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建議加大跨行業信息庫打通力度


抗擊疫情:建議加大跨行業信息庫打通力度


這些天,新冠病毒在中國蔓延肆虐,武漢疫情相當嚴重,許多城市告急,不能不讓國人揪心。

本來以為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面對疫情時科技、互聯網、信息技術等可以發揮出重要作用,但是感覺目前這種作用發揮得還很不夠。

本來以為相關指揮協調部門、研究部門會充分利用各種新技術,打通整合各行業的數據,迅速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持,但是感覺目前這種支持還不明顯。

因此,在這裡我想談一些粗淺的想法,希望更高水平的專家、研究部門、指揮部門可以做出更加智慧更高水平的研判。


一、提高跨行業信息庫打通力度

據觀察,實名制已經相當普及的交通、通信、銀行、網絡信息、賓館、公安戶籍信息、醫院相關信息等各行業信息庫已經被有所利用。

然而,許多行業的信息之間的打通還不夠,進而在排查可疑人員、相關人員活動軌跡跟蹤、網絡謠言判斷、疫情走勢預測等方面的作用發揮還有待擴大。

有網民提出,過去許多報道在對一些敏感人員的排查、跟蹤、謠言判斷及預測等方面發揮出了“神奇”的作用。甚至對斯諾登之類的人物的跟蹤達到了難以想象的厲害程度。

然而,面對突如其來的的此交疫情,許多地方卻感覺對信息掌握及跟蹤等方面有些跟不上節奏,一些地方或多或少產生了貽誤疫情防控戰機的情況。

這裡,我建議,相關部門需要立即加大跨行業、跨地區信息庫的打通與整合力度,發揮出信息化等新技術對疫情防控更大的支持作用。

如果只是調用一個行業、一個地區的信息庫,或者少數幾個行業及地區的信息庫,那麼信息的全面性及判斷的準確度則很難完全保證。

建議盡最大的可能將所有涉及的各省市自治區的火車、飛機、長途客運、輪船的購票、檢票信息,與三大電信運營商的通信及GPS信息、銀行信用卡及網絡支付信息、賓館與飯店的食宿信息、公安戶籍信息、醫院掛號就診信息等各行業,加上其他可能的組織內部的信息庫打通,加以綜合利用。

由於相關的數據量可能非常之大,建議相關指揮部門指定大型的國營及民營的大數據及雲計算平臺,對相關的數據打通與整合進行有力支持,全力配合國家完成與疫情防控相關的以下幾方面工作:


二、排查可疑病毒攜帶人員

目前的排查已經在進行,相關排查人員也相當辛苦,然而可能排查中人工的比例更大。如果排查中信息化手段利用更多些,那麼可以減輕許多人的工作量,並儘量減少遺漏的情況。

例如,對於乘過某次列車某節車廂的人,鐵路售票及檢票記錄上都有實名記錄,結合公安及通信公司的數據,應該可以直接找到那節車廂中的絕大多數乘客。

又比如,對於最近讓許多人指責的隱瞞有過疫區經歷的人,火車、飛機、通信運營商及公安等的多個行業信息打通後聯合比對,查實或預先發現的可能性會大大提高。

甚至,對於開私家車的病毒攜帶者,若能充分利用各省市高速公路的車牌拍照及ETC系統,也會更容易進行排查。


三、疑似人員活動軌跡跟蹤

目前的技術對於疑似人員的活動軌跡跟蹤有許多辦法,只是需要多個行業的信息打通,當然可能也要花較大的精力,但是信息化手段可能大大提高效率。

現在的相關跟蹤似乎主要是衛生健康部門跟蹤為主,可能請公安及社區村鎮的工作同志進行配合,但是對於交通及通信行業的信息打通及聯防聯控,感覺做得還不夠。要知道,現在的疑似人中,已經類似於破案了,信息打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另外說一下,雖然一些人對前些天香港給去港的大陸疑似病毒攜帶者加電子手環感覺不舒服,認為不夠人性,但要承認,這種電子的跟蹤手段相對效率更高,特別是對於一些病毒攜帶可能性較大的人群。


四、進行網絡謠言綜合判斷

近期,一些關於疫情相關的信息,原來被當成謠言闢過謠、並對發佈相關信息的人員進行過訓誡或其他處理,現在發現其中一些信息非但不是謠言,而且如果早日重視,可能會對減小疫情擴散發揮相當重要的作用。

那麼,如何對網絡謠言進行科學合理的綜合判斷?只是僅僅詢問謠言涉事單位?你相信當事人或單位都會說真話嗎?

據我所知,不少平臺及研究人員研究了多年的謠言判斷機制。但我相信,多路信息的綜合判斷是非常有效的。如果簡單地對一些可能事關重大的信息做出謠言的判斷,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技術該發揮更大的謠言判斷輔助功能了。


五、全面進行疫情走勢預測

我相信,有相關研究部門在進行疫情趨勢的預測,不過目前存在兩種研究情況:

一種是科普式仿真演示,主要是告訴大家在幾種常規的機制下,不同參數設置下疫情蔓延的直觀性蔓延過程。但是,這只是仿真,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如果沒有懂行的醫務人員參與,沒有多行業信息的支撐,複雜的情況還是無法相對準確地預測。

另一種是傳播學行業的淺層次模型預測,這中間也有問題,一方面由於研究人員對於流行病行業不熟悉,及相關的數學及統計學建模方法不熟悉,有可能所建的預測模型較初級;另一方面,沒有各行業打通的全面而準確的數據提供,其前期建立在已有數據基礎上的走勢則可能失真,那麼後期預測則很難準確。

試想,疫情防控指揮部門多麼需要疫情走勢的預測,為決策做支持,但是這一點我們相關部門的研究做得還很不夠。


六、通過手機短信發送通知

如果有交通、飯店、賓館、公安、支付等領域信息庫的打通,如果能較好較高效地完成上述的排查工作的話,那麼國家可以要求三大電信運營商及相關的短信平臺,向所有疑似人員發出短信提醒通知,而不是隻等著他們自己來申報。

反正感覺,三大電信運營商短信平臺的作用發揮不突出,一些重要的國家或各省市自治區的疫情相關通知,都很少看到通過短信發過來。

短信不僅可以對一些信息進行群發,還可以對一些用戶進行一對一的自動化的發送。而且從有效性上講,一些重要的信息,不僅應該通過短信發佈通知或提醒,而且還可以多次發佈,以提到真正的提醒作用。

我相信,三大運營商此時一定會配合國家完成此事,因為這是義不容辭的企業社會責任,但是需要相關指揮部門意識到併發出相關指令。


好了,先談到這裡。

由於時間有限,一些想法還不全面,還很粗淺。

但真的希望,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我們的疫情防控能夠充分利用信息化與大數據等高科技,讓疫情防控效率更高些。


(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請在文章後面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