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朝代的興或衰,最苦的永遠都是老百姓”這句話有道理嗎?

用戶105381250680



在封建王朝時代,這句話就是真理。

雖然愛好歷史的人有很多,但是絕大多數所謂的歷史愛好者從來都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皇帝們究竟把老百姓當做什麼呢?

歷代皇帝都是把老百姓當做“牲口”或者“人力資源”在使用。

李世民是歷史上有名的千古名君,但是李世民是怎麼評價老百姓的?

“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

這句話翻譯成白話就是“要是不給老百姓點苦頭吃,就會把這些賤骨頭養懶了”。

而由於沉重的賦稅和徭役,隋唐老百姓寧願自殘手足來躲避徭役,李世民知道這種情況後不是反思唐朝徭役是不是太重了,反而發佈了一道新命令:

“自今有自傷殘者,據法加罪,仍從賦役。”

無獨有偶,另一位明君朱元璋對於為了躲避徭役自殘手足的民眾採取了和李世民一樣的政策,甚至比李世民還要極端。

洪武年間,因為賦稅和徭役太重,不少老百姓也和唐代老百姓一樣,自殘身體躲避徭役,結果這件事被人檢舉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和李世民一樣,不但沒有反省明朝賦稅是不是太重,而是做的比李世民還過分:直接下令將這些人“梟首”,將這些自殘身體的人的家族成年男丁全部誅殺,婦女和兒童流放偏遠地區。朱元璋還在《大誥》裡反覆談及這個案例,要老百姓安安心心給朝廷繳稅、服徭役。

那麼,歷朝歷代徭役和賦稅有多重呢?

秦朝,一個成年男子每年要服役3—4個月,這還是純服役時間,路上時間沒有計算;光這一個徭役就足以讓普通人家陷入赤貧。


舉個例子:蜀郡成都的男丁王二被抽調到漢中服役三個月,但是王二從成都走到漢中就要一個月,回家也需要一個月,加上服役三個月,總共五個月時間,家裡的農活只能交給婦孺打理。這莊稼能好嗎?

更何況秦漢時期賦稅很重,就算王二這輩子不服役,專心在家種地,也只能保證餓不死,想靠種地致富是根本不可能的。

根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在漢朝一個擁有一百畝土地的五口之家耕作一年純收入是4500錢,刨除田稅,口糧,祭祀和衣服,不但沒有盈餘,還會虧450錢。這還沒算上口賦、算賦。

這可不是漢朝敵人詆譭漢朝,是正經漢朝官方史書記載。

而2000年後的晚清,根據清史大家戴逸老先生統計,光緒年間一個擁有一百畝土地的五口之家耕種一年收入大概是30—35兩白銀,拋去賦稅、加徵以及日常口糧、開銷,每年花費是33—40兩白銀。

也就是說2000年的時間,漢朝百畝五口之間與晚清百畝五口之家的處境基本相同,處於破產的邊緣。


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皇帝們從沒有把“老百姓”當人,在皇帝心目中只有“士大夫”才是人。

劉邦、李世民在臨死前發佈的詔書裡都振振有詞的表示,自己對得起“士大夫”,

劉邦說“吾於天下賢士功臣,可謂亡負矣。(不辜負)”

李世民則說“朕於天下士大夫,可謂無負矣”

為什麼皇帝們都這麼說?因為他們都賜予軍功貴族和文人官僚免稅、免役的特權。

在古代,靠種地是不可能致富的,想要致富必須靠免賦稅、免徭役才能有足夠的積累。


蘭臺


這句話是至理名言,相當的有道理!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說的就是無論朝代怎麼更替,怎麼變化,世間最苦的人,就是最底層的百姓。

這個不是誰隨便說的一句話,而是經過了歷朝歷代的經驗總結出來的。

舉例來說

古代戰爭時期,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天下大亂,十不存一,任何人都沒有好日子過。

即便是有可是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人,他們為了爭權奪利,為了自個能夠擁有更多的地盤和權力,無數的士兵死去,無數的百姓遭殃。

這樣的戰亂年代,百姓能有好生活?

即便是太平盛世,日子過得安穩了,百姓依然是過得很苦的,除了沒有戰亂,沒有顛沛流離以外。其實,還是有很多的顛沛流離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同樣就是發生在太平年間。

遠的我們不說,就來說說現在,幾千年來少有的太平盛世,所有人吃飽穿暖,沒事了還有很多娛樂活動。

但是底層的百姓生活不苦嗎?答案是一樣很苦的。

因為同樣他們面臨著很多的壓力,當然,不再是為吃的發愁了,這個苦已經轉換了。

轉換成了車子、房子、甚至是娶個媳婦。現在無數的農村人,看似日子紅火,其實都是驢糞蛋子表面光,內心其實壓力很大,日子過得也很艱苦。

為了一個房子,一家三代人的積蓄都拿了出來,好不容易買了房子,欠了一屁股債,還有幾十年的房貸。

因為買了房子,家裡花的一乾二淨不說,又失去了村裡貧困戶的資格。反而很多沒有買房的人,手裡攥著大把的錢,卻還吃著國家的貧困戶的錢。

難道買房的人都有錢嗎?非也!很多時候是不買不行啊,為此欠了債不說,還半輩子房貸不說,還得讓村裡那些吃著國家貧困戶錢的人說著某某家有錢,城裡買房了。其實,真實的情況恰恰是相反的。



現在,看似日子好過了,其實很多人的日子都看不到頭,沒有什麼希望,一樣的非常之苦。

以前的人為了一口吃的活著,只要能夠吃飽飯其他的都不重要。

現在反而吃飽了,日子卻過得更加的緊張了。

百姓苦,亂世當兵打仗,拿命為頂層的人換來好生活。盛世捐錢納糧,地裡的收成大多被充了公糧,為頂層的人吃得更好,最後自已卻什麼保障也沒有。

不管世間怎麼變化,最苦的永遠是老百姓。


觀復一鑑


有道理,所以不要盲目地聽別人說如何如何全心全意地為你服務。聽聽就行,千萬別當真。


紅塵飄落的一片落葉


有道理老百姓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奴立,任何一個朝代都是人吃人的社會!


地主大叔743


政客為的是改朝換代,受苦受難者自然是老百姓,老百姓就像他們腳下的螞蟻,誰會在乎你的生老病死?利用老百姓效力時會給一點甜頭,如果犧牲老百姓能維持皇權做為代價時,老百姓註定是萬劫不復。歷朝歷代都是如此!


觀與評


每次顛覆舊朝代都會畫一副(海市蜃樓)來忽悠老百姓心甘情願的去做炮灰來達到他們顛覆舊朝讓自己成為剝削階級的目的。


BSM清心


說的太對了,受苦的永遠是我們百姓


1469761


社會結構就是一個金字塔,每一個人處在金字塔的各個位置上。不管那個朝代,都是處在頂層的人掌握著更大的權利,更多的資源分配。處在底層的老百姓,是數量龐大的群體,他們是金字塔穩定的基石。只有國強民富,這個朝代才會久遠。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要上下一條心,老百姓雖然苦點,但是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火神廟的強哥


永遠是農民


太陽哥999608888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無論朝代的興或衰,最苦的永遠都是老百姓’這句話有道理嗎?”

可能有的人會說“興,百姓苦!衰,百姓苦!”因此,不管朝代怎樣更替,最受苦受罪的永遠都是老百姓,而且任何時候都逃不出這種宿命!因為,歷史只為統治階級的歷史,歷史和百姓永遠不沾邊,是兩條永遠沒有交叉點的平行線。

但是,你可曾聽說過“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呢?這句話又該如何解釋呢?我們不能被某些有害的“雞湯”灌得雲裡霧裡不知所以;也不能只聽信別人的觀點;更不應該將認知、判斷停留在“夢”中。在紅旗下長大的我們,曾經高唱“東方紅,太陽昇”,如今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還踐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座右銘,始終如一的將“為人民服務”放在心中,還要知道“天下是公”,懂得什麼是“大愛無疆”,不僅要學會滴水入海,還知道大道無疆的道理。

想當初,無數的革命先烈們是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又是為了什麼?毛主席領導我們建立了新中國不就是為了我們的勞苦大眾嗎?不就是為了老百姓謀幸福嗎?不就是為了讓老百姓活的更好嗎?我們怎麼可以如此認為呢?有什麼理由有這種消極的想法?又有什麼資格如此悲觀呢?

現如今,我國正在掃黑除惡,反腐倡廉正在進行中,為了人民共同富裕,正走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路上,雖然任務還很重,道路也許還會又坎坷,但我們唯有加油、加油再加油,努力、努力再努力。

實現共產主義是我們的終極理想,而要真正實現這美好的願望,就必須要建設好我國科學的社會主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造福百姓。如今“中國夢”就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所以我們說,“中國夢,百姓的夢”,而這個夢也必將實現。

“興,百姓苦!衰,百姓苦!”這句話也許在封建社會還有一定道理,但是在現代社會,這就是一句沒頭沒腦,毫無道理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