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給別人發兩段以上60秒的語音,不方便就打電話”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如果你有時間連續發兩段60秒的語音,如果你是領導,你想讓屬下不用有自己的觀點,按命令執行即可,但是你要關注屬下是否領會了你的意圖!

另外我覺得這可能也是現在社會重鑄誠信體系的一種個別方式,現在的工作萬事要留痕跡,以便工作在出現問題後,把控錯誤環節,從而改進工作方式!


我的名字叫文傑


關於別給別人發兩段以上60秒的語音,不方便就打電話的問題,我覺得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是發語音的人肯定是有特定的對象,這個別人應該不是泛泛的人,他知道對方一定會耐心的聽完語音,並且會有回覆的,也許他們雙方都喜歡這樣的交流,富有神密色彩,而打電話則顯得有點直來直去,缺乏必要的語言色彩,發語音省去了問答式的庸俗,自由度更大,特別是戀人之間的語音,可以充滿著浪漫氣息,對方聽了會覺得很陶醉很享受,並且會有無盡的思念和遐想,通電話則容易有尷尬,有時候會話到嘴邊卻難以啟齒,所以發語音比打電話更好。

二是發語音的人可能知道對方很忙,不便打電話打擾他的工作,雖然有事要對方辦理,但事情不緊急,所以就發幾段語音給他,深知他一定會在不忙的情況下聽完語音,並且能夠按照語音的請求,為自己辦好所託之事。

三是發語音的人可能數學很好,善於精打細,打電話語要化電話費,而在家發幾段語音確分文不化,而達到的目的完全相同,又何樂而不為呢。

總而言之,不打電話,只發語音肯定有他自己的考慮,或許這就是人與人之間處理問題的方式各有不同,選擇也不一樣吧。


西出陽關楊時明


看來很多人喜歡髮長語音啊,我是琳琳爸帶喬喬記錄生活,我說一下我的看法,如果不同看法的歡迎回復討論

60秒以上的語音我也是非常的討厭,不是領導發過來的語音我從來都不聽,重要的人我會選擇語音轉文字去看,看懂多少是多少,那些什麼7788的群裡的肯定是忽略掉了。

其實現在有語音輸入法,不方便打字可以用語音輸入啊,別人方便看,你發起來也不會很麻煩,而且別人所在環境不一定方便去聽語音,反正我是不支持髮長語音的,有重要的事情可以打電話,我方便聽的話肯定會接對吧。


琳琳爸帶喬喬記錄生活


首先需要申明一下,我非常不喜歡語音。

語言的信息量遠大於文字,對說的人來說確實能帶來方便,但相反的,對於聽的人來說會帶來非常多的不方便,比如說:

篩選信息和分析信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如果是文字的話,我可以很精準的知道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但是語音,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理解對方是什麼意思,如果對方不能很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相當於我花了很多時間做了一件無用功,如果聽的不清楚的話,我可能還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重複聽,但是發的人往往考慮不到這些。所以很多時候一看到別人發語音就頭痛,看到一連發了幾條60秒的語音,簡直是拉黑的心情都有。

不是什麼時候都方便

不是你給我發語音的時候我剛好就方便聽,如果我在開會、在圖書館、在開車……看到你給我發這麼多語音,我是聽還是不聽回還是不回呢?因為我不知道你發的事情到底有多重要,我能看到的就是一個圖標。所以建議在發語音之前先問一下別人是否方便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會讓人覺得不被尊重

如果你真的有事情的話,建議還是打電話。雖然電話也是說話,但是是雙方互動的,這會讓人覺得你是在尊重對方。比如說,你兒子高考考了好成績,你想請親戚朋友來吃升學宴,如果你只是發個語音的話,估計很多親戚朋友都會不願意來,即使是來了,很多人心裡也會不舒服,但是電話就完全不會這樣。

所以說真的不要發條60秒的語音,即使真的要發語音,好歹等別人回覆了再發,是不是?



喜歡流川楓的櫻桃小丸


兩段60秒的語音,在聽每段語音的時候,必須一次性聽完,還不能暫停,在繼續,如果別人在忙或者是沒有耐心,又或者是由於別的原因,而沒有時間或者心情去聽完,那麼可能就會放棄這個信息,這樣子就會很容易忽略對方給發過來的重要信息或者是重要通知,你在拿著手機焦急的等回覆,然而,對方根本就沒有“閱讀”你的信息,造成的後果是誰的責任?誰來承擔?所以在兩三句話說不明白的情況下最好選擇給對方打電話進行交流,既不耽誤時間,雙方也能快速的交流信息。

如果這個“別人”是親人,或許是沒什麼問題,因為他們對你永遠有無限的耐心,但如果是朋友或者上級,那麼這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


給糖就會笑的孩紙9


首先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是能夠引起我共鳴的。我覺得“別給別人發兩段以上60秒的語音,不方便就打電話”這個問題要放在不同的情景下來考慮它的合理性。

第一點:就拿我自己而言,我一般和自己家裡人或者是朋友才會發語音,如果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我一般也會只發文字。因為我覺得,你發語音,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聽語音,可能別人有時候不方便去聽語音,所以我很喜歡打字說。當然了另外一方面,因為家裡有些上年紀的老人,不認識字,所以呢在聯繫的時候我會更多選擇發語音,重要的事情會打電話。

另外,我覺得,不管是和家裡人還是其他人,我都認為還是別發兩段60秒的語音,唱歌除外。因為有時候你倒是很方便的通過語音,不想打字去說了很多,別人還要打開聽完。這就佔用了別人兩分鐘時間,不是關係很熟的人,就我而言我也會反感。方便了自己的時候,卻讓他人覺得不方便,這樣的行為我不贊同。

第二點:我覺得在某些情況下,還是可以去髮長語音,比如說一些老師的授課,或者是你和同學朋友間重要的交流,有時候不方便打太多的字,說語音也可以很好的表達情緒,不懂也可以反覆聽。因為說話的那一方,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沒法用手打字,又不能打電話,只能選擇發送長語音來說明。


怎麼啥名字都有無語


在中國職場,很多人會使用微信進行工作上的溝通交流,而非郵件。

而像下圖這樣的聊天情況,則很可能會激怒信息接收方。

為什麼呢?文章列舉了幾個理由。

首先,並非所有場合都適合聽語音,這會讓接收信息方覺得很麻煩。

假如你收到微信語音的時候正在一個嘈雜的地方,就需要把手機貼近耳邊或者找個安靜的地方聽;如果你在圖書館,就需要插上耳機;如果你在開會,就要等到會議結束……

其次,用語音發送的信息無法進行搜索,如果哪天想起來要查找某條聊天記錄,根本找不到。

而且,儘管微信有將語音轉換成文字的功能,但只針對普通話。不要說英文了,就算是中國的方言甚至不太標準的普通話,都無法識別。

此外,微信的語音沒有暫停功能,如果你錯過了某個重要的單詞,就要重頭開始聽。

最後,如果沒有WiFi,語音比文字會消耗更多流量。

文章總結說,在聊天時發語音,本質上就是方便自己,麻煩別人。你給一個人發語音,其實就相當於告訴他:“我比你更忙,更重要。”

所以,語音幾乎都是在不對稱的關係中使用的,比如領導對下屬傳達指令。

文章提醒外國人,在職場中使用微信時,除非你是聊天對象的上級,否則慎發語音。即使你想說的話再長,也得耐心地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

而且,最好一條消息就把話說完,不要分成好幾條短消息發送,這既減少了信息接收方的手機震動次數,也節省他們的手機電量。

如果出於特殊原因必須要發語音,比如消息比較緊急而你又正在開車,或者手指受傷無法打字等等,那麼就一定要先向對方道歉並告訴他你別無選擇。

不得不說,這篇文章所羅列的觀點基本都說到了點子上。

隨著微信的普及,當下中國的社交禮儀已經多了一條:儘量別發2段以上60秒的語音。這不僅僅是針對職場,日常社交也一樣適用。

許多中國網友都表示無法忍受語音信息,尤其是一言不合就發60秒的。

原因和文章裡說的差不多:

很多場合不適合聽語音,很麻煩;

聽到一半一不小心點錯了,還得重新開始聽;

雖說有轉換文字的功能,但如果對方普通話不標準就只能靠猜;

同樣的信息量,文字可以在幾秒內看完,語音卻一定要從頭到尾聽60秒才行,太浪費時間;

再遇上一個表述能力差的,說話帶各種語氣詞的,簡直分分鐘暴走。

最後,在一條60秒和6條10秒的之間,網友含淚選擇前者……

說到底,語音信息不僅僅是地位的象徵,還是關係親疏的體現。

許多網友表示,即使領導發來100條60秒語音,自己也只能一邊腹誹一邊聽完;

而關係近的朋友和家人發來的語音,自己不僅會認真聽,還覺得聲音能傳遞出文字表達不出的東西……

所以,其實人和人交往貌似也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交流之前先掂量一下彼此之間關係的親疏就行了……


Ins美摘


個人覺得啊,與其N個60秒的語音,不如一通電話高效率,我試過一整個頁面都是語音留言,真想忽略不計……[捂臉]
以下就是我從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分享,希望能幫到大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86a39ca3c9e24d83b26b9f0b0e7b8ae8\

是卡特吖


現在通信技術先進,有各種各樣的通信方式。語音聊天就以使用廣泛的微信來說,選擇語音聊天首先語音聊天成本是流量,電話是按時間計算話費,語音聊天與電話聊天優點在於聽到的同樣是語音,但是前者你有時間思考後再答覆對方,且思考時不會收費。當然電話聊天能更快速與別人溝通,我想大多數人電話聊天的已經極少,除非遇到急事。


千曲百意


有重要的事還是打電話細節上說的清楚,60秒語音感覺只適合閒聊,尤其是在公共場合語音,簡直是災難,真的聽不清說啥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22000b3fb9fa6aeda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