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死亡!擁有67年曆史的遼足還能上演奇蹟麼?

在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歷史上,有過非常多的匆匆過客。投資方撤資,包括一些俱樂部退出,慢慢的大家也都習以為常了。然而這兩年退出的俱樂部越來越多,特別是今年冬天,最終退出的俱樂部可能會高達十幾家,這還是引發了比較大的震動。

在這些已經退出的俱樂部裡,延邊是最讓人覺得可惜的,那是一座為足球而生的邊陲小城!而這一次擁有67年曆史的遼足,很可能也會走到終點!據北青報等媒體報道,中國足協已經接到了部分遼足球員的申訴,由於遼足已經一年沒發錢了,他們完全不可能拿出銀行流水證明自己發錢的情況下,遼足想要留在中甲或許也只能等待奇蹟的發生!

從“改革先鋒”到“窮途末路”

瀕臨死亡!擁有67年曆史的遼足還能上演奇蹟麼?

自打職業聯賽以來,遼足一直很差錢;然而即便窮困如遼足,其實他們曾經也富有過。

很多朋友都知道,在職業聯賽開始前,遼足在國內賽場曾有過十連冠的輝煌,還在1990年拿下了亞冠的前身亞俱杯冠軍,是中國足壇當年當之無愧的霸主。談及遼足當年輝煌的原因,一方面在於他們的班底本身就比較雄厚,另一方面在於,當時國內其他球隊還都歸屬於各地體委管理的專業隊性質,而遼足是最早邁出改革道路的。當年遼足和東藥的強強結合,半職業化的“遼寧東藥足球俱樂部”,讓遼足球員當時的待遇要遠遠好於其他球隊,因此他們也可以吸引來黎兵、姜峰等優秀的非遼寧籍球員加盟。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半職業化的遼足對付各地的專業隊優勢非常明顯;然而從職業聯賽開啟的那一刻,當市場經濟全面介入職業聯賽,遼足的日子過的一直都很艱難。最早離開的是黎兵、姜峰這群非遼寧籍球員,馬林、孫衛這些大連籍球員在職業生涯末年也加盟了大連隊。但是當莊毅、宋黎輝、李東波這群遼寧隊自己培養的,正值壯年的球員出走,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從此拉開了遼足賣血求生的道路。

瀕臨死亡!擁有67年曆史的遼足還能上演奇蹟麼?

為何職業聯賽開啟前和職業聯賽開啟後,遼足的生存形成兩個截然不同的境遇?跟東北地區經濟不太景氣,導致足球所具有的商業效益很難體現出來有關。但考慮到同屬於東北地區的大連曾經是聯賽霸主,亞泰同樣拿過中超冠軍,也算是個穩定的平臺;再看看遼足在職業聯賽開始之後,日子過的一直很艱難的現狀,遼足的遭遇也不能完全跟東北的經濟環境掛鉤。而遼足在運營上更大的問題,其實出在體制方面。

在職業化以後,各職業俱樂部逐漸形成了由某集團實際控股,地方體育局或有關方面,在某些方面負責監管或給予支持的組建模式。然而遼足以及去年破產的延邊隊,他們的股份組成模式都很複雜,地方體育局依舊佔有一些股份,甚至會在某些事情上具有一票否決權,這種俱樂部的組建模式導致遼足還處於半職業化的狀態時,他們自始至終都不可能吸引來有實力的投資方。

瀕臨死亡!擁有67年曆史的遼足還能上演奇蹟麼?

趙本山當年只給遼足帶來了關注度

從最早的曹國俊,到張海,到趙本山,再到06年就已經接過遼足的宏運集團,遼足先後碰到過多個很差錢,甚至是“一毛不拔”的投資人,直接導致遼足常年處於負資產的狀態!當遼足現在已經成了欠稅大戶,一年不給球員發錢也不算是意外。

人才庫早已斷檔,遼足失去了生存之道

瀕臨死亡!擁有67年曆史的遼足還能上演奇蹟麼?

有非常多的歷史遺留問題+一直很差錢,還能活26年,足以說明過去遼足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由於遼瀋地區有著深厚的足球傳統,在專業化體制下,可供選擇的好苗子多了,淘汰率自然就高了。在激烈的競爭中進不了遼足一線隊,甚至是在三線隊、四線隊就被刷下來的球員裡,也有一些日後威震江湖的名字,比如說高峰、鄭智、王霄、杜震宇、張笑飛等等。而淘汰率高也同樣表明,遼足的好苗子多,成材率也高;因此很多從遼足走出來的球員,最後都在轉會市場上被賣出了高價。

當遼足養成了賣血求生的運營習慣,每到年底,看到遼足有核心球員離開的新聞,大家慢慢的也都習以為常了。在甲A時代,藉助專業隊打下的深厚基礎,賣兩個人,後備力量也會立刻頂上,賣人對於遼足的戰鬥力也不會造成特別大的影響。但是到了職業聯賽開始後,當很多青訓機構加入到了遼瀋地區好苗子的追逐中,遼足無法再借助體育局的力量對省內人才大包大攬的去培養,很早之前遼足的青訓就已經斷了,他們不再是人才的生產者,而是轉型成了人才的加工地。

瀕臨死亡!擁有67年曆史的遼足還能上演奇蹟麼?

在2003年,遼足花了200多萬,從大連鐵路買了一批當時國內U17比賽的冠軍球員。那批球員裡,包括了于漢超、楊旭、戴琳、丁捷等人;而那筆收購費用,差不多有一半是時任俱樂部總經理張曙光自己墊付的。之後張曙光又幫助球隊運作來了張鷺、張呈棟等年輕人,算是又給遼足延續了一批血脈。

然而到了宏運集團接手後,這些年遼足梯隊存在的意義基本上就是證明遼足還有梯隊,對於一線隊的幫助幾乎可以忽略。前些年從遼足梯隊培養出的球員,到了一線隊層面,獲得過穩定出場時間的滿打滿算只有胡延強和王皓、金泰延。

當遼足的人才培養出現了非常大的問題時,過去幾年遼足的引援策略開始對準了一些在其他地方有些失意的球員;比如說鄭濤、秦升、孫世林、丁海峰、石笑天。由於之前遼足淘寶的眼光還不錯,這些球員在遼足基本上也都能變廢為寶,形成豐厚的報酬。

然而隨著職業聯賽的門檻越來越高,當很多半成品都已經看不上遼足時,遼足的引援更多的對準了一些沒人要的球員,這就導致遼足的紙面實力越來越差,當有能力、有潛力的都賣掉以後,遼足隊裡的基本上相當於一批“破銅爛鐵”;再加上投資方從沒給力過,且看起來投資方的處境也越來越艱難直接導致了,原本一年還能給球員發幾次工資,一般年底把錢給結清的遼足,2019年沒給球員發一分錢!

突破不了官辦體育的枷鎖,遼足早就沒有了靈魂

瀕臨死亡!擁有67年曆史的遼足還能上演奇蹟麼?

從2011年開始,遼足幾乎每年都會喊出要換個活法。然而2011年排在聯賽第三,已經是遼足在中超時代的巔峰了,之後遼足的處境可以說是一年不如一年。很早之前,遼足就相當於是在重症監護室裡苟延殘喘的活著。

由於這兩年很多俱樂部都退出了職業聯賽,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金元風暴將職業聯賽投入門檻大幅提升所帶來的危害性,因此難免會有一些人把遼足的退出跟其他球隊的退出混為一談。但是與川足、廣東華南虎等退出的球隊至少曾經富有過,以及有些俱樂部在投資人出現變故之前,至少可以按時給球員發錢不同,遼足的案例是非常特殊的。一個在職業聯賽活了26個賽季,差不多有20年存在欠薪問題的俱樂部,他們是不應該長期在職業聯賽的舞臺上繼續生存的。

瀕臨死亡!擁有67年曆史的遼足還能上演奇蹟麼?

換作以往,由於遼足的球員多以子弟兵為主,他們會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俱樂部的困境,只要這個錢能在年底補上,大家也不會去鬧,也不會故意跟俱樂部對著幹。過往中國足協的主管領導們,比如南勇、韋迪、於洪臣,乃至更高級別的領導比如崔大林、杜兆才,他們要麼是遼寧人,要麼是在瀋陽體育學院上過學,他們的仕途基本上是從遼寧那邊起步的,他們的關係都在遼寧那邊;過往遼寧省體育局那邊找找關係,足協有時候對於遼足在准入這一塊,難免也會稍稍放鬆一點。但現在遼足的球員來自五湖四海,大家對於遼足這塊牌子沒什麼感情基礎;而現在中國足協的一幫主管領導,也是從上海過來的,遼寧體育局的關係根本就用不上了,“拖延戰術”也就不好使了。

而遼足的生存之道,一直以來也比較依賴於有關方面的扶持;然而這條路對遼足來說,也從來就沒有真正的靠譜過。這些年有關方面替遼足拉來的球衣贊助或冠名贊助,很多最後都打了空頭支票;而在張曙光擔任遼足老總期間,他不僅自己拿不到工資,一度還靠個人關係去借錢給球隊發工資,他前前後後一共打過幾百個報告給有關部門,甚至是拖關係直接打到了省政府的報告,也從未得到過任何回應。至於遼足跟有關方面約定的一些東西,即便有白紙黑字的蓋章,有關方面也同樣有過不按期執行的情況。。。

主場換了又換,還曾經去過北京,冠名、投資方(控股方)也是換了又換,但遼足的註冊名從來沒有變過,他一直都叫遼寧足球俱樂部,他們有著67年的悠久歷史,在中國足壇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是一塊悠久的品牌。然而很遺憾的是,除了遼足球迷,沒有人珍惜,也沒有人在乎,更沒人願意呵護遼足這塊品牌,他們這些年一直都是聯賽裡生存環境最差的,他們在折騰中早就成了一支沒有靈魂的球隊。

瀕臨死亡!擁有67年曆史的遼足還能上演奇蹟麼?

就目前的情況看,遼足接下來的命運很可能是解散,這是最差的結果,或許也是最好的結果!這一次遼足還能創造奇蹟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