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源頭:天后宮

天津源頭:天后宮

我們印象中的天津,有洋樓林立的五大道,有歐風濃郁的意大利風情街,是個獨具異域風情的大都市。那是因為自1860年以後,許多西方列強在天津開闢租界,西風東漸,華洋雜處。天津成為近代北方最大的工商城市和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今年正好160年。

天津源頭:天后宮

其實天津的歷史可不止於此,早在大明永樂二年(1404年),就開始以鼓樓為中心設衛建城了。作為拱衛京師的重要軍事重鎮,得名“天津衛”,算起來距今已有616年了。

天津源頭:天后宮

可要論起天津市區內年代最早的古蹟,那得算在古文化街上的天后宮了,就是天津人說的娘娘廟。早在元朝泰定三年(1326年),在海河和北運河的三岔口就建成了北方最早的祭祀媽祖的廟宇。至於有天津這名字,那已經過了78年,是改朝換代後大明朝的事了,所以老話說“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

天津源頭:天后宮

天后宮裡供奉的是船家、漁民、或水上商旅人士共同信奉的媽祖娘娘。

傳說,這位被稱為天后的媽祖娘娘最初是凡人,姓林名默,福建莆田湄洲島人,生於北宋年間,只活了27歲。林默生時勇敢仗義,善使舟船,多次救助海上遇險船隻,被人稱為“通元靈女”。死後,還多次顯靈,舟船遇險,有禱必應,遂成為民間的護航女神,朝廷也順勢而為,加封“天后”,建廟祭祀。

天津源頭:天后宮

媽祖信仰集中在東南沿海一帶,如今福建、廣東、臺灣最盛,可為什麼在數千裡之外,遙遠的北方,孤獨地坐落一處如此規模宏大祭祀媽祖的天后宮呢?

(中國三大媽祖廟:福建莆田湄洲島媽祖廟,媽祖娘娘的祖庭;天津天后宮,規模最大的媽祖廟;臺灣北港朝天宮,香火最盛的媽祖廟)

天津源頭:天后宮

這還得從天后宮建廟時的元朝說起,蒙古人1267年建成大都(今北京),大汗及部眾從草原遷居於此,但蒙古人沒有耕種傳統,所需糧草給養都要從江南富庶之地水路運來,是為“漕運”。當年漕運一般是海船北上進海河,抵三岔口碼頭後,再轉內河船舶或陸路運輸,這個中轉大碼頭一時間“曉日三岔口,連檣集萬艘”。

天津源頭:天后宮

漕運的船家多來自東南沿海地區,就把當地供奉海神媽祖的習俗帶到了三岔口。在對著三岔口碼頭的海河西岸建起北方最早的媽祖廟。每當海船抵達或出海返航時,船戶必進廟上香,祈禱波寧海靜,一路順風。

天津源頭:天后宮

媽祖信仰自元代傳入天津以後,數百年間得到長足發展,天后也由最初的海神已經轉變成天津城市的全能保護神。求子、求財、求姻緣、求平安,有求必應,一座天后宮凝聚和撫慰著海河兩岸眾人的心靈。

天津源頭:天后宮

天后宮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廟前廣場上兩根號稱九丈九的幡杆,據說是明清遺物。26米高的幡杆不同於其他寺廟的旗杆,是由船上的桅杆演化而來,原是海河導航的標誌,白天掛旗幡,夜晚掛紅燈。

天津源頭:天后宮

山門是天后宮大門,不同於他處寺廟面南背北,竟朝向東,東邊是海河,據說是為了方便來不及下船的船家,在船上就可以對著天后娘娘禮拜上香。

雕龍門券精美壯觀,門額磚刻“敕建天后宮”,顯示是奉旨修建,據載建於“乾隆己巳秋九月”(1749年)。

天津源頭:天后宮

山門前一對銅麒麟威風凜凜,近代安放,來自福建莆田,顯示著天后宮與媽祖祖庭的淵源。

傳說撫摸麒麟能帶來好運,麒麟被摸得周身熠熠閃光。

天津源頭:天后宮

山門門洞上懸一匾“佑護三津”,三津一是指三岔口上三條河的渡口,真正的津門故里;二是指天津衛,天津左衛,天津右衛,三衛合一就是天津。

天津源頭:天后宮

山門內一座兩柱一樓式木牌坊,斗拱飛簷,雕樑畫棟。最高處豎匾“天后宮”,下邊橫匾金字“海門慈筏”。

木牌坊據說是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建的,

天津源頭:天后宮

彩繪牌坊背匾金字“百穀朝宗”,百穀指所有河流,意思媽祖掌管天下所有江河。前匾“海門慈筏”,海門指海河口,也是天津別稱,意思媽祖是天津的保護神。牌坊是最高級別的旌表。

天津源頭:天后宮

牌坊後是前殿,門前一對漢白玉瑞獸昂首挺立,面目生動,造型古樸,大刀闊斧又處處可見精細傳神之筆。另有數塊修繕記事碑記載天后宮的修繕工程。

天津源頭:天后宮

前殿文革時被毀,現代重建,為面闊三間的過堂殿。前簷正中門額“三津福主”,表明天后娘娘有無所不能的法力,主宰芸芸眾生的興衰禍福,是三津大地的保護神。

天津源頭:天后宮

殿內有護法神五尊,正中黑臉的是靈官王元帥。王靈官是道教宮觀中專司鎮守山門的神將,相當於佛寺中韋陀的職能。

天津源頭:天后宮

神話故事中,王靈官在世時,為人俠肝義膽,專管人間不平事,死後晉封為天庭護法神將,傳說他“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

天津源頭:天后宮

邊上四位是千里眼、順風耳、加善、加惡,此四位據說前世都是興風作浪的海怪,是媽祖收服了他們,他們也欽佩媽祖的非凡本領和高尚人格,從此甘心服侍左右,擔當起了駕前侍衛。

天津源頭:天后宮

出前殿就是天后宮的主體建築大殿,大殿供奉主神媽祖娘娘。

殿前人們熙熙攘攘,紛紛向天後頂禮膜拜,現在禁止燃香,香爐裡鮮花成山。

天津源頭:天后宮

大殿面闊三間,但前接抱廈,後連鳳尾殿,所以進深也是三間。空中俯瞰,呈“士”字形,短橫是捲棚抱廈,長橫是正殿,出頭是懸山頂鳳尾殿,據說是典型的明代風格。照片是從後看大殿。

天津源頭:天后宮

殿前兩口古井現仍可見水湧,普濟泉和媽祖泉。傳說這是兩孔海眼,聯通大海,媽祖在海河邊的天后宮就可以控制萬里海疆。

天津源頭:天后宮

正殿高臺上一對石獅子為明代遺物,造型端莊大方,刀工細膩,因其年代久遠,眉眼有些模糊,大概是石頭內的鐵分子氧化而呈赭紅色。

天津源頭:天后宮

抬眼上望,大殿懸多塊橫匾,最外抱廈門上懸“護國保民”,凸顯朝廷的意願,這也是敕建的意義。門內正中懸“垂佑瀛堧”,垂瀛意為保佑海上,佑堧意為賜福土地,都是在歌頌天后娘娘福佑一方。

天津源頭:天后宮

正殿正中玻璃罩後的神龕內,天后娘娘鳳冠霞帔端坐高臺,左右侍女手執長扇寶瓶等,一派雍榮華貴的皇家氣派。天后娘娘雖高高在上,卻面貌和善,眼含慈祥,以無限悲憫的眼光看著來來往往的善男信女。

天津源頭:天后宮

神龕內除了2米多高的天后坐像,還有多尊小型媽祖像,服飾各異。後來才知道,這是全世界不同地方媽祖廟中的神像,交流而來,匯聚一堂,天下媽祖是一家。


天津源頭:天后宮

鳳尾殿位於正殿後方與正殿連在一起,背對天后供奉著淨瓶觀音、滴水觀音和渡海觀音。據說供奉倒坐觀音是媽祖廟的普遍格式,有觀音加持,天后娘娘更加法力無邊。


天津源頭:天后宮

天后宮不僅佛道共享,正殿和兩側配殿還供奉有關公、財神、灶王、藥王、岳飛、子孫娘娘、王三奶奶、白老太太、送漿哥哥…等許多或全國都有的,或天津獨有的一眾神仙。

天津源頭:天后宮

大殿後是面闊五間,上下兩層的藏經閣,過去可能是存放典籍之處,現在是天后宮博物館,有圖片和文字展示天后宮的前世今生。

天津源頭:天后宮

天后宮看起來不大,但諸神雜居,佛道仙俱全。它凝聚著天津的過往,承繼著天津人祖祖輩輩的祈盼和希望,故事真是太多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