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國軍將領李彌?

菸酒閣大學士


想要對李彌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就需要結合李彌的生平進行了解。

李彌出生在雲南,他的家境其實相當好,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富裕家庭,不僅不愁吃穿,家中還有幾百畝的水田,李彌家中還做生意,可以說富貴無比。有這樣的家境李彌的教育自然不成問題,而且李彌從小就勤奮好學,所以在讀書方面比較順利,後來他帶著一些錢離開了家鄉,來到了昆明求學。



在畢業之後加入了第七師,當時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勤務兵,但是因為李彌遇到了貴人李根雲,所以得到了他的關照,後來還將李彌介紹給袁恩錫,併為李彌指了一個更好的出路,李彌後來就去了黃埔軍校學習。李彌在黃埔軍校期間和林彪等人都是同學,可以說這個時候的李彌未來一片光明,只要他可以把握住機會,將來會有非常好的發展。在南昌起義爆發後,當時李彌是排長,朱德比較喜歡李彌,希望他可以參加革命,可是李彌卻拒絕了。



李彌後來成為了師長,並在宜昌保衛戰中取得了功績,這一年是1940年。後來李彌在松山戰役中也取得了成功,當時蔣介石對李彌下達了嚴格的作戰要求,而且斷了李彌的後路,也就是說如果當時李彌沒有在松山戰役中成功,他就會和其他軍長一樣都被處死。所以這場戰役對於李彌來說十分艱鉅,他後來帶領著士兵勇往直前,奮力搏殺,後來經過了一番搏鬥,李彌取得了成功,戰爭結束後李彌聲淚俱下,這場用性命取得的成功也塑造了李彌堅毅的性格。



但是後來李彌在徐蚌會戰中失利了,而且這次李彌一方敗得十分徹底,幸好李彌從戰火中逃生,否則他也會在這場戰役中失去性命。雖然李彌失敗了,但他堅持重新組建十三兵團,可是這支兵團在淮海戰役中同樣以失敗告終。李彌雖然經歷了一些敗仗,但是始終都堅持自己的決心不認輸,從1950年起,李彌開始在緬甸地區和緬印聯軍作戰,但是後來在蔣介石的要求下,李彌回到了臺灣,從此沒有得到過重用。



可以說李彌的一生起點是比較高的,如果不是在戰亂的年代他可能會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有聰明才智,但是卻比較固執,不聽人勸,導致他錯失了很多好機會,也因此造就了李彌坎坷曲折的命運。


江上孤舟


李彌最出名的,一個是淮海戰役時所率領的13兵團在救援黃百韜兵團時被全殲,他卻一人化妝逃脫。還有就是國際上大名鼎鼎的金三角了。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時,李彌第八軍部分殘兵退往緬甸。為籌措軍費和給養,這部分殘兵以種植和販賣毒品為生,這也是大名鼎鼎的金三角的起源之初。在面對數萬緬甸政府軍的圍剿時,幾千國民黨殘兵不但抵擋住了緬甸政府軍,而且還有餘力將數萬緬甸軍打得節節敗退,驚掉了一地眼球。


李彌,字炳仁,1902年生於雲南騰衝,黃埔四期生。李彌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第一,堅決的反G分子。李彌黃埔軍校畢業後被分配在朱德任團長的教導團。在南昌起義時,李彌堅決不從,自己一個人逃跑。在土地革命時期,李彌率部圍剿紅軍根據地,以善戰著稱。而在淮海戰役時,他所率領的第13兵團,被包圍殲滅,李彌拒不投降,仍是一個人化裝逃跑。而當國民黨兵敗如山倒,退出大陸後,他依然在緬甸率殘部組成所謂的“雲南反共救國軍”,其反G意志一直未變。


第二,抗日英雄。1941年,時任國民黨第八軍榮譽第一師少將師長的李彌,率部增援宜昌。他以火炮猛轟宜昌機場,摧毀日軍飛機21架,取得了不次於八路軍夜襲陽明堡的戰績。1942年,日寇自越南進攻雲南,遠征軍反攻在松山受阻兩個多月,始終未攻下松山。李彌率部進攻松山,他採取集中火炮攻擊,配合美軍空襲等方式,一舉拿下松山。解除了日寇對國際交通線的威脅。

第三,功敗垂成的金三角鼻祖。李彌第八軍殘部退入緬甸後,不但迅速盤踞在金三角地區,並以種植販賣毒品站穩腳跟。面對數萬緬甸和印度援軍的圍剿,不但成功抵禦,反而將圍剿軍隊打得落花流水。雖然在大陸被解放軍打得落花流水,但僅憑數千殘部,卻在緬甸展示了中國軍人的實力,也算是另類的揚我國威吧。



1950年秋,奉蔣介石之命接收這支軍隊後,李彌再次率部擊敗了數萬緬甸政府軍的圍剿。打不過李彌所部,緬甸隨即向聯合國告狀,迫於國際壓力,蔣介石不得不將李彌大部撤往臺灣。回到臺灣後的李彌,擔任了國民黨國民大會代表等職,1973年在臺灣病逝。


鳶飛九天2018


在國民黨軍高級將領裡,李彌經歷頗為坎坷。就出身而言,他不差——黃埔四期。但他早期不得志,和張靈甫、胡璉等天之驕子相比,總是慢半步。總體來說,他算是大器晚成的一個代表。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李彌。

李彌出生在雲南騰衝,早年曾在駐粵滇軍部當兵,並不太得志。後因為同鄉關係,被韶關督辦公署顧問袁恩錫賞識,收為義子,並推薦其保送上了黃埔軍校第四期衛生隊。畢業後,被分配到第三軍(滇軍朱培德部)教導團任中尉排長。注意,時任該團團長的人很特殊,正是我們敬愛的朱老總朱德。

後來,李彌在陳誠的指揮下,到洪湖蘇區和賀老總打仗,期間臉部受傷。蔣介石在南昌開辦江西省縣政人員訓練班,為推行反共政策培訓幹部,李彌也去那裡接受了一個月的培訓。培訓結束以後,他調任江西瑞昌縣縣長,幾乎退出軍職。但軍人畢竟還是軍人,縣太爺的寶座再誘人,也比不上戰場上的槍炮聲。沒過多久,李彌調寧都任保安副司令兼保安十六團團長。雖然只是保安部隊,但畢竟升官了,而且又回到了部隊。

這回,李彌步入了升官的快車道。從保安隊做起,沒過多久就回到了正規軍。1938年,他先後任第36軍96師268旅副旅長、旅長。1939年,升任該軍第5師副師長。到了1940年,他更是出任了第8軍榮譽1師師長——國軍的榮譽師都是由一些傷愈老兵組成,這些老兵戰鬥力極強,心氣很高,輕易不服人,連長官也不放在眼裡。李彌可以出任這個職位,並坐穩位置,其能力可見一斑。遠征軍反攻滇緬期間,李彌以第8軍副軍長兼榮譽1師師長的身份,出任松山前敵總指揮,為收復松山,打通滇緬公路,立下汗馬功勞。

抗戰勝利以後,第8軍改編為整編第8師,李彌出任師長。1947年7月,“七月分兵”後的華野,急需要一場重大的勝利來鼓舞士氣。粟裕以4個縱隊的優勢兵力,在南麻沒有拿下胡璉的整編11師,正在氣頭上。此時,李彌率領整編第8師的6個團,又撞到華野的槍口上。粟裕打算在臨朐地區一舉吃掉李彌的部隊,一雪前恥,一場大戰就此爆發。

臨朐是座古城,三面環山,沂河、彌河等河流從城旁流過,平時水淺,到處可以徒涉,但遇到暴雨的時候,山洪容易爆發,交通就特別容易被阻斷。整編第11師在南麻被包圍的時候,老蔣和陳誠急電李彌,令其火速率部增援南麻,救出胡璉。

李彌會去不?

他老奸巨猾,走一步,看三步。當華野主力已經停止進攻南麻的時候,李彌的整編第8師還在臨朐東北的鄭母,龍崗地區。一直到23日,他才率師部和3個團於中午進入臨朐縣城,其餘3個團移動到靠近臨朐城東和東北方向的一些高地。由於他接到的命令是增援南麻,所以整編第8師沒有做太多防禦工事。此時,從南麻撤下來的華野主力,在粟裕的指揮下,已經悄悄包圍上來,並於23日晚間對臨朐發起攻擊。

被粟裕盯上的肉,很難有吃不掉的。李彌這塊肥肉呢?

從7月23日一直打到8月1日,我軍多次攻入城中,但就是不能徹底擺平。

為啥?

整編第8師的頑強,李彌的出色指揮,導致我軍始終無法突破核心陣地。再加上我軍經過南麻血戰後,並未做足夠的休整,幾乎是立刻再次投入高強度的攻堅戰,所以最終功虧一簣。

8月1日,國軍援兵整編第9師、第25師、第64師都逐漸逼近臨朐。雖然整編第8師已經奄奄一息,但是粟裕還是果斷下達了撤退令。這一戰,我軍損失慘重,付出一萬多人的傷亡代價,還是沒有能拿下整編第8師。

臨朐戰役後,李彌深得上峰看重。9月,他率領休整後的整編第8師,配合黃百韜的整編第25師和闕漢騫的整編第54師進犯膠東。10月2日,國民黨軍攻佔膠東重鎮煙臺,切斷了我山東解放區和東北解放區的聯繫。

1948年7月,李彌升任國民黨軍第13兵團中將兵團司令官。9月22日,正式晉升為國民黨軍陸軍中將。淮海戰役中,李彌所部被我軍圍殲,李彌隻身逃出。不過,蔣介石並不嫌棄這個敗將,還讓他重新組建13兵團,並擔任司令兼第8軍軍長。

然而,國民黨終究大勢已去。李彌再次組建的部隊,在我解放大軍的攻擊中,被打得粉碎。李彌指揮的第8軍、第26軍,除少部分逃往緬甸外,大部被殲滅在境內。李彌率領殘部退到緬甸,繼續和我軍為敵。1953年1月,在緬甸的國民黨軍殘部改稱“雲南反共救國軍遊擊總部”。緬甸政府對李彌殘部進行軍事圍剿,同時向聯合國提出控訴。蔣介石當局將李稱殘部改為“東南亞自由人民反共聯軍”。

1954年,李彌率大部分部隊撤退臺灣,1964年,以國民黨軍陸軍中將銜退役。1973年12月7日,李彌因心臟病突然復發去世,死後被追晉為陸軍二級上將。李彌雖然很早就回臺灣了,但他留下的這支孤軍,在段希文指揮下,一直在緬甸、泰國一帶的金三角地區活動,堅持了很久,才在泰國國王拉瑪九世親自招安下,歸降了泰國,結束了這段傳奇。直到後來很多年,活躍在金三角的毒販武裝裡,都有這支殘軍的影子。

李彌的一生,可以說坎坷曲折,大器晚成。他給朱老總打下手,最終分道揚鑣;他做過文官縣令,最終回到熟悉的戰場;他遠不如同班同學張靈甫和胡璉出名,但戰場的運氣卻一直比他們好。他留下了境外的一支孤軍,最終被稱為亞細亞的孤兒。李彌抗戰有功,與人民為敵有過,應該客觀看待其一生,功是功,過是過,這才是負責的正確的歷史觀。

1.《國民革命軍第8軍軍史》

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軍史》

歷史學者、“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內戰如狡兔,外戰如猛虎。

如果讓李彌將軍去“外御其辱”,的確是一把好手;可是讓李彌“兄弟睨於牆”,他是真的慫啊,沒怎麼打就逃跑,絲毫沒有抵禦外敵時的英姿。

1941年,日軍發動第二次長沙會戰,發動12萬人規模的水陸空部隊,向長沙進攻。李彌將軍奉命增員宜昌,以炮兵猛轟宜昌機場,燒燬日軍飛機21架。(無可靠信息來源)

二戰之中,儘管飛機已經大量被運用在戰爭中,可是國軍炸燬日軍的飛機,一次還這麼多架,李彌將軍的大名,一下子被世人所知。

這是李彌與日軍的第一次對弈,靠著中國人的“傳統智慧”,艱難地為祖國爭來了榮譽。

1944年6月初,為了打通滇緬公路、保證西方援助的裝備物資能夠運到中國。中國遠征軍在滇緬公路的咽喉松山,發動了曠日持久的攻堅戰,揭開了對日戰略反攻的序幕。

經過七輪戰役、兩個多月的攻堅,遠征軍雖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松山仍未拿下。

在此情況下,遠征軍不得不啟用李彌的戰術——炸山:在松山山體掏一個洞,埋入3噸TNT,將日軍修築的堅固陣地連根拔了。

果不其然,在這個刁鑽的戰術下,日軍的堡壘徹底失去了作用。炸山之後,遠征軍經過半個月的清剿,將松山之敵徹底肅清,重新打通滇緬公路。

在對日戰爭的戰場上,李彌作為守軍積極戰鬥,無疑是抗日有功的。

抗日戰爭之後,國內局勢很快發生了變化,之前的合作完全破裂,中國重新進入了內戰階段。在這一階段,李彌的表現如何呢?

1946年12月,李彌率領的第一六六師在沙河被圍,一個團被殲,團長被俘,李彌逃走。

1947年5月,國民黨發動南麻戰役,李彌率部出擊,被圍,逃走。9月,李彌奉命阻擊解放軍,被消滅兩個團之後,再次逃走。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打響。在這場關乎國共兩軍命運的戰役裡,李彌不負眾望,在戰爭進行到關鍵時候,再次臨陣逃走。

老蔣怎麼也沒想到,幾年前李彌打日軍打的那麼猛,怎麼一到內戰,就這麼慫呢?

李彌作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生,他參加過剿匪戰爭,知道我軍的勇猛,更知道他的對手比他高出不止一個檔次。國軍內部亂不可堪,諸多將領只顧自保,自己拼命,最好的結局可能是被俘虜。與其這樣,還不如逃跑了呢。

對日作戰則不一樣,逃走, 是會被人罵做賣國賊的!

李彌逃到南方之後沒多久,我軍也隨之發動了渡江戰役,國民黨徹底戰敗,蔣介石也只能率領殘部逃到臺灣苟活。

此時的李彌,位置是十分尷尬的。因為在戰場上多次逃跑,無顏去臺灣;作為我軍的死對頭,他也不敢回大陸。兩難相較之下,李彌最終還是選擇了去臺灣,畢竟,那邊還是有幾個熟人的。

然而,李彌剛到臺灣,他的幾個所謂的“熟人”,竟然被蔣介石給處理了!嗅到風聲不對的李彌,毅然而然又回到大陸,打算在滇緬地區苟活。

蔣介石沒想到李彌這麼機智,索性讓他做了雲南省主席。老蔣這一招,不可謂不惡毒啊!李彌若是能穩穩當當坐上雲南省主席之位,那麼,臺灣便有了一塊兒飛地;當然了,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李彌最有可能的下場,是假我軍之手被除掉。

1950年3月,在他還沒抵達昆明時,我軍已經率先抵達了雲南。李彌又不是傻子,若是繼續往昆明走,只有死路一條。於是乎,再次發動技能——逃跑,一頭扎進中緬交界的金三角地區。

在金三角,李彌成就了他的巔峰霸業。

前者也說了,李彌打不過“牆裡的兄弟”,對付外敵,卻很有一套。

李彌來到金三角地區之後,簡單地分析了一下當地的情況。然後做出精準的判斷:緬甸軍隊並未在此設防,只要扛過前期局勢,便可在此安營紮寨。

安定下來之後,李彌的開始收拾國軍舊部,同時尋找失散在這裡的遠征軍。很快,李彌便擁有了一支近2000人的部隊,正是這一支部隊,使得李彌在金三角有了立足之本。

沒過多久,緬甸方面便發現了這幫“國軍殘部”,並對他們組織了圍剿。

在圍剿與反圍剿戰爭方面,中國軍隊可以說是全世界的老師。當年五次圍剿戰爭,李彌可都是參加過的,當年我軍運兵如神的戰術,常常讓李彌感到煉獄般的可怕。然而,從煉獄中走出的李彌,也學得一些運動戰的皮毛。

當緬甸率領萬人軍隊對李彌進行圍剿之時,李彌竟然先發制人,將敵人的炮兵陣地拿下,使得對付沒有了火力支援。最終以少勝多,打敗了敵人的進攻。

戰報很快就傳向了世界,喜得蔣介石合不攏嘴,樂得美國總統也想入非非。此戰過後,李彌被緬甸人稱為戰神。

彼時,朝鮮半島的火藥桶一觸即發,美國急於尋找鉗制中國的力量。李彌的出現,使得美國方面大喜過望。沒多久,各種援助物資紛紛拋向這支國民黨殘軍。

經過李彌的苦心經營,在金三角地區,李彌擁有了一個軍用飛機場,軍隊規模也擴充到2萬人。而他所佔據的地盤,幾乎相當於臺灣省那麼大的面積!

不過,所有這一切不過是搶來的,地盤和軍隊於情於理都是非法入侵。

緬甸政府收集證據,本打算通過聯合國控訴李彌的,看到美國像著李彌,不得不放棄控訴計劃,轉而開始組織第二次圍剿。

第二次圍剿與第一次不同,緬甸軍方組織了海陸空部隊,並且經過縝密的診察,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然而,緬甸人畢竟少智,在中國人面前,他們的作戰計劃只是賄賂的籌碼而已——李彌花了10萬美金,從緬甸軍方高層獲知了作戰計劃。

如此一來,緬甸軍方的佈置就如同跳樑小醜一般,在準備充足的國軍面前,顯得如此可笑。李彌只用了很小的代價,就打贏了第二次反圍剿戰爭。

可見,情報在戰爭中的重要性。

第二次圍剿戰爭結束,已是1953年底,朝鮮戰爭已然結束。美國方面並沒有看到李彌在戰爭中的牽制作用,也就失去了對他們的興趣。

當此之時,緬甸政府開始組織第三次圍剿戰爭,並且特意從中國請來了戰術指導員。

原本因為戰勝暗自高興的李彌,在聽到此消息之後,大驚失色!沒想到緬甸軍方竟敢下此狠手,李彌似乎有些絕望。

就在這個時候,臺灣那邊蔣介石下令讓李彌撤軍。聽到此消息,李彌心裡懸著的石頭,總算落了地—被老蔣殺死,總要好過被中緬聯軍殺死的。

1954年,東南亞戰神李彌回到臺灣,受到了臺灣軍民的熱烈歡迎。

李彌在我軍面前,通過不斷地戰敗,汲取戰爭經驗。終於在對外戰爭中派上了用場,然而,爸爸終究是爸爸,即便不出面,也能把李彌嚇得抱頭鼠竄。

不過,李彌在對外戰爭中的英勇表現,的確給國人爭回了許多面子。從這一點來看,李彌也算是一條“漢子”吧。


祗樹




李彌是頭犟驢,犟的是他對蔣介石的忠心,犟的也是他始終不肯向我黨低頭。

李彌雖然出身黃埔,但是卻用了15年時間才勉強躋身蔣介石的嫡系,但是仍然名聲不顯,蔣對他也始終不冷不熱。李彌也許很多黃埔將領相同,對蔣始終保持著高度的信仰與忠誠,所以他從來沒想過要背叛蔣介石。

即使是在被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軟禁、隨時面臨生命威脅的時候,他依舊不肯屈服,在被釋放後又立刻跑回蔣介石的麾下,試圖整軍反攻雲南。當李彌逃到臺灣、李的舊部打敗緬軍在金三角站穩腳跟後,蔣突然想到以金三角作為反攻的跳板,於是趕緊派李彌過去總攬全局。等到李彌在金三角的勢力急劇擴張時,蔣又害怕李有異心,在金三角自立門戶,所以又匆匆將李召回臺灣。李彌收到蔣的召令後也是不敢懈怠,放棄了金三角的大好局面返回了臺灣,然後遭到了蔣的監禁。

驢被人打了尚且會叫幾聲,可是李彌卻從來不敢對蔣有怨言,確實是蔣的絕對忠臣,但卻不是絕對心腹,或者說他從來不曾是蔣的心腹。



李彌投筆從戎,從文人崛起成為將軍。

李彌於1902年出生於雲南省盈江縣,1924年從雲南到廣州謀生,後入雲南駐粵滇軍第七師師部任職,不久後又入黃埔四期,1926年10月黃埔畢業後被分配到南昌朱培德部任職。1927年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後,在南昌的李彌拒絕朱德的“勸降”,偷偷逃往上海,後又轉赴南京入南京總司令部警衛團任連長。

1932年李彌因為不肯向陳誠繳械,說白了是不想投靠陳誠,所以率領所部衝出了陳誠的包圍逃到了南昌找軍政部長兼湘贛粵閩邊區“剿總”總司令何應欽主持公道。這時陳誠也向蔣介石告了狀,說李彌不服從他的命令,不服從他的命令不就是不服從校長的命令?陳是蔣專門培養的心腹,陳吃了癟,蔣豈會坐視不理?所以蔣介石對著李彌劈頭蓋臉地罵,為什麼不聽陳誠的命令?李彌還算上道,趕緊說,過去校長在黃埔軍校時,只教過學生如何打仗,未曾教過繳械,因此將部隊帶來交還校長。蔣聽完也很高興,不愧是我老蔣教出來的學生。蔣當然也聽得出李彌是表忠心,所以不僅沒再責怪他,反而讓他當了團長。



李彌這位黃埔名將與其他多數從“剿匪”中崛起的黃埔將軍不同,李彌在“剿匪”戰場上是幾乎沒有存在感的,因為沒有戰功,所以久久得不到晉升。

李彌的崛起還是在抗日戰場上,從地方保安團調回正規軍後從開始往上爬,1938年升到了旅長,1939年又升到了副師長。後來蔣想提拔李彌,為此專門問了36軍軍長姚純,李彌可不可靠,值不值得用,在姚純的保薦下李彌在1940年當上了第8軍榮譽第1師師長。李彌打得比較出彩的算是松山戰役,這場戰役讓他的指揮才華得到了體現。

日軍當時在松山構築了鐵桶般的防線,1944年6月中國遠征軍71軍開始對松山發起進攻,但是國軍沒想到日軍的防線真的是鐵桶,打了一個月也沒打下來,致使士氣大跌。所以只好讓第8軍來接著打,但是自然拿不下松山,軍長何紹周又在這時因負傷去昆明治療,所以指揮權便交給了副軍長李彌,李也得以因此大顯身手。李彌經過研究,決定首先繞開日軍火力兇猛的正面防線,從側翼撕開突破口,為了突破日軍位於松山頂的高地,李彌讓人挖地道直通高地下放用炸藥炸。李彌成功用此法攻佔了松山,殲滅了松山日軍。李彌因此役名聲大震,後因功升為第8軍軍長。



李彌的結局:從“緬甸王”到“階下囚”。

1945年11月李彌第8軍從九龍乘由美軍艦運往山東參加內戰,攻佔了不少地方,即使是在所謂的“停戰”階段,他也仍然沒有放棄對我軍的打擊。1947年李彌在被我軍包圍後,陳毅曾幾次試圖勸降李彌,但都被他拒絕了,李彌所部雖然在此役中傷亡5000餘人,但是卻因為忠誠被蔣授予了青天白日勳章,著實把李彌高興壞了。

在淮海戰役中,黃百韜部在碾莊被我軍包圍,李彌奉命率軍前往救援,但是卻遭到了我軍阻擊,始終沒能突破防線,最終黃百韜部全軍覆沒。後來杜聿明從徐州撤退時,讓李彌殿後作掩護,但是他認為杜是想讓他當炮灰,所以直接對杜的命令置之不理,自己率先帶人逃跑。李彌在被圍困在陳官莊時,再次拒絕了陳毅的勸降,同時還殺了送信的人,最後李又在死亡的恐懼中化妝成普通傷兵趁亂逃跑。這時的蔣介石因為已經沒多少人可用,為了繼續爭奪江山,只好又讓李彌當了重建後的第13兵團兵團司令。



1949年蔣介石因為害怕盧漢起義,所以讓李彌率部駐守雲南看著盧漢,當時李宣稱“就是打到野人山,也要與共產黨周旋到底”,但是李彌最後在盧漢起義後遭到了盧的軟禁。盧漢也在積極爭取李彌,李彌為了能夠獲得自由同意在獲釋後出城說服國軍投誠,但是李彌逃出去後即收攏國軍退到滇南,試圖整軍反攻昆明。1950年1月,李彌還沒來得及反攻,即受到了蔣讓他去臺灣的命令,李只好剩下軍隊去臺灣。李彌所部在失去主帥後,瞬間崩潰,大部分為我軍所殲滅,少部分逃竄到了緬甸。

李國輝成了逃到緬甸的國軍殘部的總指揮,他率軍打敗了緬軍,開創了割據金三角的局面。遠在臺灣的蔣介石聽到消息後,認為金三角可以作為反攻的據點,於是讓李彌去緬甸總攬全局,李國輝倒也實誠,見李彌來了便乖乖交出了指揮權。李彌接手指揮權後,為了反攻,在金三角大肆招兵買馬,擴張地盤,引來了緬甸的忌憚,緬軍開始組織軍隊攻打李彌,但是都被李彌打了回去。後來,李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狂妄地說:“我要做雲南王不大容易,要做緬甸王卻易如反掌!”

蔣因此懷疑李已生異心,於是急忙命令李彌返回臺灣,李彌這時還沒意識到危機,自以為是蔣迫於國際壓力讓他回去,當然最主要還是因為他對蔣太過於忠心。結果李彌剛回到臺灣,便被蔣介石軟禁了起來,從威風凜凜的“緬甸王”成了灰頭土臉的“階下囚”。



李彌從金三角回臺灣後徹底失寵,如果當時李彌敢於在金三角自立門戶的話,如今的金三角又將是怎樣的局面?

1973年3月10日,李彌在臺北病逝。

李彌真是頭驢。


寧糊塗


現在盤琚在面泰老緬邊境的93駐地就。就是李彌創建的。他的部隊殘部逃到這裡。打不過解放軍,但是打起外國人來,他狠的很。打出了一塊地盤,現在金三角那一帶就是他的原部隊殘部在那佔領著,泰老緬政府對他們沒有辦法。松山之戰,第八軍副軍長李彌殺紅眼率特務營親自衝風,奪下主峰後,抬下來兩處負傷,服裝以成碎片,看見滿山自己士兵的遺體嚎啕大哭,此役中方戰損8000人,傷10000人。此敘述是參戰老兵口訴的。

李彌不想打內戰?國軍只要是敗將在光頭粉口中都是不想打內戰的,搞笑的是說明了蔣介石除了不得民心也不得軍心,事實是國軍將領打內戰可比打日軍積極多了。怎麼總有人把李國輝在緬甸初創根基的功勞算在李彌頭上?李國輝是李彌舊部,但他初闢緬北局面時,李彌尚在臺灣,聽到李國輝在緬北初勝緬軍,隊伍壯大的消息,蔣才將李彌派回緬甸。李彌從淮海戰場逃出後,重建了第八軍,有兩三萬人,何止七千?而逃往緬甸的,最初只有共其部下團長李國輝部千餘人,後李彌被派往緬甸,曾發展至兩萬餘人。他們也沒被緬軍打垮,而是曾幾次打敗緬軍。

在雲南他被龍雲以開會為由扣下,但李彌當時表示他如果不回部隊,一個軍就會攻擊省會,如放我回去,我保證起義,盧漢相信放了他,李回部隊後下令攻擊昆明,由於劉鄧派出一個軍解圍,李彌怕被包圍帥部撒到緬甸,後由美國出面用船從海路運到臺灣,到臺灣他的部隊建制都在,翻號也保留下來,受蔣器重!

黃維一個兵團12萬人,李彌才幾個人?還級別一樣,即便軍銜一樣,李迷的中將也只是虛職少將代領中將,和張靈甫是一樣的!統領十幾三十萬人馬的杜聿明才是中將,但是是真正的實職中將!含金量很高!也就輝煌過一時了,KMT撤軍到一半的時候緬甸突然說不準再派飛機來,要求剩下的人只能走陸地移動,要麼回中國(找死)要麼去泰國(半找死)。後來有部分人哪都不去硬扛著,堅持到了現在就是前幾年被政府軍搞得灰頭土臉的果敢人。去泰國那批人反倒還留個華裔的族群身份,果敢人是連華人這個名字都不得使用所以造出來的詞。

哪都去不了哪都不是家,因此得名亞細亞孤兒。沒撤乾淨一是殘軍中部分人員是雲南邊境地區的土司頭人、地主、馬幫首領等和他們的小弟,他們對臺灣、對國民黨中上層都是非常陌生的,既然已經在緬甸紮下根了,就不想(不敢)再去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了。按照他們的話說:“就算死,也是死在這兒的好,至少離家近。”。二是部分對國民軍徹底失望的8、26兩軍餘部。當初殘軍剛逃進緬甸,找到個歇腳的地方後立即電告臺灣請求下一步行動指示(其實就是求救了),結果臺灣方面的回電是“你部自尋出路”。後來好不容易打敗緬軍,李彌帶著臺灣的指示回來帶他們反攻大陸了,結果自然是慘敗。最讓殘軍心寒的是李彌不敢過來帶著他們打拼,躲在曼谷的公寓裡遙控指揮。而且繼續保持發揚國軍的光榮傳統、截流、侵吞的經費和物資。至於果敢人,那是永曆餘部後裔為主,跟殘軍沒關係。只是後來殘軍為了佔穩腳根,跟果敢拉上了關係,幫果敢培訓過軍事人員。


歷史深度揭秘


英國人在研究了全世界各國人的智商後,得出結論:中國人是最聰明的。

近代史上,國軍將領李彌絕對是成功向國際友人論證中國人高智商的典型。

考驗一個人實力的絕佳時機無疑是人陷入絕境時的反彈能力了,上世紀50年代,李彌在緬甸用智商完成了一次絕地反彈,而他靠的就是兩個字:智商。

李彌1902年出生於雲南省盈江縣太平街,在最初的抗戰中他曾幹掉日系戰鬥機21架,可謂是戰功累累。

李彌是個絕頂聰明的軍事天才,多數情況下,天才多少是狂傲的,李彌也應了這個“多數”。他曾在1946年李彌在紀念孫中山的演講上口出奇言說:

“你們看見在大街上賣毛毯的白俄沒有?他們無衣無食,如果有一天輸給了共軍和白俄一樣逃亡國外,人家還有毛毯可賣,我們這身破棉襖去賣給誰?你們要是看到我李彌當了俘虜,你拿根狗尾巴栽到我屁股上,我爬給你們看。”

這段話很好理解,意思是:我李彌如果自己當了俘虜,就裝一條狗,給大家看。

然而,李將軍最後雖然確實沒有當俘虜,但他卻幹了一件聽起來性質差不多的事:打著打著跑路了,逃回了臺灣,免去了辱狗之恥。

李彌逃到臺灣,是來投靠臺灣省主席陳儀的。為此,他上書給蔣介石,準備回到雲南收容舊部,伺機起事。誰料他剛到臺灣,陳儀就被蔣介石給槍斃了。

你要是李彌,你會怎麼辦?不負眾望的是,李彌選擇了再次逃跑。可彼時的全國都快解放了,他能逃到哪裡?

蔣介石槍斃陳儀之後,本想把李彌也搞掉的。

誰知他跑的實在太快,以至於蔣介石竟還沒來得及反應。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只好順水推舟,將李彌任命為雲南省主席,密令他擴軍備戰,以期有朝一日可以逆風翻盤。(或者戰死沙場,反正別回來就行。)

李彌剛剛抵達雲南,還未就任雲南省主席,我軍大部隊便洶洶而來了。

沒錯,李彌再再再次不出所料地:跑了。

興許是我軍來勢太猛,這嚇壞了的李彌竟帶著本部兵馬一口氣逃到中緬邊境,最後撤到中緬泰三國交界,也就是後來的金三角地區。

也正是這塊兒地方,成就了李彌的人生巔峰。

此時的李彌沒有任何補給,爹不疼娘不愛,手底下也只有區區2000人,還都快被餓死了。為了生存下去,李彌不得不將自己的私房錢拿出來,補貼軍用。想要生存下去,單憑這點錢根本是不夠的,李彌必須獲得蔣介石的支持,獲取更多的援助才行。

當時朝鮮半島正在醞釀一場大戰,一旦戰端開啟,必將中美蘇三個大國牽扯進來。美方自然不希望中方參戰,為了牽扯中方,就必須在國內製造混亂,使得中方有所顧忌。李彌在緬甸的這支部隊,正好起到了這個作用。

李彌也瞅準了這個時機,向臺北和美國發出援助請求。此時緬甸政府也注意到了這一支國民黨殘餘部隊,並命令當地駐軍進行驅逐剿滅,史稱李彌第一次反掃蕩戰爭。

剛從地獄模式走出來的李彌,對於這種程度的掃蕩根本就不放在眼裡!不管怎麼說,他也是黃埔軍校第四期的學生!和同期畢業時相比,他三次逃跑已經很丟人了;如果在這裡戰敗,那他的老臉真不知道往哪兒擱了。

緬甸空軍先發制人,卻並未得逞。當晚,李彌在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局勢之後,做出戰略佈局:集中優勢兵力,打掉敵人中樞,然後趁他病要他命。當晚,李彌就派出50人的尖刀敢死隊,突擊敵人的炮兵陣地,不費吹灰之力,便繳獲十門火炮。

有了這十門火炮,李彌頓時李雲龍上身,接連拿下附近四個村莊。如此,李彌也算是有了自己的據點,暫時不需要為吃喝發愁了。

可這畢竟只是一個小小的勝利,敵人的大部隊還在虎視眈眈,李彌並沒有掉以輕心。

正在雙方僵持之際,李彌使出一招引蛇出洞的計謀,成功將敵人拽到包圍圈內,然後火炮一通亂打,將敵人擊潰。大齊力之戰李彌部隊以很小的代價,消滅敵人1500多人,並拿下緬北重鎮大齊力。

此戰使得李彌一戰封神,轟動東南半島。沒有見過世面的緬甸人,竟然將李彌封為國民黨“戰神”(真真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啊!)。

自此以後,李彌盤踞的金三角地區,成了一個法外之地,周邊的三個小國不敢招惹、北方的大國顧不上處理。

打了一個大勝仗,蔣介石當然高興啦,美國也很高興啊,於是援助“呼啦啦”的就過來了。李彌趁機籠絡當地土著,同時收拾殘軍,還把過去緬甸遠征軍的遺留部隊也組織起來,組成了緬甸國軍。如此一來,當初的不到2000人的部隊,一下子擴充到12000多人,

與此同時,他們還在金三角地區修復了一個機場,使得臺灣和美國可以源源不斷的向他運送物資。

可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這裡怎麼著那也是緬甸的國土啊,一幫中國人在這裡為所欲為、無法無天,他們怎能忍受?

可是打又打不過,那怎麼辦?於是,他們使出了終極絕招:告家長。於是乎,緬甸政府收集完證據之後,立即向聯合國提起控訴了。

然而聯合國是美國“開”的,美國當時又和臺灣穿一條褲子,對於緬甸的請求,他們能答應嗎?

不過人家既然告了,怎麼也得走走程序不是?無恥的臺北當局當即宣佈:所謂的涉事國軍並非中華民國正規軍,國府已經無法控制。把緬甸給氣的,再次集結兵力,準備發起第二次圍剿。

要說這玩兵法,在中國連寫小說的文人都會,更不要說黃埔軍校的第四期畢業生李彌了!第一次圍剿戰爭,李彌以不到兩千人的部隊,成功擊打敗2萬人的部隊,在緬甸創造神話。

有第一次,必然就有第二次,玩手段,中國人真沒怕過誰。

1953年,緬甸軍方集結海陸空三軍將近7000人的部隊,切斷了李彌的補給線。這一舉動,直接斷了李彌的後路,如果他不採取措施,必然會被緬甸方面給困死。

如此,第二次反圍剿戰爭開戰在即。

緬甸軍方準備將精銳部隊分兩路合圍國軍,然而李彌早已花了10萬美元買通緬甸的某個高級官員,還未開戰,李彌已經得知了緬甸方面的動向、以及大量軍事情報。

作戰情報都被人知道了,這仗還怎麼打?毫無懸念,李彌再次獲得以少勝多的大勝。

這一次,緬甸政府算是丟人丟到姥姥的爺爺的奶奶家了。當時的緬甸外長正是向安理會提出控訴,控告國民黨侵略議案。

智商真是個好東西啊,關鍵時刻,見情勢hold不住的李彌便玩兒起了文字遊戲。

文字遊戲這東西,跟李彌相比,他們終究是嫩的。緊要關頭,智商逆天的李彌,竟然將自己的番號改為:“東南亞自由人民反攻聯合軍”,改完之後啊,他竟還反誣緬甸方面武裝壓迫。

然而,此時的朝鮮戰爭早已進入尾聲,美國覺得這一支國軍並沒有起到什麼牽扯作用,他們也不想因為這萬把人,再得罪整個東南亞了。於是美國對於李彌的無理請求,並未予以回應。

美國不管他們了,臺灣又不敢再擅自做主,於是乎,老蔣只能命令他們撤回臺灣。

雖然李彌取得了第二次反圍剿戰鬥的勝利,可是他們已然處於敵人的重重包圍之中,如果沒有補給,戰敗是遲早的事情。就在李彌和緬甸方面扯皮的時候,緬甸方面已經組織好軍隊,準備進行第三次圍剿戰爭。面對這樣的情況,李彌只能答應解散軍隊,並撤回臺灣。

1954年,緬甸國軍分批撤回臺灣。李彌雖然不情願,可是對於敵人組織的第三次圍剿,他是有心無力,即便是打,也極有可能因失敗而再再再再次逃跑。

既然這樣,那還不如主動答應撤兵,還能給自己留點面子。

就這樣,聰明的李彌也隨軍撤回了。

不過有一部分國軍並沒完全撤回,據說,這是李彌給自己留的一條後路。李彌撤回後,還有少量殘軍在大撤退時,躲藏並留了起來。

正是這一部分人,繼續經營金三角,並將金三角變成了種植罌粟的大賭、毒窩。

李彌得勝回“朝”之後,對自己的經歷大肆吹噓,並在多重場合表示:

“要不是考慮國際聲譽的問題,我們國軍定能政府緬甸!”

蔣介石當場打臉道:

“那你幹嘛(逃)回來啊?”

儘管如此,李彌有一句話說的沒錯,他一輩子雖然多次當逃兵,卻真的沒有當過俘虜。

還有一點也相當緊要,他向國際友人充分展示了咱中國人的智商!給咱中國人掙回了很多很多face呢!


記者李滿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十八:雲南省主席、陸軍二級上將、十三兵團司令官李彌。

如果你不知道李彌是誰,只要知道緬北金三角的武裝叫做“李彌部隊”就明白了。

李彌,字炳仁,黃埔四期生,出生於雲南盈江縣。歷任榮譽第1師師長、第8軍軍長、第13兵團司令官,中央軍嫡系將領,為抗日戰爭做出傑出貢獻。

李彌作戰勇猛,治軍、練軍有方。第8軍是其起家部隊,戰鬥力不在五大主力之下,華野有:“打垮73軍、拖垮第8軍”的說法。李彌在山東自建第9、99軍,戰力都不俗。

47年第8軍擴編為整編第8軍,次年升級為第13兵團,屬於徐州剿總主力兵團。因蔣介石嚴令救援黃維兵團,第13兵團被全殲於河南永城陳官莊,李彌隻身化裝逃出包圍圈。

李彌後任第2編練司令部司令,受命重建第8軍。1950年1月李彌在臺灣期間,所部8軍及餘程萬第26軍被解放軍擊潰,殘部退入緬甸。

9月李彌進入緬北指揮舊部,1953年迫於國際壓力李彌率部分官兵退回臺灣,並在臺灣指揮緬甸殘部作戰,是緬北局勢動盪的始作俑者。1973年李彌病逝臺北,死後被追授陸軍二級上將。

李彌初入軍旅,即得貴人相助,先任師部副官,又被保送黃埔軍校。

李彌1902-1973年,字炳仁,號文卿,出生於雲南盈江(騰衝)縣。其父為珠寶商人,育有子女八人,李彌排行第六。他小學畢業後,轉去騰衝升學,就讀於清末舉人王承漠的私館。

1924年,李彌經人介紹在雲南駐粵滇軍第7師師部當差,任勤務兵。師長李根雲提撥他為副官。師長哥哥李根源時任韶關督辦公署顧問,李根源見李彌是雲南同鄉,便將其收為義子。

後李彌被部隊保送,自己亦有一定文化,逐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1團5連為入伍生。1926年黃埔軍校結業後,分配回第3軍教導團 任排長,後任南京總司令部警衛團連長。


李彌後被派任川軍營長、團副,因不願被繳械,突圍求見長官,被蔣介石認可。

不久李彌被派往四川任賴心輝部之營特派員、營長及副團長。後來該部參謀長張英將賴趕走,部隊改番號為第51師,張英任師長。李彌亦隨張英進駐永豐。

1932年陳誠以屬於川軍的張英部,軍紀較差,下令將永豐包圍,準備用武力將張英部繳械。李彌不願就範, 並率部下突圍,前往南昌見何應欽。

蔣介石正好在廬山,得到陳誠報告,便召見李彌,責問為何不受命繳械。李彌坦然回答:以前校長在軍校時,只教我們奮勇打仗,從未教導我們繳槍,所以,我決意把部隊保持原封交給校長。

蔣介石一聽言之成理,反而覺得他忠貞勇敢,從此有了很好的印象。就將李彌撥歸熊式輝部,並升為第36軍第167師第573團團長。

第167師師長趙錫元,與李彌是雲南老鄉,對其非常欣賞與關照,李彌得以升任副旅長。又得39軍軍長賞識,保薦為該軍第5師旅長、副師長。

抗戰時期,李彌擔任榮譽第1師師長,在宜昌會戰中摧毀日機20餘架。後參加緬甸作戰,攻克松山,升任王牌第8軍軍長。

1940年,李彌調升為第8軍榮譽第1師師長。次年4月,率部增援宜昌。在天皇山一帶與日軍激戰,攻陷日軍宜昌機場油庫,摧毀敵機二十多架,戰果輝煌,使得第8軍受到各方讚譽。

1942年, 經鄭洞國保薦,李彌升為第8軍副軍長、兼任湖南芷(江)綏(寧)師管區司令。後鄭洞國調任遠征軍新1軍軍長,何紹周接任。第8軍在文山整訓一段時期,即列入中國遠征軍序列。

第8軍深入龍陵、騰衝,奉命攻打怒江西岸高麗貢山的主峰松山,是惠通橋到龍陵的交通要道。松山群山疊嶂,地勢險要。1942年日軍佔據後,留下一個聯隊駐守,修建了堅固大量工事。

何紹周指揮第8軍激戰了兩個月不克,後由李彌指揮。李彌集中炮火,在飛虎隊航空兵支援下,血戰57日,終於攻克松山,全殲守軍日56師團一個聯隊五千多人,使西南運輸線滇緬路恢復暢通。

第8軍軍長何紹周以松山戰功晉升昆明警備司令,李彌接任軍長,汪波任副軍長。攻打松山時,第8軍傷亡慘重,空運陸良整補。由於損失官兵太多,李彌將3個師併為2個師。

第82師番號撤消,另調第166師歸入第8軍建制。於是第8軍大加整補後,轄王伯勳榮譽第1師,梁筱齋第103師,王之宇第166師。全軍美、國械混編裝備,每連配1名美軍顧問。

1945年夏,第8軍整訓完畢。奉命向廣西、貴州轉進,準備參加反攻桂林,不久日軍投降。李彌率軍開赴九龍,經海路北上青島,負責煙臺等城市接收。


李彌在山東大肆擴軍,在第8軍基礎上擴出第9、第99軍。48年3個軍合為第13兵團,李彌升任兵團司令官。

李彌第8軍在山東煙臺期間,受王耀武節制;後駐守青島,歸傅作義指揮。華野有句:打垮七十三,拖死第八軍的口號,粟裕對整8師的評價,認為其戰鬥力超過黃百韜的整25師。

國軍中唯有胡璉與李彌擅長自行擴軍,給予空番號,即能在老部隊上擴出新軍。胡璉在整11師上擴出整3師。李彌在山東時大量擴充警備旅,在第8軍基礎上擴出第9軍、第99軍,且戰力不俗。

1948年,國軍廢除整編制,組建大量機動兵團和防守兵團。第8、9、99軍被編為第13兵團,李彌任兵團司令官,是徐州序列主力兵團。

濟南戰役爆發,李彌第13兵團自青島海運上海,經蚌埠抵達徐州。準備在杜聿明指揮下,與邱清泉第2兵團、黃百韜第7兵團、孫元良第13兵團北上解濟南之圍。

李彌第13兵團前鋒抵達山東魚臺,結果9月24日濟南即告失陷,山東保安司令王耀武被俘。蔣介石下令杜聿明收復濟南,但遼瀋戰役爆發,逐放棄計劃,各兵團返回徐州。


徐州剿總總司令長官劉峙。

為配合遼瀋戰役,粟裕經軍委批准發起淮海作戰,要殲滅黃百韜兵團。原本負責接應的李彌兵團,突然調防不老河。

收復濟南方案放棄後,徐州剿總4個兵團呈散落狀。杜聿明北上葫蘆島指揮東北作戰前,要求劉峙收攏各兵團(包括要黃維、宋希濂兵團東進)。這20多天裡,劉峙無所事事,沒有下令部隊收攏。

黃百韜駐地在徐州東的新安鎮(運河東岸),李彌兵團駐守在曹八集,任務是掩護黃百韜兵團撤退。黃百韜為了等臨時劃歸兵團建制新第44軍,在新安鎮等了2天 ,浪費了撤退良機。

黃百韜忘記在運河上架設浮橋,5個軍10萬人馬僅通過1座鐵路橋撤退,結果被華野趕上,損失慘重。不過第7兵團總算到達曹八集,黃百韜認為危機已過,準備停下來收攏潰散的部隊。

劉峙誤判解放軍目標是攻佔徐州,命令李彌第13兵團立即換防不老河。黃百韜聞訊大吃一驚,急忙跳上吉普車趕到李彌兵團司令部。說明兵團還有63、100軍還有大量部隊沒有抵達。

黃百韜請求李彌在曹八集留1天,等他把部隊收攏了再一起走。李彌無論如何不同意,命令曹八集的第8軍和碾莊第9軍不用交接、立即開拔徐州北面不老河陣地。

黃百韜兵團雖然部隊沒有收攏,但主力25軍、64軍已經到達碾莊,此時轉進一定能保存主力,心存僥倖的黃百韜在碾莊停了下來,花1天時間整理收攏部隊。

第2兵團司令官邱清泉(左2)。

杜聿明回到徐州後,立即指揮李彌、邱清泉兵團救援黃百韜。無奈粟裕派出8個縱隊阻援,黃百韜兵敗身亡。

李彌率第13兵團(第8軍、第9軍)拋下黃百韜走了。粟裕聞訊立即發出命令,各縱隊不惜一切佔領曹八集,切斷黃百韜兵團退路,一天之內將黃百韜兵團合圍在碾莊。

第2天剛指揮完葫蘆島撤軍的杜聿明抵達徐州,令孫元良兵團守徐州;黃維第12兵團攻擊宿縣,向徐州靠攏;李彌、邱清泉兵團不惜一切救出黃百韜,劉峙反對該計劃但被蔣介石訓斥。

李彌第13兵團第一個到達出發陣地大許家,以第8軍1個師首先發動了徐東戰役。第二天邱清泉兵團集結完畢,2個兵團12個師在100多輛坦克,以及飛機、大炮的配合下猛烈攻擊大許家陣地。

雙方血戰10餘日,2個兵團12個主力師只前進了10公里。黃百韜只聽見援軍炮聲看不到援軍身影,絕望飲彈自盡。臨死前黃百韜有三不解,其一是:李彌既然現在要救我,當初為何不在曹八集掩護我撤退?

蔣介石與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

前來救援的黃維第12兵團被圍雙堆集,杜聿明到國防部據理力爭,要把徐州主力撤往兩淮,最終獲准撤退。

黃百韜兵團被圍時,前來救援的黃維第12兵團自蒙城向宿縣攻擊前進。由於輕敵冒進,12萬人馬在雙堆集被圍。黃維兵團是國軍三大主力兵團之一,這下杜聿明手裡沒了翻本的本錢。

杜聿明判斷下個倒黴的是徐州主力邱清泉、李彌、孫元良兵團,向國防部力爭南撤,到兩淮一帶整頓後再救援黃維兵團。爭到26日顧祝同勉強同意撤退。

誰知劉峙把撤退命令透露給經商的侄兒,導致徐州一片混亂中。杜聿明虛晃一槍,沒有按照計劃往東南撤退。以致粟裕認為杜聿明集團是往徐州東南撤向兩淮,命各路縱隊追趕了一天。

等粟裕知道杜聿明徐州主力是往西撤軍,走的是河南永城時,華野與杜聿明3個兵團拉開了2天路程,無論如何追不上了。使得邱清泉得意洋洋的說,現在是天高任鳥飛啊。

淮海被俘的12兵團司令官黃維。

杜聿明率徐州3個兵團西走永城,李彌兵團斷後。李彌不甘第13兵團墊背,計劃另找退路,誰知蔣介石下達新命令,李彌不敢違抗。

杜聿明率徐州主力西走永城,命李彌13兵團殿後。李彌知道此戰凶多吉少,不想把兵團主力搭進去。28日李彌召集兵團師以上將領會議,計劃轉進山東薛家湖,脫離杜聿明。李彌下令:

這次行動非比尋常,共軍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要把我們一口吞下去, 因此我們要迅速脫離和共軍的接觸,不應受制於徐州主力的牽制和影響。我要求各部在3天內越過共軍先頭部隊,趕到薛家湖,,為了行動快捷,應輕裝上陣。

第13兵團離開徐州一路向西,李彌一面催促部隊加快速度,另一面叮囑幾個軍長注意避開其他兵團,以免被拖累。後被通訊營長通過電話向杜聿明報告了李彌的位置。

杜聿明震怒,要求李彌停止行動,趕到總部接受新任務。李彌派第8軍軍長周開成前往,原來蔣介石下令杜聿明停止撤退,轉向解救被圍的黃維第12兵團。李彌不敢違抗,只得停止逃跑。

這時斷後的第42師傳來告急電,稱在蕭縣被解放軍包圍了,希望兵團主力救援。李彌於12月4日下午,派出空軍、炮和裝甲部隊接應第24師。但第24師很快被消滅。



杜聿明已跳出粟裕包圍圈,但蔣介石一紙手令,命他率徐州主力停止西撤,調頭救援黃維兵團。

12月1日杜聿明率領各兵團到達徐州西北50公里的陳官莊。杜聿明深知蔣介石脾氣,就怕他臨時變卦,早已命令各兵團關閉電臺,斷絕與外界一切聯繫。

這時蔣介石專機飛臨國軍上空,扔下了蔣介石的親筆信。大意你杜老弟不仗義,見死不救,請立即調頭去拯救水深火熱的黃維兵團,否則我們都是黨國罪人云雲。

杜聿明心如死灰,走之前就提過,要撤就不能打要打就不能撤,現在走在鳥不拉屎的半路上,要援軍沒援軍,要補給沒有補給,自己命都保不住還要去救人。

杜聿明知道改變行軍路線的後果,前有中野阻擊,後有粟裕數十萬追兵。這邱清泉、李彌兩兵團可是國軍最後的精銳,眼看就要羊入虎口。但他又不敢擔負抗命的責任,真是欲哭無淚。
華野副司令員粟裕。

被圍陳官莊後,李彌兵團抵抗到1月7日,兵團部被攻破。李彌扔下部隊逃跑,因對山東較熟悉,先北上再經青島南下,重建第8軍。

杜聿明不敢抗命,部署邱清泉兵團打頭陣,李彌與孫元良兵團保護兩翼,向雙堆集方向攻擊前進。12月2日粟裕的各縱隊毫無懸念的追了上來,將杜聿明三個兵團包圍在陳官莊。

時逢大雪,缺衣少食的杜聿明三個兵團經過1個多月圍困,在華野總攻時崩潰、各部四散逃命。杜聿明被俘、邱清泉戰死;李彌、孫元良化裝逃出包圍圈。

1月7日,解放軍攻佔李彌兵團司令部駐地。危急關頭,李彌告訴屬下要去與杜聿明商討對策,匆匆帶著幾個親信,想趁亂逃出解放軍包圍圈。

迷失了方向的李彌跑到了第9軍3師陣地上。該部晚正準備晚上和解放軍談判。李彌乘亂換上傷兵衣服,帶上貼身護衛汪新安一路出逃。李彌選擇的逃跑路線是山東解放區,所以盤查最少。

兩人先到汪新安堂兄,碭山縣地主汪濤家裡。李彌自稱是軍醫,在汪濤家裡藏了起來。後來得知地主高大榮是黃埔軍校學員,其母親是汪濤的親姑母, 李彌便到了高家隱蔽。

高大榮設法為李彌弄到了偽照的證明和路條,將李彌混在麻袋裡,混過檢查站,逃到了青島。再由青島海路南下歸隊。受任第6編練司令部,收容歸隊士兵和募兵重建第8軍,後駐防雲南。


李彌在戰場上。

李彌重建第8軍後,駐防雲南昆明。盧漢起義時曾被扣押,後被放出。第8、26軍被擊敗後,潰軍逃入緬甸。

12月9日,雲南省主席盧漢通知李彌、第26軍軍長餘程萬、西南軍政長官張群、軍統昆明站站長沈醉等召集開會,會議上盧漢宣佈起義,成立西南臨時委員會。

盧漢下令扣押李彌、餘程萬、沈醉等人。第8軍、第26軍見長官被扣,準備向昆明發動進攻,盧漢將李彌、餘程萬放回。李彌回軍後,將部隊撤到滇南開元、蒙自一帶,準備另做打算。

1950年1月李彌赴臺灣述職,期間第8軍、第26軍被解放軍擊潰,餘部退入緬北。9月蔣介石派李彌進入緬北重整舊部,並任李彌為雲南省主席兼綏靖公署主任。

李彌與軍官們吃飯(左一)。

1950年,幾股殘兵退入緬甸,因後來受李彌領導,統稱為李彌部隊。即現在佔據金三角隊伍。

李彌第8軍殘餘逃入緬境,殘兵主要有兩股:第8軍237師709團團長李國輝率領的700餘人和流亡於緬甸車佛南的原遠征軍第6軍93師200餘人;第26軍93師278團副團長譚忠率領的600餘人。

2月下旬,潰軍抵達了泰緬邊境大其力附近的孟捧地區。後來參加過緬甸遠征且留在滇南的老兵也加入其中,這三支部隊聯合組成了臨時指揮部,命名為“復興部隊”,人數在2200人左右。

由於這支隊伍後來由李彌領導,被稱為“李彌部隊”。剛剛退入緬甸的李彌殘部,補給完全斷絕,部隊只能靠變賣物品以購買糧食,不足的就向村民賒借。

到3月底,除臺灣匯來5萬泰銖外,主要靠當地華僑接濟。4月李彌來到泰國並帶來個人的儲蓄10萬美金暫為救急。9月蔣介石派李彌來到緬北,糾集殘部,收編各路武裝。

1952年,李彌部隊和緬甸政府軍發生大規模衝突,他們與反政府武裝合作一同對抗政府軍。李彌部隊種植並販賣鴉片以彌補開支。美國對李彌部隊的援助也引起了緬甸政府較大不滿。

3月7日緬甸政府告知美方:緬方決定自本年度6月 30日起,停止接受所有來自美方的援助,直至成功驅逐李彌部隊為止。3月25日緬甸外長正式向聯合國提出控訴臺方侵略案。

1954年李彌率部離開緬甸回到臺灣,段希文不願意走,選擇留下,成為後來的緬北孤軍。1964年李彌以陸軍中將退役,1973年12月7日,李彌心臟病復發在臺北去世,死後追授陸軍二級上將。


菸酒閣大學士


1953年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提出控訴,要求中國軍隊入境幫其剿滅“國民黨殘餘”。

而原因就是當時其政府軍出動上萬軍人出擊,卻被李彌的幾千殘兵擊潰。

氣急敗壞之下,只好出此下策,最終在聯合國的斡旋之下,蔣介石同意撤軍,召回了李彌,至此國民黨在大陸邊境最後一支武裝也沒了。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當時所有國民黨將領都敗退臺灣了,可為何還留下一個李彌呢?原來此人是個非常厲害的遊擊專家,也是一個非常老練的指揮官。

當年國民黨在大陸節節敗退,李彌也沒能頂住解放軍的進攻。

但是李彌這個人是個眼光非常毒的人,他毅然而然率領殘部幾千人扎進了金三角區域。

以至於後世將李彌說成是金三角的締造者,要知道金三角是世界上最混亂的地方之一。

1902年李彌生於雲南省盈江縣太平街(時為騰衝縣太平街),其父為珠寶商人,弟兄八人,李彌排行第六。


李彌小學畢業後,轉去騰衝升學,就讀於清末舉人王承漠的私館。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團長、江西瑞昌縣縣長、寧都保安副司令等職。

1940年李彌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榮譽第一師少將師長,此時他開始展露頭角。

在1941年4月1日,當時日軍進攻湖北,情勢非常緊急,李彌奉命增援宜昌。

李彌到達之後,意識到了日軍空中打擊之下,國軍陣地難以兼顧。

於是李彌利用各路情報,得知了日軍飛機場的所在,於是帶領炮兵前去猛轟,擊毀日軍的飛機21架,要知道淞滬會戰中,擊落的日機也不過十幾架。

1942年6月,當時遠征軍在松山受到日軍的圍困,李彌時任國軍榮一師師長,奉命以戰地總指揮的身份率部接替國軍第七十軍進攻松山。

看過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就知道,也就是著名的南天門,這一戰李彌更厲害,直接用隧道加炸藥的方式,將松山陣地上的日軍送上了天。

戰鬥結束,李彌立功受獎,被提升為國民軍第八軍的中將軍長。可以說這傢伙打仗還是有一套自己的小聰明,但是可惜的是他不是蔣介石的嫡系,自然沒有重用的可能。


小司馬遷論史


國軍將領中,李彌最有個性,曾兩次化妝從我軍眼皮子底下逃走,後來還能揚威異域,在緬甸幹得有聲有色,令人稱奇。

李彌出身於雲南的地主家庭,父親是珠寶商人,家裡8個孩子。李彌年輕時沒什麼讀書,以至於22歲還一事無成,到滇軍第七師當兵,給長官打洗腳水深得器重,直接被認做養子。不久後,李彌被推薦到黃埔軍校學習,和張靈甫、胡璉等人都是同學。

1930年,李彌在國軍51師當軍官,當時蔣介石扶持陳誠到處吞併軍隊,建立嫡系。51師戰鬥力不錯,陳誠派兵包圍,要求繳械收編。大家都繳械了,只有李彌不。蔣介石問起,李彌說,我是黃埔四期的,校長只教過我們打仗,沒有教過我們繳械。因此蔣介石賞識他,讓他當了團長,屬於江西保安團。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李彌在第30軍先後當了副旅長、旅長,一直不溫不火。到了1940年,李彌的命運發生大轉折,調入第八軍榮譽第一師擔任師長,從此逐漸成了蔣介石的愛將。

李彌所在的第八軍,雖然比不上第五軍第十八軍第74軍這樣的五大主力,卻也算是國軍中戰鬥力比較強的軍隊。在這樣的軍隊中,才會有戰績,才會升官。這是公認的道理。

解放戰爭中,李彌的第八軍改變為了整編第八師。孟良崮戰役後,國軍對山東解放區的攻勢並未減緩。胡璉的整編11師在南麻拖住華野主力,其他軍隊形成合圍,給我軍造成巨大損失。華野只好退而求其次,轉而攻擊駐紮臨朐的李彌整八師,沒想到整八師居然打出了整編第五師的戰績,再次拖住我軍,讓我軍承受了更為巨大的損失。

臨朐戰役中,陳毅元帥曾派人勸降李彌,李彌聽說送信的是國民黨投降過去的排長,直接給他拖出去槍斃了。臨朐戰役中,李彌擔任了主力,讓蔣介石十分賞識,蔣介石親自給他授予了青天白日勳章。事後,李彌驕傲的說,這下好了,直接能通天了。

淮海戰役中,李彌帶領的十三兵團,主力依舊是他的第八軍。黃維兵團和黃百韜兵團先後被圍,杜聿明帶領李彌兵團、邱清泉兵團和孫元良兵團奉命撤離徐州,結果被圍困在陳官莊。杜聿明制定突圍計劃,李彌卻和邱清泉按兵不動,孫元良一個兵團就這樣全軍覆沒,只有孫元良一個人逃出去了。到後期,邱清泉在戰鬥中被打死,杜聿明被俘虜,只有李彌化妝後逃走了。

李彌能從淮海戰役戰場上逃脫,完全是運氣好。當時李彌大部分部下都已經戰場起義投靠我軍,李彌也指示部下們去投降,他隨後就到。沒想到部下們都走了,李彌立刻換上準備好的傷兵衣服,逃離戰場。在當地一個姓高地主掩護下逃走。

李彌逃走後,重建了十三兵團,帶兵殺回了雲南老家。可是李彌運氣不好,盧漢龍雲等人舉行雲南起義,他被扣押。可是,第八軍第九軍等李彌舊部圍攻昆明,李彌假意勸降第八軍,趁機帶兵逃走。

李彌帶領第十三兵團殘部數千人,逃到了緬甸北部山區,在那裡建立了穩定的根據地。緬甸政府出動十倍兵力討伐他,反而被他打得落花流水。李彌在緬北山區種植罌粟,提煉毒品,把這裡建設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毒品生產基地。緬甸打也打不過,說也說不服,只好告狀告到了聯合國。迫於美國壓力,蔣介石召回了李彌和部分軍隊,還有一部分軍隊留在了緬甸。留在緬甸的國民黨軍隊,逐漸發展成為金三角割據勢力,這些人有錢又有槍,遊離於緬甸、泰國、老撾三國交界的崇山峻嶺中,沒有人能奈何得了他們。

所以,李彌其實是金山角毒梟們的祖師爺。

1973年3月10日,李彌在臺北病死,傳奇的一生才算是畫上了句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