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沉睡魔咒》系列,看背后那个“不一样的迪士尼”

《沉睡魔咒》一经问世,便引起世界范围内迪士尼动画关注者们的热烈讨论。

由于安吉丽娜朱莉的出演,加之结尾从传统的"王子吻公主"改成了"后妈的真爱之吻",再佐以迪士尼近年来惯用的大手笔豪华制作,第一集最后的豆瓣评分定格在7.2分。


走进《沉睡魔咒》系列,看背后那个“不一样的迪士尼”

然而五年后的《沉睡魔咒2》却呈现更加明显的两极分化之势。正面评论各有千秋,负面评论几乎一股脑地都集中在公主的"傻白甜"这个点上。


最后玛琳菲森的凤凰涅槃也妥妥将这位迪士尼最偏爱的公主比了下去,使其沦为彻头彻尾的配角


走进《沉睡魔咒》系列,看背后那个“不一样的迪士尼”

而最后的评分也是惨不忍睹到刚刚迈过及格线,连第92届奥斯卡也只入围了"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也算不枉费朱莉每次戴上那对漂亮的犄角都要花费14个小时。


走进《沉睡魔咒》系列,看背后那个“不一样的迪士尼”

虽然第一部的结尾处理和2013年上映的《冰雪奇缘》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抛弃了王子,将亲情放置在"真爱至上"的位置。

但第二部的剧情急转直下,不仅抛弃了王子,还抛弃了爱情、甚至亲情,将这位"恶毒后妈的领军人物"彻底洗白,将全部故事重点全部放在玛琳菲森的自我探索和蜕变上。


但这样的改变并非头脑发热,而是迪士尼"蓄谋已久"的一场翻身仗。就像1959年上映的那版《睡美人》一样,《沉睡魔咒》系列同样是迪士尼的一次新的尝试。


走进《沉睡魔咒》系列,看背后那个“不一样的迪士尼”

接下来,我们就从迪士尼的前世今生和《沉睡魔咒》系列的制作过程入手,对"睡美人"和"玛琳菲森"之于迪士尼的特殊意义一探究竟。


"睡美人"是迪士尼最偏爱的公主之一


迄今为止,全世界一共有6座迪士尼城堡,其中睡美人的城堡有3处——洛杉矶迪士尼、巴黎迪士尼和香港迪士尼。

另外3处有两座是灰姑娘城堡(奥兰多和东京),而落成不久的上海迪士尼则是奇幻童话城堡,也是现有迪士尼城堡中最大最高的。


走进《沉睡魔咒》系列,看背后那个“不一样的迪士尼”

洛杉矶迪士尼

纵观迪士尼的发展史中,《睡美人》的出现绝对称得上是重要转折点。

不同于1937年版《白雪公主》的开创纪元,1959年的《睡美人》虽然上映之后票房成绩十分可观,仅次于当时的著名大制作电影《宾虚》。

但前后长达6年之久的制作时间加上观众反响差强人意,客观而言,这部电影给迪士尼带去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

走进《沉睡魔咒》系列,看背后那个“不一样的迪士尼”

《宾虚》最著名的镜头之一

当然,专业媒体给出的犀利评语也为《沉睡魔咒》的问世埋下伏笔:

"该片的男女主人公仅仅相当于两个符号,轻易地消失在了影片的背景中。"


在当时有这样一种说法(放到今天的《沉睡魔咒》也成立):《睡美人》是一部有明显瑕疵的杰作

接下来就简单说说,《睡美人》被称为"迪士尼划时代的杰作"的具体原因。


走进《沉睡魔咒》系列,看背后那个“不一样的迪士尼”

《睡美人》初始版海报

作为继《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之后的第三部童话长篇,《睡美人》前后耗时6年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制作精良"。

但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这部电影的问世耗时远不止6年,如果加上剧本改编和人物造型原型筛选等细致入微的工作的话,这部电影的总耗时时长应该在12年以上


首先,华特迪士尼钦点艾温德·厄尔雷负责《睡美人》的背景设计。这位在21岁就骑单车横跨美国,并用42幅油画和一万多文字记录整个过程的天才,前后曾参与制作迪士尼10部动画电影的制作。


走进《沉睡魔咒》系列,看背后那个“不一样的迪士尼”

中世纪挂毯和早期文艺复兴绘画的绘画风格,配色阴郁,线条流畅

加之因《爱丽丝梦游仙境》享誉世界的Tom Oreb的尽心竭力,《睡美人》的人物造型也有了质一样的飞跃和变化。

为了让角色更好地融入厄尔雷设计的背景中,Tom选择赋予《睡美人》中的人物更多的线条以及更贴近时代的服装风格——微卷的头发、柔软的披巾、离地20公分的裙子。


走进《沉睡魔咒》系列,看背后那个“不一样的迪士尼”

再加上以柴可夫斯基的经典之作作为创作基础的背景音乐,可以说,《睡美人》是一部从内到外都很精致的"公主"。


可这些心血之中,<strong>唯独没有华特迪士尼的身影。除了指派几位特定的工作人员之外,华特迪士尼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其他事情上,这之中当然包括1955年7月迪士尼乐园的正式开放


1979年《睡美人》重映。在那之后的一次采访中,有人问:

"如果给出相当于当时的三倍的预算来重制这部电影会怎样?"

走进《沉睡魔咒》系列,看背后那个“不一样的迪士尼”

迪士尼九大元老之一的Eric Larson的回答放到今天重新来看,仿佛预言

"就算有这笔钱,去哪儿找到那些和当时的天才们一样的人呢?当时的剧组成员都是顶尖级别的,而且他们的动画已经是接近你们想要的完美境界。

自从1934年起,我们托华特迪士尼的福用画笔创造出了一个工作,研究,追求完美的世界。现在的动画师就是没有这种经历。

这样的时光以前从来没有过,以后再也不会有。"


走进《沉睡魔咒》系列,看背后那个“不一样的迪士尼”


仅第一部就耗资1.8亿美元的《沉睡魔咒》似乎实现了迪士尼传递出的世界观的转折,却再不能复制那个时代的辉煌和用心。


迪士尼的电影主题发展到今天,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对迪士尼的印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停留在"王子和公主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个层面。

其实怪不得观众,因为早期那些《小鹿斑比》、《小飞象》等传递更普世的价值和更能引起各年龄层观众共鸣的作品,在宣发和周边制作上远不及迪士尼的公主系列

走进《沉睡魔咒》系列,看背后那个“不一样的迪士尼”

《小鹿斑比》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

早在2003的时候,《美女与野兽》和《狮子王》的制作人唐·翰就表示想重启《睡美人》,凑巧的是,独立制片人Sean Bailey也刚刚和安吉丽娜朱莉说起要制作一部关于玛琳菲森的电影。

而且《睡美人》的剧本主笔Linda对《睡美人》的"改头换面"也成功地让安妮丽娜朱莉说出很多人的心声:

"这个剧本打动了我。我们都知道《睡美人》的故事,以及故事中洗礼时发生的事情。但是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在此之前发生了什么。这个剧本就像解开了一个谜团一般。"

经过漫长激烈的讨论以及反复修改,最终《沉睡魔咒》呈现给观众的不再是"男欢女爱",而是更为质朴的亲情(生恩不如养恩大的那种)——<strong>用最包容最原始的纯粹,俯视着世间的千变万化。


走进《沉睡魔咒》系列,看背后那个“不一样的迪士尼”

其实这样的改变并非《沉睡魔咒》系列的首创,早从大女主的《勇敢传说》开始,迪士尼就摒弃了"爱情"这一主题。

如果再往前回溯,《美人鱼》也是迪士尼"爱情观"和"世界观"的重要转折点——公主不再需要王子拯救,公主也可以为了自我而牺牲。


回看近年来的迪士尼作品不难发现:

  • 无论是敢于挑战环境和王权的《美女与野兽》,还是勇于冒险的《爱丽丝梦游仙境》;
  • 无论是摒弃"从一而终"的《风中奇缘》,还是公然蔑视爱情的《冰雪奇缘》;
  • 亦或是像《勇敢传说》那样"没有爱情的半边天"的《海洋奇缘》

迪士尼向全世界观众传递的价值和观念一直在变


走进《沉睡魔咒》系列,看背后那个“不一样的迪士尼”

《海洋奇缘》剧照

而《沉睡魔咒》除了颠覆"王子公主的爱情"以及打了一场有关玛琳菲森的漂亮翻身仗之外,电影中传递的环保、敬畏、殖民、战争、亲情、阴谋、宽容等主题,也不容忽视。


写在最后:童话也许没逻辑,但脱胎换骨后的《睡美人》不再是童话故事


也许《沉睡魔咒》中的公主单纯得过分,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玛琳菲森将她保护得很好,所以她对这个世界的诡谲多变丝毫没有概念或预期。


走进《沉睡魔咒》系列,看背后那个“不一样的迪士尼”

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玛琳菲森在《沉睡魔咒》系列中也一直经历着成长和变化,直至最后的蜕变涅槃——这位最后的凤凰直系后裔,似乎天生就<strong>注定孤独。

这个世界回馈给她的除了一片魔法森林和一段悲惨结局的爱情,还有《沉睡魔咒2》中等待救赎的同类,似乎最美好的就是那个原本属于人类的孩子——公主。


童话的本质从来都不是营造假象,也不是将世界原本的样子扭曲到美好得不像话。

最好的童话从来都是<strong>用另一种方式去诠释这个世界,用美丽的形象站在丑恶的对立面,让热爱它的人们对虚伪、残酷等黑暗立时分辨。

走进《沉睡魔咒》系列,看背后那个“不一样的迪士尼”

从前的童话也许很美好,但这个世界可从来不单纯。

《沉睡魔咒》就是带着这样的愿景和初衷,从《睡美人》中脱离出来,为观众呈现别样的童话世界——很美,很真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