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調查」晶圓廠“戰疫”:人員復工缺口下的多重隱患

集微網消息【編者按】突如其來的武漢疫情,讓中國芯片面臨巨大考驗。如何應對化解危機,成為當下業界最為關注和焦慮的問題。為此,集微網推出“中國芯疫情危機與應對”系列報道,深入調查採訪半導體產業鏈,瞭解企業在恢復生產中面臨哪些困難,以及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扶植政策,併為相關政府部門提供參考依據。


「芯調查」晶圓廠“戰疫”:人員復工缺口下的多重隱患


集微網報道(記者李延、劉燚)晶圓廠處於半導體供應鏈的上游,也是神秘色彩最強的企業。在疫情肆虐的當下,晶圓廠會面臨怎樣的困境和挑戰呢?

近期運作平穩,復工人員是問題

短期內,疫情對晶圓廠的影響很小。幾位在晶圓廠工作或熟悉晶圓廠運作狀況的人士都這樣對集微網記者表示。

這跟晶圓製造的特點是密切相關的。首先,晶圓廠是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不停歇運轉,過年期間也不會例外;第二,晶圓廠是一個高度密閉、安全的生產場所,在空氣淨化方面,晶圓廠算是做到了極致,由於採用了FFP2的過濾級別,能過濾最小直徑為300nm的塵埃顆粒,而搭載灰塵或液滴的冠狀病毒尺寸已達微米級別,是無法進入生產空間的。所以,晶圓廠的生產空間天生就有很強的抗病毒屬性;再者,晶圓廠用地規模很大,多處於城市邊緣,且自帶生活系統,所以感染病毒的風險相對較小。

近期,國內各大晶圓廠紛紛發出了公告,表示工作狀態良好。如中國大陸地區最大的晶圓廠中芯國際就表示,自疫情爆發後,公司已採取一系列措施來確保公司及其供應鏈的正常運轉。各地產線也已按計劃持續進行生產運營,確保工廠全年無間斷地進行生產,以滿足客戶代工需求。而處在疫情核心武漢地區的長江存儲,也宣佈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在正常有序進行中。

與晶圓廠內部工作的人士交流後,集微網記者也確認了晶圓廠的狀況確實如此。由於晶圓廠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生產集合體,為了保證生產的連續性,已經做了很多預案。在這次疫情爆發的初始階段,某些晶圓廠就提前從周邊地區徵召了很多操作人員作為預備,在春節期間保證了生產的平穩。

不過,人員問題依然是晶圓廠的最大隱患。絕大多數的晶圓廠,操作人員都是外地人,春節期間都要返鄉。“所以,現在的晶圓廠都是由留守人員增加班次來完成生產的。時間一長,現有工作人員的勞動壓力就會加大,難免會造成一些問題。”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實際上,昨天有一家晶圓廠就做出了調整。根據有關人士透露,該公司會增加班車的車次來控制班車上的人數。並且,部分產線(成熟產線)常日班改為輪班,做二休二,以控制廠區人數。雖然現在尚不得而知該調整的具體目的,但可以確認人員調配是其核心。

當然,最大的問題還存在於返工階段,大量人員到崗後,安全防護和管理的困難就加大了。工廠需要消耗更多的防護用品(這是很多企業都面臨的難題),還要確保在用餐、住宿等環節萬無一失。

“對於成熟的晶圓廠,這些問題也許還好一點,但對於新建的晶圓廠,由於操作人員大部分返鄉,這個問題就非常突出。”一位行業人士簡單給記者做了個計算,“在復工以後,我們打算把原來的4人寢室變成單人間,以確保隔離效果。這樣,人員就會分4個批次返回,而每批返回以後要隔離14天,4×14=56(天)。這樣一來,完全復工就需要兩個月的時間。”

“我們本打算今年3月開始量產,但是現在看來很難實現了。”這位人士苦笑著表示。

稍感安慰的是,晶圓廠是國家目前的戰略重點行業,所以對於復工申請,各地政府都會從優批覆,這方面的壓力會相對小些。

隔離之下,支撐維護壓力大

如果說困擾晶圓廠的是員工春節返工之後需要面臨隔離防護,加班恢復產能等問題的話,那麼對於為晶圓廠做支撐的企業來說,情況似乎更加複雜。

據一位來自設備公司的業內人士表示,按照國家的規定,公司將在2月10日開始復工,但是由於當前的肺炎疫情還相當嚴峻,使得當前的工作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因此,即便從10號起開始復工,工作形式也依然以在家辦公為主。

但是,該業內人士也表示,在家辦公對於部分員工是適用的,但是對於為晶圓廠提供技術支持和維修服務的工程師而言卻並非如此。因為諸多問題需要工程師實地才能解決,需要工程師前往晶圓廠提供服務,而在此種情況下,工程師的疫情防護工作就更多的依賴於晶圓廠自身所能做到的程度。

即便如此,以上問題也已經是設備企業在為國內晶圓廠提供服務時所面臨的最小問題了。對更多的企業而言,情況要更為複雜。

一位來自晶圓廠的業內人士向集微網記者透露,肺炎疫情爆發之後,公司已經就這一情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也發現了一些維護人員方面的問題。而根據集微網記者的觀察而言,這些問題也是目前國內外很多晶圓廠所需要面對的。

首先,由於晶圓廠在春節期間也安排了部分員工進行生產,以保持產能,這就使得技術支持和維修工程師需要駐廠提供服務。而隨著肺炎疫情的爆發,春節之後廠區員工的返崗和輪換更加困難,長時間的加班成為常態,工程師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其次,對於很多企業而言,很大一部分工程師需要頻繁來往於國內外,肺炎疫情爆發之後,封城、國際航班的中斷,以及國內外政府針對疫情的嚴加管控使得往返於國內外幾乎成為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那麼如何保障工程師與國內外的客戶進行順暢的技術交流,是當前企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客戶受肺炎疫情的影響無法前往美國等地區,而美國等地區的工程師也擔憂肺炎疫情而對前往中國“心生恐懼”。

據集微網記者瞭解,目前國內某工廠就面臨著以上兩點問題。此前,在春節肺炎以前爆發之前,為了保證工廠的正常運轉,該工廠不僅安排了員工進行加班,也調集了相關國內外的工程師對工廠進行技術支持和設備維護。

但是隨著春節期間肺炎疫情爆發和節後長期封鎖隔離,該工廠的工人和工程師已經連續加班數十天,而所能輪換的工人卻遲遲沒有復工的日期,能夠輪換的工程師也因為國際航班的中斷而難以到達。

更何況,即便這些工人和工程師能夠返工,根據相關的規定和防疫措施,員工也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隔離觀察之後才能夠上崗。業內人士向集微網記者表示,很多工廠在這方面一般採取員工輪換隔離的方式,但是想要真的實現產能的恢復和人員的到崗,也需要至少兩個月的時間。近期,晶圓廠在設備維護方面還需要過一段苦日子。

晶圓廠要平穩運轉,需要多方面要素都配置到位。在與多位業內人士交流過程中,集微網記者發現,晶圓廠的物資供應還是充裕的,各級政府也都開了綠色通道,晶圓廠自己也有不少備貨。目前,最大的困難還是人員問題。

在疫情不明朗之前,這或許將會讓整個行業的正常運轉進一步延緩!

(校對/範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