不會離開我們。


說白了,就是仗著被喜歡,所以可以肆無忌憚。


疫情發生時,不曾牽掛過你的人,見不見還重要嗎?

其實我並不是一個愛發脾氣的人,只是心情有點不好,借勢就發了出來,但是所有的原因都不能成為我吼了媽媽的藉口。


所以我紅著眼眶敲打這些文字,我知道我不應該,可是讓我道歉,我卻又會說不出口。


我多麼羨慕小孩子,在孩子的世界裡,多麼的單純,簡單,喜歡就會說喜歡,做錯了就會說對不起。


就像我的小外甥,昨晚給我發了很多語音。


疫情發生時,不曾牽掛過你的人,見不見還重要嗎?


他說:小姨,我喜歡你,我偷偷告訴你一個秘密,你最可愛。


他又說:小姨,你是不是喜歡我呀,是不是愛我呀。


他又說:小姨,你是喜歡我的,我給你做兒子吧。


我很開心的回答他說:以後小姨的財產都是你!


大人的世界權衡利弊,喜歡可能也會說不喜歡,討厭也不一定會說出口,可是小孩不會,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他統統都會告訴你。


疫情發生時,不曾牽掛過你的人,見不見還重要嗎?

就像他惹他媽媽生氣了,他都會馬上過去抱著他媽媽說:媽媽對不起,媽媽對不起。


可是這句對不起,在我們成年人的世界裡,是一句永遠都難以說出口的金口難開。

袁琦說:放心,阿姨沒空跟你計較。


確實如此,他像是比我還了解我媽,所以最先原諒我們過錯的還是他們。


但是犯過的錯,我們不應該再犯,我們需要認識到的是,我們需要用更多的愛,去回報,這份永遠都不求回報,以及無私的愛。


疫情發生時,不曾牽掛過你的人,見不見還重要嗎?

都在說,疫情結束過後,第一個想見的人是誰?


其實我們更應該知道在疫情來臨的時候,是誰陪在你的身邊?


是誰在擔心你?


是誰在噓寒問暖?


是誰在問你缺不缺口罩?


想知道你每天吃得好不好?想知道你每天睡得好不好?


其實這些都做到的就是一直陪在我們身邊,我們最親的人,我們的爸媽,可是我們總是忽略了他們,想著千里之外不知道值不值得被掛念的人。


就像最喜歡的一部劇《請回答1988》裡面說:聽說神不能無處不在,所以才創造了媽媽。這是每一次反覆刷,都會淚目的片段。


因為神都不是無所不能,才創造了媽媽,來保護我們呀。


疫情發生時,不曾牽掛過你的人,見不見還重要嗎?

所以,那些在疫情發生的時候,都不曾牽掛過你的人,那麼疫情過後,見不見還重要嗎?


所以,對爸媽好一些吧,趁著這次疫情,多一些關心,多一些體貼,多一份勤快,多一份讓他們安心。


因為我們健健康康的,就是他們最大的安心。


疫情發生時,不曾牽掛過你的人,見不見還重要嗎?

《目送》裡面說:“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可是明明,我們不應該只是讓這背影漸行漸遠,而是陪同著這背影,並肩前行。


疫情發生時,不曾牽掛過你的人,見不見還重要嗎?


好的,我聽你們的,應該不會道歉,但是今晚我會做飯,我會倒洗腳水!

(我還沒來得及起身,我媽來我房間送來了蘋果,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