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富珉——樂觀:每個人都可以培養的心態

樂觀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話題之一, 今年的春節非常特別,病毒來勢洶洶。由於各種管控措施,封城封路,為避免接觸傳染,很多人滯留家中,大部分的時候用來刷朋友圈,獲取疫情相關的信息。


我們發現,面對鋪天蓋地的信息,人們一般會出現兩種不同的表現

樊富珉——樂觀:每個人都可以培養的心態


一類人千方百計獲取關於疫情以及影響極端糟糕的信息,並隨時向周圍的人散播“駭人聽聞”的消息。諸如病例猛增多少,新增病例離家的距離有多近,目前物資多麼缺乏,物價暴漲多少,並預測交通會封閉很久,擔心到時候可能會有更糟糕的事情發生(如丟掉工作)。他們憂心忡忡、焦慮、暴躁甚至抑鬱,他們會因買不到口罩而心情煩躁,參與搶購。

樊富珉——樂觀:每個人都可以培養的心態


當然,也有另外一類人,他們也關注疫情的信息,但是他們會同時注意到一些積極的信息,甚至會去安撫那些覺得很糟糕的人。他們認為即使病毒流行率高但致死率低,封閉交通可能更加有利於快速控制疫情,他們認為這個長假或許還可以好好輕鬆一下,整體來說他們更加平和、鎮定,他們更傾向安排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來利用獨處的時間,想辦法解決一些現實的問題(如食物、口罩等物資)。


很顯然,在這兩類人中,前者不如後者樂觀。樂觀對人的認知、情緒和行為產生的影響很大,尤其是遭遇突發的危機事件,更加凸顯樂觀的重要性。


01


樊富珉——樂觀:每個人都可以培養的心態


心理學家們也給出了一些不同角度的解釋。比如說,塞利格曼(1991)說“樂觀是一種解釋風格。” Luthans(2008)提到“樂觀指無論現在還是未來,對於成功都有積極的歸因。樂觀者把不好的事歸結到暫時的原因,而把好事歸結到持久的原因,比如自己的能力等。”蘇珊娜·西格斯托姆教授說“非常樂觀的人

相信更多的好事會發生在他們身上,而不是壞事,事情會朝著他們想要的方向發展,未來是積極的,不確定性恰是給最好的事的發生提供了機會,而不是最壞的事。”


為什麼樂觀如此重要呢?尤其在疫情嚴重的當下,它的意義又在哪呢?

樊富珉——樂觀:每個人都可以培養的心態

樂觀能增強免疫力。Matthews等人(2004)研究發現,樂觀讓我們身體更健康。樂觀增強了身體的免疫力,人的免疫系統中有一種T細胞,它可以辨識入侵的病毒,然後快速繁殖自己,將這些病毒消滅掉。另一種NK細胞,可以撲殺遇見的任何入侵異物。科學研究發現,人在無助的時候,T細胞不再快速繁殖,NK細胞也失去了殺死入侵病毒的能力,免疫系統就變弱了。樂觀能防止無助的發生,進而使免疫系統強健有力。


樊富珉——樂觀:每個人都可以培養的心態


樊富珉——樂觀:每個人都可以培養的心態


02


既然樂觀這麼重要,那到底什麼因素影響了樂觀呢?


除了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文化因素以外,塞利格曼(2000)在研究中發現悲觀的人和樂觀的人有著截然不同的解釋風格。解釋風格指的是一個人對事件的原因是怎麼看的、怎麼解釋的,它是一種在童年期或青少年期養成的習慣性思維方式


樊富珉——樂觀:每個人都可以培養的心態


樊老師提到最近在清華大學心理系和北京幸福公益基金會聯合組織的心理援助的諮詢中,經常會聽到很多人對於疫情的悲觀解釋,心理輔導老師都會告訴他們:“疫情的發生,不是你的錯”。


疫情的發生,不是大家的錯


丘吉爾說過,“悲觀者從每個機會中看到困難,樂觀的人在每個困難中都能看到機會。” 就像大家瞭解的不同人對半杯水的解釋不同一樣,有些人認為我還有半杯水呢,有些人就會認為我只剩半杯水了。

樊富珉——樂觀:每個人都可以培養的心態


到底是解釋風格的什麼讓人產生了這些差異呢?


解釋風格有三個維度: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


永久性和暫時性:如果一個人相信發生在他身上的壞事是永久的,那他就是悲觀型的。比如“我永遠都這麼倒黴”;相反,如果相信厄運是暫時的,只是“有時候”、“最近”發生的,那他就是樂觀型。他會說“我只是這次有點倒黴” 。


普遍性和特定性:悲觀者對不好的事會有普遍的解釋,比如“所有老師都不公平”。樂觀者則對不好的事情做特定的解釋,比如“某某老師很不公平”


人格化維度:是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對自己的感覺。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時,悲觀者怪罪自己,而樂觀者會怪罪旁人或環境。


樊老師給大家推薦了一個關於樂觀的小測試,大家可以測試一下看看自己有多樂觀?分數越高,越樂觀。


樊富珉——樂觀:每個人都可以培養的心態


悲觀的核心是無助感,源自於“習得性無助”。塞利格曼在早期嘗試研究解釋抑鬱的發病機制時,發現了“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是一種放棄的反應,源自“無論你怎麼努力都於事無補”的想法的行為。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我們從以往的失敗經驗中“學會了”無助感,讓我們以為“自己無論做什麼都沒有用了”,於是變得被動,變得絕望,變得悲觀。

樊富珉——樂觀:每個人都可以培養的心態


大家現在可以想想,之前有沒有類似的經歷,一次成績不好是不是就認為自己不行了,一次表白不成功,是不是就感覺不會有人再愛自己了。


但好消息是,塞利格曼發現,悲觀可以習得,樂觀也可以習得。樊老師給大家推薦了一個可以習得樂觀心態的技巧—樂活人生ABCDE。

樊富珉——樂觀:每個人都可以培養的心態


A:記下不好的事:記錄可以是任何你感覺不好的事;

B想法:把你所有的想法填進去;

C後果:由此引發什麼後果;

D反駁:針對原有的想法進行反駁辯論轉移注意力;

E激發:從另一個層面或角度激發內在的勇氣和激情。


比如說,面對這次疫情,悲觀者和樂觀者的兩種認知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後果:


樊富珉——樂觀:每個人都可以培養的心態

悲觀的人看到的是自己失去了什麼,樂觀的人看到的是我擁有什麼。


面對疫情,即使萬一感染上了病毒,我也可以既得之,則安之。既得之,應對之。


03


那如何讓自己成為那個樂觀的人呢?


樊老師給大家分享了四種方法:


方法一,對生活中出現的挫折進行合理歸因。比如說被批評了,要意識到這只是自己具體某件事做的不好,不代表整個人的失敗。遇到態度不好的服務員,要意識到可能只是他累了,而不是專門給你臉色看。


方法二,多關注美好積極的一面。每天結束的時候,回想自己的一整天,做了哪些事情值得感恩?就是趙老師前幾天分享裡提到的一樣,每天記錄三件好事,和寫感恩信等。


方法三,試著寫出自己的優點,自己做過的哪些事情受到了稱讚,可以挖掘自己擅長的方面,而不是隻盯著缺點。


方法四,靠近樂觀積極的人,讓自己儘可能受到好的影響,而不是跟人扎堆抱怨。


積極心理學不只是理論,還有很多練習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幸福感,培養樂觀的心態。最後,樊老師給大家推薦了一個小練習來實踐樂觀。


樂觀寫作:

樊富珉——樂觀:每個人都可以培養的心態


樂觀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應對疫情。樊老師也希望大家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嘗試改變解釋風格,使自己變得更加樂觀,我們一起對未來充滿希望,一起相信未來美好的事情會發生。


一起努力,一起成為樂觀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