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不怕死”:17年前决战非典,38小时未合眼,83岁又赴武汉

“现在已经存在人传人,同时医务人员也有传染,大家要提高警惕了,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

对新型冠状病毒作出这番结论后,强调“不要去武汉”的钟南山院士却毅然奔赴疫情最前线,不畏艰苦,义无反顾。

钟南山“不怕死”:17年前决战非典,38小时未合眼,83岁又赴武汉

出生在动荡的战争年代,童年的颠沛流离没能阻挡他跟随父母的脚步学医;经历了十年灰暗浩劫,母亲的不幸离世也没能让他放弃对医学的探寻求索;一个工作失误铭刻于心,他时时警醒自己,出国留学深造,不惜从自身抽血完成实验……

钟南山“不怕死”:17年前决战非典,38小时未合眼,83岁又赴武汉

把一生奉献给医学事业的钟南山,从来没有在困境前选择退缩,时隔十七年,两次疫情中的挺身而出,他当得上一声赞扬——国士无双!

亲情与爱情

1936年,钟南山出生在南京,彼时,他的父母正于当地医院任职。因为医院坐落于南京钟山的南面,父母便按照出生地的位置取名为“南山”。

钟南山“不怕死”:17年前决战非典,38小时未合眼,83岁又赴武汉

父亲钟世藩和母亲廖月琴均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那个年代,接受过正统医学教育且顺利从大学毕业的人才寥寥,更何况钟世藩还曾前往美国留学。夫妻俩学医从医,这是一个惹人艳羡的幸福之家。

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飞机轰炸南京时,仍在襁褓的钟南山没能躲过这场灾难。

家里的房子被炸塌后,他被埋在重重瓦砾下,生命垂危的时刻,是伟大的母爱拯救了他。廖月琴不顾危险,冲进废墟之中抱出幼子。

“听我姨姨说,当时我的脸都已经黑了,后来才慢慢喘过气来。我能活到今天,要感谢我的妈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钟南山“不怕死”:17年前决战非典,38小时未合眼,83岁又赴武汉

随后,钟南山跟随父母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幼年生活,从南京到长沙,又辗转至贵州定居8年,最终抗战胜利,一家人回到广州。

13岁那年,全国解放的前夕,父亲钟世藩时任广州中央医院(现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国民党卫生署长前来命令父亲带上医院的13万美元,携全家连夜撤往台湾。

心系民众不舍故乡,加之对国民党腐败无能的失望,钟世藩严词拒绝了这一指令,毅然选择留守广州,加入共产党。

钟南山“不怕死”:17年前决战非典,38小时未合眼,83岁又赴武汉

饱受医学世家的文化熏陶,渐渐长大的钟南山也走上了学医的道路。1955年,他考入了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5年后毕业留校任教。

“那时考大学热门的是工科理科,学医的不多。我还是受父亲影响比较大,在贵阳时候,有孩子经常会到我家里来看病,我很小就在父亲身上感受到一个医生所赢得的社会尊重。”

也是在这段求学期间,钟南山遇到了自己的挚爱,那是一个仿佛命中注定的戏剧化相遇。经常去看望姨婆的他偶遇了去看望姑婆的李少芬,两家长辈恰是闺蜜,两位年轻人的缘分就此种下。

钟南山“不怕死”:17年前决战非典,38小时未合眼,83岁又赴武汉

他们还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热爱运动,身为女篮队员的李少芬不必多说,钟南山同样喜爱田径和球类运动,两人总是在球场甜蜜约会。

1963年,爱情长跑8年的二人于北京结婚,受时代发展所限,没有华服美酒,他们举办了一场简陋至极的婚礼。

那个汲汲追寻正确发展道路的艰苦年代,波折与崎岖常现,所以当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降临在钟南山一家人头上时,他们不可避免地遭受了重大伤害。

钟南山“不怕死”:17年前决战非典,38小时未合眼,83岁又赴武汉

尽管作为资深医学教授,钟父仍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权威”,钟母不堪受辱、愤而自杀,永远支持自己鼓舞自己的妈妈一夕间远去,钟南山一度无法承受这个打击。

“我妈妈去世时才56岁,她走得太早了。妈妈生前哪怕是一点一滴的事情,我都不会忘记。”

本有望留在国家队当教练的李少芬,执意回到广东照顾家人,夫妻俩互相扶持,一起走过了这段艰难岁月。

钟南山“不怕死”:17年前决战非典,38小时未合眼,83岁又赴武汉

从学校辅导员到前往农村、当过工人,又干了一年多文艺宣传工作,钟南山最后重回医学领域,忘记遭遇的困苦和磨难,选择继续发光发热,奉献自己,造福他人。

医学上的探索

35岁的年纪,钟南山来到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紧接着被安排进急诊室。毕业11年,这是他首度接触临床,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钟南山“不怕死”:17年前决战非典,38小时未合眼,83岁又赴武汉

一次出诊,他将一名有结核病史的胃出血病人,错误地诊断为“结核性咳血”,造成了严重失误,险些耽误病人的后续治疗。

这个事件对钟南山的刺激很大,他开始刻苦钻研,废寝忘食地投身工作。“在8个月时间内,我写下了四大本医疗工作笔记,体重也掉了整整12公斤,但我很快胜任了临床工作。”

1979年,怀抱着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强烈愿望,钟南山通过了国家外派学者资格考试,获得为期两年的赴英国进修机会。

钟南山“不怕死”:17年前决战非典,38小时未合眼,83岁又赴武汉

出发那天,正是他43岁生日,可是为了节省经费,他们一行人只能乘坐火车前往英国。整整9天的长途跋涉,到达伦敦后却被导师泼了一盆凉水。

“按照英国的法律,中国医生的资格在这里不被承认,因而我们不能单独为病人治病,只能以观察者的身份参加查房和参观实验。”

钟南山没有久久沉浸在低落情绪里,而是开始积极着手医学实验。他先是从自己身上抽出600毫升的血液,用来做了近30次试验。

钟南山“不怕死”:17年前决战非典,38小时未合眼,83岁又赴武汉

随后又在研究“吸烟(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的课题时,亲身吸入了相当于连续抽60多支香烟浓度的一氧化碳,实验取得满意效果,他顺利获得了导师弗兰里教授的赏识和认可。

回国期限到了,弗兰里教授特意致信大使馆,对钟南山表示了高度赞扬:“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曾经与许多国家的学者合作过,但我坦率地说,从未遇到过一个学者,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样卓有成效。”

2003年1月,全国上下洋溢在喜迎新年的节日气氛中,但钟南山的心情非常沉重,他接到广东省卫生厅的通知,赶往医院调查一种“怪病”:一个持续高热、干咳的“白肺”病人陆续感染了8名医务人员。

钟南山“不怕死”:17年前决战非典,38小时未合眼,83岁又赴武汉

调查情况不容乐观,这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与典型肺炎不同,病人容易死于呼吸衰竭或多脏器衰竭,使用抗生素治疗基本不见成效。

紧绷着神经的钟南山整整38个小时没有合眼,多地奔波、连轴转地检查完病房后,他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眼花。一觉醒来,疲累感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他发起了高烧。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左胸很疼,很虚弱,拿个碗都会往下掉。但一直有个信念,就是不能出事!”

钟南山“不怕死”:17年前决战非典,38小时未合眼,83岁又赴武汉

钟南山患上了肺炎,但他知道自己绝对不能倒下,悄悄回家后,在妻子李少芬的悉心照料下,他渐渐好转,随即第一时间返回抗疫前线。他向省卫生厅打报告:“把危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他所在的研究所成为抗击非典的技术核心,面对死亡率极高的病毒威胁,他甚至没有一丝顾虑:“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在钟南山的带领下,疫情防治办法和管控方法陆续下达,最终病情和传染性都得到了控制。

钟南山“不怕死”:17年前决战非典,38小时未合眼,83岁又赴武汉

“对于全世界人来说,SARS都是一个新领域,钟南山恰恰在这个领域用他独到的观点树立了权威。”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助理教授郑伯健如是感慨。

接受采访时,钟南山一直都很谦虚,“我的特长是搞哮喘,搞病毒并不是我的专长。”然而时隔17年,新型病毒肆虐武汉之际,“不擅长”的他依旧第一时间迎难而上,义不容辞。

结语

作为一个84岁的老人,钟南山的身体并非刀枪不入。曾突发心肌梗死,他安装了心脏支架,不得已远离球场;曾得过甲状腺炎,2个月暴瘦10斤,又做过鼻窦手术……

钟南山“不怕死”:17年前决战非典,38小时未合眼,83岁又赴武汉

但他从不忘坚持运动,强身健体。工作之余,他每周都抽出三四天时间进行一个小时的身体锻炼,家里也因此布置了一个简易的健身房,健身器材随处可见。

他保重着自己的身体,同时战斗在病痛前线,正如人民日报作出的评价,“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钟南山在,则民心安。

#钟南山#、#非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