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埃博拉,《血疫》帶給人類的思考


致命的埃博拉,《血疫》帶給人類的思考

2019年美國首播電視劇《血疫》講述的是埃博拉病毒第一次出現在美國的歷史。1989年11月,科學家們在一群菲律賓進口至美國維珍尼亞州雷斯頓的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身上發現了埃博拉病毒,並導致了四名人類的感染。萬幸的是該病毒對猴子具有很高的致死率,但對人類並沒有致命性。

在已知的上百萬種病毒中,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安全等級為4級。LV4是什麼概念呢?我們熟知的HIV和SARS的等級僅為3級,也就是說埃博拉病毒是比艾滋病和SARS更可怕的一種病毒。這種病毒的潛伏期可達2至21天,致死率高達90%。今天,讓我們跟隨《血疫》來了解一下,埃博拉病毒到底是怎樣一種恐怖的存在?

世界最致命的病毒-埃博拉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譯作伊波拉,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的罕見病毒。病毒會導致機體免疫系統的全面破壞以及人體微小血管的破裂。絕大多數患者最終會因多器官衰竭、出血不止或休克死亡。

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舊稱扎伊爾)的埃博拉河地區發現這種病毒的存在。埃博拉虐殺了沿岸55個村莊的百姓,數百人死於這場神秘的瘟疫。事隔3年,埃博拉病毒再次肆虐蘇丹。經過兩次爆發後,該病毒神秘地銷聲匿跡15年。

自從1976年發現以來,埃博拉病毒已經爆發了28次。最近的幾次爆發分別發生於2014年,在幾內亞、利比里亞還有塞拉利昂導致11325人死亡。2018年,在剛果導致超過500人死亡。

雖然通過眾多醫療工作者和科學家的努力,抵抗非洲埃博拉病毒的個體試驗疫苗和治療方法已經初見成效,但埃博拉病毒至今依然沒有治癒的解藥。


致命的埃博拉,《血疫》帶給人類的思考


為什麼埃博拉病毒從未在非洲以外的地區爆發過?

埃博拉目前為止主要呈現地方性流行,侷限在中非熱帶雨林和東南非洲熱帶大草原,但已從開始擴展到剛果共和國、利比亞、尼日利亞、肯尼亞、埃塞俄比亞以及南非等地區。非洲以外地區偶有病例報道,均屬於輸入性或實驗室意外感染。

1989年11月雷斯頓埃博拉病毒首次在美國境內爆發。1990年2月,該病毒再次在雷斯頓、德州及菲律賓爆發。1992年及1996年,更多病例在意大利托斯卡納和德州發現。所有的感染都造成猴子的大量死亡,卻沒有任何人類出現致命的症狀。

也許你會感到奇怪,為什麼埃博拉病毒從未在非洲以外的地區致人死亡?《血疫》中提到了一種假設:病毒毒株中有一個無法理解的遺傳密碼中的小變化。正是這個小小的改變讓非洲以外地區的人類獲得了免疫能力,足以對抗這種致命病毒。

在非洲致死率高達90%的病毒為什麼不會在美國人身上造成致命的傷害?到底是什麼讓他們逃過一劫?


致命的埃博拉,《血疫》帶給人類的思考

賈雷德·戴蒙德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中提到:不同民族的歷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進,其原因是環境地理和生物地理的差異,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學上的差異。

歐洲人能夠屠殺或征服其他民族的最直接因素之一是這些具有相當免疫力的入侵民族把疾病傳染給沒有免疫力的民族。 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斑疹傷寒、腺鼠疫以及其他一些在歐洲流行的傳染病,毀滅了其他大陸的許多民族。而瘧疾,黃熱病,甚至埃博拉病毒等等在熱帶非洲、印度、新幾內亞等地方肆虐的疾病卻從來沒有大批的殺死歐洲的侵略者並回傳到歐亞大陸。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種不公呢?



歐亞大陸送給其他大陸的不祥禮物-從人與家畜的長期密切關係中演化出來的病菌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歐亞大陸具備地理環境上得天獨厚的優勢。這片土地擁有數量豐富,適宜馴化的候選野生動植物,東西向的主軸線同時保證了被馴化作物和牲口的傳播速度。很自然的,歐亞大陸擁有了新月沃地和中國這兩個最早出現糧食生產的地區。

糧食生產(野生植物馴化)帶來的是畜牧業(野生動物馴化)的蓬勃。這些帶有各種流行病的動物被人類大量的聚集在一起。病菌在動物之間傳播,突變和衍生,並最終作為人類的專化病菌出現了。

整個近代史上人類的主要殺手天花、流行性感冒、肺結核、瘧疾、麻疹和霍亂等,都是從動物的疾病演化而來的傳染病。神奇的是,這些引起我們人類流行疾病的大多數病菌如今幾乎只侷限於在人類中流行。

馴養動物的人成了這些新演化出來的病菌的第一個受害者。在歷史的進程中,我們最緩慢的防禦反應是通過自然選擇表現出來的。自然選擇改變了我們一代代的基因頻率。在反覆接觸某種病原體的歐亞大陸人群中,具有抗病基因的個體的人數比例較高,整個地區也由此獲得了與其他地區的人相比更強大的抵抗力。

致命的埃博拉,《血疫》帶給人類的思考

不幸的是,對於非洲,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的土著來說,他們從未有機會擁有屬於本地的家畜,和有利於傳染病大面積擴散的稠密人口。當侵略者帶著可怕的病菌和武器入侵他們的家園時,疾病在大量消滅土著民族方面起了關鍵的作用。這些以前沒有接觸過歐亞大陸病菌的民族的累計死亡率在50%和100%之間。

整個熱帶地區的瘧疾、熱帶東南亞的霍亂和熱帶非洲的黃熱病,雖然是歐洲人在熱帶地區殖民的最嚴重的障礙,卻無法像歐亞大陸流行的人群病那樣回傳至歐亞大陸,造成大面積的死亡。因為生活中歐亞大陸上的人們,在與病毒抗爭的千萬年中,擁有了更強大的抗病基因。

人類是地球的主宰還是最具破壞性的病原體?

隨著醫療技術日益進步,天花和黑死病等一些舊有的流行病已經逐漸消失。它們有些被現代醫藥治癒,有些通過疫苗的廣泛注射而被隔絕在了現代社會之外。

但病毒,作為已經在這個地球上存活了數十億年的生物,不會簡單地被小小的人類打敗。聰明的病毒通過一步步的演化,總是會改頭換面,再次席捲而來。在人類肆意破壞環境的今天,人類破壞了病毒生存的環境和宿主,它們就會努力尋找新的宿主繼續生存。

在《血疫》中,美國人的運氣不錯,那些在猴子身上傳播的埃博拉病毒還沒有變異到可以傳染人類。但是好運不會一直跟隨著我們。The monster will be back again.我們需要時刻為此做好準備。


致命的埃博拉,《血疫》帶給人類的思考

2020年初始,中國被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陰影所籠罩;美國的流感已經感染了1900萬人;澳洲的大火燃燒了整整四個月;紐芬蘭整個城市被一場大雪掩埋;非洲地區則蝗蟲成災。也許地球的免疫系統正將人類作為最具破壞性的病原體,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努力地將我們驅逐。

請不要再為了嚐鮮或者某些虛無縹緲的功效去殘害野生動物,是時候學會敬畏自然,保護環境了。人類還沒有能力主宰地球。我們能做的,是不要成為破壞地球肌體的致命病菌。否則,一旦地球的免疫系統對我們發起了反擊,後果將是人類自身無法承受的。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致命的埃博拉,《血疫》帶給人類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