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早疫病打什麼藥?

綠色蔬菜363


西紅柿早疫病可危害植株各部位,以葉部受害最重。雖在生長期各階段都可發生,但多在生長的中後期,植株中下部的枝、葉受害最重。染病葉片初出現黑色小斑點,逐漸擴大成有輪紋狀的黑褐病斑。

多個病斑相連時可使葉片早枯。莖部染病多在分杈處產生深黑褐色不規則形的病斑,亦長出黑褐色黴層,病斑若繞莖一週,可使其上部枯死。果實染病出現近圓形或不定形的黑色斑點,病斑上亦長出黑色黴層,後期病部可開裂。

西紅柿早疫發病條件

田間潮溼、結露是早疫病發生重要條件。溫度在20~24℃對發病較有利。凡管理粗放,生長中後期肥料供應不足,引起植株各器官早衰,抗病力降低,病害程度會加重。

防治措施

1,生態防治生態防治的重點是降低番茄種植期棚內的溼度,越冬番茄在定值以後,一定要防止出現高溫、高溼的小氣候環境。保護栽培中,注意澆水後的放風,儘量避免結露現象的發生。

2,化學防治在發病初期可用以下農藥進行防治。15%霜脲氰可溼性粉劑500倍液+203水乳劑1000倍液。用藥間隔期5~7天,用藥次數2~3次。

3、選擇百菌清、代森錳鋅、銅製劑等傳統多位點殺菌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藥劑即可,如果有早疫病發生需要先清除發病組織,然後選用傳統多位點殺菌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戊唑醇進行防治(也可選用復配製劑如苯甲·嘧菌酯、戊唑·肟菌酯、氟菌·肟菌酯等),間隔4天左右連續使用2次以上,當病害控制住後轉為正常管理,用藥時候要保證噴霧均勻周到。

以上就是介紹西紅柿早疫病的症狀及防治方法,希望總結的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種植番茄。


末農


題主好,我是老嶽。西紅柿早疫病的防治除打藥外,還要選用抗病品種,實行種子消毒等管理措施。主要採取以下方法:


一、農業防治

1、實行輪作。可與非茄科植物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種植。

2、加強栽培管理。要進行種子消毒,定植無病壯苗;控制種植密度,同時注意適當整枝、疏葉,以利通風透光;及時摘除底葉、病葉、病果,帶出田外深埋或燒燬。

二、生態防治。

拉秧後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保護地要進行棚室消毒,可選用45%百菌清煙劑每667米2250克進行燻蒸消毒;早春定植時晝夜溫差大,利於此病的發生和蔓延,應重點調整好棚內溫、溼度,尤其是定植初期,悶棚時間不宜過長,防止棚內溼度過大、溫度過高,溫度白天應控制在20~25℃、夜間12~15℃,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80%以下,有條件的可採用滴灌或膜下暗灌的形式灌溉。


三、藥物防治。

噴藥時期非常重要,一般田間初現病株應立即噴藥甚至發病前就開始用藥預防。可選農藥有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0%福·異菌可溼性粉劑800倍液,70%代森錳鋅500倍液。此外,也可採用粉塵法防治,於發病初期噴撒5%百菌清粉塵劑每667米2每次1千克,隔9天1次,連續防治3~4次。

總結,通常情況下早疫病的防治,在發病後用藥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因此,早發現早防治,避免造成經濟損失。這些介紹希望能幫助到菜農朋友們,歡迎大家留言,分享您的經驗和意見。
農夫老嶽:2020.02.07.


農夫老嶽


西紅柿早疫病和晚疫病都屬氣傳真菌性病害,侵染菌屬和症狀有所不同,西紅柿“早疫病”為半知菌茄鏈格孢菌侵染引起,主要症狀病斑為明顯的同心輪紋,溼度大時病部表面有“黑黴”產生。而“晚疫病”由鞭毛菌亞門疫黴菌侵染引起,不規則病斑溼度大時表面會生“白黴”。

“早疫病”和“晚疫病”侵染危害西紅柿的時間和部位基本相同,在西紅柿整個生育期均可侵害莖、葉、花瓣及青果,在西紅柿苗期染病容易造成幼苗猝倒,在成株期染病,常引起西紅柿植株落葉、斷枝和落果,嚴重影響植株健康生長、正常發育,產量和品質下降。

所以在西紅柿栽培生產當中,為了更有針對性的預防和防治,先了解下西紅柿“晚疫病”的侵染菌屬及主要症狀表現,對精準分析和防治“早疫病”會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一,西紅柿早疫病病菌及發病規律:

西紅柿早疫病,是一種氣傳真菌性病害,這種菌屬半知菌茄鏈格孢真菌,它會隨種子或病殘組織在土壤或地面病殘組織上越冬,成為來年的初侵染源,在適宜的溫度、溼度條件下,借氣流、灌溉水及農事生產傳播,從植株傷口、衰老裂口組織、死亡組織入侵,為害植株莖、葉、枝及青果蒂部,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致使產量降低、品質變差,一般高溫高溼、多陰雨天氣發病嚴重。

二,西紅柿早疫病發病症狀:

西紅柿早疫病,也叫輪紋病,因其危害病斑形狀多呈輪紋形而得名,侵染植株部位涉及葉、莖及果實,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苗期染病:幼莖病部凹陷、折莖,造成幼苗猝倒。

葉片染病:葉片染病,病斑退綠呈暗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大後成圓形或近圓形,稍有凹陷,上面生有明顯的同心輪紋,周圍有黃色的暈圈。

莖、枝染病:莖、枝侵染後,病斑呈褐色的橢圓形,有些病斑凹陷,有些病斑未凹。

果實染病:果實染病多在果蒂部,病斑為褐色圓形,逐漸凹陷,也呈同心輪紋狀,葉、莖、枝、果蒂病斑,溼度大時病部表面生黑黴,高溼時,葉背病部和健康部交界處長黑黴,致使植株引起落葉、斷枝和落果。

三,西紅柿早疫病的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

①,選用抗病品種、實行輪作:

選用抗病品種,是最直接、最簡單也是最經濟的預防早疫病的防治方法,通過選用抗病品種,可提高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降低病菌侵染幾率,減少病害。

同時忌與茄科作物連作,最好和禾本科作物輪作,降低因連作土壤或病殘體病菌積累數量,減少早疫病發生,和因連作養分失衡植株生長不良,長勢弱抗病性低,帶來病菌容易侵染而引起發生早疫病,輪作種植不但可降低減少病蟲害,還可使西紅柿容易獲得豐產。

②,高壟栽培、合理密植:

採用高壟栽培,可避免因澆水而造成積水,使田內土壤溼度或棚內空氣相對溼度增高,同時注意控制澆水量和澆水次數,都可防止土壤溼度上升,降低早疫病發生。

在種植栽培時,應注意合理密度,不宜過密,以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散溼程度,降低田間溼度,可防止早疫病發生。

③,加強田間管理:

種植時施足腐熟底肥,化肥施用避免偏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補充中微鈣肥,促進植株健壯,增強抗病能力,在高溫條件下,嚴禁澆大水或大水漫灌,以防高溫高溼引發早疫病發生。

及時整枝、摘心、摘除植株下部老葉、病葉,以利於通風透光散溼,減少早疫病害侵染。



【化學防治】

①,種子處理:

西紅柿育苗時,先用50~55℃溫湯浸種殺毒,再用10%福爾馬林浸種30分鐘藥液消毒,然後撈出、漂洗,再催芽、播種。移栽時最好對根系用50%多菌靈800倍液蘸根殺菌,對大田也要進行土壤殺菌、殺蟲、除草處理,降低病蟲害。

育苗播種時,對土壤進行消毒,每平方米可用50%多菌靈8克拌毒土,均勻撒施於育苗床面上,或每平方狀用50%福爾馬林25毫升加水1~2千克噴灑床土後,再進行播種。

②,藥劑噴治:

苗期用藥預防,重在早、防,苗期用1份硫酸銅和1份生石灰分別放在100份水中,濾除餘渣,配成1:1:200的波爾多液預防西紅柿早疫病,效果很好。成株發病初,可用80%代森錳鋅8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1000倍液,或瑞毒錳鋅、殺毒礬、撲海因600~700倍液噴霧防治。

棚內可用45%百菌清煙劑每畝每次250克,用闇火點燃,閉棚燻蒸,1周1次,連燻2~3次,也可用5%百菌清粉塵劑每畝每次1千克,10天左右噴一次,連噴2~3次。對病葉及時摘除,病株及時拔除,遠離深埋,以防擴散侵染健康植株。

以上為西紅柿早疫病的防治辦法,供參考!(注:圖片來源網絡)


基層農人


西紅柿早疫病,是危害西紅柿的重要病害之一。它主要危害西紅柿的葉片,也可危害西紅柿的莖杆和果實。

西紅柿早疫病的發病原因:

一、病菌可在土壤和種子上越冬。

二、溫度偏高和溼度較大時易發病。

三、多雨多霧季節,病菌的分生孢子發展較快,易發病。

四、土壤肥力較差,管理粗放的地塊易發病。

五、重茬地,通風不良的地塊易發病。

西紅柿早疫病的防治方法:

一、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

二、西紅柿可與非茄科作物實行輪作。

三、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控制好溫度和溼度,加強通風透光管理。

四、發現病株及時處理。

五、藥物治療:可用50%農利靈可溼性粉劑、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800倍液十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噴施。


寒吐


番茄西紅柿聖女果早疫病防治用藥效果

番茄疫病有早疫病跟晚疫病,兩種病害都會威脅番茄的葉,莖,果實。早疫病危害葉、莖、花、果實。葉片染病,初為針尖大小的黑點,後發展成輪紋狀褐斑;晚疫病主要危害葉片跟果實,亦可為害莖跟葉柄。危害葉片,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病,出現不規則暗綠色水澤狀斑。

潮溼時,病斑產生稀疏白色黴狀物,果實硬實,不軟腐番茄西紅柿聖女果早疫病危害症狀主要侵染番茄幼苗和成株的葉、莖、花、果。此病大多在結果初期開始發生,結果盛期發病較重。老葉- -般先發病。苗期染病莖部變黑褐色。成株葉片染病,發病初呈針尖大小的黑點,後發展為不斷擴展的黑褐色輪紋斑,邊緣多具淺綠色或黃色暈環,中部出現同心輪紋,且輪紋表面生毛刺狀物,潮溼條件下,病部長出黑色黴物,有的品種病斑周圍現黃綠色暈圈,多個病斑融合造成葉片變黃乾枯。莖和葉柄受害,莖部多發生在分枝處,產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規則形或橢圓形病斑,稍凹陷,表面生灰黑色黴狀物。青果染病,始於花萼附近,初為橢圓形或不定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有同心輪紋,後期病部表面密生黑色黴層,即茄鏈格孢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番茄西紅柿早疫病發病規律

發生與氣溫、相對溼度、降雨量、葉片生理年齡及品種耐病性有直接關係。一、品種因素。抗病性有相當差異。二、氣候因素。溼度是病害發生與流行的主導因素。溼度80%以上,溫度20 ~ 25°C最易發病。田間發病前5天均溫為21°C,相對溼度大於70%的時間超過2天,早疫病即可發生。陰雨天氣造成環境高溼易發病。三、栽培因素。連作,栽種密度過大,基肥不足,灌水多或低窪積水,結果過多,植株生長衰弱等,都有利於該病暴發流行。春季保護地栽培,番茄定植後,晝夜溫差大,葉面有水膜,利於病害發生。四、越冬與初侵染源。病原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殘體或種子表面越冬,附著在種子.上的病原可存活2年。五、傳播特點。播種帶菌種子,種子萌發時即可發病。在大棚內,病原主要是種子攜帶分生孢子成為初侵染,土壤中帶有分生孢子,或者從通風口處,風攜帶分生孢子進入大棚,完成初侵染,潛育期2~ 3天后出現病斑。病原通過氣流、雨水、昆蟲和農事操作進行多次侵染。病原從氣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

番茄疫病田間管理

1、滴灌澆水。西紅柿田,每行設一滴灌管,每株莖基部設一貓眼。在田間施足碳素有機肥跟生物菌。葉面噴灑植物誘導劑,植株抗旱、抗凍、抗熱,在結果期,通過灌管澆水一次施入微生物菌劑2千克。有利於扎深根,授粉坐果跟過是膨大,著色一致。

2、溫度管理。白天溫度控制在20-32攝氏度,20攝氏度以下不通風;前半夜17--18攝氏度,覆蓋草苫後20分鐘測試溫度,低於此溫度早放草苫,高於此溫度早放草苫;後半夜9-11攝氏度,過高通風降溫,高低保護溫度;晝夜溫差18--20攝氏度,利於積累營養,產量高,果實豐滿。

3、追肥管理。每畝衝施生物有機鉀肥25千克,微生物菌劑2千克。

4、保果防裂。高溫期(高於35攝氏度),或低溫期(低於15攝氏度)鈣素移動性很差,易出現大臍果.花果期可使用葉青150-300倍+葉滿600倍噴霧2-6次,也可同時灌根;病害高發期同時復配大蒜精油1500倍或其它化學藥。

5、控制方案:

發現病情後,用葉青90-150倍+大蒜精油1000-1500倍進行噴霧+灌根,連用2-3次,間隔2-3天;病情嚴重的可復配其它化學藥。


果凍生活在鄉村


番茄早疫病。主要侵染番茄幼苗和成株的葉、莖、花、果。此病大多在結果初期開始發生,結果盛期發病較重。老葉一般先發病。苗期染病莖部變黑褐色。成株葉片染病,發病初呈針尖大小的黑點,後發展為不斷擴展的黑褐色輪紋斑,邊緣多具淺綠色或黃色暈環,中部出現同心輪紋,且輪紋表面生毛刺狀物,潮溼條件下,病部長出黑色黴物,有的品種病斑周圍現黃綠色暈圈,多個病斑融合造成葉片變黃乾枯。莖和葉柄受害,莖部多發生在分枝處,產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規則形或橢圓形病斑,稍凹陷,表面生灰黑色黴狀物。用溴菌清或者苯咪甲環唑或者苯甲醚菌酯或者氟硅唑或者咪鮮胺等藥防治


爆笑的小丸子


番茄早疫病。主要侵染番茄幼苗和成株的葉、莖、花、果。此病大多在結果初期開始發生,結果盛期發病較重。老葉一般先發病。苗期染病莖部變黑褐色。成株葉片染病,發病初呈針尖大小的黑點,後發展為不斷擴展的黑褐色輪紋斑,邊緣多具淺綠色或黃色暈環,中部出現同心輪紋,且輪紋表面生毛刺狀物,潮溼條件下,病部長出黑色黴物,有的品種病斑周圍現黃綠色暈圈,多個病斑融合造成葉片變黃乾枯。莖和葉柄受害,莖部多發生在分枝處,產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規則形或橢圓形病斑,稍凹陷,表面生灰黑色黴狀物。用溴菌清或者苯咪甲環唑或者苯甲醚菌酯或者氟硅唑或者咪鮮胺等藥防治



桃鄉東超子


番茄早疫病。主要侵染番茄幼苗和成株的葉、莖、花、果。此病大多在結果初期開始發生,結果盛期發病較重。老葉一般先發病。苗期染病莖部變黑褐色。成株葉片染病,發病初呈針尖大小的黑點,後發展為不斷擴展的黑褐色輪紋斑,邊緣多具淺綠色或黃色暈環,中部出現同心輪紋,且輪紋表面生毛刺狀物,潮溼條件下,病部長出黑色黴物,有的品種病斑周圍現黃綠色暈圈,多個病斑融合造成葉片變黃乾枯。莖和葉柄受害,莖部多發生在分枝處,產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規則形或橢圓形病斑,稍凹陷,表面生灰黑色黴狀物。用溴菌清或者苯咪甲環唑或者苯甲醚菌酯或者氟硅唑或者咪鮮胺等藥防治


煙熏火燎7239


番茄早疫病。主要侵染番茄幼苗和成株的葉、莖、花、果。此病大多在結果初期開始發生,結果盛期發病較重。老葉一般先發病。苗期染病莖部變黑褐色。成株葉片染病,發病初呈針尖大小的黑點,後發展為不斷擴展的黑褐色輪紋斑,邊緣多具淺綠色或黃色暈環,中部出現同心輪紋,且輪紋表面生毛刺狀物,潮溼條件下,病部長出黑色黴物,有的品種病斑周圍現黃綠色暈圈,多個病斑融合造成葉片變黃乾枯。莖和葉柄受害,莖部多發生在分枝處,產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規則形或橢圓形病斑,稍凹陷,表面生灰黑色黴狀物。用溴菌清或者苯咪甲環唑或者苯甲醚菌酯或者氟硅唑或者咪鮮胺等藥防治


河南美妞在東莞


番茄早疫病。主要侵染番茄幼苗和成株的葉、莖、花、果。此病大多在結果初期開始發生,結果盛期發病較重。老葉一般先發病。苗期染病莖部變黑褐色。成株葉片染病,發病初呈針尖大小的黑點,後發展為不斷擴展的黑褐色輪紋斑,邊緣多具淺綠色或黃色暈環,中部出現同心輪紋,且輪紋表面生毛刺狀物,潮溼條件下,病部長出黑色黴物,有的品種病斑周圍現黃綠色暈圈,多個病斑融合造成葉片變黃乾枯。莖和葉柄受害,莖部多發生在分枝處,產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規則形或橢圓形病斑,稍凹陷,表面生灰黑色黴狀物。用溴菌清或者苯咪甲環唑或者苯甲醚菌酯或者氟硅唑或者咪鮮胺等藥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