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上“玉兰”香——近距离倾听常德市定点救治医院医护人员的故事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周勇军 姜鸿丽

2月7日,经过严格消毒,记者走进常德第二人民医院,近距离倾听了医护人员讲述的故事。这座聚集了常德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的定点救治医院,就在莲花山上。春寒料峭,细雨纷飞。然而,在这里,记者仿佛闻到了“玉兰花”的淡淡清香。

“选择了护理,就选择了奉献”

周蓉,是常德第二人民医院骨科的一名护士。由于当班,她无法出来接受釆访。记者从她同事的描述中,感受到了这朵“玉兰花”散发的芬芳。

张梦婷是医院负责宣传的干事,在她的手机里,有一张周蓉的照片。照片里,周蓉的那双手,因为被汗水浸泡过,已经发白、发涨、脱皮,令人痛心。从她们流泪的述说中,记者的采访本也被泪水打湿。

“周蓉其实很孝顺。2019年1月,她父亲中风导致颅内出血,从此瘫痪在床。而她母亲身体也抱恙,前不久因病住进医院。从此,她和姐姐轮流照顾着双亲,占据了她的业余生活。”说到这里,张梦婷哽咽地说不下去。尽管如此,当疫情防控战打响后,周蓉依然报名参战。

“选择了护理,就选择了奉献!周蓉就是这样的姑娘。”张梦婷接着讲述道,“她工作很出色,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护士。这次,如果她不报名,大家都会理解,但她义无返顾。出行的那天,她内疚地和家人说了句,隔离病房的患者更需要我。躺在床上的老父,老泪横流,虽说不出话,但眼里充满了鼓励。”

“进入隔离病区到今天,已整整16天。周蓉的职责是对患者的生活和治疗进行护理。期间,她克服了一个女性难以想象的困难,一双纤细的手,由于长时间带特护手套,已被汗水浸泡得不忍直视,太心疼了。”说这番话的是周蓉同一科室护士,也是周蓉的“闺蜜”李丽君。

前一天,李丽君收到周蓉的一条微信。上面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生命可以孤独的活下去,爱心定会温暖脆弱的生命,驱走病魔。这是周蓉的人生信念,也是她人生的写照。

“看到患者一天天好起来,做什么都觉得值”

童丽,是常德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她人如其名,既有童心,又长得靓丽。

农历腊月二十八,童丽就全身心投入这场战“疫”,每天都处在隔离状态,不能回家,也不见到亲人。穿上笨重的防护服,连续四五个小时、甚至更长。好好地睡一觉都觉得奢侈,还要冒着随时被感染的危险。这是童丽目前正在经历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除此之外,童丽还有不少牵挂。她爱人尹明祥,是一医院的设施科长,两个女儿一个读高一,一个上幼儿园。这场战“疫”,她老公被抽调到常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调配医疗物资,一天到晚忙得连轴转。他们的两个孩子只好托付给父母照料。“1月27日,奔赴定点医院的那天,两个女儿一个抱着我,一个扯着我,硬不让我去,哭得撕心裂肺。至今想起这一幕,真令人心痛。”

“不过,我一点都不后悔。”沉默片刻,童丽的语气透着坚定,“2003年,刚当护士,我就投入了抗击非典,有护理经验。现在,作为护理部副主任,到抗疫最前沿去,责无旁贷。”

当记者问起她,什么让她觉得最幸福?童丽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到患者一天天好起来,每当这个时候,就觉得做什么都值。”

张雪琴,研究生毕业,从一医院选派到定点医院隔离病区重症监护室工作至今。她每天工作量大,有时通宵。前两天,由于上班超时,憋尿时间长,出现了血尿。如不及时处置,就会发生肾衰竭,导致尿毒症,后果不敢设想。然而,张雪琴却没太当回事,情况稍好转,她又义无返顾地回到“战场”。

秦运俭,来自常德一医院重症监护室。2月3日,是她53岁生日。当天,同事出于对秦运俭的敬重和感动,制作了一个由8个小泡芙、数块水果和酸奶组成的简易蛋糕。当晚10时多,秦运俭才回到宿舍。当她看到这个简陋、饱含着情谊的礼物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动,泪水夺眶而出。

“等我回到家里,一定要好好陪陪女儿”

忙碌了半个多月,个头娇小的肖蓉略显疲惫,声音沙哑。今年35岁的她擅长治疗感染,从农历腊月二十八开始,她就在发热门诊忙碌。没两天,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开设感染一病区,她是负责人,也是第一位走进隔离病区的医生。

在隔离病区,肖蓉全副武装,戴上口罩和护目镜,穿好手术衣、隔离衣,再穿上防护服,每次起码要20多分钟。为了节省防护服,肖蓉不敢喝水,在隔离病房一呆就是4个小时,最长时达6个小时。“摘下护目镜和口罩时,额头压出了深深的几道印痕,两只耳朵的边缘磨破了皮。”肖蓉说,吃这点苦不算什么,只要能治好病人,她就觉得开心。

肖蓉负责诊治的一病区患者,虽说都是轻症,却要时刻观察呼吸、测量体温、检查各项指标,一刻都不敢松懈。特别是患者刚住进来,既恐惧又孤独,心理疏导与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前几天,一名中年男性确诊患者每天休息不好,情绪焦虑,晚上整夜睡不着觉,细心的肖蓉察觉后,陪他聊天,给他分析病情,舒缓情绪,还给他拿来牛奶,辅助入睡。这让患者颇为感动,渐渐放下抵触情绪,说:“谢谢肖医生,我一定配合治疗,争取早日痊愈出院。”

除了诊治病人,肖蓉还负责调度安排全院患者。同事何静钦佩地说:“每次接收患者,肖医生都要对上五六遍,入院治疗后,每天早中晚3个时段,还要对上几遍,生怕张冠李戴,耽误救治。”就这样,以前常常睡不着觉的肖蓉,因为过于劳累,回到医生集中居住的宿舍,常常倒头就睡。

进入隔离病区最难熬的就是对家人的思念。为了避免感染家人,肖蓉至今没有过回家。丈夫向爱生同在医院肿瘤科工作,也只能趁送东西时,透过车窗,远远地望着隔离病区。

没有时间照顾8岁的女儿,肖蓉把她送到乡下,一直都不敢视频。谈到女儿,肖蓉再也抑制不住情绪,抽泣着说:“我最想念的就是女儿,可是我又怕见到她,怕她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她。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等我回到家里,一定好好陪陪女儿。”

莲花山上,柳枝开始吐芽,腊梅已经泛红。虽然象征着医护工作者的白玉兰,还没有绽放,但它的芬芳早已渗入患者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