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的元宵節,家長要告訴孩子這些……

新型冠狀病毒的襲來,全民戰“疫”就此打響。廣大青少年待在家裡避免交叉感染,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全家人“居家”度元宵節,也是親子教育的契機。


今天就是庚子年的元宵節。元宵節有哪些文化可以講給孩子聽?如何在家營造儀式感,讓家庭成為傳承元宵節文化的課堂?本期我們邀約兩位研究傳統文化的教育人來為家長“空中授課”——


“居家”過元宵,傳承中華情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在中國人的觀念裡,過年始終於兩個時間節點——臘八拉開了紅紅火火的序幕,春節達到高潮,元宵則是畫上圓圓滿滿的句號。

今年的元宵節,因為疫情蔓延,各家各戶居家避疫,家長可以家庭為單元在家裡營造一個“儀式感”——與孩子圍坐在一起,靜靜地向孩子們講一講有關元宵節的傳統文化,培養孩子對民族文化和傳統藝術的情感。因為傳統節日裡的有些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這些看似平淡的節日氛圍和節日趣味,會深深地鐫刻在孩子心裡,並影響其一生。

故事講解

元宵

為孩子介紹元宵的的來歷,在介紹元宵的時候,不能夠只是簡單的照本宣科,而是應該將元宵的意義及有趣的地方跟孩子說。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春燈節”,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是中國民俗傳統節日之一。關於元宵節的起源有這樣幾種說法:一是說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二是說來源於“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三是說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居家手工“扮”元宵

跟孩子一起佈置家庭的環境,既能提現節日氛圍,還可以弘揚傳統文化,讓孩子從小受到中華文明的薰陶,讓文明之花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元宵節,家裡少不了的必須是燈籠或花燈。家長可以利用家裡的一些物品跟孩子一起製作花燈。將已經做好的燈籠,掛在門口或者陽臺的門上。或者在室內的綠植上掛上小燈籠或者其他裝飾物放。還可以利用家裡的一些廢舊物品材料做手工,和孩子一起佈置環境。

美食文化“做”元宵

民以食為天,我國所有的節日都離不開吃。根據不同地方的習俗不一樣,在元宵節,有些地方吃湯圓,有些地方吃元宵,或還有地方吃別的。居家避疫期間的元宵節,家長可以通過網絡視頻,給孩子觀看一下元宵的製作過程。也可以講一講有關元宵的美食文化。

湯圓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 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和孩子們一起通過觀看視頻瞭解元宵的由來和做法,讓孩子感受節日的喜慶和溫暖,弘揚我國傳統飲食文化。

詩詞比拼“鬧”元宵

“搖啊搖,看花燈,我們一起鬧元宵”。自古以來,元宵的精彩就在“鬧”字上!以往年代,說起元宵,人們就會想起“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熱鬧,或是“火樹銀花合,星橋鐵索開”的華美,又或者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浪漫。這個特別的節日,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在家裡開展一場有關“元宵”的“詩詞大會”,或朗誦或背誦。或者猜燈謎遊戲,在寓教於樂中傳承民族文化。

元宵節是我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凝結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和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這個特別的時期,以家為單元,家長有責任給孩子講解傳統文化知識,讓這個傳統文化節日從歷史深處走來,向著未來前方而去。

(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中小學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非常”時期的元宵節,家長要告訴孩子這些……

“非常”時期的元宵節,家長要告訴孩子這些……

審核:賀春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