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院士提出控制明星片酬,跟這次疫情有什麼關聯嗎?

欣兒雷手工坊


片酬問題折射出社會的價值取向,影響著培養什麼樣的世界觀,從而決定國家培養什麼樣人的大問題!


智言堂


毫無疑問李蘭娟院士的提議和這次疫情是有關聯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科研在於積累和儲備,任何科研成果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心血。所以,只有重視科研人員科技人才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才會不斷興旺昌盛。



然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明星越來越受歡迎,網紅賺錢越來越多,一些所謂大明星拍一部電影動不動就是幾千萬,年收入上億元。一個小小的網紅年收入上億的也大有人在。然而我們的科研人員呢?和老百姓沒有什麼大不同,掙著普通人的工資,仍然會有普通人為了生活而發愁的尷尬境遇,試想這樣的條件下如何能安心搞科研,如何能夠激發搞科研的激情。






科技力量才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因為從中受益的終將是老百姓,然而明星和網紅的價值何在?就是為了歌舞昇平,聽你唱歌,看你耍帥嗎?難道聽一次演唱會,看一次電影,老百姓會從中賺到一分錢嗎?這種無聊之極的炫酷表演價值何在?



就拿這次疫情來說,衝在最前線的是我們的醫護人員和醫療團隊,鍾南山院士和李蘭娟院士這麼大的年齡仍然堅守在一線為了打贏這場疫情戰而不懈奮鬥著,他們才是最可愛最可敬的人,才是當之無愧的明星和網紅。


遠山的呼喚


沒有直接的關係,但這確實是一個社會現象,這次是藉助了新冠肺炎疫情這樣一個事件,把壓抑和隱藏了的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再一次公開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是否能夠有序的健康發展,最重要的兩點就是秩序和計劃,無論哪一個行業或者專業,在發現進程中都要有合適的“配重”,多或者少,都會破壞整個社會良性發展的節奏,急功近利的房地產開發帶來的負面效應大家早已看到,而過多的精力、財力投入到所謂的娛樂業也會是如此,短期的經濟收益後,是“行業配重”的失衡和民眾精神世界的扭曲。這考驗的不僅僅是政府的導向,更是考驗了企業、資本、組織、機構的“責任”和“使命”,這也正是契合了“初心”和“使命”教育。我們每個人或者是組織,都不是孤立的,要做到整個社會健康的發展,就是要“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一個人的權益和能力越大,他的責任和義務也就越大,萬物的發展都是要遵循平衡這一個規律和原則,“獨行快,重行遠”,不要為了一己私力而破壞了“良知”這個規則


看天少年


李蘭娟院士的觀點切中時弊,是非常有建設性的。是這次疫情暴發後,給人留下的反思。

李蘭娟院士說的這段話是這樣的:希望國家能適當管控明星動輒上千萬的片酬!建議把高薪留給德才兼備的科研、軍事人員,教育孩子崇尚科學、尊重科學。

首先,是“適當管控明星動輒上千萬的片酬”。

管控前面有“適當”二字,說明還是非常理性的建議,希望扭轉價值分配的不公平,但是也希望這是漸進式的展開。李蘭娟院士一席話,之所以引得廣泛的認同,說明她所說的現象確實長期存在。人們需要娛樂,但時代的進步更需要科學。二者的價值不能存在巨大的反差。

其次,建議“把高薪高地位給科研和軍事人員”。

科技帶來社會的進步,以及時代的更新。高薪與高福利也因此要向德才兼備的優秀科研和軍事技術人員傾斜,才是中國競爭力提升的動能,才是中國面對全球化競合的底氣。道理大家都懂得,而現實則很骨感。最有錢的那一撥,往往娛樂、炒房與炒股有關,科研引領財富之潮,仍然未曾掀起。李蘭娟院士顯然是看到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的一個切面。

第三,希望“教育孩子崇尚科學、尊重科學”。

這話是具有長遠眼光的。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娛樂帶來偶像,科學帶榜樣。是需要偶像,還是需要榜樣?這不能僅靠說教,還需要價值傾斜來引導。


波士財經


李蘭娟院士這話真是說到了點子上。現在很多年輕人一出來就想做明星當大腕,為的就是那超高的片酬和收入,這無疑是很不好的現象,如果年輕人全跑去娛樂圈了,以後誰來擔當大任?李院士在這關鍵的時候說出這番話,恰恰能夠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

還記得當初《如懿傳》《孤芳不自賞》等電視劇開拍的時候,幾個主演的片酬動輒四五千萬,個別女演員的片酬更是高達1個億。當時這個消息一出來真是把觀眾嚇到了,過往我們以為明星拍片雖然收入豐厚,但是也完全沒想到會高到如此離譜。一時之間,很多人都說以後要進娛樂圈發展,不僅風光體面生活還滋潤。

過往我們對明星高片酬的事情已經頗多爭論了,但是似乎變化並不大,而如今李院士出來發聲,她的話無疑是很有說服力的,因為她是最感同身受的。這次發聲無疑是一次很好的糾正機會,糾正有些年輕人老是抱著明星夢的思想,糾正某些明星藝人動不動耍大牌的舉動:那些高片酬的明星藝人別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小生愛電影


這種話以一個德高望重的科學家說出來是極不合適的。原因有

一:價值觀扭曲。三百六十行都重要,任何行業的前幾名收入都不低,尤其包括醫生,畫家,演奏家…百花怒放方是春。

二,赤裸裸的行業歧視。好萊塢的經濟文化力量並不低。演員收入也不低。

三,心理的失衡。這完全沒必要,存在即合理,畫家一幅畫的價值,鋼琴演奏家一首鋼琴曲,大律師,大會計等等。

四,做好自己,莫論人非。這次疫情還沒過,言之過早,你也沒把疫情控制住就去說東道西,徒增笑耳。


清虛懶人


從這次疫情可以看出國家有難的時候衝在第一線的永遠都是科學家、醫生、官兵和科研工作者,像韓紅這樣的明星有幾個衝在一線,明星一首歌幾分鐘唱下來就是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一部電視劇拍下來片酬就是上千萬,相比跟這些科學家搞科研來說賺錢太快,哪個明星身價不都是億為單位的,現在國家大難面前幾個出來捐款?試問下這樣下去國家還怎麼發展?我們的國家就應該把醫療發展起來,而不是攻克世界醫學難題的都是外國人,中國人應該可以有能力攻克癌症和艾滋病等,但需要國家再這方面加大力度把錢投到該需要的地方。李院士的話很中肯的也希望國家重視起來。


利劍筆談


這個問法就是暗示李院士提出的片酬問題和疫情無關。之前咱們國家就有“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雞蛋的”的現象,現在科技工作者工作得到國家認可了,待遇改善了,對國家對國民是大好事。而現在明星待遇偏高,男足待遇偏高等等問題還很突出,有的明星偷稅就能上億元,中國不要學日本韓國歐美搞明星經濟,那樣國家不會強大。建議國家在待遇上實行“三六九等”,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吧,大清朝有規定,太監最高官職不能超過四品,只有李蓮英官居二品。如太監都是一品大元,誰去讀書,誰去科考?讀書,科考又有什麼用?話說回來,那些讀到碩士,博士,著書立說,在工作中對國家有實際貢獻的高級知識分子,應該受人崇拜。而那些沒有學歷,靠臉蛋,靠青春的明星,小鮮肉就不應該受人追捧。


tjsjsh


李教授只是提示社會,要關注對社會有益的科學家,在社會資源分配上要重視科技人才,分配要合理,不要盲目崇拜有些“影星”“明星”。

社會上有的職業是拼風險的,要把氣力放在培養大量的社會有用的科學家和專業人士身上。

這次抗疫情,84歲的鐘南山教授親自上去了,73歲的李蘭娟教授上去了,難道我們沒有後備力量嗎?中青年醫學科學家在哪裡呢?

這是一種責任感和危機感,不要指責她的言論,她是對國家和社會負責。


關山楓葉


片酬是市場行為。明星的收入是包含影視拍攝收入,廣告代言收入,演出收入等等,從收入構成來看,歸根結底:觀眾決定了明星收入的多少。觀眾喜歡,明星收入就高。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戲骨明明演技很高,卻收入很低的原因之一。

而科研人員的收入主要是由政府或者研究機構發放的,所以收入的多少,是由所在的機構決定的。

國外的研究機構科研人員收入也很高,甚至終身只研究一個在咱們看來可能都沒有產出的課題上面,依然有資金的支持。這只是說明每個國家或者機構對於科研項目科研工作的重視程度以及財務能力,財政預算佔比的不同。

由此可知,二者的收入來源不同,抑制明星的收入,和提高科研人員的收入沒有直接關係。並且很多明星也為疫情捐款捐物,發揮了自己的積極作用。假如李院士的出發點是想提高科研人員的收入,我想更多的是她們所在機構的財政預算制度所決定的。而不是通過抑制明星片酬所能決定的。個人認為,通過政府行為抑制演員的收入,不符合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政府和市場,各行其事,才能發揮最大效用。

當然,應該重視提升國民素質,提升整個民族對科研學術的重視程度,科學強國,科技興邦,是非常重要的!幾千年的歷史告訴我們,國強才不被欺侮!避免下一代過分追星,玩物喪志,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應該為自己的祖國盡一份力量!每一個讀書的青年人,都要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抱負,努力學習去報效祖國!

希望下一次有更多鍾南山院士這樣的英雄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