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催熟社區社群

昨天看了步步高王填董事長的報道。步步高48小時即上線到家平臺,採取的是社區團購模式,微信下單,社區團長交付,取得非常好的業績。

肺炎催熟社區社群

新聞報道過的盒馬,因為有到家業務,賣斷貨了。因為缺人手,只要與眾多正在歇業的餐飲企業“共享員工”。西貝作為餐飲企業,也是通過到家業務。

新冠狀肺炎期間,多虧了到家業務。否則,人員隔離與蔬菜等剛需的矛盾,真不知道怎麼解決。到家業務也讓近年聲音式微的新零售,再次火了一把。

肺炎催熟社區社群

或許,到家會成為一波新投資熱潮,可以預見各個品牌商2020年也會在到家業務上投入更多資源。

到家模式一直處於摸索階段,這次肺炎疫情直接催熟了這一商業模式。消費者對蔬菜等是剛需,而肺炎疫情又要求消費者儘可能不要到人群聚集的場所,甚至有些地方要求相當部分門店關門。

能夠兩全齊美的方式,似乎只有到家一條途徑了。

目前這種市場環境下談商業自救時,必須明白一條:因為多數日用品過去仍然是線下采購,當傳統渠道(到店)堵塞時,必須開闢新渠道。

如果沒有新渠道,則自救無路!

蔬菜是剛需,通過蔬菜開闢的到家渠道,很快成為日用品等其它品類銷售的主渠道,現在已經延伸到更多品類。

這次疫情,家庭消費比平時大得多,除了蔬菜、米麵糧油和方便食品外,日用品消費比平時大。所以,只要能夠有足夠的引流產品或到家業務,銷售就不差。

最近還有個現象,門衛成為香餑餑。因為有些門店原來沒有連接用戶,只有臨時抱佛腳,借道門衛。門衛成為商店與用戶的連接點。這裡先同情門衛3秒鐘,真不容易,做好隔離防範同時還得兼職配送工。

早先開展新零售業務的門店則沒有這個問題,要麼建有平臺,要麼有各個社區“團長”建有社群。

傳統線下門店怎麼做到家業務?除了供應鏈和配送能力外,最重要的就是社區社群承擔著“連接紐帶”的中樞作用。只有通過這種垂直社群,才能完成服務的“最後一公里”。

社區社群下單,社區交付。這就是無接觸式到家業務。

商業化的社群大致有三類:一是垂直社群,小眾產品、微商大多是借用了這類社群;二是社區社群。社區團購就是利用了社區社群。對於大宗日用品,只有利用社區社群。三是企業社群,主要為品牌商服務。在這三種類型之間,也有一些城市本地社群,這三個功能兼而有之,比如東莞市的0769社群,就是依託城市資源為單位的綜合配套服務社群。

肺炎催熟社區社群

社區社群有兩個特徵:

一是社區性。只要是社區性,就有線下強關係。二是社群。把有線下強關係的熟人,拉到一個群裡。如果有小程序或APP,就打通了這種鏈接關係。

此次應急而生的到家業務,社區社群是重點。早期是蔬菜接龍下單,後來延伸到日用品,現在已經延伸到禮品和藝術品。

現在已經有品牌商準備在元宵節後就投入到家業務,然後諮詢我如何建社趣社群?

我告訴他們:不要對社區社群產生誤解。主要原因如下:

1、過去,渠道是2B業務的公共設施,誰用得好,渠道就是誰的。現在,社區社群是2C到家業務的公共設施,誰能激活社區社群,它就是誰的。品牌商不需要寄希望建社區社群,社區社群本來就天然存在。社區社群的特徵,就是社群是社區的延伸。線下強關係,社群強交互。

2、一般的商業社群是半熟人關係,比如垂直社群。而社區社群是熟人關係。社區客戶群之於商業,就是熟人也是熟客。肺炎疫情之隔離,就是儘可能減少與陌生人接觸。社區社群在到家業務中,因為是熟人,所以有信用;因為是熟人,所以,即使無接觸式到家並不絕對安全,但在心理上是安全的。

3、中國渠道之所以是碎片化的,就是流通終端是碎片化的。越是碎片化,越有社區強關係。社區社群天然是碎片化的,分佈式的。凡是分佈式的,品牌商無法出面組建社群,只有激活現有社群。現在,有些商店臨時抱佛腳之所以有效,就是以前就有線下強關係。

4、更重要的是,社區社群還是新營銷與新零售的統一。從認知角度講,因為有線下強關係,因為社群有傳播功能,所以降低了認知門檻;同時,社群和小程序還能夠下單,具備交易能力。無論到店還是到家,交付都不是問題。在肺炎疫情中,社區商品交付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裡特別要提醒大家,到家業務,不少門店倉促上陣。疫情結束,到家業務肯定急劇萎縮。雖然萎縮,但一定沉澱一部分。新的增長,靠的就是沉澱的這一部分。

沉澱的這一部分,沉澱到哪些平臺呢?一定不是倉促上陣的這一批門店,而是早有準備的平臺。倉促上陣,很容易折戟沉沙。最好的方式和有社區社群資源的合作。

未來到家業務是否成為主流,還是有待觀察。但是,通過疫情建立的與用戶的連接,為用戶創造價值,必然會是新零售的核心,是眾多小企業逆境增長的出路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