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的提前“上線”,引學生反感後,“我想學”成一種奢望

全國各地受疫情影響,大部門明事理的居民為了不給國家添亂,都在家裡面度過了十幾天的“宅時光”。實際上,有孩子的家庭會發現時光荏苒、光陰仍然似箭,每天和孩子週週轉轉的家長還好嗎?

停課不停學的提前“上線”,引學生反感後,“我想學”成一種奢望

清晨一縷陽光成為了今日睡醒的鬧鐘,剛打開手機就看到了來自於閨蜜的育兒求助,她說:“在嗎?聽說最近停課不停學的線上教育特別火爆,前幾天我給兒子報了一個免費的線上課程先聽聽,結果兒子這幾天做事情總是帶著怒火,我問他為什麼,孩子說“都沒到開學的時候,就知道讓一天天學習”。從兒子的抱怨裡聽出了他的不愛學,現在讓孩子變成“我要學”簡直就是一種奢望,我該怎麼辦呀?”

停課不停學的提前“上線”,引學生反感後,“我想學”成一種奢望

看到閨蜜的求助後,我總覺得閨蜜說的就是“我家的孩子”,想必這樣同款“不愛學”系列的孩子都比較常見。看著閨蜜的緊急求助,再看看自家正在呼呼大睡的姑娘,總覺得現如今的家長“當得真累”。人家都說今年的鼠年“太無聊”,像我這種有孩子的麻煩傍身,哪裡還有空餘的時間去無聊呢?


新型冠狀病毒,仍然是全國人民每日最擔心的問題,我認為:生活“宅不宅”、孩子“學不學”,在生命、健康方面都顯得微不足道。

當教育局發佈延遲開學,鼓勵線上教育“停課不停學”的消息發佈之後,全國各地的學校、老師,包括培訓機構,都紛紛提前在網絡開啟了線上教育模式。線上教學模式也吸引了大波大波家長圍觀,根據相關數據統計,自線上教育提前開始,目前已經有500萬學生通過線上軟件直播方式直接學習,參與線上授課的大、中、小的學校已超過1萬所。

停課不停學的提前“上線”,引學生反感後,“我想學”成一種奢望

在寒假還未結束的情況下,線上授課模式已紛紛開啟,但這種提前的線上模式卻引來學生的極度不滿。聽說還有一些學生,故意給直播學習的軟件“一星好評”,在線上學習的學生裡,大部分都是被家長們“趕鴨子上架”,在孩子不滿意的情況下強行要求孩子參與線上學習。

停課不停學的提前“上線”,引學生反感後,“我想學”成一種奢望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如果我們站在孩子的位置去考量問題,一切問題或許不像想象當中那樣複雜。寒假是孩子養精蓄銳的一段休閒時光,在這個時間的享受和快樂時光裡,學習仍然是比較重要的基礎性習慣。當提前線上教育愈發火熱的時候,教育局又出來緊急“剎車”了。

停課不停學的提前“上線”,引學生反感後,“我想學”成一種奢望

教育局以官方形式發文通知:“各地的中小學和校外培訓機構,在原定計劃開學之前,不要讓學生提前開始新學期的線上教學。疫情期間,可以安排一些和疫情相關防護知識、包括學生的心理輔導。另提醒廣大學生家長,在疫情防控的嚴峻環境下,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放在第一位,寒假期間給孩子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實際上,教育部的一份提倡通知就如“及時雨”一樣,疫情期間擔心孩子學習落後的家長比比皆是,“關心則亂”這句話,說得就是操心孩子學習的家長,提前給學生開始新學期的授課線上教育,必定會引來學生的強烈反感。孩子一旦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耐心,不管什麼樣具有引力的教學模式,都難以讓孩子認真學習,而對線上教學反感後的孩子,“我想學”意識自然成為了一種奢望。

讓孩子主動“我想學”需要方式性地去引導,家長萬不可在急中生亂裡,給孩子帶來過多心理壓力。那麼,讓“我想學”融入孩子意識的方法有哪些呢?

1、線上教學不必操之過急,可安排一些疫情防護知識

線上教學,不過是疫情所迫不能集中課堂教學的一種補救措施,在聽課影響學習的恐慌之下,線上教學成為了一根有力、有安全感的拉繩。在線上教學模式開始之前,家長需要注意在線上學習的規劃裡不必操之過急,疫情當前人人恐慌,身外學生的孩子們也感到莫名其妙擔憂,這樣的一份擔憂和“宅生活”的壓抑,又如何讓孩子安然地專心學習呢?

停課不停學的提前“上線”,引學生反感後,“我想學”成一種奢望

疫情當前,線上教學不必操之過急,家長可安排一些疫情防護知識,讓孩子知曉疫情的可怕、包括防護的重要性。多給孩子普及一些疫情相關知識,也相當於鞏固孩子對線上學習的接受之心。疫情防控的嚴峻環境下,更容易讓孩子對線上教學的來之不易感到珍惜,在新課程正式開始的時候也能夠跟得上進程。

2、疫情防控的嚴峻環境下,多看一些和前線醫護人員有關的新聞

在疫情防控的嚴峻環境下,家長可以多給孩子看一些和前線醫護人員有關的新聞。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下,有些疫情知識口說無憑,光是嘴巴給孩子說說,他們或許以為這是家長強迫學習、阻止出門,而特意去將事情誇張化。讓孩子多看一些“前線戰況”,看看那些醫護人員的日夜付出,再看看疫情下的生命逝世,讓孩子自己去感受疫情的嚴峻。


停課不停學的提前“上線”,引學生反感後,“我想學”成一種奢望

有些家長對孩子過於保護,習慣將好的一面呈現在孩子面前,將不好的一面阻隔在外。比如說此次疫情的生命流逝,或許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影響美好的一面,但讓孩子正視生命流逝卻是重視生命的開始。每一個孩子都是感性生物,越是嚴峻的環境更容易觸及孩子的善心。

為何讓孩子多看一些和前線醫護人員有關的新聞?

讓孩子多看一些和前線醫護人員有關的新聞,主要就是激起孩子對社會的責任感,對生命的重視態度。在前線醫護人員的日夜付出下,孩子也能從中學會珍惜生命,並以感恩之心去面對生活、面對社會。

停課不停學的提前“上線”,引學生反感後,“我想學”成一種奢望

一個懂得感恩、懂得社會責任的孩子,必定有著屬於自己的偉大人生理想。理想就是最大的學習動力,在疫情中能找到社會責任、找到感恩之心的孩子,難道這不是最美的“課堂素材”、最大的學習收穫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