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停課不停學: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能說話不能動

這場“戰疫”,恐怕短時間內是結束不了了。孩子們的開學日期一再推遲,孩子們倒是開心,老師家長,卻焦慮起來。焦慮的核心就是:學業怎麼辦?

於是,網絡授課,應運而生。各種平臺,輪番轟炸,上市公司、準上市公司,都給孩子們準備了海量的課程,只要你願意收看,免費的收費的,應有盡有。而體制內學校呢,也開始利用線上課,所謂“停課不停學”,從校長到班主任,開始佈置收看任務。家長的焦慮格外多,一則要保障孩子們的身體健康,一則學業不可落下,真是魚與熊掌,必須得兼。

寒假在家的小學生王XX同學流著淚說,感謝學而思、作業幫、有道精品課、猿輔導送來的免費課,我現在上的課比在學校的時候還要多。


寫在停課不停學: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能說話不能動

畢竟是個寒假啊,儘管因為疫情,開學推遲,但每個小朋友不都是一樣的嗎?這是公平的。何苦要將假期變成災期,難道,我們這些成年人,就那麼地見不得孩子們有點點單純的開心?

以及,這裡倒有特別值得玩味的一個地方。

你們老師家長,不是一直視網絡為洪水猛獸嗎?怎麼,這次倒同意讓孩子們接觸手機和電腦了?

好吧,事急從權,當也可以理解。

但我的疑問在於,按照小學生王XX同學“流著淚”的感受,這種所謂的“停課不停學”,效果究竟有幾分?這是值得懷疑的。


寫在停課不停學: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能說話不能動

比如說,我知道本地某高中,早幾天開始,就用網絡授課了。授課的方式,是班主任將課程視頻上傳到班級的家長QQ群,然後由家長下載,播放給孩子看。為什麼需要家長下載?因為網絡是洪水猛獸啊,孩子們自己私下裡是不能有qq群的,更不能有微信群。只有家長的qq群。所以只能家長下載之後,交由孩子們觀看了。

當然,我覺得,為了孩子們的學業計,孩子們用以收看這個下載的教學視頻的電腦,最好是單機版,不能上網。否則,家長若是監督不力,孩子們將視頻最小化,顧自己上網吃雞,那可不得了。

但是孩子們確實自有自己的玩法。我見過家長給了孩子一臺單機版不能上網的老電腦,但居然系統自帶的掃雷遊戲沒有被刪除。於是左邊小窗化老師的視頻,右邊掃雷不亦樂乎,你能耐我何?

這裡的問題就在於,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能像熱愛遊戲那樣,熱愛學習?

如果只有一個孩子不愛學習,那可能是孩子不對。但如果佔百分比數量巨大的孩子都不喜歡目前的這種學習,那肯定是這種學習錯了。


寫在停課不停學: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能說話不能動

比方說,上述的這種視頻授課的方式。上午三堂課,下午三堂課,每堂課45分鐘,完全沒有互動,也沒有同桌可以淘氣開小差,也沒有隔壁班的女生經過我的窗前。我很難想象,一個充滿好奇心和生命力的孩子,可以死盯著單機版的電腦屏幕4.5個小時,專心致志。除非這6堂課,都像bilibili的番劇那麼好看。如果不是,那就只有一種可能: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能說話不能動。

還有一類網絡課程比較智能。用的是某著名的軟件,形式是直播。這種軟件特別牛氣,老師發的消息,家長和孩子們有沒有第一時間讀,老師全知道。教師端有控制權,完全知道孩子們究竟有沒有打開視頻同步觀看。即是說,光是如上述的家長下載學生看視頻的方式,老師無法監督孩子,這個監督,只能由家長在旁行使。而這個特別牛氣的軟件,實現了遠程監控。

我想了想這種軟件的邏輯,它不是學習工具,而是監視系統。道理跟教室裡的攝像頭是一樣的。


寫在停課不停學: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能說話不能動

說實話,我不反對網絡教學,相反,我自己也在做很多網絡課程。但這種課程,需要基於對兩個原則的認識。

一是對互聯網的認識。一是對教育這件事本身的認識。

當然,互聯網是中性的。我們可以用來拓展自身的自由,也可以被人用來作為監視的手段。

但一旦用以作為教學的輔助,我想互聯網的交互性,民主性和去中心化,就應該被凸顯出來。什麼叫交互性,就是實現遠程的實時平等溝通,而非一方的照本宣科,一方的被動接受。如果沒有交互性,你所謂的網絡教學,跟電視函授教學有什麼區別?

互聯網的民主性和去中心化是最重要的特質。為什麼年輕人不再喜歡優酷和土豆了,因為優酷和土豆仍是單向輸出。Bilibili才是他們平等的社區,他們有up主,他們有彈幕。才華橫溢的彈幕,是我這個老人也用bilibili的唯一理由。總而言之,去中心化的意思就是傳統的權威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意見領袖,自由發表觀點。


寫在停課不停學: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能說話不能動

還有一點是很值得警惕的。目前“停課不停學”的網絡課程,經常利用教育行政力量去推動,而非市場化的方式。這種霸道,使得孩子們連僅有的選擇權都沒有。

至少,猿輔導、作業幫、有道精品課之類,你還可以在這些糟糕的選項中,找到一個不那麼糟糕的課程。而一旦行政力量介入,那好了,孩子們連選擇權都沒了。只好做個乖寶寶,不會說話不會動,只有死死盯著屏幕的眼珠間或一動,還表示他是個活物。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們不能像愛遊戲那樣愛學習?

這是另一篇文章的標題。因為人就是遊戲的動物,人就是憑著遊戲化而生存的。

那麼,解決之道就是:把學習做成遊戲不就得了!這就叫遊戲化學習。但這要建立在對教育這個概念的顛覆性認知之上。但這個寒假裡,目前學校家長在推的“停課不停學”運動裡,估計是看不到了。


寫在停課不停學: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能說話不能動

最後,送各位孩子與家長一首詩,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遠景目標:

我愛學習,

學習使我進步

學習使我快樂

學習使我致富

我只喜歡學習

學習使我快樂

優秀是一種習慣

我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裡

吮吸著知識的雨露

媽媽叫我吃飯,

我充耳不聞

爸爸喊我喝水

我無動於衷

奶奶喊我睡覺,

我百般推辭

我愛讀書

我愛學習

學習使我快樂

I love study

Study makes me happy


本文轉自:噪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