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秋思》好在哪?你怎麼看?

月清陌縈


其實,范仲淹一生寫的詞很少。因為他很忙,基本上沒有時間寫詞。在范仲淹的理想中,他追求的最高目標是良相,輔佐君王治理國家,這叫醫世,要是實在不行,那就做一個良醫,醫人。這就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境界。

范仲淹是個文官,一直擔任著宋朝的公共知識分子的角色,他是一個很厲害的言官,他秉承著韓愈的不平則鳴的原則,看不慣的就說就罵,最終搞得自己仕途不順,自己搞得改革也成為最短命的改革之一。

范仲淹後來改行做了武官,負責在西北和西夏人做軍事鬥爭。在軍事上,范仲淹不是個刺頭,而是個老謀深算的戰略家。他不會犯“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更不會犯“右傾機會主義”錯誤,而是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採取積極防禦政策,培養出許多像狄青那樣有勇有謀的將領,並訓練出一支作戰強悍的部隊,為宋朝西北邊境的安全立下汗馬功勞。

所以,范仲淹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在文學上,特別是在詩詞上,開了宋詞的豪放派的先河,開了邊塞詞的先河,而在武功上,他又是北宋最著名的將領,他的存在,讓北宋的邊境安如磐石。

瞭解了他的為人之後,我們再來看看范仲淹最有名的一首邊塞詞,就知道這首詞的妙處和對宋詞的貢獻了。

《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上闋寫邊塞風光。塞上之秋,戰地風光萬物蕭瑟,不同於江南的綠意滿眼繁花似錦,悲涼的胡笳伴隨著長河落日,頗有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從寫景來看,這首詞已經突破了北宋早期花間詞的窠臼,境界直白雄渾,彷彿一幅氣勢磅礴的山水畫。

下闋抒情。范仲淹五十歲開始軍旅生涯,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即使是濁酒一杯,但是“舉杯銷愁愁更愁”,鄉思猶如自己的影子,揮之不去。范仲淹雖有鄉關之思,但是“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所以“燕然未勒歸無計”。想到此,白髮蕭蕭的將軍和常年征戰在外的將士們,不禁流下了熱淚。范仲淹留存於世的詞作不多,這首詞集中體現了他的思想,開啟了宋代豪放詞的新聲。


好玩的國學


《漁家傲 .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譯詞]

邊界線上的秋天來了,

景物蕭瑟,滿目淒涼。

大雁頭也不回地向衡陽飛去,

對這裡呵連望也不屑一望。

聽,營帳中的號角剛剛吹起,

四方邊地之聲接連在耳畔迴響。

千山萬嶺成為天然屏障,

日暮時分,煙靄籠罩孤城,

緊閉城門,為了把敵人提防。

且飲下這杯濁酒,

不要思念萬里之遙的故鄉。

既然還沒有刻石銘功,

就用不著把歸家的計劃設想。

聽,羌管的聲音多麼悠揚。

月光照射著滿地繁霜。

遠征的人們難以入睡一一

將軍,正搔著滿頭白髮,

士兵,熱淚在眼中閃光。

[說明]

作者於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抵禦西夏侵擾。他在邊塞達四年之久,對邊塞生活和士兵的疾苦有較深的理解,治軍也頗有成效。當時邊地民謠中說"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詞中反映了邊塞生活的堅苦,表現了作者堅持反入侵的決心,以及外患未除、功業未建、士兵思鄉等複雜矛盾心情。這種複雜感受和苦悶心情,與當時宋王朝對內、對外政策密切相關。作者針對當時現政曾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案,但都未得采納。北宋王朝當時將主要力量用於對人民的鎮壓,對遼和西夏族統治集團的入侵則基本採取守勢,這就招致了對遼和西夏鬥爭的失敗,結果又加速了國內的危機。在宋王朝錯誤政策影響下,范仲淹在抵禦西夏鬥爭中,雖然忠於職守,竭盡全力,但卻無法施展自己的謀略,相反,卻一度遭受誣陷打擊。詞中流露出那種功業末建的苦悶心情,就是這一歷史現實的真實寫照。

前片著力描繪邊地景象。北雁南飛,毫無"留意",襯托塞外的荒涼,"邊聲"、"角起",渲染軍旅生活氣氛,"孤城"緊閉,反映軍情緊急。用墨無多卻充分反映出"塞下秋來","異"於內地的特色,下片寫白髮將軍、遠征士兵堅守陣地與月夜思鄉的複雜心情,作者寄情於"濁酒"、"羌笛"和滿地繁霜,更覺神餘言外。

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用詞這一形式來反映真實的邊塞生活,本篇實為首創。由於作者有較長時期的生活體驗。所以詞中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格調蒼涼悲壯。


陳年往事1222


范仲淹不僅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而且還是文武雙全,"出將入相"的軍事家。多次擔任北拒匈奴,西御西夏的將帥。

今天我們學習的《漁家傲.秋思》,就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曆三年(1043年)間,范仲淹擔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今延安),鎮守邊疆,抗擊西夏時觸景生情填的一首詞。【後附田家英書寫的《漁家傲.秋思》。

本詞上片寫景。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淒涼空曠而緊張的邊城秋景圖,我們彷彿看到了:肅殺的秋景,南飛的鴻雁;接著寫:號角響起,在落日餘暉的斜照下,處於大漠中孤城城門緩緩地關起。

下片抒情。說的是無數將土還是征夫,想家卻無法回家,因戰事緊急,只能暗夜裡伴著悠悠的羌笛聲落淚入睡。

這首詞變低沉婉轉之調而為慷慨豪放之聲,把有關國家、社會的重大問題反映到詞裡,可謂大手筆。至今誦讀仍凜凜然有生氣。

從"詞史"上講,這首詞沉雄開闊的意境和蒼涼悲壯的氣概,對之後的蘇軾、辛棄疾等也有影響。





李彬文


唐有王昌齡,宋有范仲淹,這首邊塞詞深沉揮灑,為蘇辛之先導。

《漁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塞下:邊境要塞之地,此指西北邊疆。

衡陽:古代傳說中秋天雁南飛至衡陽止,衡山的回雁峰便由此而名。

燕然:今蒙名境內,東漢時的竇憲曾北伐於此大破匈奴,在燕然山上刻石記功而凱旋。意味著將士保家衛國,功成名就的無上榮耀。

詞意:西北的秋天與別處是不同的,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兒留戀都沒有。戰爭的號角聲接連響起。千山萬峰,長河落日,一座孤城緊閉。飲一杯濁酒,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戰爭還未勝利,何來榮歸故里!羌管樂音響起,起霜了,蒼茫一片。戍邊的人兒,怎能安睡,一位白髮蒼蒼的將領,無數守邊的兵士,淚悄悄的。

公元1040年,邊境西夏李元昊率兵犯宋,於三川口大敗宋兵,揚言攻城延州,戰事吃緊。范仲淹自請知任延州,改建軍隊,與韓琦共同禦敵,降服各部羌人,最終西夏元昊向宋俯首稱臣。

這首詞便是創作於此,據說他守邊時作了《漁家傲》數首,述邊鎮勞苦,現只存此首。



上片寫景。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秋來,表明特殊的季節,“自古逢秋悲寂寥”,何況身處邊塞,親歷戰事,詞人更有深刻的感受。

一個“異”字,尤為巧妙。太多的邊塞詩,“青海長雲暗雪山”,“黃河遠上白雲間”,“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詩已將邊塞寫到極致,詞人是無法迄及這樣的高度的。詞人只用個“異”字,而不著筆具體描述,便已然告訴邊塞的多重意味,道出作者這位蘇州人對西北邊塞季節變換的敏感與驚異,強調親歷帶來的震撼,凝練而高超。

“衡陽雁”:這是詩詞常見意象。李清照《聲聲慢》“正傷心,雁過也,卻是舊時相識”,寫的是物是人非,國破家亡的痛苦。雁,南迴北歸,總與舊鄉故國相連,是文人們寄寓的家國天下,身世漂零之感,此處亦然。“去留無意”,不是寫衡陽雁的無情,而是強調邊塞環境的惡劣與苦寒,蕭瑟與荒涼,連雁都無留戀之情,反襯出邊地將士深沉厚重,一無反顧的責任感與戍守邊境的悽苦。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邊地的號角聲,哪怕是在黃昏時分,依然響起,甚至帶有邊地特色的一切聲響都隨著軍中的號角聲而起,點明瞭戰事迫切的緊張,渲染了濃厚悲愴的氛圍,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畫面。

後一句化用了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與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的名句。將邊塞重山疊嶂,硝煙直上,落日正紅的壯麗與一座孤城的滄桑融於一體,悲壯中而顯冷清,豪情中又有被冷落被遺忘的失落,融情於景。“孤城閉”,又依稀透露出大宋守軍的力量薄弱,因而不得不一到傍晚就關閉城門的嚴峻形勢。這是詞人憂患意識的流露。

下片抒情。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一杯濁酒”,物質條件的簡陋,“家萬里”,強化鄉愁的濃厚,一杯簡單的粗酒就足以勾起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這不是“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臨行歡狂,而是“萬里長征人未還”的無比淒涼,數詞的懸殊對比,訴盡了男兒戍邊不得不承受的濃重鄉愁與孤寂無奈。這與李益的“一夜徵人盡望鄉”是一樣的鄉情瀰漫。

後一句化用了典故。

“燕然勒功”,典出《後漢書 竇融列傳·竇憲》。東漢名將竇憲,率領漢軍及南匈奴大破北匈奴,殲敵一萬三,登上燕然山,刻石記功。碑文上記載“上以攄高、文之宿憤,光祖宗之玄靈;下以安固後嗣,恢拓境宇,振大漢之天聲”。這是漢將建功立業無上榮光的事,更成為後世功臣名將奮鬥不止的功業巔峰。

然而范仲淹用這個典故,表明戰爭還沒有勝利,談何還鄉,以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又談何容易!他渴望像竇憲那樣保家衛國,意氣凱旋,並清楚認識到戰爭的形勢,立下抵禦外患,不勝不歸的決心。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以景收束,深夜了,傳來悲涼的羌笛聲,大地蒼茫霜冷。這比李益的“不知何處吹蘆管”更為淒寒,滿腔愛國激情的詩人思潮湧動,又如何入眠!“白髮”,道出范仲淹作為戍軍將領戰事操勞,渴望戰爭勝利的焦慮與焦急的苦態,讓人不得不對這位“先天下而憂”的忠職之士肅然起敬!



邊塞詩多悲壯,仔細比較,范仲淹這首詞是有許多稱道的地方。

寫景多有借鑑,言語凝練簡潔,意境壯闊中又有了些許淒涼。對戰事,也不是豪情般的必勝吶喊,而是強調困境和不滅的信念以及堅守過程中必須承受的對戰爭的焦慮,對家鄉的思念各種複雜的情感。只有親臨邊塞,親歷戰爭的人才知堅持與取勝是何等的艱辛!范仲淹作為戰爭的指揮者,他的詞更為真實,愁更難堪,情更悽切。

蒼涼深沉,沉摯厚重,一掃五代宋初,花間詞的陰柔靡麗之風,開創蘇辛豪邁的先聲。

明代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評價:“希文道德未易窺,事業不可筆記。燕然未勒句,悲憤鬱勃,窮塞主安得有之。”


一綠浮芳


《漁家傲·秋思》是北宋詞人范仲淹的詞作,全詞如下:

漁家傲· 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是一首邊塞詞,詞中描繪了塞外蒼茫悲壯的風景,抒發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衡陽雁去,傳說秋天北雁南飛,到湖南衡陽而止,不再南飛。

起句展現邊塞秋景與內地的不同,一個“異”字領起全詞,北雁南飛,向衡陽而去,毫無留意,突出塞下環境之艱苦。雁無留意,人又何嘗有留意呢,但是將士職責所在,必須留在此地為國戍邊。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邊聲,邊境的各種聲音。

千嶂,綿延而峻峭的山峰。

傍晚,軍中號角吹起,周圍的各種聲音也隨之而起。千山萬峰裡,長煙落日下,孤城的大門緊緊關閉。

這幾句,寫得氣魄宏大,意境蒼涼。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燕然未勒,指戰事未平,功名未立。

飲一杯濁酒,不禁思念起萬里之外的家鄉,可惜戰事未平,無法歸去。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羌(qiāng)管:即羌笛。

深夜裡,羌笛的聲音悠悠傳來,讓人難以入睡,讓滿頭白髮的將軍和士兵們,流下了思鄉的淚水。

詞從唐至宋初,其題材不出歌筵酒席、宮廷豪門和都市風情之間,而范仲淹以親身體驗,描寫了邊塞風光與軍中生活,使邊塞詞在詞壇上佔有一席之地,再者,此詞意境蒼茫悲涼,一洗傳統詞富豔婉約的詞風,故能成為詞中千古名篇。


謝小樓


《漁家傲·秋思》是北宋詞人范仲淹的名作。

漁家傲· 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在宋詞中寫邊塞生活的很少,佳作更少了,這首《漁家傲·秋思》是其中的翹楚,讀來頗有唐詩恢弘的氣象。宋代是個內斂的朝代,不像唐代有著開疆拓土的豪情壯志,故寫出的詩詞也少了幾分豪氣,很難讀到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這樣的詩句。

這首《漁家傲·秋思》好在景寫的妙,寫出了邊塞風景肅殺的感覺。頭一句“塞下秋來風景異”直接點明瞭秋天西北邊塞的風光與江南大不一樣。秋天江南的風光是“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而邊塞的風光是“長煙”、“落日”、“孤城”,給人以荒涼的感覺。

這首《漁家傲·秋思》好在情寫的動人。王國維曾說道:“ 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詩人通過對邊塞風光的描寫,抒發了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離家萬里,此時的詩人他自己已經是個老將,頭髮也白了,跟隨他而來的兵士也老了,但卻邊功未成,每每想到此,詩人夜不能寐,只有落淚,這當中有孤獨,也有悲哀,令人動容。

一首詩詞,如果景寫的好,情也動人,必然是佳作。


閱讀與思維


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范仲淹的這首《漁家傲·秋思》是秋詞裡的名篇。

整首詞風格沉鬱,蒼涼,悲壯。有濃烈的思鄉之情,更有作者深深的家國情懷。

詞的第一句,塞下秋來風景異。

時序到了秋天,天氣涼了,自然的景色變得蕭索,讓人看了心生悲涼。

所以遠在邊塞駐守的將士看到南飛的大雁,覺得它們也毫不留戀這裡,去意堅決。

鳥類的遷徙是自然的本能,但是看在這些不能歸家的戍邊將士眼裡,就帶上了他們的感情色彩。雁去更助悲涼。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接下來這幾句詞,像一幅色彩濃郁又透著蒼涼的畫,把他們的處境表現了出來。

一座坐落在山巒之間的孤城,在夕陽西下的時候,緊閉城門,四處迴響的只有軍營的號角聲。

這樣的處境,觸動詞人的心絃~濁酒一杯家萬里。

想家了,家在千山萬水之外。音訊隔絕,惦念也只能在心裡。

但是再想家也不是離開的時候~燕然未勒歸無計!我還沒有建功立業,沒有像前人那樣為國家建立蓋世功勳,我怎麼能就這樣回去。

對國家對朝庭的忠心和責任感,讓他堅守在這裡,而思鄉之情只能藉助酒和文字來解了。

霜天裡,濁酒一杯,聽著羌管淒涼的曲調,夜深了,草木衰殘滿地霜。寒氣透骨涼。

將士們在這寒冷的秋夜,聽著這擾人心緒羌笛聲,想起遠方久未見到的親人,久久不能入睡。

最後收句――將軍白髮征夫淚!

讓人傷心,感動,震撼。

這首詞寫出了邊關將士犧牲他們個人利益,為國家安寧,百姓安康所付出的巨大代價。讀來令人落淚,而又心生敬佩。

范仲淹,北宋名臣,為官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境界。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

他又是一位文學家,工於詩詞散文。這首詞也是他的一首傳世名篇。





晴風微語


提起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一一一范仲淹,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篇千古傳頌,人人耳熟能詳的《岳陽樓記》,就是不能通篇背誦也起碼可以道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為一位文學家和政治家,這種"憂樂情懷"被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津津樂道,被諸多士大夫高山仰止。

但今天我要闡述的是,作為一位軍事家的那些事!我們從一首詞《漁家傲.秋思》說起: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范仲淹以西北秋天蒼涼為背景,嚴格地說這闕詞屬於"邊塞詩詞"。表現鎮守邊關的將士們艱苦的軍旅生活,以及他們的英雄氣概。我們可以展開無盡的遐想,穿越到北宋時期的西北邊疆。豪邁蒼勁的羌笛管樂聲吹響,一個深沉渾厚的男高音開唱: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秋天的到來,西北邊塞的風物和景色出現了奇妙的變化,向著湖南衡陽方向飛去的雁群,似乎對此地絲毫沒有留戀的意願,一去不返。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軍號聲響起,各種風聲、馬嘶聲,戰旗獵獵,特有的交響從四面八方傳來。在連綿不斷的崇山峻嶺環抱之中,矗立著一座孤城。孤城被瀰漫的煙霧籠罩,天空佈滿日落殘霞。抬頭望天,大雁飛過,大地寂靜,荒漠淒涼,給人一種冷落悲壯的感覺。在這種異域一樣恐怖的地方,怎麼能呆得下去呢?因而勾起將士們的思鄉之情。作者想要離開,還是要留下呢?於是繼續唱: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還是堅定地下來吧!我是不能離開的呀,只能斟上一杯濁酒,對萬里之外的家鄉,寄託思念的情懷。為什麼?我們是軍人,有自己的使命---邊患未平,功名未立,怎敢苟且偷生?盤算迴歸家鄉的日期呢? 這時畫外音音樂響起⋯⋯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忽然由遠及近,悽怨悠揚的羌笛聲響起,那聲音在孤城的夜空中迴響盤旋,大地彷彿被寒霜覆蓋了一樣。此時此刻,雖然夜已深,但誰能入睡?將軍已經愁白了頭髮,出征的戰士灑下了滿腔的熱淚。

所以我認為,這首詞無論從其文學性,藝術性,還是思想性堪稱宋詞中的佼佼者。中國古代的士大夫文人"以立志立言立德"都圍繞著家國天下,真正有文史記載的歷史人物,范仲淹也是屈指可數。如果說《岳陽樓記》反映的憂樂情懷是文正公的政治抱負,那麼這首《漁家傲》反映出了範公的軍事理想。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了范仲淹的人格魅力一一一"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既有著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也有戍邊殺敵,保家衛國的豪情壯志,不僅是個剛正不阿的文人,同樣也是一個勇冠三軍的統帥。《秋思》的悲壯和柔情,給我們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範公偉業。

在此我用自己的一首詞作來表達一下對范文正公的敬仰。同時謝謝悟空問答平臺,給我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

【唐多令.范文正公頌】

夙幕百花洲,拜謁書院樓。

憂樂遺篇誦心頭。

岳陽千載譽文壇,萬世名,盡風流。

幾度謫邊秋,安邦鑄成就。

西夏有君稱臣久。

《漁家傲》曲戍邊愁,懷社稷,輕王侯。


兵法天下


《漁家傲.秋思》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也是邊塞詩中的傑作,千百年來為人所稱道。詩詞是表達文人墨客內心感情的一個通道,所以一首詩詞若想贏得大家的喜愛就必須要寫出內心真實的感情,那些假大空的文章總會被時光淘汰掉的。所以《漁家傲.秋思》能夠成為經典首先就是因為它夠真。

《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首詞不僅描寫了塞外綺麗的風光還描寫了軍人的生活。其中對軍人生活的描寫是全詩的重中之重。


首句“塞下秋來風景異”以一個異字統領全文,向讀者交代了塞外風光與關內有很大不同為接下來描寫它的奇異之處做了準備。古代就有北雁南飛,到衡陽而止的說法。這裡的風景怪異,就連大雁離開之時也沒有絲毫留戀,側面烘托出了邊塞的蕭條氣氛。緊接著以邊聲、號角、長煙、落日、孤城等頗有特徵性的景物,為我們描繪了塞外荒涼的景象,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它的“異”。而且“長煙落日孤城閉”一句與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有異曲同工之妙。

下闋則是全文精髓所在。“濁酒一杯”澆不滅思鄉之情,家在萬里之外,戰士們多想回到家鄉,但沒有建功立業,歸家無望。(《後漢書》記載,東漢竇憲率兵追擊匈奴單于,去塞三千餘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所以作者以燕然未勒表示戰功未立)


“羌管悠悠霜滿地”一句再次以聲色加以渲染,使環境較之上闋日落更加使人心酸。“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羌管悠悠”是人不寐時所聞,“霜滿地”是人不寐時所見。將軍長年守關鬢添白髮,士兵思念自己的家鄉留下了淚水。


范仲淹的這首《漁家傲.秋思》並不是為了讀罷令人意志消沉,它真實的反映了守邊將士思念故鄉,而更加熱愛祖國,堅守前線,志在報國的精神。


潮打的空城


《漁家傲、秋思》是宋詞中抒寫邊塞生活的扛鼎之作。詞風沉鬱,感情憂傷,讀來令人壓抑,。把將軍功業未成和將士有家難回的痛苦描繪的淋漓盡致。在這首詞的商榷中,起筆一個異字,特地凸顯出邊塞與內地風景的巨大反差:離去大雁不願回頭,突出了邊疆的荒涼,千嶂裡寫出了山巒的連綿起伏,長煙、落日更以大襯小,突出了邊城的渺小與孤單,落筆一個閉字在荒涼的基礎上更突出了邊塞不利的軍事形勢,荒涼的景觀與不利的軍事形勢進一步反應了戍邊生活的艱苦,為下闋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調。下闋通過濁酒、燕然未勒、將軍白髮、征夫眼淚等一系列意向抒發了在宋朝重文輕武的國家政策下,將軍難以建功立業的深刻痛楚,廣大戍邊將士邊境未平,有家難回的深沉憂傷,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自己的白髮爹孃、自己的妻室兒女此事此景,也應該對月長嘆,兩淚漣漣。讀來令人無比動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