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的紅色擔當: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抗“疫”一線見聞


白衣天使的紅色擔當: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抗“疫”一線見聞

這是2月3日拍攝的隔離觀察病房交付現場。

2月6日投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擊戰以來,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院長谷野已經連續10多天,堅守在抗擊疫情救治的第一線。

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時時都要迎接預想不到的挑戰,各項工作一絲不能疏忽。超強度的負荷,日夜連軸轉的緊張工作,使谷野身體出現問題。他一邊掛點滴,一邊堅守在工作崗位。

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是遼寧收治新型冠狀病感染的肺炎患者定點醫院,這裡承擔著全市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的救治和會診任務,併成為遼寧首個區域集中收治中心,除了收治瀋陽的患者,還要重點收治省內6個城市的確診重症患者。

“非常時期、危急時刻,我身為院長,必須擔起使命頂上去!”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對一系列挑戰,谷野帶領醫院領導班子,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組織發動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全體黨員幹部職工、醫護人員,義無反顧投身於疫情救治的第一線。

這不是一個人的戰鬥。危難之際,全院上下沒有一人退縮,全部挺身而出,主動請纓,爭相申請衝到急難險重崗位。

白衣天使的紅色擔當: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抗“疫”一線見聞

這是2月3日拍攝的臨時性醫護人員休養區。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根據上級指示,1月21日晚23點,針對瀋陽市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醫院緊急啟動應急預案全力應對。

發熱門診實施封閉管理,工作人員實行24小時工作制,嚴格對發熱疑似病例做好預檢分診,並按照要求及時上報。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做好發熱患者登記記錄,對可疑暴露者及密切接觸者進行檢測。周密的部署、過細的工作、嚴格的制度、嚴謹的作風確保救治工作安全有序。

在很多人眼中,這裡是戰鬥最先打響、“炮火最密集、戰情最激烈的地方”之一。在院領導和各級幹部帶頭下,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的一位位勇士,在應對疫情戰鬥中踐行著白衣天使的擔當。

32歲的發熱門診室護士長雷雲慧,讓丈夫將不滿4歲的孩子帶回遼西老家,全身心投入一線救治。“接診發熱患者急劇增多,室裡不少同事胳膊被防護服捂出了溼疹,面頰被口罩卡出了血印。但沒一個人叫苦退縮。”雷雲慧說。

剛剛處理完一件緊急任務,45歲的趙蕊聲音略顯沙啞,眼裡佈滿血絲,但是這位22年黨齡的女醫務工作者,仍然保持著工作狀態。連日來,她已經5天5夜沒怎麼閤眼了。

趙蕊身兼醫務科長和應急辦主任,這些天來,騰空病房、醫務培訓、調配人力、接收病例、規範醫護操作……她協調對接院內外各方面、各部門,忙上忙下,像一個旋轉不已的陀螺。“要緊的活兒一件件壓過來,都要處理好,真沒時間睡。”趙蕊說。

“快回家休息,補覺休整一下!”作為院長,谷野同時也被醫護人員的奮鬥精神感動著。他牽掛患者,也時刻牽掛著職工的健康和安全。他給趙蕊下達了命令。

“我們要緊急輪換人手,讓一線過於疲憊人員休整一下,立即補覺。不保護好自己,怎麼去救護病人?”谷野說,“全力救治病患,是醫生的天職,同時也必須防護好一線醫護人員,加強業務培訓,確保救治工作安全有序!”

白衣天使的紅色擔當: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抗“疫”一線見聞

2月3日,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暨遼寧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集中救治中心(瀋陽)的醫護人員在交付使用的臨時性醫護人員休養區進行整理工作。新華社記者潘昱龍攝

2月3日23時,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暨遼寧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集中救治中心(瀋陽)新建觀察隔離病房及臨時性醫護人員休養區兩項工程交付使用。

“病房多了,救治的病人會增加,我們的責任更大了,更是一刻也不能懈怠。”谷野說。

此次新建觀察隔離病房及臨時性醫護人員休養區兩項工程歷時8個晝夜建設完成,共交付48間觀察隔離病房及70間醫生臨時休息室。兩個項目的建成交付解決了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暨遼寧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集中救治中心(瀋陽)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的燃眉之急,極大程度提升了醫院接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能力。

鋼鐵不是一夜之間煉成的。2015年4月,谷野就任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院長職務。近2000個日夜,他率領全體六院職工承擔了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控救治任務:從2015年中東呼吸綜合徵、2016年人感染H7N9禽流及寨卡病毒、2017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到2018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應急救治工作,均圓滿完成,在他的帶領下,醫院針對新突發傳染病綜合救治能力得到檢驗,綜合救治體系建設得到了完善,2016年被省衛計委批准掛牌“遼寧省傳染病醫院”。

2020年1月16日,春節前8天,人們都在準備迎接除夕的到來,谷野卻以職業敏感提醒自己,疫情很可能會蔓延,防控必須加強。

戰鬥以迅雷之際打響。沒有無畏的擔當,頑強的作風,就不能更好履行使命職責。

谷野迅速召集醫院主要部門負責人召開會議,細化特殊緊急醫療流程,確保充足的醫療物資儲備。他帶領班子挑燈夜戰,組織做好聯防聯控應急預案,建立應急保障機制,組建應急專家組,對醫療物資儲備、醫護人員培訓及應急人員調配和後勤保障等方面做出周密部署。

醫者無懼,醫者仁心,越是艱鉅的任務,越有沖天的豪情;越是最危險的地方,越有最英勇的戰鬥。

“全院黨員幹部日夜衝鋒在前,許多醫護人員連續十多天沒回家,吃住在醫院,戰鬥在病房。”滿眼血絲的副院長李魯平說,等院內緊急新建的休息房啟用後,醫護人員就有了一個暫時休整的地方。

記者幾次來採訪都親眼看到,作為副院長的李魯平一直與同事們並肩戰鬥在第一線。“數不清克服了多少個困難,更數不清下一刻,還要面臨多少新的挑戰!但是身為醫務工作者,我們責無旁貸,義無反顧!”李魯平說。

“有國家強大的動員能力、雄厚的科技研發實力,有我們廣大醫護人員和人民群眾眾志成城,疫情終將會被戰勝!”谷野的雙眼佈滿血絲,語氣卻是那樣堅定,“只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堅決落實各項應對舉措,就一定能打贏這場‘戰疫’!”

“使命在肩,懇請黨組織派我們到最一線去!”記者看到,醫院會議室裡一份《請戰書》上,一串串黨員醫護人員名字、一個個鮮紅的手印,彷彿躍動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