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瑜教授:不负青春好读书

唐瑜教授:不负青春好读书 | 治学大家谈

不负青春好读书

2020年的春节,注定成为一个令人难忘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祖国大地,为了有效防控疫情传播,已经宅在家里多天。每天通过网络和电视了解疫情的发展,感佩于那些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交通物流工作者、运维、安保、超市和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们,同时也为因推迟开学而不能按时返校学习的同学们担忧。

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漫长的假期——离开讲台,离开实验室、办公室,离开自己的学生。但这段时光也还算充实:每天准备新学期的教学课件,帮学生修改论文,和学生沟通实验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查阅文献以更新专业知识,开拓新视野、新思路,撰写基金申请书;同时也有时间静下心来对自己过往的求学、从教以及科研工作进行思考。以下几点有关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的思考,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以学习知识、扩大知识面为主,而到了研究生阶段,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与主动学习能力的养成。所以我给同学们的建议首先是

要珍惜美好时光,主动学习与创新。所谓研究生,顾名思义是在学习中研究,是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上突破、创新,要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去创新,释放自己的潜能。做好的研究离不开理性的思考,踏实的工作,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和科研工作中都能够脚踏实地,不断吸收、消化先贤前辈的知识、经验,同时用理性和发展的思维多一些质疑和批判,凡事多问为什么,把问题想深入,针对疑难问题就是要深入思考,勇于探索,不畏艰难,不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科学研究中取得进步、做出成绩。人生没有捷径,我们学习和做科研更是如此,只有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多的理性思考,不断坚持创新,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是在成长的路上,努力坚持与拼搏。苏格拉底曾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在学习和科研的路上没有一帆风顺,只有遇到困难不放弃,遇到挫折不低头,只有不断坚持和拼搏才有可能成功。当我们最终看到纸上的分子变成真,看到自己的设计构想成功实现的时候,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就是对付出最好的回报。失败和磨难是促进成长的催化剂,勇敢面对,激励自己锲而不舍,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全力奋斗。习总书记曾说过“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最后是在奋斗的路上,培养担当和协作精神。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而且艰巨的系统工程,更多时候需要团队协同攻坚,而不仅仅是个人的单打独斗。就像一支作战部队,有指挥官,有士兵,有后勤,不管缺了哪个角色,这支军队都有可能失败。所以团队成员之间既要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同时每个人又要有担当,有责任心,能够吃苦,具有奉献精神。只有整个团队有梦想、有目标、有斗志、有使命感,才能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大胆革新,才能拥有创造奇迹的所有可能!

虽然目前严峻的疫情迫使大家只能宅在家里,很多实验不能进行,数据不能补充。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网络来查阅资料文献、学习新知识,通过网络、电话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对以往的实验工作认真思考,总结梳理,加以完善。希望大家都能努力做到身宅心不宅,不虚度光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从本科入校算起,我与兰大结缘已经整整三十年。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其间有无数的师长前辈给予我指导、帮助和鼓励,我始终铭记于心。亲耳聆听的师长教诲,耳濡目染的前辈风范,始终激励着我以教书育人、科研报国为己任,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指导每一个研究生,踏实完成每一项研究课题。在这个非常时期,我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同学们解惑答疑,和同学们共同面对,一起成长。希望疫情早日平复,期待和同学们重会于繁花似锦的兰大校园。让我们不负青春好读书,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唐瑜,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内容来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教务处

主编 | 肖坤

唐瑜教授:不负青春好读书 | 治学大家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