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為相,立兩帝的韓琦,如此勳貴的他卻病死在相州

韓琦,相州安陽人(今河南安陽),北宋時期三朝為相。(分別為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的當值宰相)韓琦此人為官敢諫言,賞罰分明,敢於抨擊當時朝政。

韓琦在擔任諫官三年時間,敢於衝撞宋仁宗。像諸葛孔明般說道,親賢人,遠小人,並補充到整紀綱,曉以明白得失。上奏了有七十多次。

三朝為相,立兩帝的韓琦,如此勳貴的他卻病死在相州

衝犯龍顏後,聲名大顯。後來在災難多發時,百姓流離失所時,上奏當朝宰相王隨、陳堯佐及參知政事韓億、石中立庸碌無能,使得北宋八十年太平基業被毀,結果就是四人同時被免職罷官。

即所謂"片紙落去四宰執",韓琦一時名聞朝野上下。

北宋有如此諫臣堪比唐代魏徵。韓琦除了敢言,自身的本領也是過硬,在抗擊西夏李元昊時,和范仲淹同時被稱為"韓、範"。在被召回朝廷時,滿朝文武為之道賀。(邊塞上傳誦這樣的歌謠:"軍中有一韓,西夏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範,西夏聞之驚破膽。")

三朝為相,立兩帝的韓琦,如此勳貴的他卻病死在相州

被調回京城後,宋仁宗也想勵精圖治,有一番作為,能被後世稱為聖明之君,開始了慶曆新政。慶曆新政在軍事上可以說使用了,戰時士兵,閒時農民,可以得到一定的自給自足。與現代的軍人自給自足有點類似。在選人為官為將上,也提出了大的改革,還是主要圍繞賢良為主。精簡冗官,利時弊。可惜當時的守舊派不願意,先以范仲淹范仲淹、富弼被貶諫言,後又因支持尹洙反對修建水洛城而被貶。從此慶曆新政草草收尾。

三朝為相,立兩帝。嘉佑三年時,韓琦拜相。立相後,應考慮國之根本,宋仁宗三子皆早亡,無子嗣可立,並且宋仁宗多病。國家沒有繼承人,朝野上下動盪不安。韓琦多次上奏,陳清利害,宋仁宗終立堂兄濮安懿王趙允讓之子趙宗實(賜名趙曙)為皇太子。

三朝為相,立兩帝的韓琦,如此勳貴的他卻病死在相州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仁宗病逝。趙曙即帝位,是為宋英宗。可惜宋英宗繼位之初,突患暴病,由慈聖太后曹氏垂簾聽政。後宮把政,皇帝又久病不起,此時有宦官作祟,向太后說些閒言碎語,致使兩宮關係日益僵硬。曹太后時常在韓琦和歐陽修進宮彙報時哭訴抱怨,韓琦苦口婆心規勸太后,自古聖明之君,皆已孝道為準,母慈子孝為後世稱讚。兩宮關係才漸漸緩和,以致後來宋英宗病癒,太后還政也是韓琦極力勸說。

三朝為相,立兩帝的韓琦,如此勳貴的他卻病死在相州

宋英宗一上位就抱病不起,後雖然病癒。可惜身子骨不行,三年後再次病重,立褚之事不得不議。此時的韓琦,只能再次以趙家的江山為重勸說。宋英宗立潁王趙頊為皇太子。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英宗病死,趙頊即位,是為宋神宗。韓琦拜司空兼侍中。

宋英宗在位病重,朝廷上下基本由韓琦管理。在宋神宗繼位不久後,就有人中傷韓琦。把持朝政,結黨營私。宋英宗將誣告之人拿下,但是韓琦不得不向宋英宗辭職,以堵天下悠悠之口。宋英宗不捨,未能留住韓琦。

韓琦辭去相位後,又被委任多職。熙寧八年(1075年),韓琦再判永興軍,尚未就職,便於六月二十四日(8月8日)相州病逝。

三朝為相,立兩帝的韓琦,如此勳貴的他卻病死在相州

韓琦為相期間,革陳利弊,朝廷上下清明。北宋一時富裕昌盛。宋神宗為他哭泣,並且輟朝三日,賜其家銀三千兩、絹三千匹,發兵為其築墓。還御撰墓碑:"兩朝顧命定策元勳"。追贈尚書令,諡號"忠獻",配享英宗廟庭。

宋徽宗時,"追論琦定策勳",加贈韓琦為魏郡王。

除了三朝為相,他的文章在後世還是大顯的。至清代,更先後從祀歷代帝王廟及孔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