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現在考研需要準備些什麼?

啊湫62


考研是一段較為漫長的歷程,一般而言,需要準備將近一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很多同學往往從大三第二學期開始準備,而有些同學從大一或者大二就開始做準備,這主要取決於我們報考院校的難度情況。舉個例子,有些同學要報考一所985院校,難度較大,所以他們必須早早就開始準備複習,即使這樣,依然還有很多人慘遭淘汰。而對於有些人來說,可能只想報考一所普通高校,只要好好複習一下英語科目,基本上就會被錄取,這樣的一部分同學,即使大四才開始複習也不會遲。

既然說到考研,相信有很多同學都想了解一下,考研都需要準備什麼以及應該如何做準備等問題,接下來,筆者就來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確定目標院校

我們要考研的學校,就像是我們前行中的燈塔,目標的高低以及我們對考上研究生的渴望決定著我們平時複習的用功程度。我們在考研之前,首先要確定一所目標院校,按照往年的情況,筆者建議大家將目標定得稍微高一些,對自己要求嚴格一些,除了高校,還可以考慮各類研究院。

大家都知道,雖然政治和英語科目是國家統一命題,但是最為關鍵也最容易拉開分數的專業課,卻都是由你所報考的學校來命題,所以確定的目標院校將決定我們今後的複習計劃。

制定一個合理可行的複習計劃

複習計劃能夠規範我們的複習節奏,是我們能夠考研成功的關鍵所在,一個合理又可行的複習備考計劃,對於每一個考研的同學來說都尤為重要。在整個計劃中又可以分多個小計劃,比如在複習備考階段,我們需要一個整體的複習計劃和多個階段複習的小計劃組成。

在整個複習計劃中,大家要緊緊圍繞複習時間制定一個正確的複習策略。要知道,在考研初試中,各大高校考研的專業課各有不同,但是英語和政治科目是很多同學必須要考的科目,尤其是英語科目,每年都會難倒很大一部分人,而且英語複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像政治科目那樣能夠在短時間內提高。除此之外,專業課是大家最容易拉開差距的科目,而且複習內容最為繁多,也要引起大家的重視。總而言之,前期複習的時候,大家可以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英語和專業課的複習上面。

堅持心比什麼都重要

考研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同學往往在複習備考的過程中選擇退出,並不是他們掌握的知識不多,而是他們無法堅持幾個月甚至一年多的時間重複做同一件事情。有一句話說得好,考研就是看誰能夠堅持到最後。有些同學雖然想著要考研,但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複習斷斷續續,這樣的同學怎麼能夠成功呢?因此,在筆者看來,堅持心也是考研複習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最後,預祝各位考研的同學們都能夠成功,考上自己心儀的好大學。我是狂奔的考研人,如果大家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我哦!


狂奔的考研人


一、考研前的準備

1、瞭解考研院校的相關信息:報考專業的招錄比、錄取人數、考試科目、培養方向、參考書目、歷年真題。

2、除了考研院校之外,需要了解你所報考的專業的信息,蒐集相關的複習資料,可以通過qq群、考研論壇、微信公眾號、知乎、貼吧等渠道瞭解。也可以看我們之前的文章,瞭解更多考研以及考研英語的問題。

3、公共課準備,儘量在考研之前把英語四級、六級過了,雖然四六級是否通過不影響考研,但是英語是個慢工出細活的科目,需要長期積累。通過對四六級的複習,英語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制定複習計劃

1、蒐集資料階段

①1月蒐集考研信息,聽一些有關考研如何準備方面的講座。更多的瞭解考研相關的基礎知識。

②2-3月確定考研目標,聽考研形勢的講座。選擇專業,全面瞭解所報專業的信息。準備開始針對性的複習。

2、第一輪複習(基礎學習階段)

①4-5月第一輪複習,可以報一個春季基礎班,特別是數學班和英語班。不要急於做模擬試題,著重於基礎的複習。

②6月全面關注考研公共課的考試大綱,購買最新的輔導用書,準備暑期複習。

3、第二輪複習(基礎鞏固階段)①7-8月制定一個全面複習計劃,開始第二輪複習。有選擇地做一些必要的題目。

②9月關注各招生單位的招生簡章和專業計劃,購買專業課輔導用書,聯繫導師,獲取專業課考試信息。

③10月確定十一黃金週複習計劃,對前兩個階段的複習進行總結。同時,開始專業課的複習,可報一個長期班系統複習。 這時候也是網上報名的時間。

④11月10-14日現場確認報名,研究生考試報名工作開始,報名、填報專願。

4、初試臨考階段1月上旬調整心態、準備考試。熟悉考試環境。

擴展資料:

研究生種類

1、全日制

全日制碩士的招生考試主要是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簡稱"統考"),英語、思想政治理論、高等數學等公共科目由全國統一命題,專業課主要由各招生單位自行命題(部分專業通過全國聯考的方式進行命題)。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主要分為初試和複試,初試通過以後才有資格參加複試, 被錄取後,獲得研究生學籍。畢業時,若課程學習和論文答辯均符合學位條例的規定,可獲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和碩士學位證書。

2、非全日制

2017年之前主要是指在職研究生,大多隻授予學位而未納入國家公認學歷範圍。在職教育的學習方式比較靈活,為在職攻讀,招收在職人員且部分專業要求工作經驗、以業餘時間學習為主。其考試方式考通常在每年的10月份進行,名為“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簡稱“聯考”。

2017年取消“在職研究生”稱號,研究生入學考試統一納入統考,在學習方式上劃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者執行相同的考試,劃定相同的分數線,具有同等的培養標準,畢業時同時具有學歷與學位證書。


維維看電影


如果可以的話,大三期間可以做些鍛鍊,保證身體,不然後期會熬不下來

大三下學期,大概四五月,可以將時間表密度增大了,數學也要看複習全書,有系統地開始複習了,進入暑假就要全身心投入考研,啥也別幹了。



高逸菲123


大三開始準備考研完全可以的,在保證期中期末不掛科的情況下。考研人數是逐年增加,早做準備是完全有必要的,競爭的不光是應屆生,還有二戰三戰的,儘早想好自己要考的幾個學校,然後找該校的學長學姐問一下情況,看看自己適合考哪個學校。報考專業需要的專業課書,英語的學習要早著手,畢竟英語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不斷提高,可以自己跟網課,各大機構的網課都可以看一下,找到自己喜歡的老師。堅持下去一定會有好成績。考研是一場馬拉松,基礎不一樣準備的過程也就不同。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收穫。加油⛽![呲牙]



言師採藥c


是否準備跨專業,考本專業就是準備政治英語和專業課,對於本專業的學生,英語可能需要多時間準備。

決定考專碩還是學碩,方向不同,專碩傾向於就業學碩傾向於科研。

跨專業的話,就需要考慮興趣愛好和個人實力。需要花時間在英語和專業課上,選擇旁聽效果好一些。

自己的能力水平參考一區還是二區的院校,院校的參考書目

定位明確,是985院校,還是211院校,還是普通大學,是區內還是區外

瞭解往年的分數線,千萬別偏科,單科過,看總分

找準目標,集中精力備考,目標是確保考上


程毓兒


2020年全國研究生考試初試已經落下帷幕,全國各省份考研成績公佈時間已陸續公佈,受到全國疫情的影響,部分學校已經推遲了考研成績現場複核的工作。具體成績公佈時間以及成績複核時間還需等待各校招生網的通知。

在非常時期,大家都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基本上是足不出戶,那麼,疫情期間如何在家準備考研複試?接下來中公教育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在家高效備考研究生複試。

考研複試時間,一般都會在成績公佈一週後進行,等到分數線公佈再複習就來不及了,因此,各位同學們要利用這段時間在家裡好好備考,熟悉鞏固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踏踏實實複習,充實自己。有的同學認為,不知道自己進沒進複試線,不著急複習,中公教育提醒各位考生,千萬不要還沒到達終點就選擇放棄了,成績公佈之前,人人都有可能過複試線,因此儘早利用在家時間準備才是硬道理。

疫情期間如何在家準備考研複試?

1. 練習英語口語和聽力

英語口語和聽力不是短期內可以突擊的,建議大家現在詞彙量還可以的情況下堅持每天聽聽練練,英語六級聽力、TED演講、以及一些其他針對考研複試的聽力口語課程都可以拿來先聽。

可以通過給自己錄音的方式,注意去糾正自己的語音錯誤和口音問題。如果聽不出自己的發音問題,要糾正就很難了。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嘗試著把你說的英語錄下來,然後和英語原版發音相比較,你就知道差距所在了。這個方法應對口語考試還是非常有效的。

2. 專業課複試提早準備

複試的專業課知識主要包括專業基礎知識、與專業相關的知識和專業熱點問題等。在專業內容上,建議準備一下專業課初試考察的範圍、往年專業試卷、命題教師的重要著述和研究方向、本年度的相關時事內容以及專業熱點等。

複試面試導師問的問題非常廣泛,問參考書問題只是一部分,對於跨專業考生,也許導師會對你原來的專業感興趣。還有一些導師想考察學生對於本專業前沿的瞭解、對於本專業的認可度等等問題,同學們儘可能的多方面瞭解與專業有關的各方面的知識。

雖然初試和複試考查內容不同,但作為同一專業,你須能整體的把握住所學專業的所有知識,所以考查的內容總是會有密切聯繫的,所以在複習的時候不僅僅是參考書更應該做到考慮全局。

3. 選擇目標導師

選擇目標導師,可以去目標院校的院系官網或者經過學長學姐瞭解,看看他們的資料,根據老師的研究方向,先自己選幾個目標導師,並研讀他們的論文,對導師的信息有了基本的瞭解,在面試的時候也可以表達出自己對某一研究方向的想法。考本校的同學,如果和目標導師認識的話,也可以提前聯繫導師,說一下自己的考試情況,讓這個導師也知道你想報他。

4. 做一份個人簡歷

複試的時候,最好帶一份自己的簡歷過去備用,這個簡歷還可以在成績出來後聯繫導師時附在郵件裡。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和專業能力的要求,列出能體現自己優勢和專業素質的內容即可。

原文鏈接/http://guilin.offcn.com/html/2020/02/82687.html


桂林教育諮詢培訓


考研分為初試和複試兩個過程。初試就是每年1月份全國統考的那個考試,初試考試科目包括政治、外語、專業課一、數學、專業課二。其中公共課(政治、外語、數學)由全國統一命題,專業課由各學校自主命題。當然,也有些專業課聯考也是統一命題。有些專業不考數學,考兩門專業課,這兩門專業課也是學校命題。

初試主要考察理論實力;而複試是在通過了學校的入檔分數線後參加的各自學校的考試,複試內容包括專業面試、專業筆試、外語口語、聽力等內容,考試內容由各學校自主命題,面試成績、外語綜合和專業課成績加起來就是複試成績。

複試就不僅考察專業能力同時也考察臨場發揮的能力,也就是看綜合能力。當然都知道,初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初試成績能否達到該校的複試分數線決定了能不能進入複試。

但是也不可忽視複試哦,因為任何一門複試科目不及格都不能被錄取,而且複試成績在最後的總成績中還佔一定的比例,而最後的總成績決定了是否被錄取以及能否取得獎學金或者公費。所以,考研究生不僅得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還得有良好的個人綜合能力。


股市早知道趨勢為王


大三其實不需要太緊張,上學期可以先了解一下考研的規則和想考的學校,聽聽報考老師的課,比如張雪峰的課,網上都有

瞭解報考情況以後,針對你報考學校的考試科目開始複習,時間安排不需要特別滿,主要關注數學英語,專業課如果沒上完的話認真上課,數學可以跟著教材走,英語就是背背單詞做做閱讀就行。

如果可以的話,大三期間可以做些鍛鍊,保證身體,不然後期會熬不下來

大三下學期,大概四五月,可以將時間表密度增大了,數學也要看複習全書,有系統地開始複習了,進入暑假就要全身心投入考研,啥也別幹了。

暑假很重要,大三上學期可以不用壓力太大,目標可以稍微高一點,十月份報名的時候都可以改呢


生活百事說


大三其實不需要太緊張,上學期可以先了解一下考研的規則和想考的學校,聽聽報考老師的課,比如張雪峰的課,網上都有

瞭解報考情況以後,針對你報考學校的考試科目開始複習,時間安排不需要特別滿,主要關注數學英語,專業課如果沒上完的話認真上課,數學可以跟著教材走,英語就是背背單詞做做閱讀就行。

如果可以的話,大三期間可以做些鍛鍊,保證身體,不然後期會熬不下來

大三下學期,大概四五月,可以將時間表密度增大了,數學也要看複習全書,有系統地開始複習了,進入暑假就要全身心投入考研,啥也別幹了。

暑假很重要,大三上學期可以不用壓力太大,目標可以稍微高一點,十月份報名的時候都可以改呢。




小川的大學生活


非常榮幸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是今天剛上岸的研究生,按照往年的趨勢,考研越來越難,所以考研準備需要越來越早,越來越充分才能擺脫做個炮灰的命運。 1.1.關於英語

有些考生認為,詞彙和語法是獨立的兩部分,其實二者的學習具有不可分割性,融會貫通的學習讓英語理解更加準確、翻譯更加流暢靈活。詞彙是句子的骨骼,語法是句子的筋絡,如果有一方面複習不到位,都不能將句子的真實涵義理解透徹。

從備考初期,老師就會反覆強調要做真題。真題對於考生來說研究價值的確不菲,尤其是近十年的考研閱讀真題。那麼真題為什麼這麼值得研究呢,首先真題具有知識點的全面性,考生若能將近十年所涵蓋的知識點全部弄清搞懂。那麼考研英語中的考點,有百分之八十左右,考生一定是都見過、都清楚的。

2.關於數學

大家在看教材的時候,容易犯得一個錯誤是看了後邊的忘了前邊所學的內容,所以在複習的時候要不斷的鞏固,加強對基礎知識點的理解。首先,要做自己所選教材後邊的一些配套的基礎性的練習題,勤動手,同時對於一些自己不會做得題目,多思考,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

從歷年的考研試卷分析,凡是大綱中提及的內容,都是可能的考點,甚至自己認為是一些不太重要的內容,也完全有可能在考研試題中出現。所以,對於大綱中提到的考點,要做到重點、全面、有針對性的複習。不僅要在主要的內容和方法上下功夫,更要注重尋找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

3.關於政治

政治分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與當代世界政治經濟與政治五個部分,試卷分為選擇題50%,大題50%,其中每個科目基本上固定對應一個大題。

考研政治一個時效性非常強的科目,學到最後,你也許發現除了馬原(很可能從領導人今年的講話中截取),毛概,史綱,思修,形勢與政策,世界政治經濟,幾乎全部都從今年的熱點問題、事件、領導人講話、方針政策中出發,並各學科中找到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考察。

4.關於專業課

由於考研專業課的內容一般都比較繁多,而且許多知識都是以記憶為基礎的,考生儘量採用理解記憶法,而不是像記政治那樣死記硬背。即把需要記憶的內容當作一篇故事,就像看故事一樣看他幾遍,記住大概的“情節”,每次重複看時就補上上次沒記住或已經忘記的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