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也激情,重慶川江號子出巴峽

新冠肺炎突如其來,國內四個直轄市中,重慶時間最短,經濟也不冒尖,可山城病例數量持續領先,誠然,這有人口最多的因素,我的意思只是說,此時相對其他直轄市來說,重慶最近更忙。

元宵節,因疫情防控,各地少了些許繁華,但晚上7點,包括重慶在內的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標建築點亮燈光,都用一場燈光秀為自己加油,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巴渝地區,從上古到民國都尊崇歌舞輿神、爆竹臊鬼、擊鼓焚山、燒龍起雨等風俗,至今流風餘韻綿延不絕。

抗疫也激情,重慶川江號子出巴峽

那夜沿著嘉陵江及長江兩岸的高樓大廈都亮起了彩燈,江上更有巨大的探照燈在搖擺著把一束束白光射向黑色天幕,各種LED屏同時呈現巨幅“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字樣,萬家燈火星星點點,山巒之間流光異彩霓紅閃爍,這就是天上這就是人間。

重慶,就是一座來了就會愛上的城市,但病毒不受歡迎,那就用燈光驅散迷霧。無數的燈光把大自然帶來的黑夜照亮,重慶人亦從中張顯著自己雄起的慾望,在夜晚盡情釋放著光芒。

能肆意地表達喜怒哀樂,就不失為一種自由。燈光漫山遍野,江水激情奔流,渝州漢子迎風高唱,“鑼兒越打越發光,情妹越打越偷郎,腦殼砍了還有頸,心肝掏了還有腸,五馬分屍不丟郎”,膽氣豪邁、語辭火爆,愛就這麼直白。

自古及今,重慶人都以豪爽耿直名聞巴蜀,形成一種地域特色極其鮮明的群體。時迄於今,耿直不耿直,是品評重慶人的第一條準則,也成為重慶人評價他人的心理基線。疫情出現後,重慶及時組織各類捐贈活動,捐款捐物出人出力,支持疫區抗擊疫情。

抗疫也激情,重慶川江號子出巴峽

自然造化的巴渝山水因“濱江山險”與“土地平敞”的差異,熔鑄了“殊俗”與“情性”。不是我離不開火鍋,而是我離不開不了朋友。當了解到湖北多地“封城”後,重慶第一時間送去了很多自嗨鍋自熱食品、火鍋底料等愛心物資。多的話沒得,嘞鬥是火鍋。

杜甫經過渝州,留下了“山帶烏蠻闊,江連白帝深”的詩句,描繪出了重慶與巴渝山水之間既雄闊又邈深的自然景觀。歷代巴渝住民都在山重水複、山險水激的生態環境裡求生存、謀發展。

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山山水水以其艱難險阻,磨鍊和砥礪出了人們如山般的剛勁博大氣質、如水般的柔韌勇毅精神。由於大部分房屋都是建造在半山腰上的,這裡有穿樓而出、過山車般的輕軌,還有出了13樓居然是大馬路的建築,這裡是讓導航崩潰的地形,天生自帶的魔幻與3D!

長江及其支流的龐大水系,劃分出各種不同勢力格局,袍哥與山寨的糾紛,棒棒與強盜的頂撞,巴渝地區一向爭強好鬥,這裡的“雄起”曾響徹足球場。只是重慶足球與中國足球一樣,近年來只剩下了目標,不過這裡可能還多個血性。重慶球迷區還有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美人渝”戰隊,一群高顏值的美女球迷,所以很多人喜歡看重慶賽區的足球比賽。

很多地方都有著戰爭帶來的痛苦經歷,但像重慶每次都痛苦這麼長時間的地方不多。南宋抵抗蒙(元)的釣魚城之戰,一直打了36年之久,創造了戰爭史上一大奇蹟。再後來禁閉十多年的渣滓洞白公館,都是對人性、人格的極端考驗,大義滋潤大氣,大氣反哺大義,這些都沒消磨重慶人的堅貞剛烈。抗戰期間,日軍飛機對重慶大轟炸,長達5年半之久,共計空襲218次,出動飛機9513架次,遇難者達11889人。在這樣慘重的傷亡和損失之下,重慶還為抗日前線輸送了96萬名戰士,受傷913401人。

重慶以火鍋著名,而整個城市也似乎像是一鍋麻辣燙火鍋,裡面什麼料都有,而且它還在不斷沸騰著。四個直轄市中,重慶病例最多,其中有個原因就是其雙向流動最為活躍。比如,外地人去北京上海多,偶爾也有去趟天津的,這三地出去的相對要少,而重慶具有深厚的移民文化,這裡的人出去的多,進來的也多,大開大合的開放包容,此時就是導致感染病例多了起來。

抗疫也激情,重慶川江號子出巴峽

直轄市雖二十餘年,但三千年江州府,八百年重慶城,有人說:不到重慶,不識中國。從重慶啟航順長江而下,就是許多山水詩人反覆描寫過的三峽,那裡如今埋藏著千百年來道法自然的詩心。

談起這個歷史,我們只能用詩來表達。詩仙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乾元二年(759年),李白因捲入皇權爭奪而被流放夜郎,路過白帝城寫下此詩。明人楊慎曾贊曰:“此乃唐人七言絕句之冠冕,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李商隱從巴州赴梓州任職途中曾在此借宿,此時正值雨季,李商隱晚上守著一盞昏黃的油燈,聽著雨打芭蕉的聲響,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妻子,她現在或許也坐在昏暗的油燈下,思念著遠方的自己。在重慶,人們彷彿一下子瞭解了相濡以沫的真諦。

我們的民族數千年來都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然而因受海洋文明裹挾,快速的經濟增長和野蠻的飲食方式,讓很多人處於茫然和躁動之中。

在重慶,我們重新體會到了耿直和火爆,更看到了詩意和寧靜,這抹不去的江河記憶,屬於重慶,屬於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