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來到,農村農業2020年會有哪些變化?

靠自己生活會更美


當前任務戰勝疫情,農村的春天會更加欣欣向榮,農村土地改革,政策扶助,養殖業環境規劃,農業蔬菜水果加工等補貼即將來臨,農村未來更加美好!


深山


1:農業發展方向多元化

不僅是從2020年開始,早幾年農村就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一改往日“髒亂差”的現象,逐漸成為人人講文明個個有素質,村民村貌良好的“新農村”!最近這些年,我所在的安徽農村發展前景良好,有的年輕人,一改老一輩世世代代種地的思想,開始養起了豬,稻田裡養殖龍蝦,山裡養起了土雞,等等。從單一的種植向著養殖等多方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2:部分農村產業專業化

我所在的農村,現在在種植業方面越來越專業、精細!有的搞現代蔬菜大棚,不僅有照明燈、溫度表,還有株苗標籤等,可謂很細緻;有的搞水產養殖,不僅有畝田劃分,還有汙水過濾通道,十分科學環保。這些都是年輕人從大城市書本網絡上學到的專業知識的結果。整體來說,現在的我所在的地方,農村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


3:多數散戶趨向規模化

以前是你家一畝地,他家幾分地的種植,收益都不高。如今,很多較小的散戶選擇外出打工,將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租給別人承包,每年有不少的租金。這樣一來,想種地的農民擁有了較多的土地資源,他們將之前的土地整合連成片,大規模種植,極大降低了種植成本和後期的管理費用;外出打工的人呢,又可以獲得租金,造就了雙贏的局面。


4:農業水平逐漸科技化

十幾年前還是人工收稻子、割麥子,再往前是用手扶拖拉機或是小四輪拖拉機收割。近些年,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農村花錢使用上了小型大型的收割機,有的還自己自己買了收割機。收割機只是一個方面,其他的還有類似用無人機噴灑農藥,插秧機進行大規模插秧等,科技水平的提高,不僅降低了人力勞力,節約了時間成本,也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指數。


5:農民生活愈發幸福化

如今的農村,家家戶戶可以說是小康水平了。(我所在的安徽農村現狀,不包括偏遠地區)農業機械化帶來的好處就是降低農民收糧食的時間。這樣一來,農民有更多的時間外出打工上班,收益相比之前單一的靠老天種地吃飯來講大幅提高。有的在工地上班,有的做農村電商,有的做起了家鄉旅遊服務等,大家的腰包是越來越鼓了,臉上的笑容是越來越多了!

本文只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看法,不到之處敬請前輩批評指正!我是一名8年退伍老兵,目前從事新媒體創作,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關注(東哥哥有酒窩),讓我們共同學習成長提高!謝謝!


東哥哥有酒窩


前段時間,馬雲表示,中國的電商要變天,但是從種種跡象表明,不僅電商變天,而且中國的農業也有一番變動。下面為大家說說,在農業領域都有哪些會變天吧。

一、種糧食,能賺錢

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再一次強調: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安全水平,形成結構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不難理解,不論怎麼發展,中國絕對需要農民種糧食,小麥、水稻、穀物等等可以做主糧的作物,儘管放心種,而且適度規模化地種。國家有安排,咱們及時瞭解,跟著種就行。

二、從結構調整中找機會

調整農業結構,將會是未來五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對於咱農民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是要朝哪個方向調整。總體來說,下面這幾個方向是需要注意把握的。

來五年結構調整方向

★ 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發展;

★ 棉花、油料、糖料、大豆、林果生產基地化;

★ 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發展農區畜牧業;

★ 發展現代草業和草食畜牧業;

★ 發展特色經濟林和林下經濟;

★ 發展優化特色農產品。

三、農產品必須標準化,品牌化

推行農業標準化,還能提升農產品質量,引導農業走品牌化發展之路。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底線,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是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方向。這既離不開標準化的支撐,也需要品牌化的發展。

四、化肥農藥將會越用越少

咱們農民在今後的生產中會發現,以後化肥和農藥的用量將會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測土配方、生物導彈之類的新技術。而且,如果你想發展一些符合綠色循環農業的項目,可以得到來自國家的支持。

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主流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近日在召開支持返鄉下鄉創業創新工作視頻會議中表示,要把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作為戰略任務來抓,鼓勵返鄉下鄉人員領辦創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建股份合作制、合作制和股份制企業等,搭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等創業創新的公共平臺,促進農村創業創新蔚然成風。據介紹,當前,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重點要強化產業引導。引導其主動對接新一輪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主動對接農業新產業新業態,主動對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六、農業玩的都是高科技

據韓長賦表示,到“十二五”時期末,我國已建立起中央和地方層級架構完整,涵蓋科研、教學、推廣的農林科技體系,機構數量、人員規模、產業和學科覆蓋面均為全球之最。“十三五”要堅持不懈加大農林科技改革創新力度,力爭到2020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林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由此看來,未來農業玩的都是高科技。

未來會有哪些靠科技?大家看一下:

1、農業氣象站

農業氣象站是針對農作物的生長環境監測及災害監控預警而設計的一款農作物氣象檢測系統,可用於測量風速、風向、環境溫度、環境溼度、大氣壓力、降雨量等多個要素。有了農業氣象站,用戶可通過瀏覽器直接訪問數據,並且對參數實施超限報警,方便農業種植用戶科學化管理經濟作物。

2、農業GPS

現代農業越來越機械化,比如利用無人機噴灑農業,這就需要農業GPS。利用GPS技術,配合遙感技術(R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能夠做到監測農作物產量分佈、 土壤成分和性質分佈、做到合理施肥、播種和噴灑農藥,節約費用、降低成本、達到增加產量提高效益的目的。同時,利用GPS,還能夠將記錄更多的田地數據。比如收割機收割完成之後,關於產量和水分數據就可以形成產量圖並打印出來了。農民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哪些作物產量比別的作物好,哪些作物產量穩定。

3、農業機器人

農業機器人是一種可由不同程序軟件控制,以適應各種作業,能感覺並適應作物種類或環境變化,有檢測(如視覺等)和演算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無人自動操作機械。機器人勞作與人工相比,有著長足的優勢。首先,機器人可以24小時進行不間斷的勞作,並且一個機器人可以替代3-5個人工同時進行勞作,大大提升了效率;其次,機器人完全是自動化,並不需要人工在一旁監督勞作;再次,機器人都是精密勞作,能夠滿足現代農業高質量、高產量的需求。

4、VR技術

虛擬現實(VR)技術是指創建一個能讓參與者具有身臨其境感,具有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的虛擬現實系統。它為人類觀察自然、欣賞景觀、瞭解實體提供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演示農作物受病蟲害侵襲的情況、農作物生長的虛擬、農業自然災害的虛擬現實、土地中殘留農藥遷移的模擬等。

七、農業大數據

2016年,《農業農村大數據試點方案》的正式印發。據瞭解,《方案》旨在運用大數據概念和技術創新農業監測統計工作的思路和辦法,充分發揮各地農業部門及企業、科研單位、行業協會的作用,推動大數據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環節的應用,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成果。《方案》要求,力爭通過三年左右時間,結合優勢特色產業,建成若干單品種全產業鏈的大數據,並在引導市場預期和指導農業生產中充分發揮作用。具體品種包括生豬、柑橘、花生、馬鈴薯、大蒜、綠葉菜、大閘蟹、普洱茶等8種。有關專家強調:利用農業大數據進行種植,可以從農業生產到農業市場、農業管理等鏈條上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八、農業補貼可能不再“無理由”發放

對於農業這樣一個弱勢產業來說,沒有一個國家不大力投入的。對於中國來說,更應如此。國家要改革的是,要讓真正種糧食的人獲益,誰種的多,誰受益。根據《全國經濟農村發展“十三五”規劃》顯示,未來農業補貼將這樣發放:

1、重點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產能提升

《規劃》提出將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合併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重點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產能提升。解讀:這表明以後支持保護補貼,也就是咱民間俗稱的直補是每個擁有承包權的農民都可以獲得的,就算你不種地了也能獲得,主要是為了保證你的土地不撂荒,不想種也流轉給別人種。

2、補貼重點扶持這些方向

《規劃》提出優化補貼支持方向,重點向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傾斜,向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解讀:現在補貼越來越有針對性,不再延續以前的大水漫蓋式補貼了,以後會對重點農產品進行加大補貼,也就是形成看不見的手來調控農產品生產,需要的東西我就多補貼點,不需要的東西我就少補貼點,並且會重點扶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

3、補1貼方式將變成直接補貼的趨勢

《規劃》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對農民實行直接收入補貼。探索建立國家補貼與農戶責任掛鉤的辦法。解讀:這個不是未來會出現的,而是現在就已經開始嘗試實施了,比如現在的玉米補貼,就是這個雛形,雖然還需要完善。但是《規劃》中提到了補貼與農戶責任掛鉤,這非常有可能以後會根據你的產出來獲得補貼,比如現在玉米補貼是按面積,沒準以後就按產量來補貼了。

現代農業發展的未來走向:市場化、智能化、全球化、產業化、區域化、生態循環、融合化。

未來農業的特點:可持續農業發展、多功能與產業融合、優質安全食品與生態友好、高效、現代科技武裝、競爭力。







信陽小楊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年末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從多個方面為2020年“三農”工作定調。

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脫貧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要看2020年的工作成效。

2019年,脫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全國貧困人口減少1000萬人以上,近340個貧困縣脫貧摘帽;“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貧困發生率由8.2%下降到2%。

2020年,一鼓作氣全面完成剩餘脫貧任務是必解之題。目前,“三區三州”還有貧困人口172萬人,脫貧攻堅將聚焦“三區三州”等基礎設施條件差、產業基礎薄弱的深度貧困地區,各方面的資源也將重點傾斜。

堅持現行脫貧標準,不降低也不拔高,確保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是2020年脫貧工作的重要著力點。重度殘疾者、年老失去勞動力工作者、因病返貧、收入不穩定、住房未解決等情況的特殊貧困群體將得到更多政策關懷。

收官之戰,時間緊迫,任務艱鉅,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



佑悅行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定調2020年農業農村三大工作:

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做好2020年農業農村工作的關鍵何在?日前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定調三大關鍵工作。

保供給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下大力氣抓好糧食生產。穩住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糧食產量。加快恢復生豬生產。

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始終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2019年,中國糧食生產再創歷史新高,產量達13277億斤,這已是連續5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70年時間,中國牢牢將飯碗端在了自己手裡。

但當前中國農業發展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豬肉供給等短板需儘快補上。用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的話說,這些年糧食雖然連年豐收,但糧食生產能力還不穩固。部分地方放鬆糧食生產的傾向有所抬頭。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加大對產糧大縣的獎勵和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

做好明年“三農”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具有“穩底盤”的作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向中新社記者表示,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局勢風雲變幻,更要穩住農產品市場供給,穩住農民收入和消費市場。

韓長賦表示,2020年要著力穩政策穩面積,確保穀物面積穩定在14.2億畝以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做好防災減災,繼續調整優化結構。

保增收

保障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在增長點。

會議強調,要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積極鼓勵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創新。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韓長賦認為,保增收,就是要保障農民增收勢頭不減弱、趨勢不逆轉,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增速繼續保持“兩個高於”。

2019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0172元人民幣,增長10%。在收入增速方面繼續保持“兩個高於”,高於GDP增速和城鎮居民收入增速。

會議特別強調,要穩定農民工就業,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整治力度。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劉奇則認為,保障農民工勞有所得要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規範農民工工資管理,保障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同工同酬;二是從嚴查處剋扣、拖欠農民工資的行為。

“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農民務工人數和工資水平的增速都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明年保持“兩個高於”殊為不易。今後要開闢新收入來源,重視發揮農牧業收入的基礎作用。

脫貧攻堅

2020年是決勝脫貧攻堅之年。在韓長賦看來,保小康就是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使廣大農民同步邁入小康社會。

會議強調,要一鼓作氣、乘勢而上,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餘脫貧任務。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及時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幫扶。

“近幾年每年減貧人數都是上千萬。脫貧攻堅力度還在不斷加大,脫貧基礎也越來越穩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表示,明年應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不降低也不拔高標準,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韓長賦認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是全面小康最直觀的“落差”和農民群眾的民生痛點,2020年要加大補短板力度。啟動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以農村飲水安全、村內通組道路、動力電等為重點,加強村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補強農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薄弱環節。(完)









強子鄉村日記


前段時間,馬雲表示,中國的電商要變天,但是從種種跡象表明,不僅電商變天,而且中國的農業也有一番變動。下面為大家說說,在農業領域都有哪些會變天吧。

一、種糧食,能賺錢

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再一次強調: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安全水平,形成結構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不難理解,不論怎麼發展,中國絕對需要農民種糧食,小麥、水稻、穀物等等可以做主糧的作物,儘管放心種,而且適度規模化地種。國家有安排,咱們及時瞭解,跟著種就行。

二、從結構調整中找機會

調整農業結構,將會是未來五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對於咱農民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是要朝哪個方向調整。總體來說,下面這幾個方向是需要注意把握的。

來五年結構調整方向

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發展;

棉花、油料、糖料、大豆、林果生產基地化;

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發展農區畜牧業;

發展現代草業和草食畜牧業;

發展特色經濟林和林下經濟;

發展優化特色農產品。

三、農產品必須標準化,品牌化

推行農業標準化,還能提升農產品質量,引導農業走品牌化發展之路。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底線,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是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方向。這既離不開標準化的支撐,也需要品牌化的發展。

四、化肥農藥將會越用越少

咱們農民在今後的生產中會發現,以後化肥和農藥的用量將會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測土配方、生物導彈之類的新技術。而且,如果你想發展一些符合綠色循環農業的項目,可以得到來自國家的支持。

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主流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近日在召開支持返鄉下鄉創業創新工作視頻會議中表示,要把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作為戰略任務來抓,鼓勵返鄉下鄉人員領辦創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建股份合作制、合作制和股份制企業等,搭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等創業創新的公共平臺,促進農村創業創新蔚然成風。據介紹,當前,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重點要強化產業引導。引導其主動對接新一輪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主動對接農業新產業新業態,主動對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六、農業玩的都是高科技

據韓長賦表示,到“十二五”時期末,我國已建立起中央和地方層級架構完整,涵蓋科研、教學、推廣的農林科技體系,機構數量、人員規模、產業和學科覆蓋面均為全球之最。“十三五”要堅持不懈加大農林科技改革創新力度,力爭到2020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林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由此看來,未來農業玩的都是高科技。

未來會有哪些靠科技?大家看一下:

1、農業氣象站

農業氣象站是針對農作物的生長環境監測及災害監控預警而設計的一款農作物氣象檢測系統,可用於測量風速、風向、環境溫度、環境溼度、大氣壓力、降雨量等多個要素。有了農業氣象站,用戶可通過瀏覽器直接訪問數據,並且對參數實施超限報警,方便農業種植用戶科學化管理經濟作物。

2、農業GPS

現代農業越來越機械化,比如利用無人機噴灑農業,這就需要農業GPS。利用GPS技術,配合遙感技術(R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能夠做到監測農作物產量分佈、 土壤成分和性質分佈、做到合理施肥、播種和噴灑農藥,節約費用、降低成本、達到增加產量提高效益的目的。同時,利用GPS,還能夠將記錄更多的田地數據。比如收割機收割完成之後,關於產量和水分數據就可以形成產量圖並打印出來了。農民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哪些作物產量比別的作物好,哪些作物產量穩定。

3、農業機器人

農業機器人是一種可由不同程序軟件控制,以適應各種作業,能感覺並適應作物種類或環境變化,有檢測(如視覺等)和演算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無人自動操作機械。機器人勞作與人工相比,有著長足的優勢。首先,機器人可以24小時進行不間斷的勞作,並且一個機器人可以替代3-5個人工同時進行勞作,大大提升了效率;其次,機器人完全是自動化,並不需要人工在一旁監督勞作;再次,機器人都是精密勞作,能夠滿足現代農業高質量、高產量的需求。

4、VR技術

虛擬現實(VR)技術是指創建一個能讓參與者具有身臨其境感,具有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的虛擬現實系統。它為人類觀察自然、欣賞景觀、瞭解實體提供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演示農作物受病蟲害侵襲的情況、農作物生長的虛擬、農業自然災害的虛擬現實、土地中殘留農藥遷移的模擬等。

七、農業大數據

2016年,《農業農村大數據試點方案》的正式印發。據瞭解,《方案》旨在運用大數據概念和技術創新農業監測統計工作的思路和辦法,充分發揮各地農業部門及企業、科研單位、行業協會的作用,推動大數據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環節的應用,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成果。《方案》要求,力爭通過三年左右時間,結合優勢特色產業,建成若干單品種全產業鏈的大數據,並在引導市場預期和指導農業生產中充分發揮作用。具體品種包括生豬、柑橘、花生、馬鈴薯、大蒜、綠葉菜、大閘蟹、普洱茶等8種。有關專家強調:利用農業大數據進行種植,可以從農業生產到農業市場、農業管理等鏈條上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八、農業補貼可能不再“無理由”發放

對於農業這樣一個弱勢產業來說,沒有一個國家不大力投入的。對於中國來說,更應如此。國家要改革的是,要讓真正種糧食的人獲益,誰種的多,誰受益。根據《全國經濟農村發展“十三五”規劃》顯示,未來農業補貼將這樣發放:

1、重點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產能提升

《規劃》提出將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合併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重點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產能提升。解讀:這表明以後支持保護補貼,也就是咱民間俗稱的直補是每個擁有承包權的農民都可以獲得的,就算你不種地了也能獲得,主要是為了保證你的土地不撂荒,不想種也流轉給別人種。

2、補貼重點扶持這些方向

《規劃》提出優化補貼支持方向,重點向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傾斜,向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解讀:現在補貼越來越有針對性,不再延續以前的大水漫蓋式補貼了,以後會對重點農產品進行加大補貼,也就是形成看不見的手來調控農產品生產,需要的東西我就多補貼點,不需要的東西我就少補貼點,並且會重點扶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

3、補貼方式將變成直接補貼的趨勢

《規劃》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對農民實行直接收入補貼。探索建立國家補貼與農戶責任掛鉤的辦法。解讀:這個不是未來會出現的,而是現在就已經開始嘗試實施了,比如現在的玉米補貼,就是這個雛形,雖然還需要完善。但是《規劃》中提到了補貼與農戶責任掛鉤,這非常有可能以後會根據你的產出來獲得補貼,比如現在玉米補貼是按面積,沒準以後就按產量來補貼了。

現代農業發展的未來走向:市場化、智能化、全球化、產業化、區域化、生態循環、融合化。

未來農業的特點:可持續農業發展、多功能與產業融合、優質安全食品與生態友好、高效、現代科技武裝、競爭力。


鄉下仔啊輝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目前國家正在進行農村“三塊地”的改革,目的是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國家針對農村、農業發佈了一連串的政策和文件,為了讓大家簡單直接理解,根據近幾年國家發佈的重要文件,推算出到2020年,農村、農業將會發生以下10個變化:

1、徵地給個人的錢更多了

目前農村土地徵收賠償標準過低,造成了一些社會不穩定因素。國家明確提出農村土地徵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目前已經在全國多個縣市區進行試點,2020年之前肯定會在全國推行這個新的政策。

2、能拿房子向銀行抵押貸款

目前國家在全國多個縣市區探索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的有效途徑。這些地區的農村房屋可以經過金融機構估值,向銀行抵押貸款。貸款額度一般在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之間。2020年之前會在全國推行。

3、土地復墾政府給獎勵

土地復墾獎勵費以前就在很多地區存在,2020年之前,全國基本都會出臺這個政策,鼓勵把農村廢棄的廠房用地、宅基地等復墾為耕地。

4、村民變成股東

國家用的詞是“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就是把農村改成一個公司,全體村民都變成股東,村裡的收益按照股權比例進行分紅。2018年開始已經加快速度,2020年之前全國要完成。

5、年輕人不打工回來種地了

國家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現在已經有很多年輕人回村做農業,未來會越來越多,這個趨勢不會改變。

6、農民獲得的補貼越來越高

中央預算內投資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農業農村投入只增不減。農民拿到手裡的直接補貼和享受的醫療、民生待遇方面的補貼都會越來越高。

7、管道燃氣有望從縣裡通到村裡

目前東部和中部地區的很多農村,已經實現了燃氣管道、有線電視和公路通農村。2020年全國會有更多農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村更適合居住。

8、進城落戶但村裡分紅不少

國家鼓勵農民進城,但不得強制取消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

9、村裡要空降“第一書記”

國家不會放任有些農村“墮落”下去,要向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和貧困村黨組織選派第一書記,上山下鄉搞建設。

10、村委會不能管錢了

為了防止貪汙,目前國家在部分地區實驗農村“政經分開”,剝離村“兩委”對集體資產經營管理的職能,村委會只管農村治理,不管農村經營,讓更懂經營的人去經營農村的資產。






小強的精彩生活


農村農業2020年有一定的變化是必然的,我不是專家,可能沒辦法給出專業性的回答!但可以談談自己改變對農村農業的看法

我一直生活在農村,但近幾年很少務農,自己一直做點小生意,以前農村的年輕人要麼外出打工,要麼自己做生意,但隨著現在實店經濟的衰退,感覺實體生意也是越做越累,想要改行卻也面臨迷茫,但隨著國家對農村農業發展的重點關注和扶持,農村電商的崛起,似乎讓我們又找到了方向和目標,我們地道的農村人迴歸本質做著自己早開始擅長的事情,相信是個不錯的選擇。

現在身邊很多以前外出打工的朋友通過幾年在外的拼博也都已經改變了生活,都擁有了自己的新房子和一定的積蓄!都不願再外出打工,想在家鄉找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情做,而趁現在農村農業的發展期,相信可以很快投入到農村發展事業中。

而近段時期的新冠病毒疫情,相信讓很多農村人的心態開始產生變化,開始重視自己的農村生活,想讓自己的生活慢下來,這也是我自己心態的改變,而慢節奏的農村生活肯定也是很多人的選擇!

所以個人認為2020年農村農業將是快速發展的一年,具體的發展變化也是根據各地區的區域環境和原始生產業而不同吧!





陳家小媛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達成之時,農村將發生7大鉅變!

一、宅基地使用權放活,農民的收益更高了

宅基地是咱農民生活的一項基本權利,隨著農村“三權分置”的完成,更加明確了宅基地的所有權歸屬村集體,資格權為農民,盤活使用權;此次農村宅基地的改革將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有利於農民的致富增收,相信到2020年,通過盤活宅基地的使用權將有更多農民增收致富!

二、農村集體資產改革

為了盤活農村集體資產,探索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國家將加大對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並通過股份合作制進行改革。通過此次改革後,農民在紅利分配將按照所佔村集體資產的比例進行分配,這樣一來咱農民的收益將更多了!

三、打消了農民落戶城市的顧慮

目前,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在農民落戶城市的問題國家積極鼓勵,並且,明確規定農民落後城市後其原先的權利不得強制性的取消!

四、國家進一步對農業的政策及補貼傾斜,農民獲得的補貼將更多。

五、智慧型農業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

在不久前,馬雲先生曾預測,未來十年,農民工將轉型成為農民商!的確,隨著國家對農業的扶持以及當前發達的網絡,智慧型農業正悄然興起,未來通過特色種養,科技管理,鄉村旅遊,咱農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也能致富增收!

六、農村的生活更智能

這些年,農村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智能電網工程、村村通工程、農村廁所革命等讓農村的面貌煥然一新,在過兩年,相信城裡用的管道燃氣有望在農村普及,到那時農村的基礎設施以完善,咱農民的生活將更加的宜人!

七、農村將更加公平與公正

日前,國家為了讓農村優秀的幹部留得住,全身心服務農村的發展,對農村幹部的薪資與福利進行了調整;並且,選派第一書記到農村任職,讓幹群關係更加的通暢,相信,在2020年,農村將變的更加的公平與公正!







忻州劉少峰


病毒過後對農民的糧食種植影響不會太大,像一些高端水果可能會有些影響,相信國家病毒會很快結束,祝福我的祖國繁榮昌盛,我愛你我的祖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